课件28张PPT。53级历史 薛其强 第27课 跨世纪的世界格局第27课 跨世纪的世界格局一、教材分析二、学情分析三、教学目标分析四、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五、教学过程导入结构练习自主学习一自主学习二自主学习三问题探究材料、图片、学生自主学生自主与分组合作、材料、图片、对比情境营造基础与提高创设情景合作学习小结综合提高 一、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对本课的内容标准要求: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依据以上要求,教材着重写了两极格局瓦解后世界形势的基本特点和世界政治的多极化趋势加强。着重谈一下我的一些认识1.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培养学生建立开放而宏观的国际视野的重要载体,注意引领学生学会提纲挈领地表述多极化加强的史实。
2.援引史料和“当前”的事实,以引导学生畅谈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关注他们的国际理解意识与和平愿望。
3.联系前两课的内容,对二战以来的世界政治做一整体回顾,帮助学生概括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
4.苏联解体只是世界多极化加强的背景知识;世界多极化也只是一个趋势。
二、学情分析
初中教材中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表现和影响作了初步阐述,在高中教材第30课“世界多极化趋势”中对推动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的原因作了分析,这些为学生学好本课内容奠定了基础。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如何运用这些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设计中注重在构建知识结构的基础上,通过相关图片和文字材料中的信息,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与深化,以提升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教材知识分析时事问题。三、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能力
基本了解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的情况及其原因和影响;了解两极世界解体后世界形势的变化趋势的表现及其产生的原因;掌握多级化趋势加强的表现及其影响。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的介绍,提高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通过世界多级化趋势对世界和中国的影响的理解和分析,提高学生在复杂的历史环境中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情况的介绍和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关心政治的素质,认识到国家的命运和个人的命运紧密相关.通过对当今世界动荡局势的介绍和分析,培养学生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珍惜现在的幸福、安定的生活的观念。通过讲解、讨论在多级化趋势加强的当今世界,对中国的影响和中国应该如何面对,树立学生为民族的复兴而努力学习的历史使命感。四、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当今世界局势的特点及原因当今世界格局的特点及原因,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积极影响。
【教学难点】
1.了解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原因及认识;当今世界格局的特点及原因
2. 如何从图片、文字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分析解决问题,形成正确的观念意识。一、导入设计
情境营造
用投影屏幕打出“戈尔巴乔夫辞职” 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并设问:“戈尔巴乔夫的表情在诉说着什么?”(学生讨论)(图略)
1991年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发表电视讲话,宣布辞职,并将核武器控制权交给叶利钦,苏联解体?教学导语:这张脸曾经使世界为之感伤,“莫斯科人不相信眼泪”的时代将被改写。这张脸在诉说着一个国家、一个政党的凄凉,这张脸在诉说着一种制度在一个超级大国的幻灭。
1991年12月25日19时38分,在克里姆林宫上空飘扬了七十余年之久的苏联国旗落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从此从地球上消失了。苏联的解体,不仅给原苏联各共和国带来了一系列政治上、经济上的冲击,而且对整个世界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苏联的解体意味着两极格局的终结,世界政治格局将向何方向发展?世界形势将发生怎样的变化?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主要内容。知识结构
一、苏联解体与两极格局瓦解
1、苏联解体:
①????????? 政治改革导致国内局面混乱。
②????????? 加速了苏联解体的过程。
③独联体于????? 年? 月成立,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
2、两极格局瓦解
原因: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影响:使世界格局?????? 趋势增强
二、和平与动荡并存?
世界形势:总体趋向缓和,???????? 成为时代主流。
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海湾战争、美国轰炸????? 等。
三、多极化趋势加强??
特点:多极化趋势增强,暂时形成了“????? ”的局面。
影响:有利于削弱??????? 和??????? ,维护世界和平。
(说明:学生完成知识结构中的重要知识点,教师点拨,以知识网络的方式对知识进行梳理,既有利于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又有利于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对教学主题的总结,有利于学生把握本课脉络,深化对重点知识的理解。)三、创设情景、合作学习
【自主学习一】
(针对第一部分内容“苏联解体与两极格局的瓦解”设计3个问题) 用多媒体展示以下3个问题。
问题1:你如何评价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讨论探究)
问题2:简述苏联解体的过程,分析苏东剧变的实质。
问题3:通过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我们应吸取哪些教训?
(说明:问题1的设计意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问题2和问题3的设计一方面有利于学生系统掌握基础知识,另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问题3第二问的设计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利用历史问题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教师:下面请同学们在预习的基础上,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总结以上这3个问题。
探究过程:课前学生查阅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有关资料,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形成观点,推出代表,进行课堂讨论。
(学生讨论后,各组派代表逐一展示讨论成果)预设可能遇到的问题:
学生由于知识面的局限,回答的不是很全面。
教师总结:对于第1个问题“苏联解体的原因”,同学们注意到了要从历史原因——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现实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外部原因——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来进行总结,这很好。但还要特别强调一下从戈尔巴乔夫改革是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和直接原因,强调说明戈尔巴乔夫改革激化了各种矛盾,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
对第2个问题同学们这一问题总结的非常完整!但还需要同学们加强基础知识的记忆。同时用多媒体打出苏东剧变、苏联解体的图片加深认识
对第3个问题大家要注意,不要一味强调制度与意识形态的对抗,发展是硬道理,社会主义国家也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在建设道路的选择上,社会主义国家必须从本国实际出发,不能照搬别国模式。
(多媒体展示问题答案)【自主学习二】
(请同学们通过阅读教材自主总结,探究两个问题。
问题1:综合分析当前世界形势的基本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问题2:举例说明当今世界动荡不安的表现,你认为各国应该本着怎样的态度来应对这种动荡不安的局势?
说明:问题1的设计意在落实教材知识,加深对教材知识的理解;问题2的设计具有较大的开放性,要求学生与时事问题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其中第二问是设计的亮点,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又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观念意识。
教师总结(同时多媒体出示图片增强直观效果):这两个问题同学们总结的很好,希望同学们在归纳的基础上加强记忆。(多媒体展示问题答案)【自主学习三】
本目设计两个问题,通过阅读教材和学习提纲,自主总结。 :
问题1:简述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格局变化的基本特征,影响其特征变化的因素有哪些(增强直观效果出示图片)?
问题2: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影响有哪些?我们应该怎样顺应这一历史潮流?
说明:问题1的设计意在落实教材知识,加深对教材知识的理解;问题2的第二问是设计的亮点,可以通过课堂讨论的形式展开,结论具有较大的开放性,只要学生言之成理便可。设计意图主要是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有利于学生树立历史使命感和时代责任感。)小结
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战后的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应该有个清醒的认识:战后到50年代中期,美苏两极格局逐渐形成;20世纪60、70年代,随着新兴力量的崛起,在美苏两极格局下出现多极化趋势;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国际关系中的多极化趋势加强。学习与探究:战后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14分)
步骤一:美苏两极格局是形成怎样的?(1946——1955)
二战后,由于国家利益的冲突和意识形态的不同,美苏两国由战时的同盟关系转而走向对抗,在政治、经济、军事领域采取了一系列的对抗措施,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面的图示:
(1)其中:A为 B为 C为 D为
(2)思考:美苏两国能够成为国际关系格局中的“一极”,根本原因是什么?20世纪40年代中期到50年代中期国际关系格局的呈现出怎样的特征?(2分)步骤二: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美苏在世界范围内争夺有哪些具体表现?其他国家或国际力量发展如何?(3)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表:(5分)(4)在20世纪50年代到7、80年代,当欧洲、中国、日本、第三世界力量不断发展的时候,国际关系格局又体现出怎样的特征?(1分)步骤三:两极格局瓦解后的国际关系格局
(5)1991年苏联解体,苏联解体对国际关系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国际关系格局又呈现出怎样的特征?(2分)
(6)结合以上探究过程,归纳战后国际关系格局演变的过程。(3分)
29、(1)A为 杜鲁门主义 B为 北约组织成立 C为 经济互助委员会 D为 华约组织
(2)[答案]综合国力的强大;美苏两极格局下的“冷战”(对抗)
(3)朝鲜战争、德国分裂、古巴导弹危机。
(4)[答案]在美苏两极格局下出现多极化趋势。
(5)[答案]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加强;特征: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正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6)[答案]20世纪40年代中期到50年代中期,美苏两极格局逐渐形成;20世纪60、70年代,随着新兴力量的崛起,在美苏两极格局下出现多极化趋势;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国际关系中的多极化趋势加强。印度教派冲突场景 2006年2月28日夜,伊拉克穆斯林圣地
阿里·哈迪清真寺遭炸弹袭击引发的教派
冲突已造成379人死亡、458人受伤。 宗 教 纠 纷民族矛盾——巴以冲突五年来的血雨腥风,在巴以冲突中已有5000多人死亡。 1999年4月8日,贝尔格莱德市中心遭到北约的再一次轰炸。一座原为南军队指挥部的大楼被导弹击中。这是市中心的一幢建筑物中弹后冒起浓烟。局部战争——南联盟战争科索沃战争中,被美机轰炸后的南联盟某大桥。 1999年3月31日,来自科索
沃的难民在南联盟·马其顿边界
排起长队,等待进入马其顿。 科索沃难民进入黑
山共和国境内,北约的
轰炸使他们无家可归。2010年11月30日韩美联合军演进入第三天这是在美国“乔治?华盛顿”号航空母舰上拍摄的多种舰载机。??? 2010年12月6号上午的日美军事演习当中,俄罗斯的两架侦察机曾出现在日美军演空域,导致了军演得一旦中断。 2010年12月23日,韩国军队士兵在位于首都首尔东北部的朝韩边境线上巡逻。图中韩军士兵在仔细检查防护网有无破损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