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提分训练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下图为手机微信的启动画面。这颗“蓝色弹珠”采用的是1972年12月7日由阿波罗17号太空船宇航员拍摄的照片。据此完成下面1-3题。
1.这颗“蓝色弹珠”实际上是一个( )
A.圆柱体 B.不规则的球体 C.圆锥体 D.圆球
2.人类首次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件是( )
A.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和使用 B.郑和下西洋
C.麦哲伦环球航行 D.人类登上月球
3.在中学生科普交流会上,小强对这颗“蓝色弹珠”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它的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 B.它的表面积约5.1平方千米
C.它的平均半径大约6357千米 D.它有一根巨大的地轴
读漫画,完成下面4-6题。
4.下列关于经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形状是个圆 B.每条经线长度相等
C.形状是个半圆 D.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5.图中从西经区到东经区,自西向东度数变化规律是( )
A.逐渐变大 B.逐渐变小
C.先变小、后变大 D.先变大、后变小
6.图中能组成经线圈的有( )
①90°E和90°W②0°经线和180°经线③60°E和60°W④60°E和30°W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我国的二十四节气准确反映了自然节律变化,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下图为示意二十四节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据此,完成下面7-9题。
7.当地球运行至乙位置时,南京市( )
A.寒风凛列 B.春花烂漫 C.秋高气爽 D.烈日炎炎
8.今年的10月23日为霜降节气,此时地球位于( )
A.甲—乙之间 B.乙—丙之间 C.丙—丁之间 D.丁—甲之间
9.立夏当日,南京昼夜长短情况是( )
A.昼长夜短 B.昼夜等长 C.昼短夜长 D.无法比较
咸阳的小彤一家自驾去西安旅游,利用车载导航一路非常顺畅。据此完成下面10-12题。
10.车载导航地图属于( )
A.地形地图 B.遥感影像地图 C.电子地图 D.行政地图
11.在车载屏幕上进行缩小操作时,显示的范围( )
A.将会变小 B.将会变大 C.不会变化 D.无法比较
12.与传统地图相比,车载导航地图的优势是( )
A.信息量小 B.比例尺不变 C.更新较快 D.不便于查询
为了完善当地的交通运输网络,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陕西某地政府计划在当地修建铁路线。读陕西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面13-15题。
13.铁路途经地区的地形类型以( )
A.山地为主 B.高原为主 C.丘陵为主 D.平原为主
14.图中A、B两山峰的温差是( )
A.2.6℃ B.-1.6℃ C.1.6℃ D.3.4℃
15.修建的①②两条铁路( )
A.路线①穿过等高线少,地势落差大 B.路线②经过居民点多,居民出行便利
C.路线①经过河流,其修建难度大 D.路线②经过地区干旱,植物稀疏
二、解答题(共3大题)
16.西安市某校七年级地理兴趣小组做了一个证明地球形状的实验。他们把篮球作为地球,铅笔作为帆船,笔尖朝下,进行该实验。读实验过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1:铅笔在篮球上由近到远移动时,发现 (填“铅笔头”或“铅笔尾”)会先慢慢看不见。
(2)实验2:铅笔在木板上移动时,所看到的铅笔长度 (填“会”或“不会”)发生变化。
(3)对比分析:和实验 (填“1”或“2”)的原理一样,在现实生活中,从远处驶来的帆船,总是先看到 (填“桅杆”或“船身”)。
(4)总结:通过实验“铅笔在篮球和木板上移动”及现实生活中相似的现象,证明地球的形状是 。此外,还能证明地球形状的事例有: (任举一例)。
17.下图为某同学演示的“地球运动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图演示的是地球的 运动,由于地球是一个 (填透明或不透明)的球体,因此任何时刻,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所以被太阳照亮的一半是白天,未被太阳照亮的一半是黑夜,便产生了 现象。
(2)B点位于昼夜半球分界线上,该地正处于 (填日出或日落)。
(3)图中A、B、C三地昼夜平分的是 ,白昼时间最短的是 。
18.读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1)下半部分图称为 图。该图可以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某一方向地势的 和坡度的陡缓状况。
(2)图中相邻两条等高线的相对高度是 米。
(3)该图的制作方法,主要是将剖面线与等高线的交点依次投影到间隔距离相同的平行线上,得到不同的交点。再把这些交点用平滑的线连接起来。这里很重要的一点是:剖面线与投影线之间的角度必须是 度。
(4)将图的下半部分补充完整。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2.C 3.A 4.A 5.C 6.A 7.D 8.C 9.A
10.C 11.B 12.C 13.D 14.C 15.B
16.(1)铅笔头
(2)不会
(3) 1 桅杆
(4) 球体
月食、登高望远等。
17.(1) 自转 不透明 昼夜
(2)日出
(3) A C
18.(1) 地形剖面 起伏
(2)10
(3)90
(4)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