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望天门山
老师带你们去游天门山,怎么样?
1.知诗人 2.读诗文
3.解诗题 4.明诗意
5.入诗境 6.悟诗情
学古诗思路
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李白 (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四川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又称为“诗仙”。
天门山:天门两山本是一体,抵挡汹涌的江流。由于长江的冲击,撞开天门,使它中断成为东西两山。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两山隔江对峙,形同门户,所以叫“天门”。
断duàn
楚 ch
至 zhì
孤 gū
帆 fān
诗文
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中断:从中间断开。
至此回:①回(回旋)由于两山夹峙,汹涌的长江流经两山间的狭窄通道时,激起回旋,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
②“回”为江水随着山势顺势而去。
第一句“天门中断楚江开”
着重写出浩荡东流的楚江,冲破天门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它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天门两山本来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由于楚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天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东西两山。
碧水东流至此回
“碧水”写出了长江流水之澄清 ,“东流”是写长江总的流向 ,“回”字力度很强,极富动态美,既写出了长江到天门山处江水曲折回荡、漩涡丛生的奇险和壮美,又突现了天门山一段江水流向的陡然转变。正是从一个“回”字中,我们才更加深刻地领会出天门山扼江回流的雄伟气势。
现在,你的眼前仿佛浮现出什么画面?
你仿佛听到了什么?(水狠狠地、猛烈地撞击岩石,发出哗哗、很响的、震耳欲聋的声音……)大自然的景色真是秀丽神奇!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诗人欣赏着青山相对而出的奇观,
一叶小舟正乘风破浪,从日出的方向驶来。
相对出:相对着突出来。
日边来:从日出的方向驶来。
根据注释,说一说后两句诗的意思。
赏析“两岸青山相对出”这句中的“出”字,你觉得有几层意思?
(1)“出”字逼真地表现了在舟行过程中
“望天门山”时天门山特有的姿态。
(2)寓含了舟中人的新鲜喜悦之感。
(3)描绘出天门山的雄浑气势。
诗意理解
波涛汹涌的长江把天门山从中间冲开,成为东西两山,碧绿的江水浩浩荡荡向东流去,在这里激荡回旋,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当孤帆顺流而下,远处的天门山一下子扑进眼帘。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天门山被长江从中断开,分为两座山,碧绿的江水向东流到这儿突然就在这儿打着回旋。
两岸的青山相互对峙,一只小船正乘风破浪,从太阳升起的地方驰来,好似来自天边。
>
>
点醒“望”的立脚点和表现诗人的淋漓兴会。诗人并不是站在岸上的某一个地方遥望天门山,他“望”的立脚点便是从“日边来”的“一片孤帆”。
自己再读读诗句,你能体会李白当时的心情吗?
作者从“望”字着眼,前两句先描写山川气势,乘舟顺流而下,当望到孤帆从远处向天门山驶来,在阳光的映衬下,景色优美怡人,令作者无比惊喜激动。
《望天门山》是唐代大诗人李白途经天门山时看到天门山的壮观美景而诗兴大发,即兴所作,这首诗主要写所见,融情于景,抒发赞美之情,头两句"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描述山川的气势。后两句"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写行船的感触感染。这首诗歌通过对自然气象的描画,赞美了神气壮丽的天门山风景,表白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及悲观豪放的情感。
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
楚江开
碧水东流
至此回
山水相映
青山
相对出
孤帆
日边来
以动写静
孤帆乘风破浪
长江灵秀浩荡
拓展延伸
1.天门山在什么地方?
2.你能背出这首诗吗?
3.这首诗的作者是唐朝浪漫主义诗人李白,你能背出李白的其他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