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必修1第11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制度(共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必修1第11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制度(共2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2-19 20:49: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5张PPT。第11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制度 课程标准: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重点:
新中国的成立;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诞生;党的民族政策。 难点:
如何正确认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色。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重要前提:新中国的成立基本内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新中国的成立1.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条件 (1)解放战争的基本胜利。 (2)国民党反动政府已被推翻。——军事基础——政治基础——群众基础 (3)全国人民热烈拥护在共产党领导下迅速成立中央人民政府。2.新中国成立的过程:(2)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举行①时间:1949年9月②内容:(1)新政协召开①时间:1949年10月②内容:施政方针:《共同纲领》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③职能:代行全国人大的职能开国大典3.新中国成立的意义①国内意义:中国历史进入了新纪元②国际意义:增强了社会主义力量 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长期的艰苦斗争,推翻了三座大山。伴随着开国大典,新中国诞生了,摆在中国人民面前最为紧迫的任务有两项: 一、恢复和发展经济,建设人民民主政权的经济基础。 二、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背景】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政权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人民政府。”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随着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大规模展开,召开人民代表大会的时机日益成熟。【创立】第一届人大的召开1、时间、地点:1954年9月;北京2、内容:
(1)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 织法》
(3)建立国家机构,选举国家领导人。
【意义】 课本P47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过程1949年,举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形成 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2.发展:职能(作用)转变1956年中共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八字方针3.发展到新阶段: 1954年12月,第二届政协会议召开政协会议职能(作用)的转变:
1.1949—1954年:代行全国人大职权。
2.1954年以后:政治协商,民主监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相关链接:中国的民主党派
1.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民革)
2.中国民主同盟(民盟)
3.中国民主促进会(民进)
4.中国民主建国会(民建)
5.中国农工民主党(农工党)
6.中国致公党(致公党)
7.九三学社
8.台湾民主自治同盟(台盟)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中国民主政治中起了什么作用?
答案提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十年的实践证明,这一制度:(1)有利于党和国家的集中统一和全国人民的团结;(2)有利于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充分调动各民主党派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3)有利于党和政府兼听各种意见,作出科学的决策;(4)有利于发扬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克服官僚主义;(5)有利于形成对共产党的监督机制和开展党风廉政建设。 中共中央提出《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国务院据此制定《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在广泛听取了政协委员意见后,经刚刚结束的十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批准后,颁布实施。 “十一五”规划为什么由中国共产党提出建议、政协委员提出意见、最后由全国人大审议通过?热点探究白 族朝鲜族满 族黎 族藏 族回 族蒙古族高山族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2)原因少数民族的地理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祖国悠久历史是由各民族共同缔造的。(3)确立过程《共同纲领》中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的规定。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分别建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各级自治机关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行使自治权。(1)含义为了保证新中国的统一和民族团结。宁夏回族
自治区(1958)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955)内蒙古自治区(1947)西藏自治区(1965)广西壮族自治区(1958)我国的五个
省级自治区(4)意义满足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
保证国家统一,有利于民族平等团结,一次典礼:两个法律:三次会议:三大制度:开国大典《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总结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所体现的原则是
A.民主集中制 B.多党合作
C.政治协商 D.民族区域自治 A B2.昭示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权力属于人民的是
A.民主集中制 B.人民代表大会制 度
C.政治协商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3.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关系是
A.中共一党专政 B.各党派轮流执政
C.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 D.民主党派参政议政4.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是
A.民主党派组织
B.工、农、商、学、兵的联合组织
C.广大爱国人士的组织
D.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组织 CD活动探究——自由畅谈 结合材料,谈谈若是你能当选为人民代表,你有何感想或打算? 1954年宪法作出了哪些重要规定?它的颁布有什么重大意义?1、内容:(1)确定了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
(2)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公民的权利和义务。(1)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性质)
(2)它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2、意义:②主要内容;
(1)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A、内容:规定国家性质(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人民民主专政)

B、性质: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

(2) 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等
(3) 会议决定改北平为北京,为新中国的首都,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采用公元纪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