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七律长征课件(共4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5七律长征课件(共4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4.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23 20:13: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3张PPT)
七律·长征
毛泽东,字润之,1893 年12 月26 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1976 年9 月9 日在北京逝世。
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作者介绍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悍然发动了侵华战争,他们在中国的土地上杀光、烧光、抢光,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然而,英勇不屈的中华民族经历了8年的浴血奋战,终于把侵略者赶出国土,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这期间,无数的中华儿女,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祖国的领土和尊严,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谱写了一曲曲气壮山河的颂歌。
感知题目
长征: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从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进行战略大转移,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康(现已撤销省的建制)、甘肃、陕西等十一个省,击溃了敌人多次的围追堵截,战胜了军事上、政治上和自然界的无数艰险,连续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一九三五年十月到达陕北根据地。
1934年10月,由于战争的需要,红军开始了一年之久,纵横十一个省,长达两万五千余里的长征。1935年10月,长征即将结束,毛主席满怀喜悦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
课文导入




我会写
【居高临下】
【昂首挺胸】
【粉身碎骨】
【惊天动地】
【气壮山河】
【斩钉截铁】
仰着头挺着胸无所畏惧的样子。
处在高处,俯视下面。形容处于有利的地位。
惊动了天地。形容声音响亮或事业辉煌。
身体被粉碎,形容死得很惨。
形容说话办事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形容气势十分雄壮,可以使山河壮丽多彩。
解词语
红军长征路线图
瑞金---占领遵义,召开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夹金山---穿过大草地---进入甘肃、陕西,在吴起镇三大主力红军会师
红军在长征途中经过了哪些大山?
五岭
乌蒙山
岷山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韵味朗诵
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
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眼里只不过是翻腾着的小细浪,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看来也不过是脚下滚过的小泥丸。
金沙江两岸悬崖峭壁,滔滔江水拍击着高耸入山崖,给人以温暖的感受;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只剩下根根铁索,使人寒意阵阵。
更加令人喜悦的是翻过了千里积雪的岷山,个个笑逐颜开。
明确诗意
妙解课文
快速浏览课文,从诗词中找出一句话来概括诗词的主要内容。
课文讲解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诗意:中国工农红军不怕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的艰难险阻,把历经千山万水的艰难困苦看作平平常常的事情。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万水千山”以静写动,概括了红军长征途中遇到的困难。
“不怕”二字,铿锵有力,以坚定的语气表现出红军面对长征过程中的千难万险,全无惧色,勇往直前。
“等闲”二字则是将困难轻轻一瞥,加深了对“不怕”的表述,表现出红军藐视困难、从容不迫的自豪感。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这是全诗的总起句,高度概括了红军在长征途中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
诗中展示了红军在长征途中克服困难的五幅雄壮图画,你能一一概括吗?用动词加地名的方式概括。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1)写出了红军怎样的精神
高度概括了红军在毛泽东和党中央的统率下于整个长征过程中所表示出来的亘古未有的英雄气概和百折不挠的勇毅精神。
(2)哪几个词概括了红军所遇到的困难
远征难
千山万水
千山万水
再读后面诗句,说说诗中提到了红军在长征途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弯弯曲曲延续不绝的样子。
气势盛大。
颔联
表现了红军的英勇无畏、乐观的英雄气概。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夸张
对比
巨大反差
五岭逶迤
乌蒙磅礴
诗意:五岭山脉绵延千里,高大绵亘,在红军看来,也不过是腾跃着的细小的波浪。
诗意:险峻的乌蒙山在红军战士的脚下,就像是一个小泥球一样。
(课后第二题)
陡峭危险的山岭
说说诗中描写了红军在长征途中遇到的哪些艰险经历
五岭的险峻
乌蒙山的高耸
金沙江的天险
大渡河的险恶
岷山千里雪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颈联
巧渡金沙江
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
第5、6句诗概括了红军长征途中的哪两件大事?
颈联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以动写静
高耸入云的山崖。
课文讲解
巧渡金沙江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金沙江”“大渡河”是“万水”的代表,既是写红军长征途中的两个典型战役(巧渡金沙江和飞夺泸定桥),又虚写红军长征途中跋涉的无数道激流险滩。一“暖”一“寒”,既表达了红军渡过金沙江后的喜悦,又表现了飞夺泸定桥的惊心动魄,足见红军的神勇无比。
更喜岷山千里雪
诗意:更使红军欣喜的是翻过了千里皑皑白雪的岷山。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红军队伍
承上启下
尾联
是对首联的回应。红军的长征就要到达目的地了,他们取得了胜利,所以个个都笑逐颜开。体现了红军以苦为乐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三军”指的是什么
红军第一方面军、二方面军、四方面军。
岷山
爬雪山
面对这长征途中的的困难,红军的态度如何 通过哪些字词反映出来
“更喜”“尽开颜”从这些字词体现了红军乐观主义精神。
积极、乐观、向上。
其实当时红军二、四方面军正在行军途中,还未越过岷山,可毛泽东却说:“三军过后尽开颜”,这是为什么?
这既是红军现时心情的写照,也是红军对革命征途的展望。
从诗歌中找一找,红军战士遇到了哪些“喜”?“更喜指什么?
红军过五岭、越乌蒙、渡金沙、抢大渡,从敌人的重围中杀出一条血路,自然令人欣喜。
其实,当时红军二、四方面军正在行军途中,还未越过岷山,可毛泽东却说:“三军过后尽开颜”,这是为什么
因为毛泽东希望并相信他们定能战胜天险,冲破敌人的围追堵截,克服张国焘的分裂主义,完成长征的任务,与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这充分表达了毛泽东同志对红二、红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的殷切希望和无比信任。
从最初的“不怕”“只等闲”到最后的“更喜”“尽开颜”我们可以体会到全诗怎样的感情基调?
轻松豪迈、气度不凡。
诗歌的哪些地方表现了毛泽东及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精神和英雄豪迈的气概?
全诗气势磅礴,格调高昂。不论是开篇直白表述的“不怕远征难”,还是结尾长征胜利的“尽开颜”,不论是把艰难险阻视为“细浪”“泥丸”的比喻和夸张,还是“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暖”“寒”对比,都表现了中国工农红军在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的大无畏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而对张牙舞爪、穷凶极恶的敌人则不置一字,视之若无,这体现了毛泽东作为一代伟人的博大胸怀,作为诗人的万丈豪情。
本诗通过对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艰难历程的生动描述,热情地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怕艰难困苦、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课文主题
远征难→只等闲
万水千山
三军过后→尽开颜
分 述
七律·长征
总 起
金沙河→暖
大渡河→寒
岷山→喜
乌蒙→走
五岭→腾
总 结
三军勇往直前
红军不畏艰险
板书设计
长征精神
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革命乐观主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