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6张PPT)
人教八上地理同步精品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3课时 河流、自然灾害)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期中复习串讲课件
核心考点
以外流河为主
1. 内流区与外流区
1.内流河与内流区:最终 的河流叫做内流河,其集水区域称为内流区。
2.外流河与外流区:最终 的河流叫做外流河,其集水区域称为外流区。
提醒 我国幅员辽阔,江河众多。主要的外流河有长江、黄河、黑龙江、珠江、怒江、雅鲁藏布江、额尔齐斯河等,分属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三大水系;主要的内流河有塔里木河。其中,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额尔齐斯河是我国唯一流入北冰洋的河流,塔里木河是我国最长的内流河。
没有流入海洋
流入海洋
3.内外流区的分界线: —阴山—
—祁连山东端。
大兴安岭
贺兰山
1.内流区与外流区
水 文
特 征
水量
水位
流
量
流速
汛期
枯水期
含沙量
结冰期
指河流在水量、水位、流量、流速、汛期与枯水期、含沙量、结冰期等方面的特征。
河流的水文特征:
河流的作用:
提供丰富的淡水资源,塑造了富饶的冲积平原,为众多动植物提供栖息地。利于灌溉、养殖、航运、发电、旅游等。
以外流河为主
2.外流河水文特征
(1)影响因素:中国外流河的水文特征深受季风气候影响。
(2)补给方式: 成为河流的主要水源。
(3)季节变化:
①随着夏季风的加强,雨带____________推移,河流水量骤增,水位上涨,形成汛期。
②随着冬季风的加强,雨带南撤,河流水量减少,水位逐渐下降,河流进人__________ 。
夏季风带来的雨水
由南向北
枯水期
以外流河为主
2.外流河水文特征
以外流河为主
中国东部主要河流流量的年变化曲线
水文特征 水量 汛期 有无结冰期 含沙量
秦岭—淮河线以北方河流 不大 大
秦岭—淮河线以南方河流 长 无
丰富
较短
有
小
中国东部季风区河流对比
春汛与夏汛
我国东北地区的河流一般存在较为明显的两个汛期。春季,由于季节性积雪融化,导致河流水位上涨,称为春汛;夏季,由于夏季风的来临带来大量降水,形成的汛期称为夏汛。
①内流河主要分布在 内陆地区。
西北
③主要的内流河: 。(我国最长的内流河)
②水源补给主要来自 ;
夏季水量大,其他季节水量小甚至断流,
大部分属于 河流。
塔里木河
高山冰雪融水
季节性
3.内流河水文特征
以外流河为主
易错警示
我国西北地区降水稀少,为河流的内流区,河流补给水源基本由高山冰雪融水补充,因此河流全部为内流河 ( )
【解析】我国西北地区降水稀少,河流补给水源基本由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但并不是所有的河流都是内流河,其中额尔齐斯河便是流入北冰洋的一条外流河。
×
3.内流河水文特征
以外流河为主
典例精讲
(2022·西藏·统考中考真题)下图为我国东部主要河流流量的年变化曲线,下列关于①②③④河流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冬季水位低,有结冰期 B.②是我国水量最大,汛期最长的河流
C.③上中游水能资源丰富,注入黄海 D.④结冰期长,流经我国最大的平原
D
典例精讲
【详解】
由图可知,①为西江,流经广西梧州的河段,冬季水位低,但没有结冰期,A错误;②为长江,流经湖北武汉,是我国水量最大的河流,但不是汛期最长的河流,珠江是我国汛期最长的河流,B错误;③为黄河,流经河南花园口,上中游水能资源丰富,最终注入渤海,C错误;④为松花江,纬度高、结冰期长,流经我国最大的平原—东北平原,D正确。故选D。
长江的开发与治理
长度 约6300千米
特点 我国长度最长、流量最大和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是我国的第一大河,干流形状大致呈“U+W”形
上中下游的特点及分界点 上游 上游主要流经我国地势的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
资源极为丰富
中游 流经平原地区,水量丰富;许多湖泊起着天然调节作用;荆江河段,河道曲折,易发生 灾害
下游 江阔水深,水流平缓,无封冻期
宜昌到
江西湖口
水能
洪涝
湖口至入海口
从源头到
湖北宜昌
长江的开发与治理
1.长江概况
流经地形区 青藏高原、横断山脉、四川盆地、巫山、长江中下游平原
流经省区 青、藏、川、云、渝、鄂、湘、赣、皖、苏、沪(11个)
主要支流 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汉江(最大支流)、湘江、赣江
长江的开发与治理
1.长江概况
水 能 资 源 优势 条件 长江是我国巨大的“ ”,水能资源蕴藏量占全国的1/3,其中可开发利用的水能资源约占全国的一半。长江的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 游河段。
开发 与利用 大型水利枢纽——葛洲坝和三峡等水利枢纽的建设,构成当前中国最大的水电能源基地。长江 水利枢纽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具有防洪、发电、航运、水产养殖、灌溉和旅游等综合效益
水运开发 长江是中国东西向交通的大动脉,干流横贯东西,宜宾以下可四季通航,自古以来就享有“ ”的盛誉
水能宝库
上
三峡
黄金水道
长江的开发与治理
2.长江的开发利用
河段 存在问题 成 因 治理措施
上游 水土流失 陡坡垦殖、乱砍滥伐、过度放牧 退耕还林还草,植树造林,营造防护林
中 下 游 泥沙淤积 上游水土流失,中游河道弯曲,水流不畅 上游植树造林,中游裁弯取直
洪涝灾害 长江流域面积广,支流众多,暴雨时各支流往往同时涨水;中游围湖造田,湖泊蓄洪能力下降 退田还湖、加固江防大堤、疏浚河道
水污染 工农业生产废水、废渣的排放 减少工农业污水排放,防治水污染
长江的开发与治理
3.长江的问题及治理
典例精讲
(2023·湖北鄂州·统考中考真题)《长江之歌》中唱道“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这里的“雪山”“大海”最有可能是( )
A.巴颜喀拉山脉 南海 B.昆仑山脉 渤海
C.祁连山脉 南海 D.唐古拉山脉 东海
【详解】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最终注入东海,全长6300多公里,是中国第一大河,这里的“雪山”“大海”最有可能是唐古拉山脉、东海。故选D。
D
典例精讲
(2021·浙江嘉兴·统考中考真题)《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自2021年3月1日起施行。下列措施与图中长江各河段的水文特征最相适应的是( )
A.①——管控航运,保护生态环境 B.②——必禁建水电站,保护水力资源
C.③——疏通河道, 加强防洪能力 D.④——禁止耕作,防止水土流失
C
典例精讲
【详解】①地区是长江的发源地,该区域要禁止过度放牧,保护生态;②地区是横断山区,地势陡峭,但不适合建水电站,要保护植被、禁止耕作,防止水土流失;③地区是长江中游,存在河道弯曲的问题,需要疏通河道, 加强防洪能力;④是长江下游,需要管控航运、保护生态环境,故选C。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
发源地 山脉北麓
长度 全长5 464千米
干流形状 呈“ ”字形
水文特征 含沙量大、有结冰期,有凌汛现象,汛期较短,多为夏汛
地位 中国第二长河,也是世界上含沙量最 的河流
注入海洋
巴颜喀拉
几
大
渤海(内海)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
1.黄河概况
上中下游的划分及特征
主要支流 洮河、湟水、汾河、泾河、渭河等
流经省区 青、川、甘、宁、内蒙古、晋、陕、豫、鲁(9个省级行政区域)
流经地形区 青藏高原、湟水谷地、宁夏平原、河套平原、黄土高原(90%黄河泥沙来源于此)、华北平原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
1.黄河概况
①孕育了华夏文明,是中华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
②塑造平原:黄河上游塑造了 平原、 平原、下游又成为
平原的主要塑造者之一;
③为沿岸地区提供了灌溉水源。
④提供了丰富的谁能:主要水电站:龙羊峡、万家寨、三门峡、
(黄河流域最大的水利设施)等水利枢纽工程。
小浪底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
2.黄河的贡献
河套
宁夏
华北
a.黄河忧患的表现
3.黄河的忧患与治理
b.各河段存在问题及治理措施
河段 存在问题 治理措施
上游 土地荒漠化 上游合理放牧,恢复林草植被,改善生态环境
凌汛(宁夏、内蒙古河段) 炸冰泄洪
中游 水土流失严重 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修筑梯田
下游 “地上河”、洪水灾害 修堤筑坝,加固黄河大堤,修建分洪、蓄洪工程
凌汛(山东河段) 炸冰泄洪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
3.黄河的忧患与治理
典例精讲
(2023·江西吉安·模拟预测)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黄河流域已产生了良好的生态效应。下列地理现象与图中序号对应正确的是( )
A.①加快 ②水量 ③凌汛 B.①加快 ②含沙量 ③洪涝
C.①减缓 ②含沙量 ③洪涝 D.①减缓 ②水量 ③凌汛
C
典例精讲
【详解】读图可得,黄河流域植被恢复后,地表径流减少,河流流速①减缓,植被根系发达,固定土壤,水土流失减少,②河流含沙量减少,减轻了下游河流的③洪涝灾害。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自然灾害
自然环境经常发生异常变化,其中有些会造成资源破坏、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等危害,这样的异常变化叫自然灾害。
判断某种现象是否属于自然灾害的两个条件
成因:自然界的异常变动
影响:造成资源破坏财产损失人员伤亡。
1.自然灾害的概念
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有气象灾害、地质灾害等。
气象灾害是指大气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国民经济建设及国防建设等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的损害,主要包括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
地质灾害是指由于各种地质作用导致地表发生异常变化而引发的自然灾害,包括地震、滑坡、泥石流等。
气象灾害
地质灾害
2.自然灾害的分类
自然灾害
3.常见的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
分布: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秦岭一淮河以南地区)
成因:我国南方地区(秦岭一淮河一线以南地区)年降水量大,降水季节分配不均且雨季长,多暴雨和连续性降雨,故平原地区和河谷地区排水不畅易发洪涝灾害。
洪涝灾害
3.常见的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
分布:分布在华北地区
成因:我国华北地区降水量较少,尤其是春季降水少,所以容易发生干旱灾害。
干旱灾害
3.常见的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
寒潮灾害
分布:我国大部分地区
成因:来自自蒙古、西伯利亚一带的强冷空气入侵,给我国大部分地区带来大范围强降温。
3.常见的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
分布:东南沿海地区
成因:台风从热带海域形成登陆之后逐渐减弱至消失。
台风
成因: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或环太平洋地震带上
地震分布:
西南地区及台湾地区
滑坡、泥石流
主要分布在中、西部的山区
原因:我国中西部山区,尤其是西南地区,多山,坡陡,相对高差大;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
3.常见的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
(1)自然灾害的特点
①我国自然灾害种类_______,分布_________。
②我国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_________。同一时间、不同地区发生自然灾害;同一地区,不同自然灾害连续发生。
(2)自然灾害的影响:我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自然灾害往往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给社会正常生活和生产带来巨大冲击。
多
广
高
4.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自然灾害
5.防灾救灾
自然灾害
遥感预报
物资储备
防灾工程
军队救援
自然灾害经常发生,防灾减灾工作就显得特别重要。我国在多个方面一直重视防灾减灾工作,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自2009年起,定于每年的5月12日。设立“防灾减灾日”一方面顺应社会各界对中国防灾减灾关注的诉求,另一方面提醒国民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更加重视防灾减灾,努力减少灾害损失。
当地震发生时,条件允许,应及时、有序撤到安全的空旷地带;如果不能及时撤离,可以暂时躲在小开间的墙角。
当发生泥石流时,应向垂直于泥石流流动方向的山坡上跑。
5.防灾救灾
自然灾害
典例精讲
(2023·山东青岛·统考中考真题)2023年4月10日6时,中央气象台发布了沙尘黄色预警,提醒民众做好防御。下图示意4月10日8时至4月11日8时全国沙尘天气预报,完成下面小题。
典例精讲
1.此次沙尘天气影响范围最大的地区是( )
A.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 B.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
C.青藏地区和南方地区 D.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2.下列属于沙尘天气防御措施的是( )
①减少户外活动②做好防风沙准备,及时关闭门窗
③能见度低,驾驶人员应加速行驶④戴口罩以免沙尘对呼吸道造成损伤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B
A
典例精讲
【解析】1.由图可以看出,此次沙尘天气影响范围最大的地区是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只有一小部分,南方地区没有分布,故B正确,排除ACD,故选B。
2.沙尘天气发生时应该减少户外活动;要做好防风沙准备,及时关闭门窗;同时戴口罩以免沙尘对呼吸道造成损伤;能见度低、驾驶人员应该减速慢行,故①②④正确,故选A。
重难点突破
长江、黄河的对比
(1)相同点
①都发源于青海省,共同流经四川省。
②都是自西向东流。
③都穿过我国地势三级阶梯。
④水能资源大部分集中在上游。
项目 长江 黄河
长度 我国第一长河 我国第二长河
径流量 大 小
含沙量 小 大
凌汛 无 有
温度带 亚热带 暖温带
流经区 主要气候 亚热带 季风气候 温带季
风气候
通航能力 强,“黄金水道” 弱
(2)不同点
易错警示
1.长江中游与下游的分界线是湖口,位于江西省;
黄河上游与中游的分界线是河口,位于内蒙古自治区。
2.长江水能资源丰富的地区位于上游河段,中下游则为长江中下游平原;
黄河水能资源丰富的地区位于上游和中游河段,下游为华北平原。
长江与黄河
长江成为“黄金水道”的原因
(1)自然因素
①主要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多、水量大、水流平稳、江阔水深,航运条件优越。
②干流横贯东西,支流遍布南北,形成纵横广阔的水运网。
③干支流大部分位于亚热带,无结冰期,宜宾以下可四季通航。
(2)社会经济因素
①内河航运与铁路运输相比,具有运量大、投资少、成本低的优点。
②流域资源丰富,沿江平原和长江三角洲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干流沿岸有重庆、武汉、南京、上海等工业中心和众多城市。
③干流航线与京广、京九、京沪、焦柳、宝成—成昆五大铁路线和京杭运河相交。
比较长江与黄河的开发与治理
比较 项目 长江 黄河
上游 中下游 上游 中游 下游
开发 利用 水能开发利用、旅游 航运、淡水养殖、旅游 水力发电 水能、引黄灌溉 引黄灌溉
主要 问题 水土流失严重 洪水灾害 土地荒漠化、凌汛 水土流失严重 洪水灾害、凌汛
治理 措施 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修筑梯田 加固堤坝、退耕还湖、疏浚河道、修建水库 植树种草、合理放牧、退耕还林还草、炸冰泄洪 开展水土保持工作 加固黄河大堤、炸冰泄洪
典例精讲
(2023·山东济南·八年级期中)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考察沿黄省区,他一再强调,“沿黄河开发建设必须守住生态保护这条红线”。而凌汛与地上河都会影响黄河的治理与开发。读黄河流域简图,完成下面小题。
典例精讲
1.在秋冬、冬春季节,黄河往往会形成凌汛的河段有( )
①源头—兰州河段②兰州—河口河段③河口—桃花峪河段④桃花峪—入海口河段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黄河下游有世界著名的“地上河”,其形成原因是( )
A.支流众多,汛期同步 B.泥沙淤积,抬升河床
C.凌汛严重,水位上涨 D.过度放牧,土地沙化
3.沿黄开发建设必须守住生态保护这条红线,下列措施与此理念相符的是( )
A.河套平原——引黄河水灌溉,扩大种植面积
B.中游河段——陡坡垦殖,大力增加耕地面积
C.下游河段——兴建水电站,开发水能资源
D.黄河三角洲——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生物多样性
D
B
D
典例精讲
【解析】
1.凌汛一般形成在河流由低纬流向高纬的河段,故符合该条件的有兰州—河口河段,桃花峪—入海口河段,②④正确,①③错误。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地上河”形成的原因是中游流经了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地区,大量泥沙进入黄河使其下游河道淤积,使河床抬升并高于地面,B正确;支流众多,汛期同步、凌汛严重,水位上涨、过度放牧,土地沙化都不是使黄河形成地上河的因素,ACD错误。故选B。
3.在河套平原引黄河水灌溉,扩大种植面积会使黄河水量减少,不利于生态保护,A错误;中游河段流经了黄土高原地区,陡坡垦殖,大力增加耕地面积会使水土流失加剧,B错误;下游地势平坦,水流缓慢,水能资源不丰富,C错误;黄河三角洲滩涂面积广大,是多种动植物的栖息地,应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生物多样性,D正确。故选D。
典例精讲
(2023·全国·九年级专题练习)2022年12月20日,白鹤滩水电站全面投产。读长江水系主要水电站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典例精讲
1.白鹤滩周围水电站分布密集,主要原因是( )
A.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多 B.地处地势阶梯交界处,水能丰富
C.地处地势阶梯内部,地形平坦 D.该地人口稠密,用电需求量大
2.白鹤滩水电站的建成有利于进一步促进长江中下游航运的发展,长江中下游航运价值高的自然原因是( )
A.长江冬季结冰期短 B.地势起伏大,河流落差大
C.河流水量大、江阔水深 D.流域内人口稠密,经济发达
B
C
典例精讲
【解析】
1.白鹤滩位于长江上游,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流湍急,水能资源丰富,B正确;C错误;白鹤滩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河流水量大,A错误;该地地势起伏大,人口分布较为稀少,D错误。故选B。
2.长江位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地区,大部分河段河流无结冰期,A错误;地势起伏大,河流落差大,不是长江中下游的河流特征,且这种特征不利于航运发展,B错误;长江中下游航运价值高的自然原因是河流水量大,江阔水深,通航里程长,C正确;人口稠密,经济发达是航运价值高的社会经济原因,D错误。故选C。
素养达标
素养达标
松花江发源于长白山天池,主要流经东北平原的湿润和半湿润地区,是黑龙江在中国境内最大支流。读松花江某水文站多年平均径流量图(下图)以及松花江和黄河流域面积、径流量对比表(下表),完成下面小题。
素养达标
1.松花江和黄河都属于( )
A.太平洋水系 B.大西洋水系 C.印度洋水系 D.北冰洋水系
2.3月到5月,松花江径流量明显增大,主要原因是此时段流域内( )
A.降水量多 B.工农业用水量少 C.蒸发量小 D.积雪融水多
3.与黄河相比,松花江径流量大的主要原因是( )
A.松花江流经湿润和半湿润区,黄河大部分流经干旱、半干旱区
B.松花江冬季结冰期更长,黄河流域结冰期短
C.松花江属于外流河、黄河属于内流河
D.松花江主要流经平原,黄河流域高原、山地较多
A
D
A
素养达标
长江为我国第一大河,下图为长江水系略图。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4.下列关于“长江首城宜宾”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宜宾位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 B.宜宾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
C.宜宾在长江支流嘉陵江与长江的交汇处 D.宜宾是长江上游与中游的分界线
B
素养达标
5.长江三峡所在河段水能资源丰富,主要原因是( )
①径流量大 ②含沙量大 ③地势落差大 ④结冰期短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6.夏秋季节,长江中下游洪涝灾害频发。为提高鄱阳湖的调蓄能力,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A.围湖造田 B.拓宽河道 C.打坝淤地 D.退田还湖
A
D
素养达标
浙江卫视《奔跑吧·黄河篇》带领观众走进黄河沿岸城市,感受当地的人文地貌,体验母亲河的魅力。黄河为中华民族做了许多贡献,黄河安全事关黄河流域两岸百姓的幸福。下图为“黄河流域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素养达标
7.图中黄河干流沿岸的省会城市有( )
A.兰州、西安 B.河口、济南 C.西安、济南 D.兰州、济南
8.下列关于黄河的贡献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有巨大的航运价值②塑造华北平原③提供丰富的水能资源④提供灌溉水源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9.下列有关黄河干流各河段的水文特征的叙述,有误的是( )
A.①附近河段水流较平稳 B.②附近河段有凌汛现象
C.③附近河段泥沙量剧增 D.④附近河段形成“地上河”
10.对黄河进行综合治理的有效措施是( )
A.上游地区加固堤坝 B.中游地区植树种草
C.下游地区适度放牧 D.下游地区兴修水库
D
B
A
D
素养达标
王林同学绘制了“中国主要气象灾害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素养达标
11.如图中甲、乙、丙、丁四图例分别代表的气象灾害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
A.干旱、寒潮、台风、洪涝 B.台风、干旱、洪涝、寒潮
C.寒潮、洪涝、干旱、台风 D.寒潮、台风、洪涝、干旱
12.受乙这种气象灾害影响最大的四个省级行政区是( )
A.广东、青海、江苏、台湾 B.福建、浙江、内蒙古、广东
C.福建、广东、台湾、海南 D.台湾、海南、浙江、甘肃
D
C
素养达标
13.某地理小组分为三组收集资料,探究黄河与长江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开发利用情况。读黄河、长江流域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素养达标
【探秘上游】
小组1:2023年1月31日,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和生态环境部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签署了《共同推进黄河源区生态环境保护合作意见》。
(1)黄河发源于 山脉,源区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 。
(2)同学们发现黄河与长江上游沿途均有很多水电站,共同原因是上游河段 ,水能资源丰富。
【答案】
(1) 巴颜喀拉 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
(2)流经地势阶梯交界处,地势落差大
素养达标
【解码中游】
小组2:以下分别为某官方新闻网站某日搜索黄河中游与长江中游出现的第一条新闻标题:推进黄河中游生态环境综合治理;2023年2月21日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第九届会商会举行。
(3)黄河中游流经水土流失严重的 (地形区),河流含沙量 ,多年来,黄河中游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并行,修建了A 水利枢纽等大型水利工程,兼顾防洪与治沙。
(4)长江在中游城市群发展中起到的作用为 。(任答一点)
【答案】(3) 黄土高原 大 小浪底
(4)提供生产生活用水;/航运发达,水路运输便利;/为发展渔业创造条件;/提供灌溉水源等
素养达标
【寻访下游】
小组3:2023年2月,江苏南京博物院举办“大江万古流——长江下游文明特展”,向观众展示长江下游地区的文明起源与发展历程。
(5)长江中游与下游的分界点为 ,下游文明发展至今,给长江带来的不利影响有 。(任答一点)
(6)黄河下游也有悠久的文明发展历史,但在发展过程中,由于泥沙大量沉积形成“ ”,针对此现象的治理措施有 。(任答一点)
【答案】 (5) 湖口 围湖造田,破坏湖泊调蓄功能;/过度捕捞,扰乱长江生态平衡;/污水乱排,污染长江水质等
(6) 地上河 修建水库;/中游黄土高原地区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下游地区加固黄河大堤等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