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 10 课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找到课文中写得准确生动的句子,感受作者细致的观察。
2.能说出爬山虎往上爬的过程,感受作者连续的观察。
3.学做观察记录。
【教学重点】能找到并体会表达准确生动的句子,感受作者
细致的观察。
【教学难点】能说出爬山虎往上爬的过程,感受作者连续的
观察。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明确目标。
1.复习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叶圣陶老爷爷的《爬 山虎的脚》。我们跟着叶圣陶老爷爷一起发现了爬山虎生长的位 置,观察了爬山虎的叶子。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爬山虎的脚的
秘密。
2.明确学习目标。
二、聚焦观察,寻找 “秘钥”。
( 一)主动求学
自由读 3-5 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
1.爬山虎的脚是怎样的? 画出相关的句子,想一想作者从哪
些方面介绍爬山虎的脚?
2.勾画出爬山虎往上爬的相关语句,想一想爬山虎是怎样往
上爬的?
( 二)互动促学
1.群学,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展示。
板块一: 品词析句,寻找 “观察”秘钥
1.品样子,理解准确生动
爬山虎的脚是怎样的呢?作者从哪些方面介绍爬山虎的脚?
(1)预设: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 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
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2)有三位小朋友,读完后,分别画了三幅爬山虎的脚的简 笔画,现在请你来做小评委,说一说哪幅画是正确的呢?注意要
用文中的语言作为依据。
(3)师小结:事物是什么样就写成什么样,而且能让读者根 据文字,原模原样地想象出事物的样子,这就叫表达的准确,如 果能让读者非常直观地想象出事物的样子, 比如文中用 “蜗牛的
触角” 比喻 “细丝”,这就叫表达生动。
(4)指导朗读,体会作者语言的准确生动。
2.感受细致的观察
(1)设疑: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作者能够这么准确地描 述爬山虎的颜色、样子和位置呢?你感受到叶老经过怎样的观察
了吗?
(2) 品读第三自然段,感受作者细致的观察。
(通过变字体颜色引导学生关注爬山虎的脚的位置、形状、 颜色,再让学生抓住关键词从绘画的三幅图中找到爬山虎真正的
脚,最后出示插图,让学生明白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板块二:聚焦过程,感受连续观察
1.品动作,体会准确生动
爬山虎的脚是怎样往上爬的?你体会到了什么?
(1)请一个小组代表上台交流展示。
(2)用上给出的关键词,说一说爬山虎是怎么往上爬的。
(3)动手演示往上爬的过程。
(4)聚焦动作 “ 巴住墙” ,体会用词的准确生动。
(5)有感情地读一读,感受作者准确生动的表达。
2.品变化,解说爬的过程
(1)爬山虎的脚往上爬的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变化呢?快速默
读第 5 自然段,说一说。
(2)根据关键词的提示,完整地说一说爬山虎一脚一脚往上
爬的过程。
3.感受连续观察。
(1)设疑:叶老能把爬山虎往上爬的过程还有变化表达得如
此准确生动,除了细致,还经过怎样的观察呢?
(2)抓住表示时间的词语,发现事物的变化过程,感受作者
连续的观察。
(引导学生细读爬山虎往上爬的句子,将文字提取关键词, 让学生根据关键词来说一说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并动手演示 往上爬的过程,深入理解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聚焦动作 “ 巴 住墙” ,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抓住表示时间的词语,发现
事物的变化过程,感受作者连续的观察。 )
板块三:尝试观察,学做观察记录
1.过渡:同学们,要准确生动地将自己的观察成果表达出来,
不仅要学会怎么观察,还要做好观察记录。
2.出示 “资料袋” 中的两份观察记录,对比两份观察记录,
你发现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3.全班交流。
三、 当堂检测,巩固提升。
1.选择正确的字填在括号里。
触 贴 巴 爬 拉 变
爬山虎的脚( )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头上就( )成小
圆片, ( )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
( )一把,使它紧( )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
上( )。
2.我们同学在雅耕园劳动基地种植的豆角苗长出豆角来了, 大家平时已经进行过观察,请你仿照《爬山虎的脚》第三自然段 第 3、4、5 句话的写法,把豆角藤上的豆角所长的位置、形状、颜色写下来。
四、课堂总结,依标评价。
学了这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学以致用。
1.在摘抄本上抄写文中准确、生动的句子。
2.前几天同学们在劳动基地种植了一些菜,这些菜接下来会 有哪些变化?请你挑选自己感兴趣的一种,连续细致观察一段时
间,把自己的观察所得记录下来。
板书设计:
位置 形状 颜色
爬山虎的脚 }细致连续观察
爬墙:触 变 巴 拉 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