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羿射九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4《羿射九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24 20:43: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羿射九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材分析:
《羿射九日》是第八单元的第2课,本单元以“世界之初”为主题编排课文,《祖先的摇篮》《羿射九日》和《黄帝的传说》,其中《羿射九日》是一则古老而又脍炙人口的神话,讲述了古时候十个太阳给人类带来灾难,神箭手羿历经艰辛射下九个太阳,让大地重新恢复生机的故事。课文以“射日”为线索,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将羿射九日的起因、经过、结果娓娓道来,脉络清晰。课文用精炼准确、蕴含丰富想象的语言,构建出恢弘奇特的上古神话世界,不仅描绘了太阳轮值、十日齐出等神奇场景,同时刻画了羿这样刚毅坚定、英勇无畏的神性人物;既有射日前水深火热与射日后生机勃勃的画面对比,又有羿胸怀天下、本领高强与太阳们任性顽皮的形象对比,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愿望,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第八单元学习重点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是“读句子,想画面”训练的发展和提升。单元学习以“世界之初探秘之旅”为学习任务,分设童诗森林屋、远古神话馆和传统故事厅三个场景展开学习。基于《羿射九日》课后习题要求和同学交流故事里哪些内容很神奇这一基础,教学时根据“远古神话馆”的打卡站点推进学习任务,围绕“神奇”展开学习活动,聊神话故事发现故事背景的神奇,读神话故事梳理故事情节的神奇,研神话故事寻找故事想象的神奇,聚故事汉字,指导笔画变化的神奇,引导学生在默读中交流课文中那些神奇的内容,并展开想象,讲述故事,感受神话故事的魅力。
教学目标:
1.关注汉字部件,随机认识“射、值、熔”等7个生字,发现笔画变化,规范书写“类、炎”2个生字。
2.默读课文时,做到不指读,能提取关键信息。并借助提示讲述故事的起因部分。
3.根据词句,展开想象,发现故事的神奇之处,愿意和同学交流。
教学重点:
1.关注汉字部件,随机认识“射、值、熔”等7个生字,发现笔画变化,规范书写“类、炎”2个生字。
2.默读课文时,做到不指读,能提取关键信息。并借助提示讲述故事的起因部分。
教学难点:
根据词句,展开想象,发现故事的神奇之处,愿意和同学交流。
教学准备:
1.整本书阅读《中国神话故事》
2.课件、录音资料、教具制作等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神话故事翻翻乐。
1.(出示整本书阅读照片)回忆最近的阅读活动,并说说喜欢的神话故事。
2.神话故事翻翻乐游戏。猜猜这些小朋友最喜欢的是哪个神话?并说说理由。
一、直接揭题,感受故事背景神奇
1.追溯神奇的产生
师:小朋友,在远古时候,我们的祖先,对很多自然现象都无法解释,所以呀,他们就凭借自己丰富的想象,创编了很多神话故事,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远古神话馆。
2.揭题了解神奇人物
(1)联系人物,学习“箭”
师:今天学习神话是《羿射九日》,“羿”是谁呢?谁对他有了解?
师补充:传说呀,他的左臂特别修长,所以啊,十分擅长射箭,人们称他是个神箭手。看看他的“箭”,有什么发现?
(2)联系生活,学习“射”
学学神箭手的样子,做做动作,根据汉字部件的构成识记生字“箭”。
3.质疑课题,梳理问题
师:读了课题,有什么想问的吗?
根据学生交流归纳问题:为什么射?怎么射日?最后怎样?【板书问题】
二、整体感知,发现故事情节神奇
过渡语: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古老的神话故事!在远古神话馆的站点,争夺“远古神话馆”的徽章。
1.出示要求,自由读文
学习提示一:
(1)读: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找:根据故事内容给三幅壁画排排队。
2.根据壁画,梳理脉络
汇报壁画排法,在并说说理由中随机出示课后练习提供的信息。【板贴:三幅壁画】
3.回扣问题,提炼情节
师:这三幅壁画正好回答了小朋友提出的三个问题,为什么射日是故事的起因,怎么射日是经过,最后怎样就是故事的结果。【板书:起因、经过、结果】这也是很多神话故事的情节,正是神话故事的神奇之处。
4.依据情节,初讲故事
(1)讲清楚故事。借助关键句子,连起来简单地讲讲故事。(指名生讲故事)【第一次争夺徽章】抓住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就能把神话讲清楚了。【板书:清楚】
(2)讲神奇故事。神话故事最大的魔力在于它的神奇【板书:神奇】,仅仅是这样讲故事远远不够的,让我们来找神奇,说神奇,走进探秘展厅。
三、了解原因,体会故事想象神奇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感受三“神”
1.播放录音,初识神树
说一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拓展资料,再识神树
出示《山海经》里介绍扶桑这棵神树的资料。学生跟读后说说自己找到扶桑树的神奇地方,再读出神树的神奇。
神奇1:上连神界,下通鬼府。
神奇2:树高二千丈,大二千余围。
3.再找神奇,体会神日坐神车
师:除了神树,还有哪些神奇的事呢?接着往下读故事。找到神奇的小朋友,悄悄告诉同桌。
随机汇报:为什么觉得神奇?
4.小结并齐读神奇现象
师:太有意思了,海里长神树、神日坐神车。世界之初,一切都是那么的——神奇。让我们一起读读神奇的现象。
(二)学习第2、3自然段,感受艰难
1.聚焦“值日”,体会有序
师:太阳的神奇,让人不可思议。请默读二三两个自然段,画出相关句子。
师:这个“十日齐出”的神奇现象,你们找到了吗?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奇观,是因为太阳没有轮流值日。
(1)联系生活,理解自己的值日。你值日时都做些什么?
(2)联系上文,明白太阳的值日。请联系上文找一找,太阳们的“值日”工作是什么?
(3)联系下文,感受值日的重要。十个太阳每天轮流从东往西穿过天空,执行着给大地万物带来光明和温暖的任务,就是它们的“值日”。太阳们没有好好轮流值日,就发生意想不到的事情?
2.聚焦“炙烤”,体会无序
(1)初步感受炙烤
师:小朋友,此时此刻,天空中有几个太阳?十个太阳,一个太阳就是一个“火”。你看两个太阳就是两个“火”,这个字读作“炎”。我们只是觉得好像很热很热,三个太阳就是三个大火球,这个字读作“焱”表示火开始烧起来了,我们已经开始受不了了,可是还有个四个太阳的字啊,四个太阳的这个字就叫读作“燚”,它表示火剧烈燃烧。把这四个字连起来叫做火炎焱燚,刚好藏着十个火球。
师:这是一个非常陌生的成语。于是作者用上了一个词语来形容“十日齐出”的猛烈,叫作“炙烤”,这个词语应该怎么读?十个太阳炙烤着大地,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能想象吗?【板贴:十日齐出的图片以及词语“炙烤”】
(2)深度体会炙烤
师:小朋友,大地上被炙烤的事物都怎么样了呢?课文中是怎么写的呢?(出示课作题)
①比较:同样是炙烤,词语用法不一样
师:请你读一读,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都藏着“火球”,日字旁、火字旁或者四点底。
师:让我们合作着读一读。透过这些词语,你感受到了什么?
②想象:同样是炙烤,带来的灾难不一样
师:(想象说话)不同的词语给大地带来的灾难也是不一样的。禾苗晒枯了,他们就……
师:【播放视频,教师朗读】此时此刻,经历这场旱灾的人类,仿佛在说些什么呢?
3.析解“艰”字,读懂艰难
师:刚刚想到的所有的画面都藏在这个字“艰”里。请看看图,猜猜什么是“艰”?在远古时代,人们就会跪在地上击鼓祈求上苍消除天灾。在那样的环境下,人类无法生存,日子非常艰难。【板书:艰难】体会艰难后读好第三自然段。
(三)走进演播室,趣讲故事
师:(出示课后练习表格)因为十个太阳像十个大火球,炙烤着大地,所以人类的日子非常艰难。这就是“羿射九日”这个神话故事的起因。
师:接下来走进演播室,抓住这些关键词句把故事的起因部分讲神奇。【第二次争夺徽章】
出示讲故事提示:
1.借助词句提示,同桌合作讲故事。
2.故事开头:很久很久以前……
师:这场旱灾是天降灾难于人间。在神话故事里啊,这样的灾难并没有让我们的祖先屈服,他们不断地和自然界作斗争。那神箭手羿怎么做的呢?下节课再一起读故事,讲故事。
四、书写汉字,寻找故事汉字神奇
师:神奇的故事里还藏着神奇的汉字呢!
1.出示汉字“类、炎”,仔细观察,说说发现。
2.聚焦笔画的变化,指导写好关键笔画。
3.学生先描后写,教师巡视指导间架结构和关键笔画。
4.出示书写要求:规范、端正、整洁,评价并反馈。
教学反思:
《羿射九日》是神话故事,这是一种流行于上古时代,靠着普通民众口耳相传的方式传播的民间故事形式。在具体的语文实践中,如何让低年级的神话故事教学凸显上古文化的特色呢?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
创设情境,探究上古文化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上古时代,感悟祖先创造文明的伟大,感受古人丰富神奇的想象力,激发学生阅读和探寻远古知识的兴趣。教学中创设了“世界之初探秘之旅”这一学习情境,带领学生在童诗森林屋、远古神话馆和传统故事厅三个场景中体验学习。而远古神话馆的参观,链接了《中国神话故事》的整本书阅读,带领着学生看神话,读神话,研神话,聊神话,为自己最喜欢的神话故事制作推荐卡等,在丰富的阅读活动中感受上古文化的气息。《羿射九日》课文的教学是根据“远古神话馆”的打卡站点推进学习任务,第一站壁画长廊——整体感知,理一理射日故事;第二站探秘展厅——研读体悟,找一找神奇之处;第三站演播室——神奇再现,讲一讲射日原因;第四站汉字墙——书写指导,写一写神奇汉字。一场学习任务就是一回场馆体验,学生在这样的任务情境中,争夺“远古神话馆”的徽章,让学习变得更有挑战性与趣味性。
链接想象,体悟上古文化
神话故事具有丰富神奇的想象,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在本课教学中,引导学生聚焦“神奇”这一关键词,揣摩画面,品析语言,渗透文化,唤醒学生的情感共鸣,助推学生言语能力的发展。
1.链接生活,想象识词
神奇的想象源于古人的智慧,中华的汉字也藏着古人的智慧,在教学本课生字词时与生活链接,让识字教学赋予了神奇的魔力。看看神箭手羿的箭,说说“箭”字的发现。学学羿搭弓射箭,感受“射”字所蕴含的意义。射箭时身体要往后倾斜,手还得非常使劲,“寸”在古时候就代表手,这样才能把箭射远。“艰”就是远古时代人们跪在地上击鼓祈求上苍消除天灾。不仅关注古人的生活,也关注学生的生活,我们平时的“值日”是什么,太阳的值日工作又是什么等。引导学生想象字词的画面,让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想象能力都得到同步发展。
2.链接资料,想象理解
神奇的想象除了借助语言文字进行揣摩研读,还需适当补充资料丰富想象。理解神树时链接了《山海经》里描写扶桑树的段落,尽管是小古文,但是还是比较浅显的,学生在跟读中便能发现了扶桑的神奇之处。不仅让其感受扶桑的特点,更让神树有了画面感。而想象“十日齐出”的神奇现象时,让一个个火球进行热量升级,同时制作相应的教具,学生在细心观察后,想象大地上事物的变化,感受炙烤造成的灾难,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加深了对文本语言的理解。
3.链接作业本,想象朗读
朗读是贯穿语文课堂的重要教学活动,也是学生品味语言的最佳方式。引导学生有次、有梯度、有方法地朗读,有助于激发学生在读中想象,在读中感悟。通过视频营造上古时代氛围,依托作业本中学习伙伴的疑问,指导学生朗读,边读边想象,抓住“晒枯”“烤焦”“蒸干”等关键词,体会神话故事语言的特点与合理,让朗读从平面化到立体化,多角度体会神奇。
传讲故事,弘扬上古文化
《羿射九日》是家喻户晓的神话故事,神话属于民间文学,是远古时代人民群众的集体口头创作,所以神话故事是用来讲的。这重在语言的内化,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把故事情节绘声绘色地演绎出来。为了帮助学生达成讲述故事的目标,先安排了学生根据故事内容抓住关键词句把三幅壁画的内容连起来说一说,旨在引导学生按照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的顺序把故事讲清楚,了解一般的叙事结构,以此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神话故事的魅力在于神奇,在此基础上把故事讲神奇,聚焦了故事的起因部分,安排一个探秘展厅“找神奇”的学习活动。利用听故事,想神奇,找词句的阅读方法带着学生扶学发现神树,互学时找寻神日和神车的奇妙,交流“十日齐出”的神奇现象。有了这样的“读神奇”“悟神奇”“找神奇”“说神奇”的扎实铺垫,最后在演播厅里同桌合作把故事的起因讲神奇。这样聚焦“神奇”,借助多种方法让学生感悟神话故事,最终破解讲神话故事的密码,让上古文化在学生间口口相传。
上古文化的神奇隐藏于文本内容,也散落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用生活素材、文本素材、字源素材、课外资源素材等激活学生的感受与想法,让其体验到了真真切切的神话至美,但是在课堂的生成性,还需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度与想象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