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2023-2024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精品课件(部编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2023-2024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精品课件(部编版)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0-23 21:17: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6张PPT)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根据课本内容填一填:
建立时间:
都 城:
建 立 者:
“汉并天下”
瓦当
汉高祖刘邦
公元前202年
长安
汉高祖刘邦
“汉并天下”瓦当,直径17厘米,陶质。此瓦当面“汉并天下”4字凸起。是为纪念刘邦战胜项羽,统一天下,建立汉朝而作。“汉并天下”有称耀之意。
西汉建立
一、休养生息
汉兴,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农业生产)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石,dàn,一石米价值五千钱),人相食,死者过半……天下既定,民亡盖臧(没有积蓄),自天子不能具醇驷(毛色相同的四匹马),而将相或乘牛车。 ——班固《汉书·食货志》
汉初景象
阅读材料想一想:西汉建立后,当时的社会处于什么样的境况?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哪些?
汉初景象
残破荒凉、田地荒芜
人民流离失所、人口锐减
原 因
汉高祖刘邦
残破荒凉、田地荒芜
人民流离失所、人口锐减
这该如何去恢复和发展经济,改善百姓的生活呢?
休养生息!
休养生息
小组合作:试着给汉高祖刘邦建言献策。
农,天下之大本也。……今兹亲率群臣农以劝之。
兵皆罢归家。
民以饥饿自卖为人奴婢者,皆免为庶人。
令士卒从入蜀、汉、关中者皆复终身(免徭役)……轻田租,十五而税一。
休养生息
结合课本,阅读材料想一想:汉高祖刘邦究竟采取了哪些举措?
解甲归田
释奴为民
鼓励农桑
轻徭薄赋
汉高祖刘邦
休养生息
1.什么是“休养生息”政策?
就是指在战争或社会大动荡之后,减轻人民负担,恢复元气,以达到恢复社会经济的政策。
2.汉初采取“休养生息”政策达到了什么效果?
增加农业劳动力,减轻百姓负担,恢复发展经济。百姓得以生息,民心得以凝聚,国家得以巩固。
二、文景之治
(景帝)诏曰:其令郡国务劝农桑,益种树,可得衣食物。 ——《汉书·景帝纪》
两则材料的关键词是什么?
体现了文景两帝的什么思想?
夫农,天下之本也,朕亲率天下农耕以供粢盛(zī chéng)(古代盛在祭器内以供祭祀的谷物),皇后亲桑以奉祭服,其具礼仪。
——《汉书·文帝纪》
文景之治
汉文帝刘恒
汉景帝刘启

以农为本
根据材料,尝试对比秦、西汉田赋与徭役情况
文景之治
文帝二年:“赐天下民今年田租之半”……十二年:“赐农民今年租税之半” ……文帝十三年:“其除田租之税” ……景帝元年:“五月,令田半租,三十而税一”。
——据班固《汉书》整理
秦朝服徭役的年龄从17岁开始,一年数次。
文景帝时期服徭役的年龄从20岁开始,三年一次。
——据《史记》《汉书》整理
赋税徭役沉重
秦朝
文帝景帝
轻徭薄赋
景帝改笞(chī,用鞭、杖或竹板子抽打)刑五百为二百 ,三百为一百……
——《汉书·刑法志》
根据材料,文帝景帝还采取了哪些措施?
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
——《史记·孝文本纪》
废除酷刑
勤俭节约
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
——《汉书·食货志》
文景之治
汉文帝、汉景帝的治国成效如何呢?
周云成康,汉言文景,美矣。
——《汉书·景帝纪》
文景之治
政治清明 经济发展
人民生活安定 国力增强
文景之治
朝代 赋税 徭役 刑罚 结果
秦朝 赋税沉重,农民要将三分之二的收获物上缴国家 徭役繁重,每年服役的成年男子不下300万人 严刑峻法,死刑有十多种,还有族诛、连坐等 二世而亡
西汉 减轻赋税,文帝景帝把田赋降到三十税一 让士兵还乡务农,减轻徭役和兵役 废除了一些严刑峻法 文景之治
思考:从“秦亡与汉兴”的对比中, 你能得出什么历史启示?
历史启示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春秋·管仲《管子·牧民》
得民心者得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