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2023-2024学年九年级历史上册精品教学课件(部编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0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2023-2024学年九年级历史上册精品教学课件(部编版)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0-23 21:44: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新课导入
第七单元 工业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第20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19世纪纺织工厂
16世纪纺织业手工工场
一、含义
工业革命也叫产业革命,是资本主义时期由工场手工业向大机器生产的一次飞跃。
主要是以机器取代人力,它既是生产领域里的一场大变革,又是社会关系方面的一场革命,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背景原因
英国议会
材料:……到1700年英国的制度框架为经济增长提供了一个适宜的环境……现在舞台已为产业革命布置就绪。
——道格拉斯·诺思《西方世界的兴起》
(一)政治前提: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后,政局稳定,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材料: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工场手工业也不再能满足这种需求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就引起了工业中的革命。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二、背景原因
(二)市场需求: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手工工场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二、背景原因
材料:英国通过殖民扩张和掠夺拥有更多的、可作工业革命的资金用的流动资本和原料……英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了技术为工业革命准备了技术条件。
——斯塔夫理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革命前贵族把农民赶出庄园,把土地圈为牧场或农场……现在,他们凭借国会的立法进行圈地,因而把法律变为掠夺人民的工具……英国的圈地运动共持续三百多年,直到19世纪中叶才最后完成,它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大批自由劳动力……
——《世界通史·近代卷》
(三)有利条件:
海外贸易、殖民掠夺积累巨额资本
手工工场积累了丰富的生产技术
圈地运动提供大量的自由劳动力
棉花
纺纱
织布
1733年凯伊发明了飞梭,提高了织布速度
棉纱供不应求,造成“棉纱荒”
飞梭
刺激纺纱技术革新
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机”
三、过程
(一)纺织技术的革新: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开始标志)
棉纺织业→其他生产部门→生产领域的革命性变化
年份 内容 发明者 动力 特点
1765 珍妮纺纱机 哈格里夫斯 人力 细而易断
1769 水力纺纱机 阿克莱特 水力 粗而结实
1779 骡机 克隆普顿 水力 细而结实
1785 水力织布机 卡特莱特 水力 效率提高40倍
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纺织领域的主要发明:
利:使用水力、风力、畜力等自然力作为生产动力,将人从生产领域中解放出来。
思考:以上动力的利弊?
弊:水力、风力等纺织机受到自然条件的很大限制,无法提供更强大、更持久、更稳定的动力。
三、过程
瓦特
瓦特改进后的蒸汽机
大大提高了能量利用率
三、过程
(二)动力技术的革新:瓦特改良蒸汽机(标志性成就)
1.1785年,瓦特改良蒸汽机
2.到19世纪30年代,蒸汽机成为主要的动力来源。
优点:打破风力、畜力、水力等限制;不受时间、空间限制
三、过程
3.意义:
瓦特改进的蒸汽机
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是生产领域的一次意义重大的飞跃,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使工业革命得以更快地向纵深发展。人类进入“蒸汽时代”,促进了工厂制度的确立。
材料:蒸汽机的历史意义,无论怎样夸大也不为过。它提供了治理和利用热能、为机械提供推动力的手段。因而,它结束了人类对畜力、风力、和水力的由来已久的依赖。……实际上,可以说,19世纪欧洲对世纪的支配与其说是以其他任何一种手段或力量为基础,不如说是以蒸汽机为基础。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二)动力技术的革新:瓦特改良蒸汽机(标志性成就)
三、过程
材料:在1785年,瓦特的改良蒸汽机被应用在纺织机上,这项技术使得棉纺织生产摆脱了对水力的依赖,厂区由河边渐渐移动到城市中心......1794 年时为3家,而到1821年时则已经不少于 66 家。
——朱家俊《从曼彻斯特的发展历程看 18 世纪英国工业城市发展的因素》
手工工场
工厂
4.现代工厂制度的确立:
19世纪,传统手工工场逐渐被大工厂替代,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
①采用机器生产; ②规模大、生产技术成熟;
③严格的管理制度; ④分工细致,标准化生产;
(二)动力技术的革新:瓦特改良蒸汽机(标志性成就)
手工工场
工厂
三、过程
工厂与工场的区别:工厂以机器生产为基础,工场以手工劳动为基础。
工业革命正是以“工厂”取代“工场”,以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的过程。
手工劳动
大机器生产
手工工场
工厂
生产组织形式:
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
三、过程
(三)交通领域的革新:火车与铁路
1.火车的发明:1825年,英国斯蒂芬森发明蒸汽机车通车成功。
斯蒂芬森
1830年以后,英国掀起了投资建设铁路的狂潮,
到1851年时,英国建成了总长约1万千米的铁路网。
三、过程
2.铁路的修建:
(三)交通领域的革新:火车与铁路
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制造了第一艘汽船。以蒸汽机推动船两侧的明轮,称为“轮船”,并在哈得孙河试航成功。
三、过程
材料:(英国)谷物、煤炭、各种货物的运输,几乎只需要以前所用的马匹的半数。商业旅行快了一倍以上。农业进步与商业进步并肩前进。一切都呈现繁荣的样子。
——保尔《十八世纪产业革命》
(1)铁路时代的到来,为社会提供更快捷廉价便利的交通,使生产和市场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
(2)便利了人们出行,扩大人类活动范围;
(3)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观念,准点守时成了现代生活的准则。
三、过程
3.影响:
(三)交通领域的革新:火车与铁路
英国
法国
德意志
俄国
奥地利
三、过程
(四)工业革命的扩展:
俄国
棉纺织业的技术革命
冶金、采煤等其他行业的革命
动力的革新(蒸汽时代)
瓦特的改良蒸汽机出现
交通运输业的革命
英国
18世纪后期,欧美国家
三、过程
(五)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
19世纪中期,英国的大机器生产基本上取代了传统的工场手工业,工业革命基本完成。
手工工场
工厂
发明者 国别 发明或改进 影响
哈格里夫斯
瓦特
富尔顿
斯蒂芬森
英国
珍妮纺纱机
标志工业革命开始
英国
改良蒸汽机
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标志性成就)
美国
汽船
人类在水路交通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英国
火车
人类迈入铁路时代
工业革命主要成就
三、过程
四、影响
材料: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共产党宣言》
(一)对生产力: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二)对英国: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确立“世界工厂”的地位。
四、影响
(三)对世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资产积极开始确立对世界的统治,东方开始从属于西方。
(国际格局)
材料 :欧美资产阶级凭借工业革命带来的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在亚非拉等地建立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抢占商品市场,掠夺原料产地。
——《大国崛起》
材料: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这些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其遥远的地区的原料;它们的产品不仅代本国消费,而且同供世纪各地消费。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国际格局:在国际舞台上主要政治力量从自身利益出发,在一定时期内相互制约形成的一种稳定的结构状态,一种力量对比态势,包括政治格局、经济格局、军事格局
四、影响
材料:随着新型工业城市的兴起和工业资产阶级的出现,无产阶级也产生了。工业革命期间,工厂主大量使用童工和女工,工厂对工人的罚款名目众多。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逐渐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
——阎照祥《英国史》
(五)对阶级关系: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
农业
工业
17-19世纪,英国农村城市人口占比
(四)对经济结构:农业文明转向工业文明,城市化进程加快
城市化:也叫城镇化,指人口向城市聚集和乡村转变为城市的过程。
四、影响
妇女从事文书工作场景
材料:过去以天为单位,现在以分钟、秒计算……火车还教会人们守时,准时准点成了现代生活的准则,人们开始要随身带上一块表,时间概念是一个全新的概念。
——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六)对社会生活:生活质量总体得到提高,改变了人们生活方式;
妇女地位有所提高
四、影响
材料:18世纪,英国曼彻斯特浓烟滚滚,污水横流,方圆几英里草木不生。不到100万人口的伦敦,就有小偷1万余人,白天乞丐成群,晚上则明火执仗地抢劫……
——《世界现代化进程十五讲》
(七)对环境: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四、影响
(八)对亚非拉:加快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化进程
材料:大洋洲有我们的牧羊场,阿根廷和北美西部草原上有我们的牛群,秘鲁送来它的白银,南非和澳大利亚的黄金流向伦敦,印度人和中国人为我们种茶,而且我们的咖啡、白糖和香料种植园遍布东印度群岛。
——19世纪中期一位英国经济学家的记述
材料 :欧美资产阶级凭借工业革命带来的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在亚非拉等地建立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抢占商品市场,掠夺原料产地。
——《大国崛起》
洋务运动
四、影响
(九)对中国:1.发动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自然经济开始解体,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客观
上推动中国近代工业产生;
3.激发向西方学习的思潮
钟表匠
纺纱工、木匠
理发师
纺纱工
牧师
修理工
修理工
五、特点
从一国到多国
主要在轻工业部门
蒸汽机为动力
煤炭成为主要能源
科学理论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
六、启示
材料:18世纪中叶开启工业文明以来,世界强国的兴衰史和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一再证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
——《中国制造2025》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大力发展科技,坚持科教兴国战略;
2.科技是把双刃剑,要趋利避害,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工业革命时期的工厂排放的浓烟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上半期
纺织技术的革新
动力系统的革新
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
时 间
主要
成就
开始标志
瓦特改良蒸汽机(标志性的发明)
“蒸汽时代”
从棉纺织业开始
工厂制度的确立
交通运输的革新
机器大工厂代替手工工场
影响
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斯蒂芬森发明火车
本课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