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邮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学情调研测试
地理试题 10.23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5题,共70分。
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太阳系附近有一颗“超级地球”,其上可能存在外星生命。这颗“超级地球"围绕天蝎座的一颗恒星运行,距离地球约22光年。据此完成1-2题。
1.“超级地球”最可能属于( )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河外星系
2.此“超级地球”可能适宜生命生存,最可能是因为其( )
①有微生物存在 ②水资源充足 ③天体表面平坦 ④与恒星的距离适中 ⑤有肥沃的土壤 ⑥有适宜的大气环境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②④⑥ D.②③⑤
北京时间2022年11月29日23时08分,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11月30日7时33分,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入驻距离地面约400~450千米的中国空间站,与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在空间站“胜利会师”。据此完成3-4题。
3.易对中国空间站向地面传送信息产生严重干扰的因素是( )
A.太阳活动 B.月球辐射 C.太阳辐射 D.月地位置
4.中国空间站运行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 )
A.石油 B.煤炭 C.天然气 D.太阳能
图2为北半球到达大气上界太阳辐射随纬度变化的分布图,完成5-7题。
5.全球到达大气上界太阳辐射分布的突出特点是( )
A.由南向北递减 B.由北向南递减
C.由高纬地区向低纬地区递减 D.由低纬地区向高纬地区递减
6.太阳辐射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有( )
①维持地表温度 ②推动大气运动、水循环的主要能源 ③地球生物生存所需要能量主要来源 ④为火山爆发提供能源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7.太阳巨大的辐射能量来自( )
A.太阳大气剧烈活动 B.太阳内部的核聚变
C.太阳内部的核裂变 D.太阳表面的氢燃烧
图3为某地地质剖面图。读图,完成8-10题。
8.图中属于古生代地层的是( )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9.根据图中化石推断,生物在这一阶段的演化过程是( )
A.海生无脊椎动物→爬行动物→脊椎动物
B.爬行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
C.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爬行动物
D.爬行动物→脊椎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
10.图中地层排序中符合由新到老的是( )
A.⑤①③ B.⑤②④ C.④③② D.①②③
资料证明:中国的辽西一带是被子植物的起源地,而出现于1.45亿年前的“辽宁古果”则是“迄今唯一有确切证据的、全球最早的花”。在其化石周边同时也发现了鱼类的化石,图4为“辽宁古果”化石及复原图,完成11-13题。
11.该化石被发现于地球内部圈层中的( )
A.地壳 B.地幔 C.岩石圈 D.地核
12.根据材料中信息推测,辽宁古果的生存环境最可能是( )
A.森林 B.草原 C.沙漠 D.湖泊
13.辽宁古果出现的地质年代,( )
A.蕨类植物繁盛 B.爬行动物盛行 C.哺乳动物盛行 D.早期鱼类繁衍
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2023年08月06日02时33分59秒在山东德州市平原县(东经116.34度,北纬37.16度)发生5.5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图5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14-15题。
14.此次地震的震源最可能位于( )
A.I圈层 B.Ⅱ圈层 C.Ⅲ圈层 D.IV圈层
15.图中( )
A.I圈层的热量来自于地球内部 B.Ⅱ圈层可能是岩浆主要发源地
C.Ⅲ圈层空间分布不连续不规则 D.IV圈层物质呈液态或熔融状态
当地时间2023年9月8日23时11分,摩洛哥发生了6.9级强烈地震,建筑物大量倒塌,震后联合国组织参与救援。据此完成16-17题。
16.地震发生以后,建筑物并不会马上倒塌,一般都要间隔约12秒,这就是地震救援领域所说的“黄金12秒”。据此推断“黄金12秒”确定的依据是( )
A.横波和纵波传播介质的差异 B.建筑物的抗震系数
C.横波和纵波传播速度的差异 D.人体对紧急事件的反应能力
17.地震发生短时间内,正在附近海域航行轮船上的人感受到的震动是( )
A.有水平晃动,无上下颠簸 B.有上下颠簸,无水平晃动
C.先水平晃动,后上下颠簸 D.先上下颠簸,后水平晃动
杜牧《山行》中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形象地描述了枫林景色。图6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18-19题。
18.诗句中霜形成的夜晚( )
A.①增强 B.②减弱 C.③增强 D.④减弱
19.下列关于⑤大气吸收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平流层中的臭氧吸收太阳辐射 B.对流层中的水汽吸收地面辐射
C.对流层中的尘埃吸收地面辐射 D.平流层中的CO2吸收太阳辐射
历史上古徽州位于我国安徽省南部山区,气候湿热,徽派建筑在布局上因地制宜,构思精巧,天井贯通院落中间,四周住房相围,寓意为“四水归堂”(天井底部中央位置有水池),天井使民居通风透气,冬暖夏凉,还可以有效排泄雨水。图7为徽派建筑实体景观图。据此完成20-21题。
20.下列符合天井近地面大气环流形式的是( )
A. B.
C. D.
21.天井民居布局格局对气候的调节作用表现在( )
①冬季可以增加室内太阳辐射 ②白天有利于排泄室内潮气
③夏季可以有效减少太阳辐射 ④夜晚便于保持室内温度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读某季节我国东部沿海高空等压面示意图(热力原因引起)。据此完成22-23题。
22.图中A、B、C、D四点的空气运动方向,正确的是( )
A.B→A B.C→A C.D→B D.C→D
23.图中A、B、C、D四点的气压最大的是( )
A.A B.B C.C D.D
绿洲与周围的沙漠在局部地区会形成热力环流,某地理兴趣小组对此进行了研究。图9示意该兴趣小组记录的某月某日塔里木盆地某绿洲与沙漠气温日变化情况,图10示意沙漠边缘地区用风向仪测得的该日12时的风向为偏西风。据此完成24-25题。
24.不考虑背景风,该日风力最大的时间是( )
A.9点 B.12点 C.15点 D.21点
25.根据风向推测绿洲应位于沙漠的( )
A.东南方向 B.西南方向 C.东北方向 D.西北方向
图11为某区域两个时刻等压线示意图,完成26-27题。
26.14时,甲地区的风向为( )
A.偏东风 B.偏西风 C.偏南风 D.偏北风
27.20时,M地与丙地相比,其风力大小及主要原因是( )
A.小,M地地面摩擦力大 B.大,M地水平气压梯度力大
C.大,M地地面摩擦力小 D.小,M地水平气压梯度力小
2022年1月15日,位于南太平洋的岛国汤加王国境内洪阿哈阿帕伊岛海底火山(20.57°S,175.38°W)发生猛烈喷发,致使大量火山灰、气体与水蒸气进入高空形成巨大云团,喷发至高空20千米处。据此完成28-29题。
28.此次汤加火山喷发的火山灰和气体最高到达了( )
A.对流层下层 B.平流层上层 C.平流层下层 D.高层大气
29.有人认为汤加火山喷发的火山灰蔓延将导致地球进入“无夏之年”,主要是因为火山灰将导致( )
A.大气吸收作用减弱 B.大气保温作用减弱
C.地面辐射作用减弱 D.大气反射作用增强
我国气候干旱区,农民在耕作土壤表面铺设10-15厘米的砂石覆盖层,发展农作物种植,形成砂田农业,图12中数字代表水循环环节,图13为宁夏砂田景观图,读图完成30-33题。
30.图中( )
A.①代表下渗 B.②代表蒸发 C.③代表地表径流 D.⑤代表水汽输送
31.砂田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是( )
A.①减弱 B.②增加 C.④减少 D.⑤减少
32.砂田能够提高作物产量的主要原因就在于( )
A.降水增多 B.蒸发加剧 C.土壤含水量增多 D.地表径流增多
33.关于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修建水库可以减少②环节的水量 B.跨流域调水可以增加环节①的水量
C.植树造林可以增加环节③的水量 D.目前人类对环节④施加的影响最大
福寿沟位于江西赣州老城区地下,是前人利用地势高差修建的排水系统。福寿沟内连水塘,外通江河,沟口装有可自动关闭的单向水窗。图14示意赣州古城排水系统,该系统符合海绵城市理念,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据此完成34-35题。
34.赣州古城排水系统的治水智慧体现在( )
①利用地势高差,加快了城内雨水外排速度②修缮护城河,从源头控制降水,减少地表径流③设计地下排水系统,将雨水及时排入江河④城内修建水塘,暴雨时可蓄积雨水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5.福寿沟单向水窗的作用是( )
A.沟内水位低于河水水位时,水窗打开,排出过量雨水
B.河水水位高于沟内水位时,水窗关闭,防止河水倒灌
C.沟内水位高于河水水位时,水窗关闭,排出过量雨水
D.河水水位低于沟内水位时,水窗打开,防止河水倒灌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分。
3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太阳辐射强,是发展大规模光伏产业园的理想区域。在青海省共和县某戈壁滩,正运营着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光伏发电站——龙羊峡光伏电站。一望无际的光伏板在开阔的戈壁滩整齐排开,让烈日灼灼变成电流涌动的同时,也改善了当地脆弱的气候、土壤和植被环境,但同时对野生动物的生存带来了负面影响。
材料二:图15青海省年太阳辐射总量示意图,图16为龙羊峡光伏电站光伏板景观图
(1)读图15,描述青海省年太阳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特征。(3分)
(2)夏季到青海省旅游时,游客需要准备好防晒用品和较厚的衣物。请运用大气受热过程的原理分析游客需准备这两类物品的原因。(3分)
(3)读图16并结合材料一,说明大面积铺设光伏板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利弊。(4分)
3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杭州主城区坐落在杭嘉湖平原,西临天目山区,东望东海。杭州城市热岛效应强度在夜晚较强,白天较弱,局地风向受到地形、海陆分布、城市建成区等的共同影响。夏季,杭州主城区东侧风向相对稳定,西侧风向昼夜基本相反。图17示意杭州主城区东西向地形剖面。
材料二:图18为东海部分地区(阴影部分为海洋)某时刻近地面等压线图(单位:百帕)。
(1)结合材料一,判断杭州主城区西侧夜间的风向,并分析原因。(4分)
(2)结合材料一,判断夏季杭州主城区东侧的风向,并分析原因。(3分)
(3)结合材料二,判断甲、乙、丙、丁四地中,风力最大的地点,并说明理由。(3分)
38.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近些年来,每逢雨季,我国自北向南,一些城市内涝问题严重,人们戏称到城市“看海”。城市内涝是指由于强降水或连续性降水超过城市排水能力,致使城市内产生积水灾害的现象。下表为某城市中心区与郊外平原区的水循环数据比较表(单位:mm)。图19为城市水循环示意图。
项目 年平均 降水量 转化为径流 的总降水量 转化为地表 径流的降水量 转化为地下径流的降水量 年平均 蒸发量
城市中心区 675 405 337 68 270
郊外平原区 600 255 95 160 345
材料二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图20为海绵城市示意图。
(1)结合材料一,从降水、下渗、地表径流的角度推断该城市中心区易发生内涝的原因,并提出缓解城市内涝的具体措施(至少两点措施)。(5分)
(2)结合材料二,分析海绵城市对城市水循环环节(从下渗、地表径流、地下径流等角度分析)和改善城市小气候(从温差、湿度角度分析)的主要作用。(5分)
地理答案
单项选择题
1-5 CCADD 6-10 DBBCCA 11-15 ADBCD 16-20 CBDAB 21-25 CBDAB
26-30 CCCDB 31-35 DCCCB
综合题
36.
(1)地区分布不均匀(1分); 东部、南部少,西部、北部多(1分);最低值出现在东部民和附近,最高值出现在西北冷湖附近(1分)。
(2)拉萨地处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1分); 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太阳辐射较强,因此需防晒(1分); 夜晚,大气逆辐射弱,对地面保温作用弱,气温较低,需准备较厚衣物(1分)。
(3) 利:减少地面吸收太阳辐射,降低地表温度,改善区域气候环境(1分);减少蒸发,提高土壤湿度(1分);促进植被生长(1分);
弊:减少野生动物生存空间,干扰捕食(1分)。
37.
(1)风向:偏西风(1分) 原因:杭州主城区西侧为山坡,夜晚,西侧山坡降温快,形成山风(2分), 同时有城市热岛效应,盛行偏西风(1分)。
(2)风向:偏东风(1分) 夏季,陆地增温快于海洋,城市东侧盛行海风,为偏东风(1分); 受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城市东侧刮偏东风(1分)。
(3)乙;(1分) 乙地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1分);位于海洋上,摩擦力小,风力大(1分)。
38.
(1)原因:城市中心区降水多(1分);硬化路面多,下渗量少(1分);转化为地表径流多,超过了排水能力,形成内涝(1分)。
措施:增加城市绿地;使用透水砖(增加通透式路面);改善城市排水系统;建设海绵城市(写海绵城市建设的具体措施可酌情给分)。(任答2点得2分)
(2)对水循环环节的作用:海绵城市使下渗增多(1分);地表径流减少(1分);地下径流增多(1分)。
对改善城市小气候的作用:海绵城市使城市空气变得湿润(1分),温差减小(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