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市新泰人教版历史(七下)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第20课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课件+教学案)(3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泰安市新泰人教版历史(七下)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第20课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课件+教学案)(3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2-22 15:01:53

文档简介

课件13张PPT。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0课 明清经济的发展 与“闭关锁国”新泰市实验中学  柏 庆温故而知新·农业经济
▼在半坡和河姆渡时期,我们的先民们就 培育出了世界上最早的( 粟)(水稻) ▼商朝时有了五谷 (稻、黍、粟、麦、豆)▼ 汉朝时张骞出使西域传入了 (葡萄、石榴、核桃、苜蓿、胡萝卜等 )▼北宋时我们又引进了高产的水稻 (占城稻)—自古我国就是一个农业大国历史是什么?观察与思考·农业经济农作物优良品种的引进对生活和经济有什么意义? 历史是什么?史海泛舟·手工业经济 ● 棉织业:南宋时( ),明代时( );● 丝织业:唐朝时( ),北宋时( );
明代时( ),清代时( )。 ●制瓷业: 唐朝时( ),北宋时( );
南宋时( ),明朝时( )。历史是什么?明朝松江出产的棉布活动与探究·手工业经济·历史为什么?商品经济·历史商海●走进历史商海:
1、商业都市:唐朝有( ),北宋有( ),
南宋有( ),明清有( );2、商人:明清时,数量大大增多,携带重金
积极从事商贸活动。3、由此得出结论: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空前活跃历史是什么?商品经济·梦想剧场明朝小说《醒世恒言》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苏州
盛泽镇上,有个小户人家施复夫妇。有一张织机,养几筐蚕,缫丝织绸,生活过得还可以,他们织得绸缎光彩润泽,在市场上人们争相加价购买,他们赚了很多钱,不到十年,他们又买了三四十张织机和两所“机房”,雇机工织绸,施复夫妇由小手工业者成了大机户。机工一无所有,靠出卖劳动力为生。一天没有活干,就得挨饿。..1.如果你是施复夫妇中一个,你为什么会在当
时成为大机户?你和机工各自的身份是什么? 2.你和机工之间是怎样的一种关系?3.你经营的机房会发展成为像今天的“海尔”这样的世界性的企业吗?为什么?历史怎么做?史海钩沉● 闭关锁国◆清朝统治者坚持推行“重本抑末”政策,压抑限制民间工商业的发展. (内因)
◆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稳定,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无需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内因)
◆西方殖民者正向东扩展势力,清统治者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外国侵略,害怕沿海人民与外国人交往,危及自己统治。(外因)◆清朝为什么要闭关锁国呢?历史为什么?◆清朝如何推行闭关锁国的呢?◆清朝闭关锁国的推行对中国的发展有 什么影响呢?图一图二图三图四感悟与反思1.图一反映的是哪个朝代的对外什么政策?
2.图二为对外开放创举,说出该事件名称及影响?
3.图三是清政府实行的什么政策?并简述其影响?
4.图四是纪念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的内容,请联系我国对外开放的现实,说说这四幅图的政策给我们的启示?学法导航●三个层次 ◆历史是什么?能够编写知识网络,加强历史的纵横联系。(识记)
◆历史为什么?多问个为什么。要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理解)
◆历史导致了什么和说明了什么?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学会怎么做。体验感悟历史,解读生活。(应用层次)
学法导航● 三个思考
◆历史问题现实的思考;
◆现实问题历史的思考;

◆中外历史对比的思考;
1.农业:
引进农作物新品种
棉织业: 南方推向北方,基地:松江丝织业: 中心:苏州.南京制瓷业: 中心:景德镇 青花瓷器3 .商业:商品经济空前活跃表现工商业城市的普遍建立:北京和南京商人数量增多:晋商徽商
高产作物:玉米 甘薯
经济作物:马铃薯 花生 向日葵2.手工业知识网络化历史是什么?谢谢老师和同学们!再见!第20课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学案)
新泰实验中学 柏 庆
【教师寄语】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
【学习目标】
1、掌握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状况,即农业、手工业较前代有了发展;商品经济空前活跃,明朝中后期我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清朝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及其影响。
2、理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含义;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3、通过分析、讨论"闭关锁国"政策的后果,提高以史为鉴、拥护改革开放政策的自觉性。
【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清朝"闭关锁国"的政策。
学习难点:对"资本主义萌芽"这一概念的理解。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依据自学提纲,精读教材,思考并动手初步解决问题)
(一)明清经济的发展
1、明清经济的发展概况
(1)农业:
明代从南美洲引进( )、( )等高产粮食作物,不断推广;还从国外引进( )、( )和( )等;
(2)手工业:
棉纺织业:在明代已从( )推向( ),出现了一批基地;
丝织业:( )是明代的丝织业的中心,( )后来居上。
制瓷业:( )是全国的制瓷中心,所产的( )畅销海内外。
(3)商业 :
明清时期,( )空前活跃,( )、( )是全国性商贸城市;
2、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1)时间:( ) 以后。
(2)地区:( )、( )等江南地区。
(3)行业:( )
(4)特点:以生产( )为目的,“( )出资,( )出力。”
(5)实质:机户是早期的( ),机工是早期的( )。他们之间是( )与( )的关系,实质是一种( )性质的生产关系。
(二) "闭关锁国"政策
1、原因:( )
2、含义:严格限制( )。
3、概况:清初的40年实行严格( )的政策;统一后开放( )个港口;后来只开放( )一处通商,由( )统一管理贸易。
4、影响:
(1)积极方面:( )
(2)消极方面:( )
二、合作交流:
1、依据故事回答:
明朝小说《醒世恒言》里,描写了施复夫妇发家致富的故事。
(1)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反映了当时的一种什么社会现象?
(2)故事中描述的“机工”和“机户”各指的是什么?
(3)这种萌芽的现象能否在中国发展开来?说明你的理由。
2、清朝为什么要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实行这种政策造成什么严重后果?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3、明朝郑和下西洋、引进外国作物和清朝闭关锁国的政策,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三、典型示例:
材料一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乾隆给英王的敕谕
材料二 洋船至宁波者甚多,将来番船云集留往日久,将又成一粤省之澳门矣。
--《粤海关志》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共同说明了清政府采取了什么政策?
(2)这一政策实行期间,清政府唯一开放的对外通商口岸是哪里?代表清政府管理外国商人的机构是什么?
(3)这一政策实行了多少年?对当时的中国社会造成了什么危害?
(4)联系当前我国对外开放的现实,你认为这段历史给我们什么启示?
答案解析:⑴闭关锁国政策 ⑵广州 广州十三行
⑶二百年 导致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⑷闭关锁国只会导致国家落后,要坚定不移的奉行对外开放政策。
四、系统总结:(构建知识网络图)
五、达标检测:
1、我们日常生活中能吃到的玉米棒、甘薯最早应在
A、隋朝 B、唐朝 C、明朝 D、清朝
2、北京奥运"青花瓷"系列颁奖礼服尽显中国风韵。青花瓷产于我国的制瓷中心
A、北京 B、南京 C、苏州 D、景德镇
3、促使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明朝商品经济空前活跃
B、农业、手工业发展迅速,水平超过前代
C、明初经济兴盛
D、苏州丝织业发达,许多机户拥有大量资金和织机
4、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主要标志是
A、手工业的水平超过前代 B、商品经济发展,对外贸易扩大
C、手工业作坊增多 D、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机房
5、马克思说:"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由此可见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根本原因是
A、清朝政府物资丰富 B、害怕人民的抗清斗争
C、阻止西方殖民者的入侵 D、维护清朝的统治
6、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的含义是
A、禁绝中国对外贸易 B、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C、关闭所有对外港口 D、封闭边境,固守疆域
7、清朝最后只留下一处对外通商,它是
A、广州 B、宁波 C、泉州 D、南京
8、 "皇上,我朝物产丰富,无须与他国交流。"这句话反映了近代中国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A、经济基础薄弱 B、对内集权专制
C、对外闭关锁国 D、频遭列强侵略
9、清代拥有三万多台织机的丝织业中心是
A、苏州 B、杭州 C、南京 D、上海
10、清朝统治者为压抑、限制民间工商业的发展,推行的政策是 ( )
A、以农为本 B、重本抑末
C、鼓励官办工商业 D、严格限制商品出口
11、阅读材料:
材料一:"明朝派郑和七次下西洋,他们的足迹到达南洋与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材料二:嘉庆皇帝的上谕说:"天朝富有四海,岂需尔小国些微货物哉?"
请回答:
(1)两则材料分别反映了明、清两朝采取了什么不同的对外政策?
(2)清朝前期采取的这一对外政策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对此你有何感想?
六、当堂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与不足?
第20课 达标检测答案
1、C 2、D 3、A 4、D 5、D 6、B 7、A 8、C 9、C 10、B
11、(1)明朝实行比较开放的政策,加强同世界各国的交往;而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2)影响:对外国的侵略起了一定的自卫作用,但限制了中外正当交往和中国吸收外国先进文化技术,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步落伍了。
感想:开放则兴,封闭则衰。或答:封闭只能导致落后,只有开放才能发展。(开放性试题,符合题意皆可)
第20课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教案)
新泰实验中学 柏庆
〖设计理念〗
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掌握明清经济发展的表现:大量引进外来高产农作物;棉纺织,丝织和制瓷业发展;商品经济活跃;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能力目标:
①引导学生思考明清时期资本主义发展缓慢与封建制度走向衰落两者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思维能力。
②引导学生联系明清对外交往的情况和今天中国改革开放的实际,思考清朝“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提高学生观察和分析事物的能力。
③通过阅读、思考、表述、反问等培训方式,指导学生掌握历史学习的方法和技能。
2、过程与方法
①“先学后教,以教导学”,师生互动共同完成课堂教学,以达到教学相长,师生共进。
②利用现代教学技术辅助教学。
③运用实物展示激趣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15—17世纪,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中国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在封建社会内部产生了,但封建专制制度却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正常发展,这说明封建制度已无法推进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它已经衰落了。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封建专制制度的落后腐朽。
②通过学习,了解西方资本主义对外侵略的罪恶行径,同时认识到落后和封闭就要挨打,只有开放才是民族的发展的必由之路。
〖教学重点、难点及其处理〗
1、重点
①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处理:明朝资本主义产生的前提是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典型表现是“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②闭关锁国。处理:政策根源:“重本抑末”的封建经济策略;基础:自给自足的超稳定的封建经济结构;思维:天朝大国的浅见陋识;客观原因:欧洲殖民扩张;对中外交往的畏惧;具体表现:海禁;影响:弊大于利,阻碍了中国的发展和进步。
2、难点:明清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分析。
处理:已趋于衰落的封建专制制度阻碍了社会各方面的进步;事例分析:闭关锁国使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失去了广阔的海外市场,阻滞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教学准备〗
1、实物资源
①玉米、土豆、花生等农作物。
②棉布、真丝、呢绒、化纤织物等纺织品。
③清朝铜钱若干。
2、小黑板-----《预习提纲》
(1)明朝时我国广泛引种了哪些高产农作物?你觉得这些高产农作物的引进将起到怎样的作用?
(2)明朝时手工业技艺的先进,手工业品的畅销说明了什么?
(3)明清时期商品经济活跃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4)“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①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②“机户”和“机工”各是什么人?他们之间是怎样的一种关系?
③它所描述的情况出现于何时?何地?何行业?为什么会在这一时期、这些地区、这个行业出现这种情况?
④假如你是明朝时的一位“机户”或“机工”,想象一下你一天的生活将是怎样的?你最大的梦想是什么?
(5)闭关锁国。
①清朝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是什么?你认为“闭关锁国”能御敌于国门之外吗?为什么?
②清朝“闭关锁国”的具体表现是什么?你知道同一时期的欧洲政府最关注、热衷的是什么事情吗?
③从历史的角度看,清朝的“闭关锁国”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④“闭关锁国”给你的最大感触是什么?
3、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上课前准备好的玉米、土豆、花生等农作物,在学生的疑问中提出问题:同学们,这些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农产品你知道原产于哪里吗?它们是怎样从国外传入我国,在我国又是怎样发展的呢?学习了这一课你就会了解这些问题。
二、讲授新课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123—124页的内容,思考、讨论第1、2、3个预习题,时间3分钟。
师:明朝经济的迅速发展使人口大量增加,粮食供给日益紧张,遇到灾荒年月就尤其突出。为解决粮食日益紧张的问题,明朝大量引进了哪些外来高产农作物?(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
师:这些高产农作物的种植将起到怎样的作用?(解决粮食紧张问题,促进粮食商品化和农民转入手工业生产。)
师: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明清时期的手工业也得到较快的发展。明末科学家宋应星在其编著的《天工开物》中,就记载了纺织、陶瓷、采矿、冶金等18种手工业的发展,其中有许多先进的生产工艺当时还未发明呢?(放映一段有关的录像资料。)
师:当年郑和下西洋所带的物品中,最受外国人欢迎的就是丝绸和青瓷碗盘。现在请思考一下:明朝时手工业技艺的先进、受工业品的畅销说明了什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补充:(1)当时中国科技仍较发达。
(2)中国的商品有一定的销售市场。
师: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使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空前活跃。所谓商品是为交换而生产的物品,商品经济是以生产商品为特征的经济关系。那么,明清时期商品经济活跃的具体表现有哪些呢?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归纳:
(1)商品种类增多。农民和手工业者生产的粮食、棉布、丝绸、瓷器等都大量投入市场成为商品。
(2)城市繁荣。明朝商业城市很多,较著名的就有三十多座,这些城市大多集中于运河两岸,交通十分发达。而北京和南京不仅是全国的政治中心,也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引导学生看《皇都积胜图》和《南都繁会景象图》,提出问题:图中的“东西两洋货物俱全”“西北两口皮货发客”等招牌,反映了什么景象?(商品经济的繁荣)
师:明清时期中国最有名的商人是晋商和徽商,他们除经商外,还直接投资于手工业生产,成为了早期的资本家。现请看课本第125页有关明朝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部分,并思考、讨论第4个预习题,时间3分钟。
师: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于何时?何地?何行业?(明朝中期以后,苏州、松江等地,纺织业)
师:资本主义萌芽的典型表现是什么?(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机户出钱购买原料和织机,机工出卖力气为机户干活)
师:机工在什么地方为机户干活?(机房)
师:那为什么明朝中期以后江南一带的丝织业中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呢?学生回答时教师引导:
(1)男耕女织本就是封建社会中国农村传统的经济生活。
(2)明朝农业的发展使百姓有了一定的购买力,也使江南地区剩余的劳动力转而专门从事棉纺织业。
(3)唐宋以来,江南已成为中国封建经济发展的中心地区,像松江等地自元朝以来就是中国的纺织基地,有从事纺织生产的优良技艺,专门人员和销售市场。
假如你是明朝时的一位“机户”或“机工”,想象一下你一天的生活将是怎样的?你最大的梦想是什么?
现请思考一下,机户雇用机工替他生产,付他工资;机工们干了一天的活从机户哪儿领取工资,是否合理、公平?为什么?在学生回答是 教师引导:剩余价值是机户发家致富的奥秘,他们之间雇用与被雇用、剥削与被剥削的生产关系就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所以机户是早期的资本家,机工就是雇佣工人。
师:清朝前期实行的是怎样的对外政策?(闭关锁国)
师:“闭关”原指关闭城门,后引申为断绝往来;“锁国”指像锁门似的把国家关闭起来,不与外国交往。“闭关锁国”是明清时期封建政府限制和禁止对外交通、贸易,拒绝和他国往来交流的政策。清朝时它得到了严厉的实行,那清朝统治者为什么要推行这种“闭关锁国”的政策呢?在学生回答时,教师与之交流并引导:
(1)中国封建统治者“以农为本,重农抑商”的经济策略。
(2)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所具有的超稳定性使人们无需同外界进行太多的交往、交流。
(3)统朝统治者以“天朝大国”自居的固步自封,虚骄自大的浅见陋识严重影响了中国的进步。
(4)是在封建专制日趋衰落时对西方殖民侵略采取的消极防御策略,也是对中外交往会危及自身统治的畏惧表现。
师:你认为“闭关锁国”能御敌于国门之外吗?为什么?(不可能)
师:那“闭关锁国”的具体表现有哪些呢?(严禁沿海居民擅自出海贸易;只开放四个后减至广州一个港口作为对外通商口岸;严格限制进口的种类和出海船只的载重量。)
师:联想一下郑和下西洋时的辉煌,并联系今日中国对外开放的成就,我们共同探讨一下清朝“闭关锁国”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让学生积极参与,在参与中学会多角度分析问题。)闭关锁国作为一种消极落后的防御政策,是无法阻挡西方坚船利炮的殖民侵略的,相反会严重妨碍中国自身的发展,导致经济的停止和倒退。中国因闭关锁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更看不能及时的学习国外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于是,曾经以四大发明而领先于世,推动过世界前进的中国落后了,且差距日益拉大,最终在反对西方国家侵略、奴役、压迫的过程中失败,成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
师:正是由于这段惨痛的历史教训,中国必须坚持对外开放政策,尤其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勇敢的加入了世界竞争的行列中,你们应该不忘过去,好好学习,面对未来。
三、课堂小结
明清时期,大量高产农作物的引种,手工业技艺的进步,商品经济的空前活跃使封建经济得到了高度发展,“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应运而生,但类似与闭关锁国这种背离世界发展潮流的封建国策却严重地阻碍了资本主义的正常发展,使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大势,同时也加速了封建制度走向衰亡的进程。
四、自由空间
请学生就今天所学的知识谈谈感想,提提问题。
五、练习:
、阅读材料:明朝小说《醒世恒言》里,写了一个小手工业者发展成为机户并雇佣了一些机工的故事,大意是:苏州盛泽镇上有一个小户人家施复夫妇,他们有一张织机,养了几筐蚕,缫丝织绸,他们织的绸光彩润泽,人们竞相购买,他们赚了很多银子,几年后,他们增买了几张织机;不到十年,他们又买了两所大房子,和三四十张织机。雇人织绸……
请回答:
(1)故事说明当时出现何种生产关系的萌芽?机户和机工各指什么?
(2)为什么这种关系在中国没有发展起来?
六、作业:简述明朝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条件、表现、 意义。
附:板书设计
第20课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一、明清经济的发展
1、农业发展
2、手工业发展
3、商品经济空前活跃
4、资本主义萌芽
二、闭关锁国
1、“闭关锁国”政策含义
2、实行原因
3、“闭关锁国”政策实行
4、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教学反思
本课很多内容都是学生很陌生的,怎样将学生陌生的这些知识让他们理解,这是比较难的,特别是本课的难点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我运用了以今比古的方法,用现在的打工过程中存在的劳资关系去解释明清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存在的雇佣和被雇佣关系。还有就是所谓的“资本主义”这个概念,学生还是海难懂,我自己也还没有找到一个比较可行的方法是学生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