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市新城实验中学人教版(八上)语文课件 22课《短文两篇》(3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泰安市新城实验中学人教版(八上)语文课件 22课《短文两篇》(3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2-27 13:54:58

文档简介

课件8张PPT。22 短文两篇1.一词多义结构助词,的形容词,少动词,出名判断动词,是品德高尚今义:散布得很远的香气形体,身体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形状。
名词活用为动词,出名(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2)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灵验)(3)无丝竹之乱 耳()(4)无案牍之劳 形(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
(5)不蔓 不枝 (名词活用为动词,蔓,生枝蔓;枝,长枝节)
3.词类活用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乱4.文言句式
(1)判断句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者也”表判断)
(2)宾语前置
①何陋之有(“之”为宾语提前的标志)
②菊之爱,陶后鲜有闻(“之”为宾语提前的标志)5.作家作品唐代 (1)刘禹锡(772-842),字梦得,________(朝代)文学家,河
南洛阳人,古文运动的积极参与者。和柳宗元交谊很深,人称
“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甚多,并称“刘白”。其诗通俗
清新,善用比兴寄托手法。有《刘梦得文集》。 (2)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道州营道(现在湖南道县)
人,________(朝代)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宋代理学的创始人。
晚年在庐山莲花峰下建濂溪书堂讲学,世称“濂溪先生”,谥号“元公”。宋代 6.助学背囊
《陋室铭》
(1)主题思想
本文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作者通过对自己居室的描写,
极力表明“陋室”不陋,表现了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和高
洁傲岸的道德节操。 《爱莲说》
(1)主题思想
本文以莲喻人,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赞美君子
清廉正直的美德,鄙弃追名逐利的世风,表现了作者不慕富贵、
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课件30张PPT。 陋室铭

刘禹锡
简介文体 铭,是古代文体
名,刻在器物上,用
于述功纪行或警戒。
本文是刻在牌上,放
在书案右边用以自警
的铭文,又叫“座右
铭”。
文字精炼,有韵,
读来铿锵有力;体制
短小,最短者不足十
字,与格言颇相似。
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0),唐代文学家。字梦得,洛阳人。贞元进士,曾官监察御史。永贞元年于柳宗元等参加王叔文集团,反对宦官和藩镇势力。失败后被贬为朗州司马,九年后被召回京城,又因游玄都观写诗讽刺保守派,外迁,任连州刺史。以后还当过夔州、和州刺史。直到文宗永和元年才回到长安,以裴度力荐,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有《刘梦得文集》。朗读课文 山不在高, 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疏通文意 山不在高, 有仙则名。 水不在
山不在于高,有了仙人就著名了。水不在于
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 惟吾
深,有了蛟龙就灵异了。 这是简陋的屋子, 只要我
德馨
有美好 的品德(也就不感到简陋了)
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
苔藓的痕迹蔓延上台阶, 野草的颜色映入帷帘
青。 谈笑有鸿儒, 往来
显得青葱。(在这里)谈笑的,有渊博的学者,往来的,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 阅金经。
没有无知的贫民,可以弹弹朴素的古琴。看看泥金写的佛经
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
没有奏乐的闹声来扰乱(我的)耳朵,没有官府文 劳形。 南阳诸葛庐, 件来劳累(我的)身体, 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屋
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西蜀有杨子云 玄亭。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呢?

师生互动1、这篇课文在语言文字上有何特点?
押韵。
2、 陋室, 陋室,陋在何处?
3、陋室,陋室,真的陋吗?(换角度想 :同样一篇文章,刚才读,读出陋室简陋,现在却要读出不简陋。这不是自相矛盾,这需要换角度想。思维角度:主人、环境、客人、生活。) 4、那么,本文还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述陋室不陋的?试结合文章的语言加以分析。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景色之雅:可知“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交往之雅:可见纵情畅怀、谈笑风生的情状。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劳形”---情趣之雅:可见抚琴调弦、展卷读经的怡然情态。可知室主人高雅脱俗的情致。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运用类比,引古贤之名定证“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贤自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5文中哪句话提挈全篇大意?
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6、课文是如何引出德馨的?
这句话先说由“山”、“水”,然后引出“德馨”的.
老师这里有一句话,看看这句话的语意重点在什么地方?
透过窗户看天空,透过天空看历史,透过历史看人生……
这种由此及彼的表现手法叫做——兴。
7、文章题目为“陋室铭”,文中又说“何陋之有”,这些矛盾吗?
不矛盾。题中之“陋”为房屋的形陋,尾句的“陋”为“鄙俗”之义,指屋中主人的“德馨”,不鄙俗。
讨论作者写陋室有何用意?仅仅是为了告诉我们:陋室的状况吗?
“托物言志”是指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
谈谈你对刘禹锡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情趣的看法。
称颂的是:人品(不慕荣利、不求闻达、安贫乐道)是高尚的。
批评的是:逃避世俗,脱离劳动人民,不能与时俱进,不能抵制腐败,不能培养自己的意志(----周恩来在人群嘈杂的闹市区读书)这种人在现代生活中,简直不能生存。 练习以下列铭文为例,给自己写上一、二句座右铭以警戒自己。 古铜镜上的铭文: 人以铜为镜以正衣冠,人以人为镜以正品德 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的草书砚铭是: "砚虽非铁难磨穿。心虽非石如其坚,守之弗失道自然。" 毛泽东的秘书田家英有一方端砚的铭文是: "守其白,辨其黑,洁若玉,坚若铁,马列之徒,其如斯耶!" 直尺铭文: 心直,目直,言直,行直;口正,耳正,腔正,字正。 练习 1.下列句子停顿标错的一项是( )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C、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D、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练习 2.下列分析最正确的一项是( ) A、《陋室铭》,作者刘禹锡主要想告诉读者:陋室不陋,身居陋室,乐在其中。 B、《陋室铭》,主要讲刘禹锡不慕荣利、喜爱陋室的思想感情。 C、《陋室铭》,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通过赞美简陋的居室,表达作者不慕荣利、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情操。 D、《陋室铭》,通过和诸葛亮、杨子云的居室的类比,表达了作者也想建功立业、不甘寂寞的愿望。 小结: 本文是我国古代文苑中的一朵奇花。它显著的特点是文辞蕴藉、语言精辟。主人高尚的道德、陋室周围优美的自然环境、主人与客人共同营造的人文环境,结构成一曲韵味十足的乐曲,读来如行云流水,确实是我国古典文库中脍炙人口的珍品。
周敦颐爱莲说欣赏莲花上量古汉语常识:
作者及文体简介
作者,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北宋理学家,文学家。为人清廉方正,傲岸不阿,时人赞为“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他的诗文多抒怀。

说,古代一种文体,可以说明议论,也可以记叙事物,但都是用来阐述作者对各种问题的见解。本文就是一篇借物咏志讽世风的散文。朗读课文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fán)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yū)泥而不染,濯(zhuó)清涟(lián)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màn)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xiè)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xiǎ n)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翻译课文
水陆草木之花, 可爱者甚蕃。
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
晋朝的陶渊明独爱菊花,从唐朝以来
世人盛爱牡丹。
世间的人很爱牡丹。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
晋朝的陶渊明独爱菊花,从唐朝以来
世人盛爱牡丹。
世间的人很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 出淤(yū)泥而不染,
我惟独喜爱莲花,莲从淤积的污泥里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濯(zhuó)清涟(lián)而不妖,
在清水里洗涤过,但不显得妖艳
中通 外直,不蔓(màn)不枝,
它的茎中间空,外面直,不牵牵连连的,不枝枝节节的
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
香气越远越清芳,挺拔地洁净地立在水上
可远观而不可亵(xiè)玩焉。
可以远远的观赏,却不能轻慢地玩弄它啊!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牡丹是花中的富贵人;
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
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
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爱
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
跟我一样的还有谁呢?(至于)对牡丹的爱
宜乎众矣。
当然人数就多了。
莲的象征意义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不蔓
不枝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君子的庄重、朴质,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
君子的特立独行,正直不苟,豁达大度
君子美好的资质。
身处污浊环境中而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的品质
小结:
《爱莲说》以莲喻人,将莲人格化,这正是作者的心志写照,是作者理想的寄托。作业:
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联系自己的志趣和追求,说说你最喜欢哪种花,用一两百字加以描述。课件29张PPT。愛 蓮 說 宋 ● 周 敦 頤 徐碧瑛編製周敦頤與理學周敦頤像宋朝人
宋代理學之祖
探討宇宙原理原則
學者稱濂溪先生
著有周濂溪先生全集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蕃 ㄈㄢˊ
通 「繁」
眾多的意思
晉陶淵明獨愛菊飲酒詩
採菊東籬下
悠然見南山
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李唐指由李淵建國的唐朝
大唐國花
共道牡丹時,
相隨買花去,
一叢深色花,
十戶中人賦。
─白居易─ 買花詩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予:我
獨:特別
淤:ㄩ
淤泥:水底爛泥
而:卻 芙蓉雙姝濯清漣而不妖濯:ㄓㄨㄛˊ
濯:洗滌
清漣:清水
濯清漣:生長在 清水中
詩意荷花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沒有像藤類纏繞
的細莖
沒有歧出的枝枒
芙蓉仙子香遠益清,亭亭淨植益:更加
植:立
亭亭:直立的樣子 荷風送香氣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褻:ㄒㄧㄝˋ
褻: 輕慢
玩:ㄨㄢˋ
玩:玩弄
焉:語尾助詞
驚艷蓮蓮蓮的特質特質一:出淤泥而『不染』
特質二:濯清漣而『不妖』
特質三:外表剛直『中通外直』
特質四:不生枝枒『不蔓不枝』
特質五:香遠益清
特質六:亭亭淨植
特質七: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特質一『不染』出淤泥而不染
指君子特立獨行,
不同流合污,
不受環境影響。 圓荷瀉露特質二『不妖』濯清漣而不妖
指君子有高雅
風範
不逢迎諂媚 映日荷花別樣紅特質三『外表剛直』中通外直
指君子的美德
寬容
剛毅
耿介不阿 與蓮共舞特質四『不生枝枒』不蔓不枝
指君子不攀附他人
不求取富貴 雙姝競秀特質五『香味』香遠益清
指君子高尚的品德
像蓮花暗香遠播
荷葉似雲香不斷特質六『神態』亭亭淨植
指君子高尚的品德
像蓮花高潔不屈
的神態 映日芙渠特質七『精神』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有君子的美德
令人敬畏
不敢輕慢 荷塘清趣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謂:說
隱逸者:
象徵隱逸的
高士
荷花花田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艷麗牡丹
象徵富貴
代表俗人追求
榮華富貴 百花之王蓮,花之君子者也。蓮─象徵君子
立於塵世
不染其俗
品格高尚
不孤傲 花中君子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噫:嘆詞
之:語助詞,無義
菊之愛=愛菊的人
賓語提前的倒裝句
鮮:ㄒㄧㄢˇ,少
感嘆清高隱者難尋蓮之愛,同予者何人?之:語助詞
蓮之愛=
愛蓮的人
倒裝句
感嘆具道德理想的人難尋
牡丹之愛,宜乎眾矣。牡丹之愛
=愛牡丹
?宜:應當
?嘆世人愛慕榮華
富貴者比比皆是
?有委婉貶責之意
蓮的故鄉台南縣白河鎮蓮花節
http://www.taconet.com.tw/paiho/
桃園縣觀音鄉蓮花季
http://www.168tfg.com.tw/ty-lotus/index.htm
台北市植物園荷花池
http://www.tfri.gov.tw/tbg/tbg.html
●作者在文中提到哪些花? 1.菊
2.牡丹
3.蓮
●這些花在文中有何作用?
※映襯作用
1.以菊來陪襯蓮的君子美德
2.以牡丹來反襯蓮的高潔不俗
蓮與睡蓮荷=蓮葉挺出水面
秋後枯落睡蓮葉片平躺於水面
終年常綠 出水芙蓉睡蓮風采 蓮花的功用蓮花
泡茶、清暑解熱、止血
蓮蓬
清心、止血、降肝火
蓮心
清熱、安神、降血壓
蓮子
補脾益腎、清涼退火
蓮葉
可做荷葉飯、蒸排骨
蓮藕
消瘀、止渴、開胃
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亭亭淨植水雲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