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新编人教版(八下)语文(课件+导学案)第1课《藤野先生》(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2015年新编人教版(八下)语文(课件+导学案)第1课《藤野先生》(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2-26 20:32:40

文档简介

1.藤野先生
鲁 迅
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2.领会语言的感彩,理解作者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热情。
3.了解本文运用两条线索组织材料的方法。
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2.难点:
(1)全文线索为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明线,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暗线。
(2)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
(3)结尾部分的作用。
教学方法:和谐教学法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自主预习
1、导入新课:
2、检查预习情况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注音。
? 驿站( )?? 教诲?( )? ? 系住( )? 芦荟( )
瞥见( )? 畸形( )??? 匿名( )??? 诘责( )
绯红( )? 杳无消息( ) 深恶痛疾( ) 油光可鉴( )
(2)解释词语。
? 宛如 ? 绯红
油光可鉴 ? 驿站
掌故 不逊
诘责 杳无消息
?瞥见
3、介绍作者情况及时代背景
4、阅读课文,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讨论下面的问题,然后回答。
.粗读课文,给文章分段,归纳段意。
.朗读第一部分,想一想,作者在东京的所见所闻是什么?
.提问“东京也无非这样。”“无非”的意思是什么?表现出作者一种什么情绪?
.提问:“油光可鉴”一词中“鉴”的本义是什么?词性发生了什么变化?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提问:“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实在标致极了。”这些话运用什么修辞方法?表达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5、课堂小结,
课文开头部分在内容上表达了作者对东京的 情绪,对
不满和恶。在全文结构上是为
作铺垫。
合作交流
研读第二部分。
1. 提问:离开东京去仙台,一路上所见所闻必定不少,为什么作者只记得“日暮里”和“水户”这两个地名?
2. 提问:怎样理解“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这句话的意思?
3.提问:作者在仙台的生活状况如何?在这样环境中求学表现作者什么思想?
默读第二部分第二层,画出描写藤野先生外貌的句子,说说鲁迅对藤野先生的最初印象。
4、提问:这一层写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的几件事?这些事表现了藤野先生怎样的高尚品质?
5.提问:以藤野先生的形象为例,说说人物的主要特征。
探究质疑
研读第二部分
1.提问:谈谈匿名信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提问:匿名信事件说明了什么?
??3.提问:如何理解“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这句话?
4. 提问:在看电影事件中“偏有中国人夹在里面…‘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这句话中包含了哪几类中国人?
5.提问:“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是因为什么?
6.提问:“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这句话应怎么理解?
7.提问:第二部分的最后一个层次是“告别藤野先生”,哪些词语写出他们惜别的感情?
8课堂小结。
课文第二部分讲了 ,理解了藤野先生
高尚品质,也了解到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从叙述中我们可以了解到那个时代的进步青年所特的忧患意识以及强烈的民族自尊心、爱国心。
精读品析
一、展示学习目标
(1)理解结尾部分的内容及作用。
(2)了解本文运用两条线索组织材料的方法。
二、阅读课文,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分小组讨论下面中的问题,然后回答。
1.提问:作者写了几种具体行动来怀念藤野先生?
2.提问:怎样理解“小而言之”和“大而言之”?
3.提问:“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删去“我的眼里和心里
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4.提问:怎样理解“我又忽然良心发现……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5.提问:课文以“藤野先生”为题,为什么却有一半以上的篇幅言及他事?这些事用什么战索把它们贯穿起来的?
6.提问:请归纳本文的中心思想。
当堂反馈
1.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
B.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
C.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迭大大小小的书。
D.只有他的照相至今还挂在我北京寓居的东墙上。
2.结合上下文语境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1)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 极了。
(2)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3.本文有明暗两条线索,明线是____________________,暗线是____________________。本文围绕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中心组织材料,按_____________顺序组织材料。
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 )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 )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5.在上文的“( )”里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6.“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这是_________(谁)的看法,你能用一个例子批驳这种错误看法吗?
7.“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的原因是什么?
8.作者先离开东京,又离开仙台,两次选择的目的是什么?他的人生选择对你有何启示?
9.概括文段大意。
课件37张PPT。2018/12/16该课件由【语文公社】www.yuwen520.com友情提供藤野严九郎(一八七四---一九四五)一九零四年至一九一五年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任教。2018/12/16该课件由【语文公社】www.yuwen520.com友情提供一读课文给下列生字词注音释义:
绯红 标致 瞥见 畸形 不逊 诘责 匿名 落第 托辞
杳无消息 油光可鉴
深恶痛疾2018/12/16该课件由【语文公社】www.yuwen520.com友情提供再读课文,画出自然段序号简介:鲁迅为何去日本留学
在《藤野先生》之前,题名为“琐忆”的“旧事重提之八”的结尾部分,鲁迅曾谈及自己在南京水师学堂肄业、又转至矿路学堂毕业时的经历:“爬上天空20丈和钻下地面20丈,结果还是一无所能,学问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了,所余的还只有一条路:到国外去。”但是到了国外又怎么样呢
2018/12/16该课件由【语文公社】www.yuwen520.com友情提供2018/12/16该课件由【语文公社】www.yuwen520.com友情提供 自题小像????????????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喑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1〕本篇据作者一九三一年重写手迹收入。原无题目,下注“二十一岁时作, 五十一岁时写之,时辛未二月十六日也。”许寿裳在《新苗》第十三期(一九三七年一 月)发表的《怀旧》一文中说:“一九○三年他二十三岁,在东京有一首《自题小像》 赠我。”
〔2〕 灵台: 心。《庄子》:“不可内(纳)于灵台。 “灵台者,心也。”神矢,爱神的箭。风雨如磐,唐代齐 己《侠客行》:“黄昏风雨黑如磐”。
〔3〕 荃不察 屈原《离骚》:“荃不察余之 中情兮”
轩辕,即黄帝,我国传说中的上古帝王,汉民族的始祖。 2018/12/16该课件由【语文公社】www.yuwen520.com友情提供再读课文,画出自然段序号,划分段落层次:
一、(1~3)写见到藤野先生前,在东京的所见所感。
二、(4~35)写在仙台与藤野先生的相识、相处和离别。
1.(4.5)写往仙台途中所见和初到仙台受到的“优待”。
2.(6~23)记与藤野先生相识和相处的几件事,写出藤野先生的高尚品德。
3. (24~31)写弃医从文的原因。
4.(32~35)写与藤野先生告别。
三、(36~38)写离开仙台后怀念藤野先生的感情和行动。2018/12/16该课件由【语文公社】www.yuwen520.com友情提供赏读第一部分:
1.如何理解“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一句?
“无非”表示“只不过”的意思,表达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在东京造成恶浊气氛的厌恶,为后文“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埋下伏笔。2.鲁迅为什么对东京产生失望、厌恶之情?(地?人?)清国留学生的丑态盘辫子(比喻、夸张、反语)学跳舞(赶时髦)不学无术
思想腐朽
附庸风雅人!2018/12/16该课件由【语文公社】www.yuwen520.com友情提供问题拓展:
1.作者为什么离开东京?
2.为什么活画留学生的丑态?1.2.3对抱着“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志向东渡日本的鲁迅来说,东京居然也和南京一样乌烟瘴气,失望、愤懑、厌恶和急切地要求学到本领以报效祖国的强烈愿望等种种复杂心绪,都包含在这感触良多的一句话里了。为了寻求救国的真理,他只好离开东京到别的地方去看看,这样就自然而然地引出了仙台之行。
小结第一部分:写见到藤野先生前,在东京的所见所感。
2018/12/16该课件由【语文公社】www.yuwen520.com友情提供仙台医学专门学校2018/12/16该课件由【语文公社】www.yuwen520.com友情提供赏读第二部分,自读,划分层次
一、第一层:齐读,思考:
1.从东京到仙台六七百里,所见甚多,但文章为什么只提到“日暮里”和“水户”两个地名?
“日暮里”联想到多灾多难的祖国,忧国之情(诗?)“水户”崇敬朱舜水的爱国之情 从沿途只记得这两个地名,反映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而这正是作者转到仙台在藤野先生的指导下刻苦学医的主要动机。
2018/12/16该课件由【语文公社】www.yuwen520.com友情提供2.我初到仙台受到哪些优待?如何理解我初到仙台受到的优待?因为我是唯一的留学生,为下文写藤野先生做了衬托。(正衬)
小结第一层:写往仙台途中所见和初到仙台受到的“优待”。为下文写藤野先生做了衬托。
2018/12/16该课件由【语文公社】www.yuwen520.com友情提供第二层:记与藤野先生相识和相处的几件事,写出藤野先生的高尚品德。 (全文的重心)
自读思考:藤野先生是怎样的一个形象?
1.6~10段对藤野先生进行了那些描写?表现了藤野先生哪些特点?
文章首先从他的外貌描写(白描)入手,然后通过侧面描写(留级生的介绍),写藤野先生是一位严于治学而生活俭朴的老师
2018/12/16该课件由【语文公社】www.yuwen520.com友情提供 2.写了与藤野先生交往中的哪几件典型事例,它们分别表现了藤野先生怎样的性格和品质?
2018/12/16该课件由【语文公社】www.yuwen520.com友情提供1.添改讲义????? 对工作认真负责和对“我”的无私关怀
2.纠正解剖图?????? 对学生严格要求和循循善诱
3.关心解剖实习???? 关心我的学习、工作细致扎实
4.了解女人裹脚???? 对骨学的兴趣和求实精神
生动的细节和精练的事例充分表现了藤野先生这样一位严谨治学的学者和循循善诱的教师的形象
2018/12/16该课件由【语文公社】www.yuwen520.com友情提供第三层写弃医从文,原因是什么?(难点)写了哪两件事?作用?与藤野先生有无联系?2018/12/16该课件由【语文公社】www.yuwen520.com友情提供 2. 其中“中国是弱国”和“中国人……是低能儿”之间本无因果关系,作者为什么却在中间加上“所以”,并用“当然”来加以强调?如何理解“也无怪他们疑惑”?
第一件是匿名信事件。1.“爱国青年‘为何加引号,作用?课下注释+对藤野先生的反面衬托。深刻揭露这种逻辑的荒谬,表达了对这种谬论的愤慨和抨击。
写出作者在遭受凌辱后极为辛酸和愤懑的感情。
2018/12/16该课件由【语文公社】www.yuwen520.com友情提供第二件是观电影事件。
作者在看反映日俄战争的影片时,又一次受到刺激。文章的两个“中国人”特点?“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一句说明什么? “呜呼,无法可想”如何理解 ?
因愚昧而被杀,可悲;因愚昧和麻木而作围观的看客,更可悲。
“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一句说明,作者没有把自己看作局外人,旁观者。影片的内容始终牵动着作者的心,此时他内心的痛楚是可想而知的。
“呜呼,无法可想”,反映出作者难以抑制的激愤!
2018/12/16该课件由【语文公社】www.yuwen520.com友情提供这两件事各有什么不同的侧重?第一件事侧重写弱国国民受人歧视,从而激发作者立志使自己的祖国富强起来;第二件事写中国老百姓的不觉悟──这是造成中华民族衰落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两件事促成了作者弃医学文。
2018/12/16该课件由【语文公社】www.yuwen520.com友情提供第4层:写与藤野先生告别。第二部分:写在仙台与藤野先生的相识、相处和离别。
2018/12/16该课件由【语文公社】www.yuwen520.com友情提供第三部分:写了作者离开仙台以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以及从藤野先生的精神品格中受到的鼓舞和激励。
2018/12/16该课件由【语文公社】www.yuwen520.com友情提供36.未寄信及照片---无聊---愧疚37.直抒怀念之情---热情赞颂
高度评价不忘先生教诲将怀念之情化为斗争的勇气力量38.把怀念付诸行动?
收藏讲义
悬照片
写文章2018/12/16该课件由【语文公社】www.yuwen520.com友情提供
“良心发现”是指作者热爱祖国、勇于革命的思想受到触动;

“增加勇气”是指作者长期遭受封建势力、帝国主义势力的迫害,一想到藤野先生对自己乃至对中国的希望,便增加了斗争的勇气;
文章这一结尾,把藤野先生的深情厚谊与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统一在一起,把对往事的回忆与现实政治斗争结合在一起,从而总结了全篇,深化了中心,加强了文章的战斗性。
理解下列一段话,注意黄色词语:
每当夜间疲倦,正想 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 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 字。 2018/12/16该课件由【语文公社】www.yuwen520.com友情提供作品回顾
这篇课文是回忆性散文。1926年8月底,由于北洋军阀反动政府的迫害,鲁迅离开北京,到厦门大学任教。这篇回忆自己早年在日本留学时期生活的文章,就是在这时期写的。
这篇回忆性散文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怀念,赞扬了他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作者追述了自己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文中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2018/12/16该课件由【语文公社】www.yuwen520.com友情提供总结全文:
1.作者按照时间的顺序,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叙事线索(明线),围绕着表现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这一中心来选取和安排材料。另一方面,这些事件是以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为文章的内在线索(暗线)。
2.作者写人,很善于采用白描手法,抓住特征,几笔就勾勒出人物的灵魂。如写藤野先生,写他的“黑瘦”“八字须”“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衣着“模胡”,冬天穿旧外套,活画出一位生活简朴、治学严谨的学者形象。又如写“清国留学生”,抓住盘辫子这一细节,很能揭示他们的思想本质。
2018/12/16该课件由【语文公社】www.yuwen520.com友情提供3.另外,这篇散文的语言富有浓厚的感彩。文中无论写人记事还是议论抒情,都包含感情。如写“清国留学生”的丑态,写赴仙台途中的印象,写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写自己弃医从文的决定,字里行间无不充溢着作者忧国忧民的深切感情。再如写藤野先生,无论描写他关心自己的细节,还是直接抒发感激敬仰之情,更是字字饱含深情,读来自有一种激荡人心的力量。(夸张、反语)
2018/12/16该课件由【语文公社】www.yuwen520.com友情提供一、这篇回忆文章题为“藤野先生”,但有一半以上的篇幅没有直接写藤野,而是写了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写了从东京到仙台途经日暮里和水户,写了仙台医专的职员对他的“优待”,还写了日本“爱国青年”的挑衅和课堂上看电影的情形。这些事情和藤野先生有什么内在联系?鲁迅是以什么线索来统摄全文的?课堂练习:2018/12/16该课件由【语文公社】www.yuwen520.com友情提供文中写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是作者离东京往仙台见到藤野先生的缘由。写途经日暮里和水户,表现作者忧国之情,是作者在藤野教导下刻苦学医的主要动机。写仙台医专的职员对作者的优待是为下文写藤野作正面陪衬。写日本“爱国青年”寻衅是为写藤野作反面衬托。写课堂上看电影是作者与藤野先生告别的直接原因。总之,所有这些,都与突出藤野先生有密切的关系。
作者以自己生活和思想感情的变化为线索统摄全篇,字里行间充满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2018/12/16该课件由【语文公社】www.yuwen520.com友情提供二、联系上下文,说说下列语句中划线的副词的作用,体会其中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1.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2.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3.……居然睡安稳了。
4.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
5.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
2018/12/16该课件由【语文公社】www.yuwen520.com友情提供2、表明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和嘲讽。这帮清国留学生留着辫子,以示是大清国的臣民,而且“盘得平”,“油光可鉴”,表明他们精心打扮,“扭几扭”写出他们招摇过市、自我陶醉的丑态,“实在标致极了”,作者用反语表达了强烈的愤懑、讽刺之情。

3.“居然”表示出乎意料。条件艰苦,作者却乐观处之,与上文清国留学生形成鲜明对照。“居然”加强了句子的幽默感。
4.“当然”在这里是“理所当然”的意思,实际上表现的是作者对所谓的日本“爱国青年”的愤激之情和弱国子民的悲哀。
5.“何尝”与“不”连用,以反诘的语气加强肯定,说明他们无一例外的幸灾乐祸,麻木不仁,强烈的表达了作者对反动派长期统治下的人们精神麻木的痛恨。
2018/12/16该课件由【语文公社】www.yuwen520.com友情提供三、关于字词运用的拓展练习1.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我到仙台也颇受了这样的优待 “大概”有猜测、估计之意,表示似有此事,又不能完全肯定。它与句末的“罢”合用,更加强了不敢肯定的语气。作者用“大概”一词诙谐而含蓄地猜测其根本原因大概是出于日本人民的善良心地和对中国留学生的友好之情。 2018/12/16该课件由【语文公社】www.yuwen520.com友情提供2.鲁迅先生收到讲义后,“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 “吃惊”是因为出乎意料,没想到藤野先生会仔细地给他改讲义,增加脱漏的地方,订正文法的错误。
“不安”是因为自己没有写好讲义感到羞愧。
“感激”是因为受到了藤野先生的关心和帮助。 2018/12/16该课件由【语文公社】www.yuwen520.com友情提供3. 他的脸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 他的脸色有些悲哀,想说话,但没有说。这些记叙和描写将“我”与藤野先生依依惜别的深情生动具体地反映出来。 2018/12/16该课件由【语文公社】www.yuwen520.com友情提供4.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 “似乎”表明并未真地出现,不过是作者想象中的情景,但鼓舞的力量是巨大的,从而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怀念之情。 2018/12/16该课件由【语文公社】www.yuwen520.com友情提供作业:
1.复习准备听写
2.完成《同步》本课内容
3.预习:胡适、字词、读书三遍签字2018/12/16该课件由【语文公社】www.yuwen520.com友情提供量化复习:
1.如何理解“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一句?
2.鲁迅为什么对东京产生失望、厌恶之情?
3.作者为什么离开东京?
4.为什么活画留学生的丑态?1.2.3
5.从东京到仙台六七百里,所见甚多,但文章为什么只提到“日暮里”和“水户”两个地名?
6.我初到仙台受到哪些优待?如何理解我初到仙台受到的优待?
7.6~10段对藤野先生进行了那些描写?表现了藤野先生哪些特点?
8.写了与藤野先生交往中的哪几件典型事例,它们分别表现了藤野先生怎样的性格和品质?
9.“爱国青年‘为何加引号,作用?
2018/12/16该课件由【语文公社】www.yuwen520.com友情提供10.其中“中国是弱国”和“中国人……是低能儿”之间本无因果关系,作者却在中间加上“所以”,并用“当然”来加以强调,为什么?如何理解 “也无怪他们疑惑”?
11.作者在看反映日俄战争的影片时,又一次受到刺激。文章的两个“中国人”特点?“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一句说明什么? “呜呼,无法可想”如何理解 ?
12.这两件事各侧重什么?
13.理解下列一段话,注意黄色词语:
每当夜间疲倦,正想 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 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 字。
14.课后二
15.课后三
16.关于字词运用的拓展练习(4个问题)2018/12/16该课件由【语文公社】www.yuwen520.com友情提供《藤野先生》测试题
一、听写释词
二、回答问题
1.如何理解“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一句?
2.联系上下文,说说“实在标致极了”中划线的副词的作用,体会其中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3从东京到仙台六七百里,所见甚多,但文章为什么只提到“日暮里”和“水户”两个地名?
4.对藤野先生进行的肖像描写,表现了藤野先生哪些特点?我与藤野先生交往中的四件典型事例,表现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5.散文写了与藤野先生交往中的哪四件典型事例,它们分别表现了藤野先生怎样的性格和品质?
6. “中国是弱国”和“中国人……是低能儿”之间本无因果关系,作者却在中间加上“所以”,并用“当然”来加以强调,为什么?
7.这篇记叙性散文的主题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