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阅读专题训练
(一)
挥手之间(节选)
一辆延安人都熟悉的带篷子的中型汽车正转过山嘴,朝飞机场驶来。①立刻,人群像平静的水面上卷过一阵风,成一个整体地朝前涌去,接着,又停下来。正当汽车停住,车门打开的时候,机场上响起了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毛主席走下车来,和平日不同,穿一套半新的蓝布制服,头戴深灰色的盔式帽,整个装束,完全是像出门做客一样。这立刻引起了人们一种深切的不安和离别的情绪,眼泪不由得涌了出来。如今,主席穿上做客的衣服,要离我们远去了。
②一霎时,人们心里,像海上波涛般起伏汹涌。千百双眼睛,热切地投向主席身边。主席在汽车边站定,目光平视,慈祥地望着全体送行的人,目光扫过每一个人的脸,好像所有在场的人他都看到了。他嘴角露出一种亲切的、坚定的微笑,向人们点了点头。
站在前面的中央的同志们迎上前去,主席伸出他那宽大的手掌,和大家一一握手道别。主席的脸色是严肃的,从容的,眼睛里充满了无限的关切和鼓舞之情。然后,他又停下来,望着所有送行的人,举起右手,用力一挥,便一直朝停在前面的飞机走去。
机场上人群静静地立着,千百双眼睛跟随着主席高大的身形移动,望着主席一步一步走近了飞机,一步一步踏上了飞机的梯子。
这一会儿时间好长啊!人们屏住了呼吸,一动不动地望着主席的一举手,一投足,直到他在飞机舱口停住,回转身来,又向着送行的人群。
③人群又一次像疾风卷过水面,向着飞机涌了过去。主席站在飞机舱口,取下头上的帽子,注视着送行的人们,像是安慰,像是鼓励。④人们不知道怎样表达自己的心情,只是拼命地一齐挥手,像是机场上蓦地刮来一阵狂风,千百条手臂挥舞着,从下面,从远处,伸向主席。
主席也举起手来,举起他那顶深灰色的盔式帽,但是举得很慢很慢,像是在举起一件十分沉重的东西。一点一点地,一点一点地,举起来,举起来。等到举过了头顶,忽然用力一挥,便停止在空中,一动不动了。
——有删改
【注】本文写的是1945年重庆谈判前,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机场与前来送别的军民挥手告别的场景。
1.【整体把握】根据文章内容给下列场面描写排序: → → → 。其中重点描写的场面是 和 。(填序号)
①登机挥手 ②握手道别 ③主席到场 ④机场气氛
2.【点面结合】读第3、4自然段,这两段是怎样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描写“握手道别”这一场面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句子品析】品读画“____”的句子,下列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这四句话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B.①④两句主要通过描写人们的动作,生动表达了人们对毛主席的无限敬仰、热爱之情
C.②③两句主要通过描写人们的心情,表现了人们对毛主席的无限依恋之情
D.第①③④句都属于场面描写
4.【情感体会】用“﹏﹏”画出毛主席在飞机舱口向大家挥手这一细节描写,并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开头是海军两个排,雪白的帽子,跟海洋一个颜色的蓝制服。接着是步兵一个师,以连为单位,列成方阵,齐步行进。接着是炮兵一个师,野炮、榴弹炮等各式各样的炮,都排成一字形的横列前进。接着是一个战车师,各种装甲车和坦克车两辆或三辆一排,整整齐齐地前进;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接着是一个骑兵师,“红马连”一色红马,“白马连”一色白马,六马并行,马腿的动作完全一致。以上这些部队,全都以相等的距离和相同的速度经过主席台前。当战车部队经过的时候,人民空军的飞机也一队队排成人字形,飞过天空。毛主席首先向空中招手。群众看见了,都把头上的帽子、手里的报纸和别的东西抛上天去,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
5.选文描写了 、 、 三个方面的内容。
6.选文中对六个兵种的介绍属于“点面结合”中的 的描写,是从 、 、 、阵容风貌等方面来具体描写的。
7.读画横线的句子,说一说你感受到了人民群众什么样的心情。
(三)
开国大典(节选)
两个半钟头的检阅,广场上不断地欢呼,不断地鼓掌,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阅兵式完毕,已经是傍晚的时候。天安门广场上的灯笼火把全都点起来,一万支礼花陆续射入天空。天上五颜六色的火花结成彩,地上千千万万的灯火一片红。群众游行就在这时候开始。游行队伍分东西两个方向出发,他们擎着灯,舞着火把,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中央人民政府万岁!”他们一队一队按照次序走,走到正对天安门的白石桥前,就举起灯笼火把,高声欢呼“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岁!”毛主席在城楼上主席台前边,向前探着身子,不断地向群众挥手,不断地高呼“人民万岁!”“同志们万岁!”
晚上九点半,游行队伍才完全走出会场。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8.选文第1自然段写的是阅兵的场景,第2、3自然段写的是 的场景。
9.检阅时,最能表现群众激动和欢喜的句子是 。
10.用“ ”画出选文第2自然段中描写毛主席动作的句子。
11.“两股‘红流’”指的是
(四)
老山界
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星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
大家都知道这座山是怎样地陡了,不由得浑身紧张,前后呼喊起来,都想努一把力,好快些翻过山去。
“不要掉队呀!”
“不要落后做乌龟呀!”
“我们顶着天啦!”
大家听了,哈哈地笑起来。
在“之”字形的路上一步一步地上去。向上看,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
走了半天,忽然前面的路又走不动了。传来的话说,前面又有一段路在峭壁上,马爬不上去。又等了一点多钟,传下命令来说,就在这里睡,明天一早登山。
就在这里睡觉?怎么行呢?下去到竹林里睡是不可能的。但就在路上睡吗?路只有一尺来宽,半夜里一个翻身不就掉下去了吗?而且路上的石头又非常不平,睡一晚准会疼死人。
但这是没有办法的,只得裹一条毯子,横着心躺下去。因为实在太疲倦,一会儿就酣然入梦了。
……
黎明的时候被人推醒,说是准备出发。山下有人送饭上来,不管三七二十一,抢了一碗就吃。
又传下命令来,要队伍今天无论如何爬过这座山。因为山路很难走,一路上需要督促前进。我们几个人又停下来,立刻写标语,分配人到山下山上各段去喊口号、演说、帮助病员和运输员。忙了一会儿,再向前进。
走了不多远,看见昨晚所说的峭壁上的路,也就是所谓的雷公岩,果然陡极了,几乎是九十度的垂直的石梯,只有一尺多宽;旁边就是悬崖,虽然不很深,但也够怕人的。崖下已经聚集了很多马匹,都是昨晚不能过去、要等今天全纵队过完了再过去的。有几匹曾经从崖上跌下来,脚骨都断了。
……
昨天的晚饭,今天的早饭,都没吃饱。肚子很饿,气力不够,但是必须鼓着勇气前进。一路上,看见以前送上去的标语用完了,就一路写着标语贴。累得走不动的时候,索性在地上躺一会儿。
快要到山顶,我已经落得很远了。许多运输员都走到前头去了,剩下来的是医务人员和掩护部队。医务人员真是辛苦,因为山陡,伤员病员都下了担架走,旁边需要有人搀扶着。医务人员中的女同志们英勇得很,她们还是处处在慰问和帮助伤员病员,一点儿也不知道疲倦。
到了山顶,已经是下午两点多钟。我忽然想起,将来要在这里立个纪念碑,写上某年某月某日,红军北上抗日,路过此处。我长长地吐了一口气,坐在山顶上休息一会儿。回头看队伍,没有翻过山的只有不多的几个人了。我们完成了任务,把一个坚强的意志灌输到整个纵队每个人心中,饥饿、疲劳甚至受伤的痛苦都被这个意志克服了。难翻的老山界被我们这样笨重的队伍战胜了。(有删改)
12.“我”到达老山界山顶的时间是( )
A.黎明 B.早晨 C.傍晚 D.下午
13.第一自然段中加点字“这”在文中指( )
A.满天的星斗。 B.无数的火把。
C.火把与星星相互辉映。 D.“之”字形的队伍。
14.下列不是红军翻山时克服的困难的是( )
A.饥饿 B.疲劳 C.写标语 D.伤痛
15.下列说法与选文不相符的一项是( )
A.由于没有互相帮助,大家都没有翻过老山界。
B.雷公岩石梯几乎是垂直的。
C.“我”在只有一尺来宽的石头路上睡了一夜。
D.翻越老山界时,“我们”负责做宣传鼓动工作。
16.选文用( )做题目。
A.时间 B.地点 C.人物 D.事件
17.选文既有“点”的描写,又有“面”的描写,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结合选文内容说说。
18.文中红军战士的哪些精神感动了你?结合选文内容说一说。(写两个方面)
(五)
我是中国人
( )是中国人,( )朝鲜人、苏联人,一到国外,思乡的感情就变得特别强烈,总爱滔滔不绝地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国家,我就是一个典型。我常常会兴奋地向别人介绍中国的长城、汉字、我的家乡——上海……
在美国,每节课都有自由活动的时间。这时,在黑板上写中文是我最大的乐趣和享受。我常和陈阮琴一道,大摇大摆地走到黑板前,旁若无人地写起来。内容可丰富呢:有古诗、名家名言、家乡的风景点……
有一次在黑板上写了□我爱你——中国□几个大字□老师很有兴趣地凑过来问我们写的是什么□“I love you(我爱你)——”我很严肃地说。“What(什么)?”老师瞪大眼睛,显得十分惊奇。”——China(中国)!”老师恍然大悟,紧握我们的手说:“Cood!(好!)”
在这里,友好中也有不友好的事情发生。
几个月前,我们进行了一次地理测验。快下课时,老师要我们把一张有选择题的纸交上去。那时,我还不知英语的“选择题”是怎么说的,以为他说的是地图,( )我交上了一张地图。
当我知道交错了后,便去解释。( )怎么解释,( )是徒然。他总是摇头,不理睬,( )在测验卷上给了个“C”。老师为什么不信任我?为什么不听我的解释?我很气愤,( )没有发作,只是咬了咬干涩的嘴唇……
打那以后,我每次小测验( )得满分,大测验也得“A”。要知道大测验得“A”是寥寥无几的。我为我超过美国人而感到自豪,感到扬眉吐气。
19.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兴(xīng xìng)奋 兴(xīng xìng)趣
几(jī jǐ)个 寥寥无几(jī jǐ)
20.在文中的括号里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使上下文语意通顺。
21.联系上下文,写出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恍然大悟:
(2)扬眉吐气:
22.根据表达习惯,补充第三自然段的标点。
23.“只是咬了咬干涩的嘴唇……”表达出人物 。
24.第4至6自然段是围绕“ ”这句话来写的。
25.结合短文题目,你从文中体会到了怎样的感情?
参考答案:
1. ④ ③ ② ① ① ② 2.先写机场上人群涌动的“面”,再写毛主席点头、握手、挥手的“点”。这样写,不仅表现了群众对毛主席的担心和敬佩,还写出了毛主席从容不迫的气概。 3.C 4.主席也举起手来,举起他那顶深灰色的盔式帽,但是举得很慢很慢,像是在举起一件十分沉重的东西。一点一点地,一点一点地,举起来,举起来。等到举过了头顶,忽然用力一挥,便停止在空中,一动不动了。
示例:我体会到了毛主席在历史转折的时刻从容不迫、胸有成竹的精神面貌,以及为国家、为人民而置个人安危于不顾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大无畏精神。
5. 军队检阅 主席招手 群众欢呼 6. 点 人员数量 制服颜色 武器种类 7.我感受到了人民群众无比激动与兴奋的心情。
8.群众队伍游行和散会的情况 9.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10.毛主席在城楼上主席台前边,向前探着身子,不断地向群众挥手,不断地高呼“人民万岁!”“同志们万岁!” 11.举着火把和灯笼的游行队伍。
12.D 13.C 14.C 15.A 16.B 17.通过对翻越老山界前红军战士相互鼓励的诙谐、欢乐场面的描写,表现了红军战士不畏艰难、积极向上的英雄主义及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通过对“我”在一尺来宽的悬崖边过夜的内心活动的刻画,表现翻越老山界的艰难与危险,从侧面表现出红军不畏艰难险阻的精神。 18.①不怕困难。在陡峭的悬崖上仅一尺来宽而且高低不平的石头路上忍受饥寒睡觉。②积极乐观。登山时,大家互相鼓励,笑对困难。
19.xīng xìng jǐ jǐ 20.不管…… 还是……; 所以;不管……都…… ;而且;但是;都 21. 一下子明白过来,突然醒悟。 摆脱了长期受压制状态后高兴痛快的样子。 22.“”,。 23.委屈、气愤的心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遇到困难挫折时积极攻克的心态。 24.在这里,友好中也有不友好的事情发生。 25.对祖国的热爱、思念、维护祖国尊严。
答案第2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