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新编人教版(八下)语文(课件+导学案)第13课《旅鼠之谜》(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2015年新编人教版(八下)语文(课件+导学案)第13课《旅鼠之谜》(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2-26 20:29:44

文档简介

13.旅鼠之谜
位梦华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研究能力。
2.学习作者娓娓动听的对话中讲述故事的写作手法。
3.理解说明文知识性很强的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1.旅鼠的特点。
2.培养学生研究能力。
3.由学生自己讲述课文内容,解答旅鼠之谜。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自主预习2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媲( )美 挑衅( ) 迷惘( ) 笃( )信 啮( )齿 滑稽( ) 徘徊( ) 逃窜( )
2.解释下列词语。
前赴后继: 。
媲美: 。
逃衅: 。
迷惘: 。
道听途说: 。 ’
笃信: 。
鼠目寸光: 。
相辅相成: 。
3、导人
你听说过北极旅鼠吗?这种生活在北极草原的小动物,有许多难解的谜团。几个世纪以来,科学家们绞尽脑汁,却始终解不开它们的奥秘。阅读这篇课文,相信你也会产生探究旅鼠之谜的兴趣。
精读品析
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归纳北极旅鼠的几大奥秘。

二、探究活动
1.讨论旅鼠的几大奥秘的原因是什么?
2.课文说:“人类也许应该从旅鼠身上学到点什么,例如,如果人类也毫无节制地繁衍下去,也许有一天不得不走旅鼠的道路。”讨论一下,这样说对不对?为什么?(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不求统一答案。)
3.除了旅鼠之外,其他动物也有一些奇异的现象,请根据你的观察和了解,写一段文字,说明某种动物奇异的表现及其原因,在班上交流。 (学生说自己所见的奇闻,形成书面文字。)
课件13张PPT。旅鼠之谜位梦华
董焕春一、初读课文
1、据拼音写汉字。
pì美(  ) 挑xìn(  )
dǔ信(  ) niè齿(  ) 
迷wǎng(  )媲衅笃啮惘2、补写出下列成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渔翁得利。
(2)鞠躬尽瘁____________。
(3)桃李不言,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不为瓦全。
(5)____________,金石为开。
(6)一言既出,____________。
鹬蚌相争死而后已下自成蹊 宁为玉碎精诚所至驷马难追 3、语言的创新与应用。
汪伦想结交李白,写信邀请李白到自己家乡游玩。信中说:“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白欣然前往。谁知到后一看,只有一二酒家,竟无一朵桃花。汪伦解释说:“酒店老板姓万,故曰‘万家酒店’ 。” 同时也对“十里桃花”作了解释。此后,李白写了一首《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咏吟他俩的友情。
请问:汪伦是如何解释“十里桃花”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十里桃花”是指方圆(或源头)十里的桃花潭 4、提取下列句子的主干。
(1)这还只是旅鼠的第一大奥秘。
主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此可见,它们似乎是按照某种严格的指令行事,明白无误地都把大海看作自己最终的归宿。
主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类不能毫无节制地繁衍下去。
主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是奥秘。 它们看作归宿。 人类不能繁衍。注意:否定句要将否定词带上5、走近作者位梦华,1940年生于山东平度,1962年
考入北京地质院攻读地球物理
勘探专业,1967年毕业后分配
到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从
事地震成因及地震预报的探索
与研究。1981年作为访问学者
赴美进修,并于1982年10月去
南极,从此与南极结下不解之
缘,1983年回国后利用业余时
间,埋头于南极的综合研究。1992年回国后撰写了大量文章介绍北极的各种情况,而且上书党中央、国务院,建议尽快开展北极考察,1993年再次深入北极为中国北极考察作好前期准备。他任中国首次远征北极点科学考察队队长。他的主要著作有《奇异的大陆--南极洲》、 《南极政治与法律》、《南极之梦》、《美国随想与南极梦说》、《南极属于谁》、《冰雪世界的资源》、《北极的呼唤》等,由他主编的丛书《神奇的北极》获第六届冰心儿童图书奖大奖(1996)和第三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1997年)。 二、再读课文
1、文章的题目叫“旅鼠之谜”,你知道旅鼠的“谜”有哪些吗?请大家再一次快速地默读课文,找出旅鼠之“谜”。(请大家注意,阅读时要动手勾划)
第一大奥秘是,旅鼠繁殖能力惊人;
第二大奥秘是,旅鼠的繁殖不但有所节制,而且一旦繁殖过多,会出现种种怪现象,好像想方设法要自杀似的;
第三大奥秘是,死亡大迁移,数百万旅鼠奔往大海,葬身大海。2.这是一篇很别致的科学小品,它的写法能不能叫做“用记叙的框架、对话的方式来介绍科学知识”?作者为什么采用这种写法?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
先用记叙的要素来衡量。记叙的要素应该具备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局。
(1)时间:
(2)地点:
(3)人物:“有一天” “巴罗附近的爱斯基摩人村落遗址” “我”和丹尼斯·马洛拉斯先生 (4)事情的起因:
(5)经过:
(6)结局:
【董老师提示】记叙的要素完完整整,可见是地地道道的记叙文体。可是这篇记叙文很特殊,它所叙述的故事跟一般记叙文叙述生活故事不一样,讲的全是关于旅鼠的知识。。从文体上可以说,是说明文和记叙文杂交品种,或者叫做跨文体的文体。“我”捉到了一只旅鼠。 “我”听丹尼斯讲述旅鼠的种种奥秘 。丹尼斯就旅鼠的研究和旅鼠的
行为的奇特发表他的感想。 三、深度阅读
阅读课文第17—21段,回答:
1、绿树的第三个秘密是什么?
旅鼠死亡大迁徙
2、丹尼斯断定旅鼠“大迁徙的原因决不是因为饥荒,而是另有所图”的理由是什么?
(1)旅鼠主要以草根、草茎等植物为食,这些植物遍布北极草原。
(2)它们的死亡大迁徙有周期性,且有一定路线。
(3)它们在迁徙途中即使遇上食物丰美的地区也从不停留。
3、你认为人类应从旅鼠之谜中得到哪些启示?
示例:
(1)自然界本身具有调节机制,一旦打破平衡,就会向新的平衡转化。
(2)从自然界的调节中,人类应该觉醒,要注意自我调节,以求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