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市新泰人教版历史(七下)第一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第5课合同为一家(课件+教学案)(3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泰安市新泰人教版历史(七下)第一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第5课合同为一家(课件+教学案)(3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2-22 15:09:05

文档简介

第5课“和同为一家”
命题人:新汶街道初级中学 张君
学习目标
1、记住唐朝周边主要少数民族的名称、著名首领的名字及被唐朝册封的称号
2、列举唐朝与少数民族加强联系的方式和唐与吐蕃交往的史实
3、理解并分析唐朝民族关系发展的原因
预习指导
通读全课,把你认为重要的知识勾划出来,并圈点出关键词语,并把在预习中遇到的疑难点作个符号
概括唐朝与边疆各族的交往关系,注意时间、人物、交往史实。
梳理知识结构体系
(1)、吐蕃是今天 的祖先,生活在
唐与吐蕃 ( 2)、7世纪初 统一吐蕃各部,唐太宗将 嫁给了他。
唐 ( 3)、唐中宗时又将 嫁给了 ;后唐蕃正式结盟。

的 (1)南诏是今天 和 族的祖先, 生活在 一带。
民 唐与南诏 (2)8世纪初 统一各诏,建立以太和城为中心的南诏政权;
族 (3)唐 玄宗时册封 为 。

系 (1)回纥是今天 族的祖先,生活在 一带;
唐与回纥(2)唐玄宗时册封 为 ;
导学问题
1、归纳唐朝与吐蕃友好交往的 史实:



2、分析文成公主入藏对汉、藏两族所产生的影响:
3、讨论并归纳出唐朝与少数民族交往的方式有哪几
你知道在唐朝时周边少数民族多主动与唐朝交好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恩:
(1)恩威并施
威:
(2)朗读知识建构
1、背一背:唐太宗的主要治国措施
2、问一问:唐朝前期实行什么样的民族政策?产生了怎样的后果?
3、填一填: 唐太宗实行 的民族政策,北方少数民族尊称他为 .
学法指导
1.重视课本插图和有关的文字介绍,尝试与知识点的联系。
2.概括唐朝与边疆各族交往关系,从相似方面去比较,概括出异同点。
达标训练
一、选择题
1、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境内的文物古迹不同程度地受损,其中文成公主庙在地震中受损程度较低。此庙是1300多年前,文成公主远嫁逻些时途经此地,给当地群众传授纺织、开垦、耕种等技艺,当地群众为怀念文成公主的功德而修建的。玉树文成公主庙蕴含的历史信息是( )
A.唐与吐蕃的关系 B.唐与回纥的关系
C.唐与渤海的关系 D.唐与南诏的关系
2、今年4月,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发生地震后,全国各族人民纷纷伸出援助之手,谱写了一曲曲民族团结互助的赞歌。翻开历史画卷,不乏讴歌民族团结的光辉篇章。下列人物中,为民族团结做出贡献的的
A.玄奘 B.文成公主 C.郑和 D.戚继光
3、藏族的祖先是( )
A.吐蕃 B.契丹 C.女真 D.党项
4、“年少从军不为苦,长戟短刀气如虎。男儿志在立功名,青海西
擒赞普”。诗中“赞普”是对我国古代哪一少数民族首领的称呼
A.回纥 B.南诏 C.靺鞨 D.吐蕃
5、下图是位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的文成公主庙。它始建于1300多年前,是当地人民为纪念文成公主入藏路经此地,向当地人民传播中原文化,造福于当地而建。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
①派文成公主入藏的是唐玄宗 ②文成公主入藏的最终目的地是逻些 ③当时吐蕃的赞普是松赞干布 ④文成公主入藏增强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唐朝时期民族政策开明,各民族与唐朝友好交往。下列选项中,接受唐朝册封并多次出兵帮助唐朝平定内乱的是( )
A.匈奴 B.突厥 C.回纥 D.乌孙
7、上书唐朝皇帝,说吐蕃与唐朝已经“和同为一家”的是()
A、尺带珠丹 B、松赞干布 C、 皮罗阁 D、大祚荣 8、唐蕃“和同为一家”说明() A.吐蕃首领已接受唐政府的册封 B.吐蕃与内地的关系不断加强 C.唐政府对吐蕃进行有效的行政管理 D.吐蕃与汉族长期融合,已形成“一家” 9、唐玄宗为密切与少数民族的关系采取的措施有( ) A.封皮罗阁为云南王 B.封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 C.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 D.与尺带珠丹和亲 10、下列少数民族政权与唐朝关系从双方地位角度看最特殊的是( ) A.吐蕃 B.突厥 C.黑水靺鞨 D.回纥 11、下列有关“庙号”“谥(shi)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汉高祖、唐太宗等都是古代帝王死后所加的一种名号,叫庙号。 B、?起庙号起源殷商,因为帝王死后要在太庙祭祀。 C、?谥号谥在帝王、贵族死后,后人根据其生前事迹追加的名号。 D、?谥号起源于殷商,开始只是一字谥,唐宋以后字数增加。 12、吐蕃最高统治者称为: ( ) A.皇帝 B.国王 C.可汗 D.赞普 13、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唐朝扫平东突厥后,在当地设立都督府,任用汉人进行管理,保留原有民族习惯贺生活方式。 B、?“可汗”是西北各部对君主的称呼;称“天可汗”酒是拥戴唐太宗位他们共同的君主。 C、?“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D、?南诏首领皮逻阁在唐朝支持下,统一六诏,被唐玄宗封为云南王。
二、非选择题
14、阅读下列材料:
中国古代历史源远流长,在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等方面都出现了许多有影响力的历史人物。
材料一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法之不行,自上犯之。”
材料二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材料三 唐太宗派大臣护送她入藏时带出了许多工匠,还有谷物、果品、菜种、药材……以及医学、农学、天文历法等书籍。藏族人亲切地称呼她为“阿姐加莎”。至今,青藏高原仍留下许多颂扬她的诗歌和传说。
请回答:
(1)材料一出自战国时期的变法家商鞅之口,请写出他变法的主要内容?

(2)与材料二相关的历史人物是西汉时期哪一位伟大的史学家?他留下的历史著作是什么体例?
(3)材料三的“她”是谁?留下这段千古佳话时的唐朝统治史称什么?
15.雪域高原的美丽风光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的视线,布达拉宫的庄严与神圣更是令人向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请你用一句话概括唐代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入藏后唐朝与吐蕃的关系。
(2)唐朝对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和周边国家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其主要原因有哪些?
(3)今天以“达赖”为首的少数藏独分子企图策划西藏独立,请你用唐朝的相关史实批驳达赖集团的藏独言行。
第5课?? “和同为一家“
命题人 新汶街道初级中学 张君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吐蕃的社会发展及与唐朝的关系,了解回纥、粟末、南诏的社会生活及与唐朝的关系。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唐朝民族政策的特点、出现这种政策的原因及影响,培养学生归纳能力和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总结各民族与唐朝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比较概括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祖国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和发展的;民族友好交流有利于各民族的发展,这种关系是我国民族关系的主流。
【教材分析】
本课的主题是“隋唐时期,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空前发展”。教材首先介绍吐蕃人的社会生活状况、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的和亲、吐蕃赞普的上书,说明了吐蕃与唐朝“和同为一家”的密切关系。其次介绍了回纥、南诏等民族与唐朝的友好交往和经济文化交流的情况,说明唐朝民族交往的广泛性。
本课的重点,是吐蕃的发展及唐朝与吐蕃的友好关系。
本课的难点,是唐朝对边疆各民族采取的比较开明的政策。唐太宗的“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的态度、唐朝与吐蕃的和亲、唐玄宗册封回纥、与南诏等少数民族首领的政策都是开明政策的体现。
【教学过程】
导入:历史上中原地区的许多统治者与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矛盾重重。但在唐朝初期,却有一位皇帝深深地赢得了北方各民族的拥戴。在这位皇帝生前,各族首领尊奉他为各族的领袖——“天可汗”,这位皇帝是谁?他为什么能获得各民族的尊重?
(通过上述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出要学习的新内容。)
(出示布达拉宫的图片)大家知道这座宫殿是为谁而建造的吗?——是松赞干布为迎娶文成公主而兴建的。
松赞干布是哪一个民族的领袖?——吐蕃
吐蕃是生活在哪个地区?是现在的哪个民族?
(学生在地图上找出吐蕃的位置,并完成图表:在地图上填上唐朝前期边疆的少数民族)
填图时注意:
这些少数民族大都分布在哪些地区?
唐朝政府设置了哪些机构管辖这些少数民族?
下面我们具体来看看这些民族与唐朝的关系如何?
一、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
1、吐蕃的风俗习惯
(出示有关藏族生活的图片,从中联想唐朝时吐蕃生活习俗的情况)
生活的地区:青藏高原一带。
生产:游牧为业,有的以农耕为生。
崇尚战功,以战死为荣。军法很严,战时前队皆死,后队方进。以战死为荣,几代都战死的有家被视为高门大族。
赞普——藏语,意为有权势的君王,沿用为吐蕃国王的专称。
2、文成公主入吐蕃
学生介绍松赞干布。
松赞干布,吐蕃王国的创建者,629年继位为赞普,当时年仅13岁。他父亲在权力争夺中被毒死。父王诸臣和母后诸族举兵公开叛乱。
学生思考并回答: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和亲有什么特殊的意义?
①维护了和平,增强了友谊
②密切了双方经济文化交流
3、金城公主入吐蕃
出示材料:
吐蕃赞普尺带珠丹给唐朝皇帝的书信: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
思考:为什么吐蕃赞普要自称外甥,又说是先皇帝的舅宿亲?
因为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所以唐朝皇帝是他的岳父,他自称为外甥;而他的前辈松赞干布曾娶文公主,所以唐朝皇帝又是尺带珠丹的舅家。
讨论:联系当今的国际形势,谈谈唐蕃“和同为一家”对解决民族矛盾和冲突有什么借鉴作用?
4、课堂小结
5、作业:课后作业?
?

课件56张PPT。  唐太宗李世民曾经说:“自古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你知道这句话的背景以及当时的民族关系吗?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就会了解到唐代的民族关系状况。导入新课第4课“和同为一家”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
回纥的勃兴
“车书本一家”
苍山洱海间的南诏 课程标准
了解唐与吐蕃、回纥等民族交往的史实。 知识与能力
通过学习唐朝与周边少数民族平等友好交往的史实,分析唐朝对待少数民族的政策及出现这种政策的原因和影响。培养归纳能力和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唐朝与各民族交往的史实,认识到我国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民族友好交流是我国民族关系的主流,这样才能有利于各民族的共同发展。 重点
  吐蕃的发展以及唐朝与吐蕃之间的友好关系。 难点
分析和理解唐朝对边疆各个少数民族所采取的开明政策。唐朝后期疆域和边疆各族的分布交河故城遗址 公元6世纪突厥部落游牧于金山(今阿尔泰山),初归附于柔然。西魏时首领土门击败铁勒,破柔然,建立政权,东至大兴安岭,西抵西海(咸海),北越贝加尔湖,南接阿姆河南,建立官制,创制了立法和文字。隋初分裂为东西两部,唐太宗贞观四年(630年)攻灭东突厥,唐高宗显庆四年(658年)唐又灭西突厥,余部西迁中亚。在武则天时期,再度建立后东突厥帝国。约在7世纪末8世纪初,被回纥灭亡。 突 厥1. 解释“天可汗”的含义。 2.唐太宗为什么能得到少数民族的尊敬和拥戴?阅读思考:唐太宗实行开明、平等的民族政策。 “可汗”是当时北方少数民族对他们君主的称呼,“天可汗”就是拥戴唐太宗为他们共同的君主。 唐太宗:“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 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他的话是什么意思?这体现了什么民族政策?
唐太宗说:“过去的统治者只重视中原汉族,轻视边疆的少数民族。我与他们不同,我对各民族一视同仁。”
政策:开明、平等的民族政策。一、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二、回纥的勃兴三、“车书本一家”四、苍山洱海间的南诏松赞干布:吐蕃杰出的赞普,7世纪前期,统一了青藏高原,定都逻些城。他仰慕中原文化,多次派使者向唐朝求婚。一、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 松赞干布是西藏历史上最重要、最广为人知的藏王。他在西藏高原实现了统一,正式建立吐蕃王朝。松赞干布为巩固统一,曾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迁都拉萨并建造布达拉宫;把西藏划为六大行政区域;推广佛教;创制文字;与唐王朝和尼泊尔联姻,迎娶文成公主和尺尊公主,并建成大昭寺、小昭寺;统一度量衡制度;鼓励老百姓开垦荒地;保护水利资源;开山修路以促进贸易;等等。这些对吐蕃经济、文化、佛教、医药等行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藏族历来十分敬重松赞干布,他被视为观音的化身。松赞干布文成公主 文成公主是唐朝宗室女子,公元634年吐蕃赞普松赞干布遣使入唐求亲。公元64年又派遣吐蕃大相禄东赞到长安以黄金为聘礼,唐太宗同意将文成公主许给松赞干布,并派宗室江夏王李道宗持节护送公主入吐蕃完婚。松赞干布为文成公主筑城邑、立屋宇,文成公主修建小昭寺,后又协助尺尊公主修建大昭寺,文成公主进藏为吐蕃族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科技文化,为吐蕃族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在喇嘛教中文成公主被认做绿度母的化身(度母,藏语中作卓玛,藏传佛教传说中的观音化身),受到极大崇敬。文成公主吐蕃 7—9世纪时古代藏族在中国青藏高原建立的政权。蕃为古代藏族自称。6世纪时,以山南地区经营农业的雅隆部为首的部落联盟已经建立政权,并逐渐将势力扩展到拉萨河流域,其首领称赞普,相称大论、小论。629年松赞干布即赞普位,建都逻些(今西藏拉萨),他制定法律及职官、军事制度,统一度量衡,命人创制文字,与唐、天竺(今印度)、泥婆罗(今尼泊尔)开展交往,引进先进文化。佛教也于此时传入吐蕃。青藏高原西藏大昭寺西藏小昭寺  禄东赞有些紧张,神态十分恭敬,说明他对求婚这件事十分重视,生怕遭到拒绝。唐太宗则很安详,说明他已胸有成竹,准备答应吐蕃的求婚。   松赞干布为迎娶文成公主特意在红山上修筑了布达拉宫。说一说文成公主入藏的意义  促进了吐蕃经济进步和文化发展,密切了唐朝与吐蕃的经济文化交流,增强了汉藏两族人民的友谊。文成公主进藏路线图合同为一家文成公主唐蕃会盟碑二、回纥的勃兴回鹘贵族 回鹘也称“回纥”,是现在维吾尔族的祖先,其首领骨力斐罗接受唐朝的册封,成为“怀仁可汗”。回鹘 天王像回鹘 贵妇礼佛像回鹘(回纥) 中国古代北方及西北民族,本为铁勒的一部,游牧于漠北鄂尔浑河及色楞格河流域。隋大业年间,与仆固、同罗、拔野古等成立联盟反抗突厥,总称回回纥。唐贞观年间,与薛延陀在漠北共建汗国,并助唐灭西、东突厥。7世纪后期被后突厥征服,744年回纥灭掉后突厥建立汗国,后来协助唐朝平定安史之乱,与唐朝关系十分密切。唐贞元四年(788年)回纥可汗自请改称回鹘,汗国主要采用突厥文,也使用粟特文,并在此基础之上创制了回鹘文,后回鹘分为两支,一支迁到甘州(今张掖),成为今天甘肃南部裕固族的祖先;另一支迁到了今新疆境内,成为今维吾尔族的祖先。唐代回鹘的后裔—现在的维吾尔族三、“车书本一家”渤海石灯塔   7世纪末,生活在我国东北黑龙江一带的靺鞨族粟末部落首领大祚荣统一了靺鞨各部,建立了政权,后来唐玄宗封他为渤海郡王。 靺鞨是中国古代的少数民族,自古繁衍生息在东北地区,是满族的先祖。主要分布在粟末水(今松花江)和黑水(今黑龙江)一带。以粟末靺鞨和黑水靺鞨最强大。部族大多以角弓、楛矢射猎为生,凿土穴而居。南部的粟末部较为先进,种植粟、麦、穄等作物,养猪、马,以米酿酒,以猪皮为衣。最北方的黑水部使用铁器,善用自造毒药敷在箭上进行射猎。7世纪初,粟末诸部役属于高句丽。725年,唐在黑水靺鞨地区置黑水府,以其首领为都督,其余各部隶属于都督府,称为州,各部首领为州刺史。粟末靺鞨于698年建立“震国”,其首领大祚荣于唐开元元年(713)受封为渤海郡王。置忽汗州,加授忽汗州都督。此后靺鞨部族居住的地区就以渤海为号。926年被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攻灭,改称东丹。10世纪后改称女真。 靺鞨渤海都城上京城遗址渤海都城上京城遗址大祚荣接受唐朝册封渤海都城上京城复原模型 渤海不断派遣学生到长安太学,“习识古今制度”,文字使用汉字,在五京周围等发达区域,以中原教育为模式,自上而下地建立了较为系统的教育体制。无论是儒学、宗教、文学、音乐、歌舞、绘画、雕塑以及科学技术等等,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涌现出一批著名学者、文学家、艺术家、航海家等。儒家思想成为渤海社会中的统治思想,中原的佛教在其境内各地得到广泛传播。在生活习俗方面,除保持固有的传统及因袭高丽、契丹的某些旧俗外,还积极汲取来自中原地区的新因素,从而导致了起居行止、饮食服饰以及丧葬喜庆、体育娱乐等许多方面同汉人逐渐接近并趋向一致。这些促使渤海与内地间形成了“车书本一家”的关系,海东文化也作为盛唐文明的一个分支而在中华民族的开发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页。四、苍山洱海间的南诏南诏:今彝族和白族的祖先
分布:今云南省境内
与唐朝的关系:摩擦和战争——友好交往——归附唐朝南 诏 中国古代在西南地区的乌蛮联合白蛮建立的奴隶制边疆民族政权,乌白蛮属今彝语支各族的先民。隋末唐初,在今云南大理的洱海周围及哀牢山、无量山北部地区,分布有乌白蛮众多部族和部落,其中蒙舍诏(“诏”之意即王)地处各诏之南,故又称南诏。唐玄宗时期,南诏首领皮逻阁在唐朝的扶持之下统一六诏,并封其为云南王。云南大理白族云南大理彝族大理洱海大理无量山点苍山大理崇圣寺大理南诏崇圣寺三塔西安大雁塔唐朝边疆少数民族分布图课堂小结课堂练习基础巩固能力拓展1.唐太宗被尊奉为“天可汗”的主要原因是( )
A.唐朝国力强盛
B.北方少数民族被唐太宗打败
C.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D.北方民族对唐朝敬畏
2.今天藏族的祖先是哪一个民族( )
A.突厥 B.回纥
C.南诏 D.吐蕃基础巩固CDAB⑴图中A和B分别是谁?
⑵A为了B特意在逻些城的山上修建了一座宏伟的宫殿。逻些城是今天的哪一座城市?这座宏伟的宫殿现在叫什么名字?
⑶B的主要历史贡献是什么?3.读图回答问题能力拓展 ⑴A是松赞干布 ; B 是文成公主
⑵逻些是今天的拉萨;布达拉宫
⑶文成公主入藏,促进了吐蕃经济进步和文化发展,密切了唐和吐蕃的交流,增强了汉藏两族人民的友好。
4.通过本课及所学的知识你能总结出民族融合的形式有哪些吗?
向下点击民族融合的形式: 第一,民族迁徒;第二,联合斗争; 第三,友好交往; 第四,少数民族统治者的改革; 第五,“和亲”、“册封”促进民族融合 ;第六,兼并战争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