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3《微粒间作用力与物质性质》测试卷
一、单选题
1.已知,图甲为金属钠的晶胞,晶胞边长为apm,其晶胞截面如图乙所示,将原子位置的坐标表示为晶胞棱长的分数。图丙为晶胞截面,已知属立方晶体,假设晶胞边长为dpm。下列关于晶胞的描述错误的是
A.图丙(1)中y还可能等于1
B.“”代表
C.该晶胞中与紧邻的有4个
D.晶体的密度为(表示阿佛伽德罗常数的值)
2.下列各组元素的原子之间形成的化学键与物质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原子 a b c d e f g
M层电子数 1 2 3 4 5 6 7
A.a与f——离子键——离子化合物
B.c与g——离子键——离子化合物
C.d与f——共价键——共价化合物
D.b与c——金属键——合金
3.如图是某活泼金属元素A与活泼非金属元素B形成的化合物晶体的一个晶胞,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晶胞是二维空间粒子非密置层的一层层堆积
B.若晶胞边长为a,则该晶体中A与B粒子之间的最短距离为
C.该晶胞中与A粒子最近且等距的A粒子有8个
D.该晶胞中A粒子、B粒子的配位数都是8
4.Na2O2与H2O反应,没有断裂的化学键是
A.离子键 B.金属键 C.非极性键 D.极性键
5.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超分子是由两个或多个分子相互“组合”在一起形成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聚集体,能表现出不同于单个分子的性质
B.液晶内部分子沿分子长轴方向有序排列,使液晶具有各向异性
C.液晶是液体和晶体的混合物
D.纳米材料包括纳米颗粒与颗粒间的界面两部分组成
6.已知某化学反应A2(g)+2B2(g)=2AB2(g),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该反应断开化学键吸收的总能量大于形成化学键释放的总能量
B.该反应若生成2molAB2(g)时,放出的热量为(E1-E2)kJ
C.该反应过程中有极性键的断裂和形成
D.该反应的进行一定需要加热或点燃
7.下列有关晶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氯化钠和氯化铯晶体中,阳离子的配位数均为6
B.金刚石为三维网状结构,碳原子之间形成共价键
C.金属钠的晶体采用体心立方堆积,每个晶胞含2个原子,配位数为8
D.干冰晶体中,每个CO2分子周围紧邻12个CO2分子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区分晶体和非晶体最可靠的科学方法是测定熔、沸点
B.晶体的自范性,能使破损的晶体在固态时自动变成规则的多面体
C.含有离子的晶体就是离子晶体
D.超分子的两个重要特征是分子识别和自组装
9.科学家发现了铝的“超级原子”结构和。已知这类“超级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40时处于相对稳定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和互为同位素
B.“超级原子”中原子间通过离子键结合
C.和都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容易失去电子生成阳离子
D.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42,与第ⅡA族元素原子的化学性质相似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丙烯分子中有7个键,2个键
B.在60 g 晶体中,键的数目为
C.共价键有方向性,但无饱和性
D.由ⅠA族和ⅥA族元素形成的原子个数比为1:1、电子总数为38的化合物,是含有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
11.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下列关于晶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块状固体一定是晶体,粉末状固体一定是非晶体
B.破损的晶体经过重结晶后能够变成规则的多面体,体现了晶体的自范性
C.晶体和非晶体的本质区别是晶体的衍射图谱有明锐的衍射峰
D.不能通过熔融态物质凝固的方式得到晶体
12.下列判断中错误的是
A.铝的化合物的晶体不一定是分子晶体 B.熔融态能够导电的一定是离子晶体
C.同族元素氧化物可形成不同类型晶体 D.不同族元素氧化物可形成同类晶体
13.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N95口罩所使用的熔喷布主要成分为聚丙烯,属于合成纤维
B.华为MateX5G手机柔性折叠屏是用普通玻璃加工制成的
C.中国天眼FAST用到的碳化硅晶体属于共价晶体
D.“伦乃造意,用树肤……以为纸”中“树肤”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
1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离子液体有难挥发的特点,常被用于有机合成的溶剂
B.冠醚与碱金属离子通过离子键形成超分子
C.等离子体是一种特殊的气体,由带电的阳离子、电子及电中性粒子组成
D.液晶既具有液体的流动性,又具有类似晶体的各向异性
15.中国古代涉及的“铜”文化丰富多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石胆化铁为铜”中涉及金属键的断裂
B.铸造“铜钱儿”用的材料黄铜是单质铜
C.诗句“庐山山南刷铜绿”中的“铜绿”借指的是的颜色
D.“青铜器时期”早于“铁器时期”的原因之一是铜比铁稳定
二、填空题
16.根据元素的电负性数据,判断下列物质中的化学键分别属于哪种类型。
(1): ;
(2): ;
(3): ;
(4): 。
17.铜和氧形成的一种离子化合物(氧的化合价为-2)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晶胞结构如图所示:
铜离子的电荷数为 ,其配位数为 。
18.卤素钙钛矿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太阳能电池、发光二极体等领域,其中合成二维/三维(2D/3D)的钙钛矿异质结是提升器件稳定性和转换效率的一个策略,近期化学工作者在气相合成的单晶三维钙钛矿CsPbBr3上合成外延生长的水平和垂直的二维钙钛矿(PEA)2PbBr4(PEA+代表)异质结。回答下列问题:
(1)基态Br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 。
(2)PEA+中N的价层电子对数为 ,杂化轨道类型为 ,PEA+中涉及元素的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1molPEA+中存在 molσ键。
(3)已知铅卤化合物中存在正四面体构型的[PbCl4]2-、[PbBr4]2-、[PbI4]2-,三者中半径最小的配体为 。已知[Pb2I6]2-中每个Pb均采用四配位模式,则[Pb2I6]2-的结构式为 。
(4)Br2和碱金属单质形成的MBr熔点如表:
MBr NaBr KBr RbBr CsBr
熔点/℃ 747 734 693 636
等量NaBr、KBr、RbBr、CsBr同时开始加热优先导电的是 (填化学式),熔点呈现表中趋势的原因是 。
(5)已知三维立方钙钛矿CsPbBr3中三种离子在晶胞(a)中占据正方体顶点、面心、体心位置,图(b)显示的是三种离子在xz面、yz面、xy面上的位置:
若晶胞边长为apm,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A,晶体的密度为 g·cm-3 (写出表达式)。
②上述晶胞沿体对角线方向的投影图为 (填标号)。
A. B. C. D.
三、实验题
19.铁的常见化合价有+2、+3,在很强的氧化剂作用下也可形成不稳定的+6价高铁酸盐。
Ⅰ.实验室以为原料制备高密度磁记录材料Fe/复合物,装置如图所示。在氩气气氛中,向装有50mL的三颈烧瓶中逐滴加入100mL,100℃下搅拌回流3h,得到成分为Fe和的黑色沉淀。
待三颈烧瓶中的混合物冷却后,过滤,再依次用沸水和乙醇洗涤,40℃干燥后焙烧3h,得到Fe/复合物产品3.24g。
完成下列填空:
(1)三颈烧瓶内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检验反应是否进行完全的操作是 。
(2)焙烧需在隔绝空气条件下进行,原因是 ,实验所得产品的产率为 。
Ⅱ.已知:为共价化合物,熔点是306℃,易水解:
的平衡常数。
(3)的晶体类型属于 。
(4)向中加入以除去杂质,为使溶液中c(Fe3+)≤10-6mol/L,则溶液中c(OH-)≥ mol/L。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除杂原理。 。
20.碱金属元素和卤族元素广泛存在,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
(1)氢氟酸可以用来雕刻玻璃。用电子式表示氟化氢的形成过程 。
(2)过氧化钠可以用于潜水艇中氧气的来源,其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次氯酸钠溶液(pH>7)和溴化钠溶液混合,可以作为角膜塑形镜的除蛋白液。二者混合后,溶液变成淡黄色,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4)Li-SOCl2电池可用于心脏起搏器。该电池的电极材料分别为锂和碳,电解液是LiAlCl4-SOCl2。电池的总反应可表示为:4Li+2SOCl2 = 4LiCl +S +SO2。组装该电池必须在无水条件下进行,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5)关于碱金属和卤族元素,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
A.从上到下,单质密度依次增大 B.从上到下,单质熔沸点依次升高
C.从上到下,原子半径依次增大 D.单质都可以与水反应
(6)常温下,KMnO4固体和浓盐酸反应产生氯气。为验证卤素单质氧化性的相对强弱,某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已略去,气密性已检验)。
实验过程:
Ⅰ.打开弹簧夹,打开活塞a,滴加浓盐酸。
Ⅱ.当B和C中的溶液都变为黄色时,夹紧弹簧夹。
Ⅲ.当B中溶液由黄色变为红棕色时,关闭活塞a。
Ⅳ.……
①验证氯气的氧化性强于碘的实验现象是 。
②B中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③为验证溴的氧化性强于碘,过程Ⅳ的操作和现象是 。
试卷第4页,共7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A.由化学式以及离子半径可知,“○”代表,位于晶胞的顶点和面心,晶胞中个数为,位于晶胞内,晶胞中个数为8,A正确;
B.由A选项可知,“○”代表,B错误;
C.晶胞中与距离最近且相等的有4个,C正确;
D.设晶胞的密度为,由晶胞的质量公式可得:,解得,D正确。
故选B。
2.B
【分析】根据所给元素原子M层电子数可知,a为Na、b为Mg、c为Al、d为Si、e为P、f为S、g为Cl。
【详解】A.a与f形成Na2S,含有离子键的离子化合物,A关系正确;
B.c与g形成AlCl3,含有共价键的共价化合物,B关系错误;
C.d与f形成SiS2,为含有共价键的共价化合物,C关系正确;
D.b与c可形成镁铝合金,存在金属键,D关系正确;
答案为B。
3.B
【详解】A.该图片是立体结构,A错误;
B.若晶胞边长为a,则该晶体中A与B粒子之间的最短距离为体对角线的四分之一,而体对角线为,故该距离为,B正确;
C.顶点上的每个A粒子,与A粒子最近且等距的A粒子数为,C错误;
D.根据图可知,A的配位数为8,B的配位数为4,D错误;
故选B。
4.B
【详解】Na2O2与H2O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过氧化钠断裂的化学键是离子键和非极性键,水中断裂的化学键是极性键,二者均没有金属键,所以没有断裂的化学键是金属键。
答案选B。
5.C
【详解】A.超分子能表现出不同于单个分子的性质,其原因是两个或多个分子相互“组合”在一起,形成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聚集体,A正确;
B.液晶具有各向异性,其原因是液晶内部分子沿分子长轴方向进行有序排列,B正确;
C.液晶是某些特殊的化合物,不是混合物,C错误;
D.纳米材料包括纳米颗粒和颗粒间的界面两部分,D正确;
故选C。
6.A
【详解】A.由图示可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断开化学键吸收的总能量大于形成化学键释放的总能量,A正确;
B.该反应若生成2molAB2(g)时,吸收热量为(E1-E2)kJ,B错误;
C.该反应过程中断开A2、B2中的非极性键,形成AB2中的极性键,C错误;
D.该反应为吸热反应,但吸热反应也有可能常温就能进行,不一定需要加热或点燃,D错误;
故答案选A。
7.A
【详解】A.氯化钠晶体中氯离子配位数为6、氯化铯晶体中氯离子的配位数为8,则氯化钠和氯化铯晶体中氯离子的配位数不相同,故A错误;
B.金刚石为三维网状结构,一个碳与四个碳原子形成共价键,所以碳原子以sp3杂化,故B正确;
C.金属钠的晶体采用体心立方堆积,所以每个晶胞含1+8×个原子,每个钠原子周围距离最近的钠原子有8个,所以配位数为8,故C正确;
D.采用沿X、Y、Z三轴切割的方法判断二氧化碳分子的个数为12,所以在CO2晶体中,与每个CO2分子周围紧邻的有12个CO2分子,故D正确;
故选:A。
8.D
【详解】A.区分晶体与非晶体最可靠的方法是X-射线衍射法,不能根据熔沸点来判断晶体与非晶体,故A错误;
B.晶体的自范性是指,在适宜的条件下,晶体能够自发地呈现封闭的、规则的多面体外形,故B错误;
C.金属晶体中含有金属阳离子,但不是离子晶体,故C错误;
D.超分子的特征是分子识别和分子自组装,例如细胞和细胞器的双分子膜具有自组装性质,生物体的细胞即是由各种生物分子自组装而成,故D正确;
故选D。
9.D
【详解】A.同位素是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互称为同位素,不互为同位素,A项错误;
B.“超级原子”中Al原子间通过共价键结合,B项错误;
C.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需要获得1个电子达稳定结构,因此表现出强氧化性,C项错误;
D.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由于这类“超级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40时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因此该微粒需要失去2个电子才能达到稳定结构,说明与IIA族元素原子的化学性质相似,D项正确;
答案选D。
10.D
【详解】、键均为键,中一个键,一个键,则丙烯分子有8个键,1个键,故A错误;
B.60 g 物质的量,硅形成四个键,60g水晶晶体中,含有“”键的数目为,故B错误;
C.键没有方向性,化学键都有饱和性,故C错误;
D.由ⅠA族和ⅥA族元素形成的原子个数比为1:1、电子总数为38的化合物,该化合物为,为离子化合物,含有非极性共价键,故D正确。
故选:D。
11.B
【详解】A.晶体和非晶体的本质区别是组成晶体的粒子在三维空间里是否呈现周期性的有序排列,不管固体的颗粒大小,只要有组成粒子在三维空间里呈现周期性的有序排列就属于晶体,A错误;
B.晶体的自范性是指,在适宜的条件下,晶体能够自发地呈现封闭的、规则的多面体外形,B正确;
C.晶体和非晶体的本质区别在其内部粒子在空间上是否按一定规律做周期性重复排列,C错误;
D.得到晶体一般有三条途径:①熔融态物质凝固;②气态物质冷却不经液态直接凝固(凝华);③溶质从溶液中析出;,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B。
12.B
【详解】A. 铝的化合物的晶体不一定是分子晶体,例如氟化铝晶体属于离子晶体、氯化铝晶体属于分子晶体,A正确;
B. 熔融态能够导电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晶体,如果是金属,液态时也能导电,B错误;
C. 同族元素氧化物可形成不同类型晶体,例如二氧化硅晶体属于原子晶体(或共价晶体)、二氧化碳晶体属于分子晶体,C正确;
D. 不同族元素氧化物可形成同类晶体,例如钠、镁、铝处于不同主族,而氧化钠、氧化镁、氧化铝均属于离子晶体,例如,氢和碳处于不同主族,而它们的氧化物晶体:二氧化碳晶体、冰均属于分子晶体,D正确;
答案选B。
13.B
【详解】A.聚丙烯是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属于合成纤维,A正确;
B.普通玻璃含有SiO2、硅酸盐等成分,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普通玻璃硬度大,但是延展性差,易碎,不能作为手机柔性折叠屏的材料,B错误;
C.SiC晶体中Si原子和C原子之间以共价键相连,形成空间立体网状结构,属于共价晶体,C正确;
D.“树肤”是树皮,树皮主要由死去的植物细胞构成,主要成分为细胞壁的纤维素,D正确;
故选B。
14.B
【详解】A.离子液体是指全部由离子组成的液体,有难挥发的特点,常被用于有机合成的溶剂,A正确;
B.冠醚与碱金属离子通过配位键形成分子,配位键属于共价键,B错误;
C.等离子体是由电子、阳离子和电中性粒子组成的整体上呈电中性的气态物质聚集体,C正确;
D.液晶是介于晶态和液态之间的物质状态,既具有液体的流动性,又具有类似晶体的各向异性,D正确;
答案为:B。
15.B
【详解】A.“石胆化铁为铜”中反应为金属和盐溶液的置换反应,金属单质中含有金属键,故涉及金属键的断裂,A正确;
B.黄铜是铜的合金,不是单质,B错误;
C.“铜绿”借指的是的颜色,为绿色的物质,C正确;
D.“青铜器时期”早于“铁器时期”的原因之一是铜比铁稳定,较容易冶炼,D正确;
故选B。
16.(1)离子键
(2)共价键
(3)共价键
(4)离子键
【分析】钠、溴、碳、氯、氮、氧的电负性分别为0.93、2.96、2.55、3.16、3.04、3.44;
【详解】(1)两者电负性差值2.96-0.93>1.7,形成离子键;
(2)两者电负性差值3.16-2.55<1.7,形成共价键;
(3)两者电负性差值0<1.7,形成共价键;
(4)两者电负性差值3.44-0.93>1.7,形成离子键;
17. +1 2
【详解】根据均摊法可以计算出白球有有8个位于顶点、一个位于体心,其个数为8+1=2,灰球有4个,氧的化合价为-2,所以白球为O元素,灰球为Cu元素,由晶胞结构图可以看出,晶胞中Cu位于晶胞内,其个数为4,O有2个,该晶体的化学式为Cu2O,故Cu2O中铜离子的电荷数为+1;与每个铜离子最近的氧离子有2个,则铜离子的配位数为2;
18.(1)4s24p5
(2) 4 sp3 N>C>H 21
(3) Cl-
(4) CsBr NaBr、KBr、RbBr、CsBr均为离子晶体,离子所带电荷相同,阳离子半径依次增大,晶格能依次减小,熔点依次降低
(5) 或 A
【详解】(1)Br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第四周期第ⅦA族,价电子排布式为;
(2)中N形成4个键,不存在孤电子对,因此价层电子对数为4;杂化轨道类型为;中涉及的元素为N、C、H,同一周期从左向右电负性逐渐增大,结合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价态分析,得知电负性从大到小的顺序为N>C>H;1mol中存在8mol键,9mol键,1mol键,3mol键,共21mol键。
(3)正四面体构型的、、配离子中中心原子为Pb,配体分别为、、,同一主族元素,从上到下离子半径依次增大,半径最小的为;根据中每个Pb均采用四配位模式,则每个Pb会形成四个配位键,结合化学式判断结构式为。
(4)NaBr、KBr、RbBr、CsBr均为离子化合物,加热达到熔点形成熔融态可以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导电,因此等量NaBr、KBr、RbBr、CsBr同时开始加热,优先导电的是熔点低的物质;NaBr、KBr、RbBr、CsBr熔点呈现递减趋势的原因是均为离子晶体,离子所带电荷相同,阳离子半径依次增大,晶格能依次减小,熔点依次降低。
(5)三维立方钙钛矿中三种离子在晶胞(a)中占据正方体顶点、面心、体心位置,并且三种离子在面、面、面上的位置相同,推出其晶胞结构为。①位于面心,晶胞中的数目为,位于顶点,晶胞中的数目为,位于体心,晶胞中的数目为1,平均每个晶胞中占有的的数目均为1,若晶胞边长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则晶胞的体积为,晶体的密度为。②,沿体对角线方向的投影图为,选A。
19.(1) 取少量反应后溶液加入KSCN溶液,溶液不变色,再加入新制氯水,溶液没有变红色,说明反应已经完全
(2) 铁容易被空气中氧气氧化
(3)分子晶体
(4) 3.42×10-11 溶液中加入溶液,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平衡向生成氢氧化铁沉淀的方向移动
【分析】在氩气气氛中,在碱性条件下,100℃搅拌回流3h,得到成分为Fe和的黑色沉淀,过滤后洗涤、烘干、焙烧得到复合物产品;
【详解】(1)在氩气气氛中,在碱性条件下,100℃搅拌回流3h,得到成分为Fe和的黑色沉淀,则三颈烧瓶内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检验反应是否进行完全,就是检验反应后亚铁离子是否过量,故操作可以为:取少量反应后溶液加入KSCN溶液,溶液不变色,再加入新制氯水,溶液没有变红色,说明反应已经完全;
(2)铁容易被空气中氧气氧化,故焙烧需在隔绝空气条件下进行;50mL中氯化亚铁为0.05mol,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生成Fe和各0.0125mol,总质量为0.0125mol×(56g/mol+232g/mol)=3.6g,故实验所得产品的产率为;
(3)已知:为共价化合物,熔点是306℃,则的晶体类型属于分子晶体;
(4),3.42×10-11mol/L,故使溶液中c(Fe3+)≤10-6mol/L,则溶液中c(OH-)≥3.42×10-11mol/L。溶液中加入溶液,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平衡向生成氢氧化铁沉淀的方向移动,从而将铁离子除去。
20. 2Na2O2+2CO2=2Na2CO3+O2 ClO-+2Br-+H2O=Cl-+Br2+2OH- 2Li+2H2O=2LiOH+H2↑ CD A中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 Cl2+2Br-=Br2+2Cl- 打开活塞b,C中溶液滴入试管D中,关闭活塞b,取下试管D,振荡、静置,若溶液分层,且下层溶液变为紫红色,则证明溴的氧化性强于碘
【分析】(1)HF为共价化合物,按照电子式表示物质形成过程的要求进行书写;
(2)从过氧化钠的性质入手即可;
(3)次氯酸钠具有强氧化性,能将溴化钠氧化,从而书写出离子方程式;
(4)Li属于碱金属,从这个角度进行分析;
(5)从同主族从上到下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角度进行分析;
(6)实验目的是验证是卤素单质氧化性的相对较弱,反应原理是Cl2+2Br-=2Cl-+Br2、Br2+2I-=I2+2Br-、Cl2+2I-=2Cl-+I2,然后具体分析;
【详解】(1)HF为共价化合物,其结构式为H-F,因此用电子式表示氟化氢形成的过程为;
(2)过氧化钠能与CO2发生反应生成Na2CO3和O2,反应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
(3)次氯酸钠与溴化钠混合,溶液变为淡黄色,说明有溴单质生成,利用次氯酸钠具有强氧化性,将Br-氧化成Br2,离子方程式为2Br-+ClO-+H2O=Cl-+Br2+2OH-;
(4)Li属于碱金属,易与水发生反应,反应的方程式为2Li+2H2O=2LiOH+H2↑,因此Li-SOCl2电池必须在无水条件下进行;
(5)A. 碱金属从上到下,密度呈增大的趋势,但K的密度比Na小,故A错误;
B. 碱金属从上到下,单质熔沸点逐渐降低,故B错误;
C. 同主族从上到下,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依次增大,故C正确;
D. 碱金属、卤族元素都能水发生反应,故D正确;
答案:CD;
(6)①圆底烧瓶中产生的Cl2与A中的KI发生反应:Cl2+2I-=2Cl-+I2,淀粉与碘单质变蓝,即A中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说明氯气的氧化性强于碘;
②氯气的氧化性强于Br2,将Cl2通入NaBr溶液中,B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Br-=2Cl-+Br2;
③验证Br2的氧化性强于碘,利用的原理是Br2+2I-=I2+2Br-;根据实验过程II、III,说明C中不含Cl2,则过程Ⅳ的操作和现象是打开活塞b,C中溶液滴入试管D中,关闭活塞b,取下试管D,振荡、静置,若溶液分层,且下层溶液变为紫红色,则证明溴的氧化性强于碘。
【点睛】用电子式表示物质的形成过程,首先判断形成的物质是离子化合物还是共价化合物,然后按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形成过程的书写要点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