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自相矛盾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认识“吾”“弗”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夫”,读好文言语句的停顿,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会写“矛”“盾”等 4个字。
3. 能联系上下文,猜测“誉”“弗”“立”等词的意思,读懂文言故事。
4. 了解围观者的思维过程,能说出楚人“其人弗能应”的原因。
5. 加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自相矛盾”。
教学重点
能联系上下文,猜测“誉”“弗”“立”等词的意思,读懂文言故事。教学难点
了解围观者的思维过程,能说出楚人“其人弗能应”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趣导入(设计意图:激发兴趣,了解出处,明确故事性质。)1.师:这节课,我们先来做个小游戏----看图抢答故事,准备好了吗?(图片出示:守株待兔、老马识途、郑人买履、滥竽充数)
2.师:这些故事你熟悉吧,知道它们出自哪里吗?(课件出示《韩非子》资料)都出自这本书----《韩非子》。你来读资料,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本书。
3.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自相矛盾”也是出自《韩非子》的一个寓言故事。
4.齐读课题。
(二)读文言(设计意图:由字到句到文,层层递进,达到通顺、流利诵读。)
1.师:本课是一篇文言文,那你还记得学习文言文的步骤吗?
2.(课件出示并回忆文言文学习步骤)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韵味---读懂文意。
3.读准字音:(1)师:那你自己先试着读读,注意带拼音的字。(2)课件出示带拼音的词句,学生逐一读。楚人有鬻(yù )盾与矛者吾(wú)盾之坚吾(wú)矛之利其人弗(fú)能应( yìnɡ)也夫(fú)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3)师:“夫”是个多音字,什么情况下读二声呢?(出示夫的解释)学生看解释理解,用在句首,表示将要发表议论时读二声。
4.读通句子:(1)师:“夫”表示将要发表议论,那“夫”后面的句子就是?作者发表的议论。所以,读这种“夫”字开头的句子时要在夫后面稍作停顿。(2)师:(课件出示带停顿符号的文言文)请你借助这些停顿符号读通句子吧。(3)指名读。(4)去掉停顿你还能读通顺吗?指名再读。预设 1:(生读得好)你的声音响亮,读的很流畅,很好!预设 2:(生读的很好,读准了断句)你不但读的字字清楚,还读准了断句,真了不起!
5.读出韵味:(1)师:文言文在读的时候需要放慢一点语速,语断气连,读出它的节奏和韵味,听老师来读(师范读)像老师这样读,你也试试。(2)我们试试分角色读。(3)师:同学们,古人写文章的时候可是就没有标点符号的,这些标点都是后人加的。那,这样你还能读吗?(课件出示竖版无标点的课文)学生个别读,再整体读。(三)解文意
(设计意图:温故知新,由词到句到文,环环相扣,读懂短文。)
1.运用旧知:(1)师:我们已经把文章读准读通了,甚至有些同学还能读出韵味了。现在,我们还要读懂文意。你都学过哪些读懂文言含义的方法呢,还记得吗?(2)师:看,三年级时我们就知道结合注释来理解文意。四年级我们还学会了组词法。除此之外,我们还用过看插图、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来帮助我们理解文意。现在,你能再次使用这些方法,来理解一下这些词的意思吗?(课件出示方法)(3)学生借助以前学过的方法理解:鬻陷或坚利应
2.新旧知识结合:(1)师:运用先前学过的方法我们理解了这些词的含义。要想读懂本文,有一个词的意思不能不关注,那就是这个“之”字,它在文中出现了七次。你还记得上次遇到这个字是在哪里吗?(2)师:(出示《王戎不取道旁李》)在学习这个文言文时我们就知道了“之”在文言文中可以代指某事、某物或某人。今天老师告诉大家“之”字的另外两种用法。(3)课件出示:“之”的用法:①指代某一物或某一人、某一事。②助词,不需要翻译。③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的”。你能对照着这三种用法说说这七个“之”都是什么意思吗?(4)教师总结七个“之”的含义。
3. 学习新法:(1)师:可是在文中还有几个词的意思不好理解:誉吾子弗立老师教给大家一种新的方法来理解:联系上下文猜测词的意思教师举例“誉”联系前文知道楚人是卖矛和盾的,所以他会使劲夸耀自己的东西,由此猜到“誉”的意思为夸耀、称赞。(2)小组合作,使用“联系上下文猜测词的意思”的方法想想其他几个词的意思。(3)小组汇报,教师进行梳理、总结。
4.理解句意:请同位两人合作逐句翻译,一人读句子一人说意思。预设生:“于物无不陷也”可能会翻译成肯定句式,教师可以相机引导尝试着用双重否定句式再说说。
5.理解文意:一位同学尝试整篇翻译。
(四)破难点
(设计意图:引导猜测人物心理,了解人物思维过程。)
1.理解楚人的“自相矛盾”。(1)师:在这个故事中有两个人物,一个是楚人,他是干什么的?他来到市场上会想什么?预设生:我要好好夸夸我的矛和盾,赶快把它们卖出去......教师板书:誉(2)师:那他是怎么夸的?预设生答:“我的盾非常坚固,什么东西也刺不破它。”“我的矛非常锋利,没有它刺不破的东西。”教师相机板书:无不陷之矛不可陷之盾(3)师:咦?无不陷之矛,不可陷之盾。你发现问题了吗?楚人说的话前后?生答:不一致矛盾冲突......(4)师:一个人说话前后不一致、矛盾、冲突......这就叫自相矛盾。
2.了解围观者的“思维经过”。一个围观者听到了楚人的叫卖声,他也发现了问题,他会怎么想呢?怎么说呢? 预设生:这人说的前后不一致啊!什么都刺不破的盾,那你的矛能刺破吗?什么都刺的破的矛,那能刺破你的盾吗?我来问问他,看他怎么说?楚人,如果用你的矛刺你的盾会怎么样呢?
3. 思考“弗能应也”的原因。预设一:如果矛刺破了盾,则盾不够坚固,如果没刺破,则矛不够锋利,所以他没法回答了。预设二:因为无不陷之矛和不可陷之盾不可能同时存在。教师相机板书:不可同世而立
(五)讲故事(设计意图:发挥想象,讲述故事,加深理解。)
1. 师:听了这一问,楚人答不出来了,那他可能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呢?预设:哑口无言面红耳赤羞愧难当无地自容尴尬无比
2. 众人又会有什么反应呢?发挥你的想象,楚人、围观者、众人的动作、神态、语言还有心里想的,融入到这个小故事中,来讲讲这个故事吧。
3. 学生发挥想象讲故事。预设: 从前有一个楚国人,有一天他来到市场上卖矛和盾,他看到熙熙攘攘的人群。心里想:我考得好好的夸一夸我的矛和盾,争取卖个大价钱。于是他高高的举起了他的盾,大声喊道:“快来看呀,快来看呀,我的盾是世界上最坚固的盾,什么东西也次不破它,他快来买呀。”然后他又要高高的举起了他的矛,喊道:“快看我的矛呀,我的矛是世界上最锋利的矛,没有什么是他次不破的,快来买呀,快来买呀。”这时旁边有一个人听到了他的叫卖声,不禁皱起了眉头,心想:什么都能刺破的矛和什么都次不破的盾,那如果用它的矛来刺他的盾呢?刺破了,则说明盾不够坚固;次不破,那又怎么说毛锋利呢?我去问问他,看他怎么说。“楚人,如果用你的矛来刺你的盾会怎么样呢?”楚人一听顿时哑口无言、满脸通红,拿着他的矛和盾灰溜溜的走了,众人听了都哈哈大笑。
(六)入生活(设计意图:了解寓意,联系生活,运用所学。)
1. 师:“自相矛盾”这个小故事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呢?预设生:说话做事要前后呼应,不要自相矛盾。
2. 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过类似事件呢?遇到这种事,你会怎么说呢?
预设举例:(1)楼道里的墙壁被画满了,有人用大字写着标语“请不要乱涂乱画”。(2)香烟盒子上“吸烟有害健康”。
3.师:生活中遇到类似的事情时,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更不要去做自相矛盾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