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市新泰人教版历史(七下)第二单元经济重心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第9课民族政权的并立(课件+教学案)(3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泰安市新泰人教版历史(七下)第二单元经济重心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第9课民族政权的并立(课件+教学案)(3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2-22 15:30:31

文档简介

课件24张PPT。第9课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龙廷中心校 丁慧 1、你知道青牛白马的故事是我国古代哪个少数民族的
传说吗?历史上他们曾建立了什么政权?
2、你知道“赵匡胤穿龙袍——改朝换代”的歇后语出自
我国历史上的什么事件吗?赵匡胤建立的朝代叫什么?
在这一时期我国鼎峙并立的主要是哪三个政权?
3、你知道历史上的澶渊之盟吗?那是怎么一回事?
北宋与辽、西夏是通过什么方式来维持边境和平的?
4、辽和北宋是被哪一个朝代灭亡的?你知道这个
朝代是哪个民族建立的吗?
5、“月儿弯弯照九州, 几家欢乐几家愁,
几家夫妇同罗帐, 几家飘散在他州。”
这是1127年开封城破,北宋灭亡时流传的一首歌谣。你
知道它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吗?你知道“撼山易,
撼岳家军难”“精忠报国”“直捣黄龙”“莫须有”等成语
典故的来源吗?学习了这一课的内容,你就会全明白的。一、契丹的兴起和辽的建立
1、国名:
2、建立者:
3、时间:
4、定都:
返回契丹(辽)耶律阿保机(辽太祖)916年上京5、辽太宗时,夺取幽云十六州陈桥兵变遗址黄袍加身石碑宋太祖赵匡胤东 京澶 州东 京东京寇准宋真宗 史书记载,澶渊之盟以后,双方在
边境地区开展贸易,宋用丝织品、稻米、茶
叶等,换取辽的羊、马、骆驼等。我认为宋辽
达成澶渊之盟是好事。规定宋要给辽岁币,
每年银十万两,绢20万匹,这些都要由
宋朝的百姓负担。我认为澶渊之盟对宋
朝是屈辱的,对宋朝的百姓也
很不利。你的意见呢?如何评价“澶渊之盟”? 他们都说的对,只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而已。
 1、对于北宋来说,澶渊之盟是一个屈辱的和约,“岁币”成为北宋人民沉重的负担。
2、但是,从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史看,澶渊之盟的订立有其积极的一面:它结束了辽宋之间几十年的战争,使此后的辽宋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双方展开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边境地区的生产发展,从长远看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统一。六、金与南宋的对峙宋高宗郾城大捷郾 城 大 捷(1140年)岳家军说岳飞是抗金名将,也是民族英雄历史诊断BACK大散关宋金和议淮水图中铁铸的跪像,在杭州西湖边的岳飞墓前,你能猜出他们是谁吗?为什么让他们跪在那里? 是杀害岳飞的刽子手秦桧。
 反映了人民爱憎分明,用这种方式称颂历史上保护人民利益的功臣,强烈谴责杀害功臣的罪人。用图表表示五个政权辽10世纪初契丹族 阿保机上京北宋960年汉族赵匡胤东京西夏11世纪前期党项族元昊兴庆金12世纪初期女真 阿骨打会宁南宋1127年汉族赵构临安谢谢指导!第9课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学案)
主备课人: 丁慧
学习目标:
1.少数民族政权辽、西夏、金的先后兴起,陈桥兵变及北宋的建立。
2.辽宋战争和澶渊之盟,宋夏和战,宋金战争和南宋的建立,郾城大捷和岳飞抗金。
学习重点、难点:
1.契丹的兴起和与北宋的关系。
2.女真建立金和岳飞抗金。
【自主学习】(详细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下列知识填空,并努力记住下列知识,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
㈠.阅读教材50页-51页,第一标题“契丹的兴起和陈桥兵变”,认真回答问题
1.契丹的兴起:隋唐时期, 逐步强大起来。唐末,不少中原人躲避战乱来到 地区。
2.契丹国的建立: 世纪初, 族杰出的首领 ,统一了 各部,建立 国,都城在 (内蒙古巴林左旗), 就是辽太祖。
3.辽的发展:契丹建国后,势力不断向南发展,辽太宗时,占领了 。从此与政权的冲突加剧。
4.五代:黄河流域相继由 朝代的统治,合称 。五代是指 、
、 、 、 、 。
5.北宋的建立----陈桥兵变: 年,后周大将 在 发动兵变。
建立了 朝,取代后周,以 为东京,作为都城,史称 。
就是宋太祖。
强化记忆:
民族
政权
民族
时间
建立者
都城
重大事件

北宋
㈡.阅读教材51页-52页第二标题“辽、宋、夏的和战”,认真回答问题
1.辽宋战争:北宋建立后,对辽用兵失败,只好采取 政策。
2.澶渊之盟: 议和, 朝撤兵, 朝给 岁币,史称 。此后很长时间, 之间保持和平局面。
3.西夏政权的建立:西北地区的 族势力逐渐崛起。 世纪前期, 族首领 称 国皇帝,都城在 (今宁夏银川),史称 。
4.宋夏和战: 称帝后,连年与 交战,双方损失很大。后来,双方 ,
向 称臣, 给 岁币。
议和后, 边界贸易兴旺。西夏设 ,译 ,积极吸取中原文化。
㈢.阅读教材52页-54页,第三标题“金和南宋的对峙”,认真回答问题
1.金政权的建立: 世纪初期, 的杰出首领 ,起兵抗 ,接着在 称帝,国号 。 他就是 。
2.金灭辽和北宋:金先灭 ,又于 年灭亡 。
3. 南宋的建立:北宋皇帝钦宗的弟弟 ,与同年登上皇位,后来定都 。史称 。
4.金与南宋的关系:①金兵南下, 抗金, 家军在 打败 。宋高宗逼令 班师, 借机谋害 。
②宋金和议: 向 称臣,并给 岁币,双方以 至 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③金迁都:宋金对峙局面形成后,金迁都 ,改名为 (今北京)。
强化记忆:
民族政权
建立
时间
建立者
都城
重大事件

南宋
㈣.合作探究
本课涉及的少数民族较多,关于少数民族政权的建立及重要的史实,容易混淆。
民族
政权
建国
时间
民族
杰出首领
都城
与宋的重大事件

西夏

【当堂检测】
一、填图题
请用不同颜色的笔在图中标出辽、北宋、西夏的疆域,并填出图中相应的地名。
辽、北宋、西夏形势
A. B、 C、
二、选择题
1.北宋与南宋的关系与下列哪一组相似?( )
A.西汉与东汉 B.西晋与东晋
C.前秦与后秦 D.东魏与西魏
2.岳飞墓前“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的对联中,佞臣指的是( )。
A.赵高 B.李林甫 C.秦桧 D.贾似道
3.2006年5月7日,一件高42厘米、铜像鎏金佛下莲花座的珍贵佛教文物---辽代铜佛在吉林省博物院《走进契丹、女真人》展览中展出。下列人物中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政权的是( )
A.阿保机 B、耶律德光 C、元昊 D、阿骨打
4.北宋取代后周的重要事件( )
A.黄巢起义 B、玄武门之变 C、陈桥兵变 D、“杯酒释兵权”
5.宋金的分界线( )
A.淮水至大散关一线 B、长江至大散关一线
C、珠江至大散关一线 D、黄河上游至大散关一线
6.爱国是永恒的主题,爱国志士历来深受人们敬重。设想南宋初年,生活在郾城的你可能参加的爱国行动是( )
A.宋与辽的战斗 B、西夏与宋的战争 C、女真抗辽的战争 D、岳飞抗金的战斗
7.下列事件按发生时间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①金建立 ②北宋灭亡 ③辽灭亡 ④宋金议和 ⑤郾城大捷
A.①②③④⑤ B 、①③②⑤④ C 、②①③⑤④ D、①②④③⑤
8.岳飞的《满江红》中有“壮志饥餐胡虏肉,笔谈渴饮匈奴血”这样一句话。其中的“匈奴”指的是( )
A.匈奴统治者 B、女真统治者 C、契丹统治者 D、党项统治者
9.杨家将的故事发生在( )
A.北宋与辽对立时期 B、北宋与金对立时期
C、北宋建立时期 D、南宋时期
10、阅读分析
据史书记载,迁都之后二十多年的时间,女真人逐渐改变旧俗。在日常饮食、音乐等方面“皆习汉风”,甚至皇室子孙也“自幼惟习汉人风俗”,以致对语言文字都不能通晓。
⑴.材料中所说“迁都”是迁到哪里?此处现在的名称是什么?
⑵.材料所述史实发生在哪个政权时期?
⑶.材料中所述史实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第9课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掌握少数民族政权辽、西夏、金的先后兴起。掌握陈桥兵变及北宋的建立,辽宋战争和澶渊之盟,宋夏和战,宋金战争。掌握南宋的建立,郾城大捷和岳飞抗金,宋金议和及对峙局面的形成。通过学习,把握民族政权并立这一特殊时代的基本脉络。
二、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和思考本课所叙述的各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和战关系,一方面正确认识契丹、党项、女真等少数民族对我国北部和西北部边疆地区的开发所作出的贡献。另一方面,认识到民族友好、民族融合始终是我国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正确认识澶渊之盟、宋金议和对民族和平与发展所起的作用,培养学生辩证地认识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学习和思考本课所叙述的各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和战关系,正确认识契丹、党项、女真等少数民族对我国北部和西北部边疆地区的开发所作出的贡献。
2.通过学习民族战争,对战争性质形成正确的认识,不能用异族、侵略的说法,只能从正义和非正义的角度来分析,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即中国历史上所出现的任何民族都属于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从而更正确地看待历史上的民族关系。
●教学重点
1.契丹的兴起和与北宋的关系 2.女真建立金和岳飞抗金
●教学难点
1.正确评价澶渊之盟 2.正确评价岳飞抗金
●教学方法
1.总括法。对于本单元的内容,由于其结构的特殊性,可以用总括法让学生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2.讲述法。对于一些不常见的史实,可由教师讲述,使学生把思路搞清。
3.图片示意法。对于契丹的兴起,可以用该民族生活习俗的图片和文字的图片演示,让学生对契丹的兴起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4.分析讲解法。对于本课的两个重点内容,需要教师分析讲解。
5.引导评价法。对于岳飞抗金和岳飞被害等内容,可以通过增加一些材料,由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正确评价。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一、知识梳理?
二、重难点讲解
重点:?
契丹的兴起:10世纪初,契丹杰出首领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国,都城在上京。阿保机就是辽太祖。契丹建国后,势力不断向南发展,辽太宗时,占领了幽云十六州。从此,与中原政权的冲突加剧。?
北宋与辽的关系:北宋初年两次对辽用兵,试图统一北方,到宋真宗时辽大举攻宋,最后达成澶渊之盟,辽宋议和。从这一过程可以看出,辽宋双方实力相对均衡,谁也不能统一谁,澶渊之盟是双方相互妥协的产物。?
女真建立金:辽宋时期,东北地区的女真族,受辽的控制和压迫。12世纪初期,女真的杰出首领阿骨打,起兵抗辽,接着在会宁称帝,国号金。他就是金太祖。?
岳飞抗金:南宋初年,金军几次南下,南宋抗战派将领英勇抵抗。抗金名将岳飞从金军手中收复建康。后来,金军又大局进攻南宋。岳飞在郾城大败金军,收复许多失地。宋高宗和权臣秦桧害怕抗金力量壮大,威胁他们的统治,就向金求和,并令岳习等人班师,解除了他们的兵权。秦桧还以所谓“谋反”罪杀害了岳飞。?
难点:
1.正确评价澶渊之盟?
对辽来说,不仅使辽兵安然脱险,还得到了“岁币”。对于北宋来说,澶渊之盟是一个屈辱和约,“岁币“成为它的沉重负担。但就整个中华民族来说,澶渊之盟的订立有其积极的一面。它结束了辽宋之间几十年的战争,使此后的辽宋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不仅双方边境地区的生产得到发展,而且彼此进行贸易。?
2.对岳飞抗金的评价?
评价历史人物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点,评价标准要看他的行为是否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是否有利于社会发展。女真贵族在对南宋的战争中掳掠残杀,对北方经济造成严重的破坏。岳飞抗金,保卫了人民的生命财产,保卫了中原地区较高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这是正义的。?
三、学法指导
1.理清线索、把握重点。本课头绪较多,要掌握好重点问题,抓住中心问题:“辽、宋、夏、金民族政权的兴起及和战。”以契丹兴起、金的建立以及北宋与辽、南宋与金的关系为重点,认识先战后和的实质,以及这一时期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特点。其次,要搞清楚本课教材内容的逻辑结构。本课内容从10世纪初契丹国建立到12世纪中叶宋金和议,大约二百多年的历史,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民族政权关系相对比较复杂的历史时期。可分两个阶段去把握,第一个阶段:辽、西夏和北宋的并立时期;第二个阶段:金与南宋的对峙时期。?
2.列表法。把相同、相似的历史事件进行列表复习,通过表格对照比较,掌握异同点,同时利于对基础知识的归纳综合。本课涉及到的少数民族较多,对重要的史实,可以通过列表归纳掌握。
?
民族政权
建国时间
民族
杰出首领
都城
与宋的重大事件

10世纪初
契丹族
耶律阿保机
上京
澶渊之盟
西夏
11世纪前期
党项族
元昊
兴庆
?

12世纪初期
女真族
阿骨打
中都
宋金议和
?
3.分析法。通过搜集、分析有关契丹兴亡的历史资料,了解契丹对于开发我国东北和蒙古地区,做出了巨大贡献,认识辽代政治、经济、文化我国历史长河中的地位。从而进一步深刻理解《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作为本课的标题的原因。分析北宋与辽和战,认识到辽宋双方实力相对均衡,谁也不能统一谁,澶渊之盟是双方相互妥协的产物。分析宋辽、宋夏议和的影响,认识到民族团结利于社会生产的发展,从长远看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统一。?
4.评价法。评价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即用全面的观点、一分为二的方法。对宋辽、宋夏、宋金议和,我们可以从它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来进行评价,都有积极的一面:结束了双方的战争,使双方的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不仅双方边境地区的生产得到发展,而且还彼此进行贸易,促进了民族融合与国家统一。对岳飞我可以从当时的历史背景出发,通过分析他得行为是否顺应历史潮流的发展;是否符合人民的利益和愿望来进行评价。?
5.辽、西夏和北宋的关系,可以结合地图从空间上制作简易图示来掌握本课的政权对立及其之间的关系。图示如下:?
6.图片示意法。对于契丹的兴起,可以用该民族生活习俗的图片和文字的图片演示,让学生对契丹的兴起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7.讲故事。有关岳飞的故事很多,同学们熟悉的也非常多,如抗金的故事,个人品格方面的故事等,请选取每人有兴趣的故事,分头准备,然后在班级小组里交流。从加深对岳飞的认识,为正确评价岳飞丰富了素材。?
8.收集对联。有关岳飞的对联也很多,请同学们下去在各个地方去寻找、收集。然后,讲出每个对联里包含的故事或道理,从提高自己的情感认识和形成自己的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四、中考命题分析?
在中考中涉及到的本课考点主要有:辽、宋、夏、金政权的建立、对立;宋辽、宋夏、宋金的和战。命题常以图片、材料、时政作为切入点,考察与之相关的历史基础知识。重点知识点是辽、宋、夏、金政权的建立时间、民族、建立者、位置;重点图片是辽、宋、西夏并立形势图,宋、金并立形势图;岳飞人物图和与之有关的资料图、纪念遗址,要引起高度重视;对于宋辽、宋夏、宋金议和的意义注意从两方面来把握,以应对启示类问题的考查。?
五、典型例题分析?
1.(2008年湖北宜昌市)民族政权并立是两宋时期的重要特征。与南宋对峙的女真族政权是(????? )?
A.辽??? B.西夏??? C.金????? D.元?
解析:本题考查了辽宋时期民族政权的并立。分析题干,给出的利于解题的关键信息是南宋、女真族。据此链接课本,跟南宋通过议和而形成南北对峙局面的是女真族建立的金政权。
答案:C。?
2.杨家将的故事流传至今已有800多年了,这些故事反映的是澶渊之盟订立之前(?? )?
A.北宋与辽的争战??????? B.北宋与金的争战?
C.南宋与辽的争战???????? D.南宋与金的争战
解析:此题以学生熟悉的历史故事作为命题的切入点。转而提出与之有关的问题。有的同学可能看到题目后,由于不了解杨家将的故事,而觉得无从下手。但是解决此题的关键是根据题干中提供的有效信息:“澶渊之盟订立之前”即可解决。因此提醒同学们,在解决问题时,要分析题干,提取利于解题的有效信息。根据故事反映的是澶渊之盟前的两政权之间的战争,据此链接课本即可知识北宋与辽之间的战争。
答案:A。
3.小刚同学在暑期旅游的时候,参观了岳飞墓。在岳飞的墓门上有幅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但是小刚同学不知道“忠骨”、“佞臣”分别指的是谁,你能帮他解释吗?(? )?
A.岳飞、赵高??????? B.郑成功、和绅
C.戚继光、兀术????? D.岳飞、秦桧
?解析:本题通过对联来考查与之有关的历史知识。形式活泼新颖性,同时体现了事事处处是历史。通过本题的解决,使同学们感受到学习历史的必要性,从而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积极性。通过岳飞墓这一关键词,联系我们学习的有关岳飞的历史知识——岳飞抗金,后来遭到秦桧的谋害。故本题中的“忠骨”、“佞臣”分别指的是岳飞和秦桧。
?答案:D。
?4.仔细读图,回答问题:
?
?
请回答:
?
(1)请你填出图一、二中空格部分的政权名称和建立的民族。
?
(2)图一、二中政权通过什么途径实现和平相处的?请你评价一下这一途径。
?
(3)仔细观察图片,请你谈谈元朝统一过程中灭掉了哪些政权?
?
(4)图片四反映了元政府实行了什么制度?该制度对后世乃至今天有什么影响?
?
(5)上书图片反映了宋元时期,我国历史发展的什么趋势?
?
解析:此题考查了辽、宋、夏、金政权的并立和元朝的统一、行省制度。图片都来自于课本,平时的学习中只要注意图文结合的学习,即可实现与课本的正确链接时比较容易的。
?
图一是辽、北宋、西夏并立示意图,图二是南宋与金并立图,政权的并立都是通过议和的途径实现的。对这种实现和平途径的评价,注意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从对宋和对国家、社会的发展来评价,总的来说是积极的。图三是元朝完成统一过程中灭掉的政权,细观察图片即可找到的政权。图四元朝的疆域图,呈现的内容是行省制度所划分的中书省和行中书省。联系元政府实行这一制度的目的和对照今天我国的行政区划示意图,回答对今天的影响即可。四幅图片反映了政权由并立到元朝完成了国家的统一,说明了这一时期我国历史发展的趋势是由分裂走向统一。
?
答案:(1)图一辽(契丹)、西夏(党项)、北宋(汉族);图二金(女真)、南宋(汉族)。(2)图一通过辽、宋议和宋、夏议和,图二通过宋金议和。评价:对两宋来说,议和都送给对方“岁币”,“岁币”成为北宋人民沉重的负担。但是,从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史看,有其积极的一面:它结束了两宋与辽、西夏、金的连年战争,使此后的双方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并展开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边境地区的生产发展,从长远看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统一。(3)西辽、西夏、金、吐蕃、大理、南宋。(4)行省制度。 有利于对全国的管辖,以后各朝基本沿续下来。现在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就是始于元朝。(5)由分裂走向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