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市新泰人教版历史(七下)第二单元经济重心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复习(课件+教学案)(3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泰安市新泰人教版历史(七下)第二单元经济重心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复习(课件+教学案)(3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2-22 15:35:07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复习课学案
龙廷镇岙阴中学 杨茂花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我能掌握辽宋夏金元等政权的建立和相互关系的基本史实;我能说明民族关系的发展
过程与方法:通过设计历史示意图,我会把零散的历史知识进行系统与整合。通过比较,我还会加强知识间的纵横联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宋元历史知识,我学会了从多角度归纳得出结论。
【学习过程】
一、民族政权的并立到统一
【自主学习】
时代特征
政权
民族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并立

10世纪初
上京
北宋

西夏
11世纪前期
兴庆
对峙

12世纪初
会宁(后改中都)
南宋


统一
元朝
【思维拓展】
(1)“动动手”:设计这一时期的历史示意图(方法指导:对照《辽、北宋、西夏形势》、《金、南宋对峙形势》)
(2)思考:我国封建社会由分裂走向统一的朝代有哪些?
【能力提升】
秦朝
隋朝
元朝
结束长期分裂完成统一
结束长期分裂完成统一
开凿运河
二、民族关系的发展
【自主学习】1、宋元时期涉及到的战争主要有哪些?结果如何?
2、元代的民族融合原因、表现。
【思维拓展】著名学者黄仁宇先生在他的《中国大历史》一书中曾论述道:“和议中虽然宋辽彼此以兄弟之邦的地位同等对待,但宋朝从此被迫每年供给绢20万匹银10万两。”“从历史的后端看来,这1004年的协定有它的作用。……这种为和平付出之代价无疑比战费来得低廉。……可是这种看法必须全部放弃当事人的观感……他们无法承认这种妥协为事理之当然。中国历史之中,从无一个统一天下的大帝国卑躬屈节地向一个文化程度低的边区国家进贡。” 黄仁宇先生对此和议有什么评价?(方法指导:要忠实于原材料,把握材料中的关键词提炼观点)
【过关窗口】
材料一:唐太宗受到北方各族的拥护,被尊为“天可汗”。
材料二: 大宋皇帝谨致誓书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诚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更不差使专往北朝,只令三司差人般送至雄州交割。 ——《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三 : 唐朝以来,不少定居中国的波斯人、阿拉伯人,信仰伊斯兰教,他们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
回答: (1)材料一中的唐太宗为什么会得到少数民族的拥戴?试举一例说明其做法。(2分)
(2)请你评价一下材料二这种行为?(2分)
(3)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中国古代与少数民族交往的方式有哪些?你觉得如何才能与各民族保持友好关系?(2分)
三、经济篇
(一)宋朝: 经济重心南移
1.【自主学习】探究原因
2.【拓展延伸】(1)对比江南地区经济开发的原因和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有什么相同点?
(2)今天,我国南方经济飞速发展,为了实现经济发展平衡,党中央实行了西部开发的战略,今天的西部开发我们应该从历史中吸取哪些经验教训? (方法指导:对照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逐一思考)
3.【小组合作】
行业
发展成就
农业的发展
粮食作物
?
经济作物
?
手工业的发展
纺织业
?
制瓷业
?
造船业
?
商业的繁荣
商业都市
?
对外贸易
?
货币
?
4.【过关窗口】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800多年前沉没在广东省阳江市东平港以南约20海里处的宋代商船“南海一号”,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海上沉船中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2007年12月,“南海一号”古沉船整体打捞出水。这条装载着无穷秘密的古沉船将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1)从材料一可以反映出,宋代的对外交往具有怎样的特点?简要分析产生这种特点的原因(答出一点即可)。
(2)“南海一号”古沉船的重见天日,为我们研究宋代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证据,请结合你所学习的历史知识分析一下:如果这艘船从泉州港出航,船上可能装载着哪些货物?(注意:至少列两项)
(二)元朝
1.元世祖采取了哪些措施发展农业生产?
2.元朝商业繁荣的表现。
达标测评
(一)选择题:
?1.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各民族之间有分有和,在交流与碰撞中不断的融合。两宋时期,曾出现了宋与辽、西夏、金几个政权并立的局面。下列能正确反映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 )
2.与宋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辽、西夏、金分别是下列哪个选项中的少数民族建立的( )
A. 契丹、党项、匈奴 B. 契丹、党项、女真
C. 党项、女真、回纥 D. 匈奴、回纥、吐蕃
3.宋、辽之间,宋、夏之间,宋、金之间“议和”的不同点是( )
? A.结束了双方大规模的战争状态??? B.客观上有利于双方和平相处
?C.宋王朝都要交纳岁币??????????? D.导致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
4.归纳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和重要方法之一。辽、宋、夏、金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
A.国家统一 B.政权并立 C.三国鼎立 D.和平共处
5.2011年4月,古沉船“南海一号”完成第二次试发掘,它对研究宋朝海外贸易有着重要的科学价值。宋朝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 )
A.西域都护 B.市舶司 C.行省 D.宣政院
6 .(2013·江西) “苏湖熟,天下足”、景德镇兴起为瓷都、临安的商业超过东京反映的是中国古代( )
A.经济重心的南移 B.手工业的进步
C.商业的繁荣 D.农业的发展
7.(2013·南通)宋朝时期,地处东南沿海的广州、泉州造船业发达。它们还是当时的( )
A.重要粮仓 B.著名瓷都 C.著名大商港 D.丝织业中心
8.(2012湖南岳阳)成吉思汗被毛泽东称为“一代天骄”,下列属于他的历史功绩的是( )
A、建立元朝 B、统一蒙古 C、修筑长城 D、开发江南
9.(2012湖北随州)右图是我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它也是一幅极具历史价值的现实主义的风俗长卷。它反映了当时哪一城市的社会风貌? ( )
A.北京 B.南京 C.西安 D.东京
10.(2012山东聊城)某同学选用下面两幅地图进行研究性学习。据地图内容判断,该同学确立的研究主题应是( )

A.西汉推进大一统 B.唐朝“和同为一家”
C.两宋民族政权并立 D.元朝拓展疆域
11.(2013·宜昌)在现代社会中,刷卡消费虽已成为一种时尚,但是纸币仍然在流通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在北宋初期,它就是( )
A.会子 B.瓦子 C.关子 D.交子
12.(2012江苏泰州)宋元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处于当时世界文明的高峰。下列选项与宋元时期史实不符合的是( )
A.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B.司马光主持编写《史记》
C.关汉卿是元杂剧作家中最负盛名的 D.宋朝政府积极鼓励海外贸易
13.(2012江苏扬州)阅读《元朝疆域图》,从中得到的正确信息是( )
A.江浙行省管辖范围与今天省大致相当
B.通过设置行省加强了对西藏的有效管辖
C.南海诸岛及台湾地区均在元朝版图之内
D.辽阔的疆域造成元朝出现地方割据局面
14.(2012﹒东营)右图是一幅我国古代民族政权并立时代的形势图。图中★所代表的政权是下列哪一民族建立的?
A.鲜卑族
B.女真族
C.契丹族
D.党项族
15.有学者指出:“经济重心的南移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大事件,也是迄今经济地理格局唯一的一次巨大变迁。”人们普遍认为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于
三国时期 B、隋唐时期 C、两宋时期 D、明清时期
16.(2013·盐城) “在城市和海岸的中间地带,有许多盐场,生产大量盐”,这是13世纪欧洲的一位旅行家对盐城这块古老大地的描绘,他是( )
A.哥伦布 B.查理·马特 C.马可·波罗 D.但丁
17.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起来的全国性统一的封建政权是( )
?A.秦??????? B.唐??????? C.元?????? D.隋
18.(2013·孝感)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图5是根据相关史实制作的示意图,正确的有( )
① ② ③ ④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9.?(2013·佛山)宋代都市的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城内一般都设有多处供居民娱乐的场所——瓦舍。瓦舍出现的原因是( )
①城镇规模的扩大和城市的繁荣 ②城乡经济的发展和商业的繁荣
③市民阶层的不断扩大 ④经济重心南移
A.①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20.(2013·聊城)某王朝疆域空前辽阔,始设“十省分天下之治”。这个王朝应是( )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二、材料分析题
21.宋元时期,我国多民族国家继续发展,经济繁荣,文化灿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历史纪年表》(部分)
(1)右图中政权①的建立者是谁?建立政权②的是哪个民族?从图中可以看出宋元时期的时代特征是什么?
材料二 两宋时期,“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丝、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苏瑚熟,天下足”。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现象出现的原因。
材料三 明朝人方孝孺曾言:“在宋之时,见胡服、闻胡语者犹以为怪,……至于元,百年之间,四海之内,起居、饮食、声音、器用,皆化而同之。”
⑴材料三反映了元朝时期的什么历史现象?这一时期出现了一个新民族,它的名称是什么?
材料四 美国学者李约瑟说:“每当人们在中国文献中查找任何一个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主要焦点就在宋代。”恩格斯说:“现在已经毫无疑义地证实了,火药是从中国经过印度传给阿拉柏人,又由阿拉伯人和火药武器一道经过西班牙转入欧洲。”
宋元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高峰时期,请列出除火药以外的其它两项重大发明。
22.(2013·菏泽)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汉朝之后的1000年,对中国人来说,是一个伟大的黄金时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材料一 唐朝被中国和西方许多历史学家称为最辉煌的朝代。对外国人来说,除蒙古人的元朝这段短暂的时期外,唐朝比其他任何时期都更加开放。世界上与唐朝交往的国家有七十多个。丝绸之路上和平的使团、商队络绎不绝。中国文化那时就传播到了东罗马帝国、阿拉伯国家,同时唐代的舞蹈、音乐、绘画、食品、服装、宗教也吸纳了外来文化的精华,将中华文明推向一个新的高峰。
依据材料一,从范围、内容、兼容等的角度概括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
耕田人与牧羊人的冲撞与交融
材料二 观点:暴力冲撞与和平交流是古代文明之间交往的主要方式。而暴力冲撞既有血与火的灾难,又在客观上起到了传播文化、扩展文明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的观点,把下面四个事件进行分类。
靖康之变 岳飞抗金 宋金和议 金朝变革女真习俗
和平交流:
暴力冲撞:
传统的儒家文明
材料三 中国文明的特点是统一和连续。……曾有许多游牧部族侵入中国,甚至还取某些王朝而代之;但是,不是中国人被迫接受入侵者的语言、习俗或畜牧经济,相反,是入侵者自己总是被迅速、完全地中国化。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3)材料三认为中华文明有何特点?据元明清时期的史实举一例说明“入侵者自己总是被迅速、完全地中国化”。(2分)
(4)与古代中国明显不同,古代地中海文明有何特点?
达标测评
一、1.----5 CBDBB 6----10 ACBDC 11-----15 DBCCC 16----20 CCBCC
二.21.(1)赵匡胤。 女真。 从民族政权并立到完成统一。 (2)南方战乱较少,中原人(北方人)大量南迁;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3)民族融合。回族。 (4)活字印刷术,指南针。
22.(1)①范围广泛,许多国家都有往来;②内容丰富,涉及使者往来、政治经济制度、生产技术、商品贸易等领域;③具有双向性,外国与中国互相学习,相互吸收先进的经济文化。(概括材料的内容也可)
(2) 和平交流:宋金和议;金朝变革女真习俗。暴力冲撞:靖康之变;岳飞抗金。
(3)特点:具有统一性和连续性。举例:蒙古族进入中原,建立元朝,统一中国。大力推行以汉法为主要内容的改革(或答忽必烈改制及其具体内容也可;清代写出其汉化政策即可)。
(4)不具有连续性(或者中断、遭到破坏都可)。其他如发达的商品经济、具有民主政治或议会政治的色彩(答出一点即可)。
第二单元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复习课教案
龙廷镇岙阴中学 杨茂花
【教学目标】
1 通过本单元的复习,进一步巩固本单元的知识点。
2 通过本单元的复习,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理解、归纳能力;提高析读图表的能力,树立正确的时空概念;提高辩证分析历史现象和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 通过本单元的复习,一方面正确认识契丹、党项、女真等少数民族对我国北部和西北部边疆地区的开发所做出的重大贡献。另一方面,认识到民族友好、民族融合始终是我国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增强学习历史的兴趣,激发民族自豪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加深对中国历史文化的认同感。从岳飞、文天祥等人物身上学习、借鉴爱国主义精神。
复习过程
一 板块整理
时空篇
1. 列表归纳辽、北宋、西夏、金、南宋、元朝建立的基本要素。(政权、民族、建立时间、建立者、称谓、都城、被谁所灭)
政权
民族
建立时间
建立者
称谓
都城
被谁所灭

?
上京
北宋???
汉族
960年
西夏
?
大夏国皇帝
兴庆

?
会宁、中都
南宋
汉族
1127年
元朝
1271年
合作探究
1.辽、宋、西夏、金时期的政治特点是: 。
2.与北宋并立的政权、与南宋并立的政权各有哪些?与两宋同时并立的政权又有哪些?
与北宋并立:
与南宋并立:
与两宋同时并立:
你怎样看待他们之间的并立?
战争篇
北宋:赵匡胤发动_____________建立北宋后消灭割据政权,结束分裂局面。
北宋与辽: ____________(宋真宗 寇准) 西夏 称帝后,连年与宋交战。
南宋与金:____________(抗金将领: )
合作探究
你对他们之间的战争性质和影响有何认识?
议和篇
1.列表归纳辽与北宋、西夏与北宋、金与南宋议和的史实。
双方
名称
内容
影响
北宋与辽
?
?
北宋与西夏
?
南宋与金
?
小组合作探究:
⑴这些议和有哪些共同点?
(2)两宋与这些政权签定议和的原因是什么?
⑶如何评价这些议和?
⑷总结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有何特点?主流是什么?
⑸你认为少数民族在我国历史发展中做出了哪些贡献?
人物篇
观察下列第二单元中出现的人物:

( 1 ) ( 2 ) ( 3 ) ( 4 ) ( 5)
请写出 以上人物的事迹。

经济篇
特点:民族经济继续发展,且经济重心南移。
一、宋朝
分组完成下列问题:
(1)经济重心南移的起止时间:____________开始,____________完成。
(2)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
南方农 表现 从越南引进优良品种 推广到江淮地区。
业的发 、 成为重要的粮仓。
展 原因: , ,
经济
重心 陶瓷业:南宋时,__________逐渐成为制瓷业的中心。
的南 兴盛的 纺织业 丝织业:蜀地丝织品“ ”。
移 南方手 棉织业:从_____兴起,南宋时到_______。
工业 造船业:宋代,东南沿海的 、 都有发达的造船业。
繁盛的 当时繁华的大城市有 、 。
商业 货币的变化: 时, 地区出现的“ ”,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政府鼓励________,在_______设立________,负责管理海外贸易。
海外贸易 主要贸易港口:______、______。
(3)宋朝海外贸易发达的原因:
(4)经济重心南移原因:
政治:
经济:
自然:
(5)你认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对我们今天的经济建设有何启示?
元朝
1、 元世祖时元朝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如何?
提示:⑴农业:元世祖重视发展农业的措施和作用;
⑵交通运输业:
元朝运河开通的目的、在位皇帝、新开通的两段运河、漕运和海运路线?
比较隋元运河的异同点:
⑶商业:大都的地位;
⑷中外交往:人物、国别、著作。
2、元朝在我国历史上有哪些贡献?
社会生活篇
衣:宋代各级官员服色不同,普通百姓只穿______二色的衣服。由_______的提倡,女子缠足逐渐传开。
衣食 食 北方人主食是_______,肉食中以______为多。
住行 南方人主食是______,吃 多。
住:农村百姓的住房以_______为主,城市平民是________。
行:人们多用______、_______。士大夫骑____、_____。
城市文 东京城内有许多娱乐的场所,叫做“______”。专供演出的地方称 。
化生活:
节日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节日 宋代的春节叫______,最为重视。

民族融合篇
?
从三国、两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开始,中经隋、唐、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到元朝时,民族融合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元朝的民族融合,是历史上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
小组讨论分析:
1、元朝的民族融合表现在哪些方面?
2、 元朝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的原因是什么?有何影响?
文化篇
合作探究
1.宋元时期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有哪些?各有何作用?你认为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2.列举宋元文化在史学、文学、艺术方面的具体表现。
二 达标测评
(一)选择题:
?1.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各民族之间有分有和,在交流与碰撞中不断的融合。两宋时期,曾出现了宋与辽、西夏、金几个政权并立的局面。下列能正确反映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 )
2.与宋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辽、西夏、金分别是下列哪个选项中的少数民族建立的( )
A. 契丹、党项、匈奴 B. 契丹、党项、女真
C. 党项、女真、回纥 D. 匈奴、回纥、吐蕃
3.宋、辽之间,宋、夏之间,宋、金之间“议和”的不同点是( )
? A.结束了双方大规模的战争状态??? B.客观上有利于双方和平相处
?C.宋王朝都要交纳岁币??????????? D.导致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
4.归纳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和重要方法之一。辽、宋、夏、金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
A.国家统一 B.政权并立 C.三国鼎立 D.和平共处
5.2011年4月,古沉船“南海一号”完成第二次试发掘,它对研究宋朝海外贸易有着重要的科学价值。宋朝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 )
A.西域都护 B.市舶司 C.行省 D.宣政院
6.(2013·江西) “苏湖熟,天下足”、景德镇兴起为瓷都、临安的商业超过东京反映的是中国古代( )
A.经济重心的南移 B.手工业的进步
C.商业的繁荣 D.农业的发展
7.(2013·南通)宋朝时期,地处东南沿海的广州、泉州造船业发达。它们还是当时的( )
A.重要粮仓 B.著名瓷都 C.著名大商港 D.丝织业中心
8.(2012·湖南岳阳)成吉思汗被毛泽东称为“一代天骄”,下列属于他的历史功绩的是( )
A.建立元朝 B.统一蒙古 C.修筑长城 D.开发江南
9.(2012·湖北随州)右图是我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它也是一幅极具历史价值的现实主义的风俗长卷。它反映了当时哪一城市的社会风貌? ( )
A.北京 B.南京 C.西安 D.东京
10.(2012·山东聊城)某同学选用下面两幅地图进行研究性学习。据地图内容判断,该同学确立的研究主题应是( )

A.西汉推进大一统 B.唐朝“和同为一家”
C.两宋民族政权并立 D.元朝拓展疆域
11.(2013·宜昌)在现代社会中,刷卡消费虽已成为一种时尚,但是纸币仍然在流通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在北宋初期,它就是( )
A.会子 B.瓦子 C.关子 D.交子
12.(2012·江苏泰州)宋元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处于当时世界文明的高峰。下列选项与宋元时期史实不符合的是( )
A.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B.司马光主持编写《史记》
C.关汉卿是元杂剧作家中最负盛名的 D.宋朝政府积极鼓励海外贸易
13.(2012·江苏扬州)阅读《元朝疆域图》,从中得到的正确信息是( )
A.江浙行省管辖范围与今天省大致相当
B.通过设置行省加强了对西藏的有效管辖
C.南海诸岛及台湾地区均在元朝版图之内
D.辽阔的疆域造成元朝出现地方割据局面
14.(2012·东营)右图是一幅我国古代民族政权并立时代的形势图。图中★所代表的政权是下列哪一民族建立的?
A.鲜卑族
B.女真族
C.契丹族
D.党项族
15.有学者指出:“经济重心的南移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大事件,也是迄今经济地理格局唯一的一次巨大变迁。”人们普遍认为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于
三国时期 B、隋唐时期 C、两宋时期 D、明清时期
16.(2013·盐城) “在城市和海岸的中间地带,有许多盐场,生产大量盐”,这是13世纪欧洲的一位旅行家对盐城这块古老大地的描绘,他是( )
A.哥伦布 B.查理·马特 C.马可·波罗 D.但丁
17.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起来的全国性统一的封建政权是( )
?A.秦??????? B.唐??????? C.元?????? D.隋
18.(2013·孝感)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图5是根据相关史实制作的示意图,正确的有( )
① ② ③ ④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9.?(2013·佛山)宋代都市的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城内一般都设有多处供居民娱乐的场所——瓦舍。瓦舍出现的原因是( )
①城镇规模的扩大和城市的繁荣 ②城乡经济的发展和商业的繁荣
③市民阶层的不断扩大 ④经济重心南移
A.①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20.(2013·聊城)某王朝疆域空前辽阔,始设“十省分天下之治”。这个王朝应是( )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二、材料分析题
21.宋元时期,我国多民族国家继续发展,经济繁荣,文化灿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中国历史纪年表》(部分)
(1)右图中政权①的建立者是谁?建立政权②的是哪个民族?从图中可以看出宋元时期的时代特征是什么?
材料二 两宋时期,“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丝、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苏瑚熟,天下足”。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现象出现的原因。
材料三 明朝人方孝孺曾言:“在宋之时,见胡服、闻胡语者犹以为怪,……至于元,百年之间,四海之内,起居、饮食、声音、器用,皆化而同之。”
⑴材料三反映了元朝时期的什么历史现象?这一时期出现了一个新民族,它的名称是什么?
材料四 美国学者李约瑟说:“每当人们在中国文献中查找任何一个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主要焦点就在宋代。”恩格斯说:“现在已经毫无疑义地证实了,火药是从中国经过印度传给阿拉柏人,又由阿拉伯人和火药武器一道经过西班牙转入欧洲。”
⑵宋元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高峰时期,请列出除火药以外的其它两项重大发明。
22.(2013·菏泽)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汉朝之后的1000年,对中国人来说,是一个伟大的黄金时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材料一 唐朝被中国和西方许多历史学家称为最辉煌的朝代。对外国人来说,除蒙古人的元朝这段短暂的时期外,唐朝比其他任何时期都更加开放。世界上与唐朝交往的国家有七十多个。丝绸之路上和平的使团、商队络绎不绝。中国文化那时就传播到了东罗马帝国、阿拉伯国家,同时唐代的舞蹈、音乐、绘画、食品、服装、宗教也吸纳了外来文化的精华,将中华文明推向一个新的高峰。
依据材料一,从范围、内容、兼容等的角度概括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
耕田人与牧羊人的冲撞与交融
材料二 观点:暴力冲撞与和平交流是古代文明之间交往的主要方式。而暴力冲撞既有血与火的灾难,又在客观上起到了传播文化、扩展文明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的观点,把下面四个事件进行分类。
靖康之变 岳飞抗金 宋金和议 金朝变革女真习俗
和平交流:
暴力冲撞:
传统的儒家文明
材料三 中国文明的特点是统一和连续。……曾有许多游牧部族侵入中国,甚至还取某些王朝而代之;但是,不是中国人被迫接受入侵者的语言、习俗或畜牧经济,相反,是入侵者自己总是被迅速、完全地中国化。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3)材料三认为中华文明有何特点?据元明清时期的史实举一例说明“入侵者自己总是被迅速、完全地中国化”。
(4)与古代中国明显不同,古代地中海文明有何特点?
达标测评?
一、1.----5 CBDBB 6----10 ACBDC 11-----15 DBCCC 16----20 CCBCC
二.21.(1)赵匡胤。 女真。 从民族政权并立到完成统一。 (2)南方战乱较少,中原人(北方人)大量南迁;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3)民族融合。回族。 (4)活字印刷术,指南针。
22.(1)①范围广泛,许多国家都有往来;②内容丰富,涉及使者往来、政治经济制度、生产技术、商品贸易等领域;③具有双向性,外国与中国互相学习,相互吸收先进的经济文化。(概括材料的内容也可)
(2) 和平交流:宋金和议;金朝变革女真习俗。暴力冲撞:靖康之变;岳飞抗金。
(3)特点:具有统一性和连续性。举例:蒙古族进入中原,建立元朝,统一中国。大力推行以汉法为主要内容的改革(或答忽必烈改制及其具体内容也可;清代写出其汉化政策即可)。
(4)不具有连续性(或者中断、遭到破坏都可)。其他如发达的商品经济、具有民主政治或议会政治的色彩(答出一点即可)。
课件21张PPT。第二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五代、辽、宋、夏、金、元岙阴中学 杨茂花 一、政治1、从分裂走向统一
宋元时期政权更替演变
十国五代辽(契丹)金西夏北宋南宋蒙古元8919791127127613689161125120612719079601038111512341227北南请你列举宋元时期三个少数民族政权?一、宋元时期政治变革 政治特点: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第一阶段:辽、北宋、西夏并立契丹族阿保机宋太祖赵匡胤党项族元昊图一、辽、北宋、西夏时期第二阶段:金和南宋对峙南宋抗金名将( )。在金军当中流传一句话“撼山易,憾岳家军难”,被秦桧所害 女真族阿骨打图二、金、南宋、西夏、蒙古时期元朝统一全国 蒙 古元蒙古族是如何统一全国以及元朝是如何建立的?图三、元时期统一文天祥的抗元斗争蒙古族兴起和元朝的建立“一代天骄”( )统一蒙古部落,建立蒙古国。
( )建立元朝,定都大都。
意大利旅行家( )在元世祖时来到中国成吉思汗忽必烈马可·波罗地方设立行中书省中央设立中书省元朝如何对全国实行管辖的?加强了对西藏和琉球的管辖,西藏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二、宋代的经济和社会风貌经济中心南移最终是在( )完成1、南方农业的发展:从越南引进了占城稻;“苏湖熟,天下足”;水稻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首位。2、南方手工业的发展:属地丝织品“号为冠天下”,哥窑冰裂纹瓷器;景德镇兴起。广州、泉州造船业发达。南宋3、南方商业的繁荣:
南宋最大的商业都市是( )。
宋朝的海外贸易发达,政府鼓励海外贸易,设( )管理。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 ),出现在北宋前期的四川。注意:北宋交子只在四川地区流通。临安市舶司交子元朝对我国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发展作出了哪些贡献。①元朝的统一,结束了北宋以来几个政权并立的局面,元朝的疆域,比以往任何朝代都辽阔。
②元朝建立了行省制度,对后世影响浣深远。在中央设中书省,在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我国省的行政区的设立,开始于元朝。
③元政府加强对西藏管辖,设宣政院管理藏族事务,西藏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
④还加强对琉球(今台湾)的管辖。
⑤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的大融合。为什么说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1)当时许多汉族人民来到边疆,为那里的开发做出贡献。
(2)边疆各族包括蒙古族,大批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等杂居相处。
(3)原先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族,经过共同生活, 已同汉族没有什么差别。
(4)唐朝以来,不少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等迁入中国,同汉族、蒙、 畏兀儿等长期杂居通婚,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5)全国各族人民处在一个中央政权管辖之下,加强了彼此间的交往和联系,出现了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形成了多民族交错杂居的局面。 材料一: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泽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
---《史记》
材料二: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一、经济经济重心的南移(一)南方农业的发展(二)南方手工业的兴旺(三)南方商业的繁荣1、发展原因2、具体表现水稻、棉花、茶叶1、丝织业3、制瓷业4、造船业2、棉织业1、繁荣原因2、具体表现城市、贸易、货币经济重心的南移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环境:相对安定劳力:大量增加技术:不断进步自然:条件优越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农业发展手工业兴旺经济重心的南移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商业的繁荣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书》随着宋代商业活动发展,金属货币因沉重不便携带,因
此人们发明了便于携带的纸币。纸币比金属货币携带方
便,可以在较大范围内使用,有利于商品的流通。今天
的纸币由国家统一发行,具有更高的信用度,使用区域
更为广泛,印刷更为精美,有防伪技术,不易仿造;同
时纸币的发行、管理也更加科学。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