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新教材高考语文第二轮专题练习 主题群文练7 革命作品(红色小说+戏剧)(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年新教材高考语文第二轮专题练习 主题群文练7 革命作品(红色小说+戏剧)(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87.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24 20:55: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年新教材高考语文第二轮专题
主题群文练7 革命作品(红色小说+戏剧)
(限时40分钟)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中华民族谋求解放和发展的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中,多少仁人志士和革命先烈不怕牺牲,抛头颅洒热血。他们不仅为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还为我们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这些精神财富汇聚成代代相传的红色基因,流淌在我们的血液中,浸润在我们的文化里,引导着我们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
一、(2023福建统考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16分)
还 魂 草①
巴 金
敏,五年了,我没给你写过一个字。
然而今天在林那拿到你托他转给我的短笺。你的亲切的微笑浮现在我眼前,还是那么生动,就像你昨天才离开我似的。
傍晚,我离开林,匆匆赶回小镇。回到家里,半睡半醒地躺了好一会儿,直到一个小女孩清脆的声音从楼梯上送进来。
“黎伯伯,你的信来了!”孩子快乐地叫着。
她略带黑色的宽脸上闪耀着一对漆黑发亮的大眼珠,嘴带笑地张开,雪白的牙齿露在外面。她把信递给我后,小小的手伸起来指着她的浓黑头发,得意中略含一点羞惭,说:“你看,好不好 ”
一只红缎子扎的大蝴蝶伏在她的乌亮头发上,映着灯光发出炫目的光彩。
“好看得很,”我称赞道,“哪个给你戴上的 ”
“妈妈,”她笑了,“黎伯伯,你给我——”她抿着嘴笑,不再说下去。
“你说,黎伯伯给你做什么 ”
“你给我讲个像还魂草那样好听的故事啊!”
“你还想听得哭起来吗 ”我笑说。敏,你该记得还魂草的故事,这是我们敬爱的一个年长朋友根据传说改编的。我第一次听到它时,还同你住在一起。我们被感动得许久说不出话,默默地互相注视。这个情景我至今还不能忘记。
敏,你的短笺我反复诵读。你在忙碌的生活中,还时时在打听我的消息。可是我却像石人一样地沉默了。我为这件事情感到惭愧。
我预备写一封信,告诉你我最近的生活情形,应该从什么地方写起呢
我的书桌就放在窗前,窗上玻璃被炸弹全震破了,现在补上了几块,也留着几个空洞。只要起一阵风,大股的尘土就会灌进房里来。你看,我们就是在灰尘中生活着的。
昨天早晨,我又被利莎喜悦的声音唤醒了,秦家凤也来了。两个女孩年轻的笑脸灿烂地发亮,把我从充满阴郁气氛的世界中救出来了。她们表情有点相似,只是利莎多一点稚气,秦家凤略带一点沉静的大人气。此外,纯洁、善良、友爱等等,两张脸上都有,而且同样充满朝气,好像早晨刚刚开放的花朵。
利莎望着我,央求说:“黎伯伯,给我们讲个故事吧。”她又看看秦家凤说:“秦姐姐,你不是来听黎伯伯讲故事吗 ”
我在利莎的头上轻轻敲了一下:“就你一个人花样多。”
“黎伯伯,不是她一个人,我也是来听你讲故事的。”秦家凤忙解释道。她亲密地看看利莎。
这时我忽然想起了还魂草的故事。故事里不是也有两个这样年纪的孩子吗 他们不也是这样亲密地过着日子吗
起初她们听我讲两个孩子的友情,还以为我在拿她们开玩笑,后来跟着我的叙述她们看见两个孩子长成了,两颗热烈的心连在一起,用同样的脚步,四处去找寻那个普照万物、永不熄灭的明灯……她们的笑容没有了,利莎的手被捏在秦家凤的手里。
我继续讲下去:在一个寒冷的夜里,在黑暗的荒山中,两人中的一个跌在岩石上受了重伤。另一个人用尽方法仍然不能挽救朋友的性命。那时据说有这样一种还魂草,要用活人的热血培养,才会长成粗大的叶子,可以用来救人。这个人找到了,他每天早晚用自己的血来浇这棵草,救活了他的朋友。
敏,还魂草的故事已经加进了我的感情,我随讲随编,给故事换了一个乐观的结局。我看见两张年轻的脸上都笼罩着明澈无比的微笑,一股热气进了我的心中,我全身都感到了温暖,我感激地微笑了。
敏,这封信对你是一个意外,对我更是。我静静地坐在书桌前,血像一层雾在我的想象中升上来。我无处逃避。
炸弹在小镇上空唰唰落下时,我和利莎一家人正在川康银行的防空洞里。飞机盘旋声,炸弹下落声,然后便是震撼山岳似的霹雳巨响。举目四顾,眼前只有黑暗。我听见利莎担心地自言自语:
“秦姐姐不晓得躲在哪儿 ”
“她们一定在城里躲防空洞的。”我安慰她。利莎默默地捏住我的手,她的手在微微颤动。
听见解除警报,她脸上还挂着愁云,低声说:“黎伯伯,我们先到秦家去。”
我拉着她的手走出银行,转眼便是横街,前面显得异常拥挤。街的右边高坡上,一排平屋变成了大堆瓦砾,人们就站在坡上挖掘。利莎丢了我的手疯狂地往前跑去。我跟着她跑。那里原先有一棵枝叶繁茂的大树,现在树上只剩下几根光秃的空枝,树下连接地摊开两张草席,一只小小的带泥的腿静静地伸在外面。
席子旁边,秦家凤的父亲埋着头在那里痛哭。一切的疑惑都是多余的了。死吞食了那个垂着双辫的瓜子脸的小姑娘和那个瘦弱的中年妇人。利莎呜呜地哭起来。天色突然暗起来,太阳落到天外去了。我们走上野草丛生的土坡,利莎的哭声停止了。她弯下身子,拔起一棵叶子粗大、颜色碧绿的草,捏在手里,出神凝视。
“黎伯伯,这是什么草 ”
“这是野草,我叫不出名字。”
“我要带它回去,拿针刺出手指头的血来培养它。”她庄重自语道。
“这种野草 有什么用 ”我惊奇地问。
“那么这不是还魂草了。”她失望地说。
“黎伯伯,你给我找一根还魂草来,我会培养它,要我流多少血,我都不怕。”
她的脸颊上还留着泪痕,这个平时脸上永远带笑的孩子现在却有这么多的眼泪,我不能再开口了,我不能再写下去了。
(有删改)
注①《还魂草》写于1941年,以抗战时期大后方重庆为背景,是作者根据自己的见闻创作的一篇书信体小说。小说共六封信,本文节选自第一封和第五封。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中两个小女孩的“笑”多次出现,“把我从充满阴郁气氛的世界中救出来了”,给故事增添了一抹亮色。
B.盘旋的飞机,唰唰落下的炸弹,残破的窗户,弥漫的尘土,“我们就是在灰尘中生活着的”,这是战时重庆苦难生活的真实写照。
C.“一只小小的带泥的腿静静地伸在外面”,画面触目惊心,强烈控诉了日军滥杀无辜妇女儿童的暴行。
D.结尾处,“不能再开口”是因为利莎受到伤害,“我”悲愤难言;“不能再写下去”是因为对友人敏“我”惭愧自责,欲言又止。
2.关于文中的“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敏”是收信人,是“我”倾诉内心感受的对象。
B.“敏”虽多次出现,形象特征却不甚明确。
C.“我”与“敏”互诉心曲,情节由此逐步展开。
D.写给“敏”的信,蕴含“我”对人生、社会的思考。
3.黎伯伯给“还魂草”的故事换了一个乐观的结局,这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请结合文中相关内容简要分析。(4分)
4.《还魂草》创作于抗战时期,巴金目睹了中华民族的苦难与坚强,“觉得肚里装满了火似的东西”,但他在作品中着力写了一些“看不见英雄的小人小事”。其创作意图是什么 请结合文本简要探析。(6分)
二、(2023海南海口华侨中学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16分)
北上①(节选)
津子围 李景阳 孙浩
第六场
地点:铁路宾馆外及李济深房间
时间:1949年2月15日
〔铁路宾馆外。晨曦。李济深散步,陶家鑫跟在他身后。〕
陶家鑫 任公,我……
李济深 家鑫啊,有什么话照直说。
陶家鑫 任公,您现在很危险,我得到情报,保密局派的杀手已经到沈阳了。
李济深 没什么大惊小怪的,这么多年一直有人想要我的命,我早不在乎了。
陶家鑫 (鼓了鼓勇气)这次不同,任公您的处境真的非常危险。
李济深 是吗 怎么个危险法儿
陶家鑫 您已经站到了悬崖边儿,真的不能再往前迈步了。
李济深 家鑫啊,在香港、在船上,你都苦口婆心地劝我,难道你随我一路奔波,目的就是要阻止我倒向共产党 丹心幸无愧,青史重壮怀。你不必再劝我了。
陶家鑫 (急迫地)老长官,您执意要走到底,那可就难办了。
李济深 怎么个难办法儿
〔陶家鑫不说话,扑通一声跪在李济深面前。〕
李济深 起来,说话呀!
〔陶家鑫不说话只是流泪。见陶家鑫执拗不起,李济深转身回宾馆。〕
李济深 家鑫啊,北上不是一段旅程,北上是对光明的选择,北上是对道路的选择!
〔宾馆门口一侧。李济深遇见祝华生②,华生装作锻炼身体的样子。〕
祝华生 李先生早上好!
李济深 祝先生早安!
〔走到门口,李济深又回过头来。〕
李济深 祝先生,令尊的事③我听李先生讲了,很抱歉!
祝华生 你已经知道了
李济深 在香港的时候我就知道了……我很痛心,也很内疚……谢谢你!
祝华生 谢谢我什么
李济深 谢谢你们共产党人,原来我认为只有毛公和周公才有这么博大的胸襟和情怀,没想到共产党的基层干部都这么了不起。
祝华生 (摇摇头)何止我一个人,何止我一个人的父亲,国共两党纷争中有多少人失去了至亲至爱。您知道毛主席的爱人和战友杨开慧……被国民党杀害的时候只有29岁,还有弟弟毛泽覃、毛泽民,妹妹毛泽建,她牺牲前在狱中写下四个大字“誓死为党”,那时候她才24岁!
李济深 还不止啊,据我所知,毛先生的侄子毛楚雄,刚刚19岁,也……牺牲在战争之中……
祝华生 我知道您是反对战争的,上船之后李老板跟我讲了很多很多,我也一直在观察您,您说过的话我记忆犹新:北上不是一段旅程,北上是对光明的选择,北上是对道路的选择!您的家国情怀和精神气概深深感染了我。
李济深 (感慨万千地)你也在感染我……谢谢你祝经理,你让我又深深地认识了一次共产党人!在你们身上我看到了未来和希望。
祝华生 (猛吸一口气)任公!
李济深 你叫我任公 怎么,不叫我李先生了
祝华生 是的,任公!
〔华生站了起来,郑重地敬了个军礼。〕
〔李济深也站了起来,郑重地回敬了个军礼。〕
…………
〔李济深房间。灯启。〕
〔华生进入房间,他四下观察着,进行安全检查。〕
〔突然,门外有声音。阳台门敞开,华生机警地躲到外阳台上。〕
〔陶兰端着水果盘进来,放在茶几上,顺便收拾一下杂物。她扫一眼,看到阳台地上阳光投射的影子。〕
陶兰 任公 是您吗
〔陶兰去阳台,华生只好现身。〕
陶兰 你怎么在任公房间里
祝华生 这个问题我也想问你。
陶兰 你看到了,我给任公送水果,你呢,也送水果
祝华生 我担心任公的安全。
〔两人回房间。〕
陶兰 你发现了什么
祝华生 现在还不确定,只是觉得……
〔门外传来声音,华生捂住陶兰的嘴,示意两人挤进衣柜里。〕
〔李济深走进了房间,来回踱步。〕
〔开门声。李济深回头。陶家鑫进来了。〕
〔陶家鑫突然从怀里掏出手枪,指着李济深。〕
陶家鑫 任公,对不起了。
李济深 家鑫啊,不,是“夜莺”吧,你终于还是出手了。
陶家鑫 任公,你早知道是我 那为什么还给我这样的机会
李济深 大家想拯救你,希望你走向光明。
陶家鑫 任公,我别无选择。
李济深 那就来吧,开枪吧!(抬起头来,吟诵道)我与人民宏愿在,及身要见九州同。
〔陶家鑫手臂颤抖着。〕
〔突然,柜门打开,华生和陶兰冲了出来,他们挡在了李济深身前。〕
陶兰 (大喊)哥!
祝华生 原来你就是“夜莺”!
〔陶家鑫没办法,只好反转手枪,把枪口指向自己的脑袋。〕
陶家鑫 任公,真对不起,今生今世我再不能追随您了。
陶兰 (大呼)哥哥!
〔华生扑向陶家鑫,手枪飞了出去。〕
〔陶家鑫羞愧难当,推开陶兰,转身就跑。〕
〔华生要去追陶家鑫,李济深阻止。〕
李济深 别追了,在解放区的土地上他翻不了多大的浪。(笑了笑)祝先生,你不觉得吗,有“夜莺”这个角色一路陪同,大家反而安全了很多。
〔陶兰拉着华生走到门口。〕
陶兰 希望你……救救哥哥!
祝华生 我会努力的。还有陶兰,原谅我再次以祝华生的身份跟你说话,我有一个朋友叫陈铁生,他托我转告你,他身上流淌着你的血液,他一直初心没改,等到全国解放了,他一定会来找你,共同迎接美好的新生活。
〔陶兰眼含热泪。〕
注①《北上》呈现了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香港民主人士北上参加政治协商会议的历史。一艘远洋货轮上,以前国民党高官李济深为代表的众多民主人士乔装登船,冒着巨大的风险一路北上。我党负责执行护送任务的行动组在出发前接到了一则令人担忧的消息——代号为“夜莺”的国民党特务混上了船,意图伺机暗杀李济深,进而动摇共产党与民主人士之间的情谊。于是,一场狩猎与反狩猎的战役就此打响。②祝华生:原名陈铁生,曾担任新四军营长,抗战中负伤,生命垂危时陶兰为他输血,两人有过生死约定。陈铁生归队后两人失去联系。祝华生担任北上护送任务行动组组长,陶兰受何香凝委托照顾李济深(任公),因任务在身,祝华生不肯相认。③李济深曾主导4·15广州清党任务,祝华生的父亲在那时失去了生命。
5.下列对剧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陶家鑫对李济深说“您已经站到了悬崖边儿”,暗示了若李济深不改变行动将会对他实施暗杀。
B.文中两次提到李济深的话“北上是对光明的选择,北上是对道路的选择”,表明他能认清形势,因时制宜。
C.祝华生对李济深不叫“李先生”而改称“任公”,侧面表现了李济深的崇高家国情怀和精神气概。
D.陶兰的语言“希望你……救救哥哥!”含有对哥哥怨恨又担忧、对华生信任又怀疑等复杂的感情。
6.下列对剧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剧本节选开头处的舞台说明十分简洁,“晨曦”两字,既交代了自然环境,又暗示了光明即将到来的社会背景。
B.剧本节选开头部分以陶家鑫的反常行为设置悬念,既有力地推动了剧情的发展,又紧紧地牵引住了观众的心理。
C.面对拿枪的陶家鑫,李济深十分镇静,华生极为震惊地喊出“原来你就是‘夜莺’”,对比中表现出华生警惕性不够。
D.剧本最后华生的语言中包含丰富的潜台词,借朋友身份表明对陶兰恩情不忘、初心不改,美好生活的希望犹在。
7.“没有矛盾冲突就没有戏剧”,请简要概括节选文段中有哪些矛盾冲突。(4分)
8.有评论家用“理与情的矛盾与统一”来评价《北上》中的人物祝华生,你同意这个观点吗 请结合剧情谈谈你的看法。(6分)
答案与解析
主题群文练7 革命作品(红色小说+戏剧)
1.D 解析 D项,“不能再开口”是“因为利莎受到伤害”错,应该是因为秦家凤的死去;“不能再写下去”是因为“我”内心的悲痛。
2.C 解析 C项,“互诉心曲”不当,从节选部分看,“敏”没有诉说心曲;“情节由此逐步展开”也不准确,本文的线索应该是还魂草的故事。
3.①积极乐观,向往光明的理想世界;②崇尚奉献,珍视友情,希望传统美德代代相传;③心地善良,呵护童心,让孩子对未来充满希望。
4.①创造新的叙事焦点:关注普通小人物,从他们身上探索民族力量的源泉。②选择观察战时社会的视角:讲述小人小事,凸显战争状态下普通民众的真实遭际与体验。③调整叙事方式:面对复仇的火种、斗争的火光,作者着力控制以往火热的主观情绪,开始追求冷静客观的叙事效果。④塑造新的形象:普通小女孩不仅有纯洁、善良、友爱的美好品质,更有宁愿牺牲自己也要拯救他人的英雄心灵。⑤表达时代主题:写小人物的悲惨遭遇,揭示民族的苦难,表达对侵略者的愤怒控诉和对光明的向往。⑥坚定民众信念:小人物的悲惨遭遇,更易唤起大众对侵略者的仇恨和反抗之心,坚定抗战的信念。
5.D 解析 D项,“怀疑”错误,此处语言的停顿不是怀疑,而是为哥哥发出请求时内心因惭愧而犹豫。
6.C 解析 C项,“表现出华生警惕性不够”错误,得知任公的侍从官居然是执行暗杀的特务,华生既出乎意料又为任公的安危担心,所以喊出来。
7.①人与人的冲突:任公一心向共产党,要北上参加政协会与陶家鑫的阻挠、暗杀的冲突;陶家鑫对任公的阻挠、暗杀与祝华生对任公的支持、保护的冲突。②人物内心的冲突:陶家鑫要执行任务暗杀任公而内心对任公有感情不忍下手的冲突;陶兰既恨哥哥又不忍心哥哥死去要救哥哥的冲突。
8.同意。①祝华生的父亲在李济深主导的4·15广州清党任务中失去了生命,于情,他对李济深应是恨之入骨;但作为共产党员,他要执行护送李济深的公务,于理,他要全力克制对李济深的深仇大恨。最终祝华生以民族大义为重,一心护卫李济深并在内心与之和解。体现了“理与情的矛盾与统一”。
②祝华生与陶家鑫的妹妹陶兰曾是恋人,为了执行任务,改名换姓的他却不能与她相认,只能借助潜台词,以朋友身份表明对陶兰恩情不忘、初心不改,可谓感情与理性共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