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第一课时(课件+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1《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第一课时(课件+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7.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10-24 11:32:26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第一课时)
人教版高二年级上册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第一课时)
年 级:高二年级 学 科:地理(人教版)
大连金石滩
壶口瀑布
路南石林
黄果树瀑布
黄土地貌
长白山天池
总结归纳:长白山天池的形成过程。
海洋→陆地
火山喷发
火山口塌陷
天池
长白山天池的形成过程
水平运动与地貌:
挤压——褶皱山脉;拉伸——裂谷、海洋
海洋→陆地
火山喷发
火山口
天池
长白山天池的形成过程
垂直运动与地貌:高低起伏、海陆变迁
海洋→陆地
火山喷发
火山口
天池
长白山天池的形成过程
喷出作用与地貌:火山、熔岩高原。
内力作用
地球内部的热能
能 量
1 内力作用
课上学习任务一
“常见高山有螺蚌壳… …”
塞拉比斯神庙3根大理石柱
墨西哥农民的遭遇
1.这些现象分别是哪种内力作用造成的?
2.推测a、b现象发生的过程
3.比较这些现象形成的时间长短。由此谈谈你对地表形态变化“很快”和“极其缓慢”的认识。
课上学习任务一
“常见高山有螺蚌壳… …”
赛拉比斯神庙3根大理石柱
墨西哥农民的遭遇
地壳运动
地壳运动
岩浆活动
极其缓慢
极其缓慢
很快
有些内力作用进行得很快,如火山喷发或地震,可以瞬间改变地表形态;有些内力作用则进行得极其缓慢,不易被人们察觉,但是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却会使地表形态发生显著的改变。
是什么力量让庐山“飞峙”于江环湖绕的平原上?
庐山
是什么力量让庐山“飞峙”于江环湖绕的平原上?
地壳运动:岩层受到挤压,局部地面抬升时岩层断裂而形成。
庐山
险峻的庐山上为什么会有一片较为平坦的开阔地?
庐山
风化或侵蚀作用的产物在风、流水、冰川等的作用下,可以从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
搬运作用
水、冰川、空气等在运动状态下对地表岩石及其风化产物进行破坏。
侵蚀作用
在温度、水、大气、生物等作用下,岩石破碎崩解、化学分解和生物分解等。
风化作用
在搬运过程中,如果外力减弱或遇到障碍物,被搬运的物质堆积下来,形成堆积地貌。
堆积作用
——能量来自于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
2 外力作用
在温度、水、大气、生物等作用下,岩石破碎崩解、化学分解和生物分解等。
风化作用
物理风化示意图
2 外力作用
在温度、水、大气、生物等作用下,岩石破碎崩解、化学分解和生物分解等。
风化作用
化学风化
生物风化
2 外力作用
课上学习任务二
1.自学课本相关内容,完成外力作用表格。
2.观察景观图,写出所受的主要外力作用。
3.分析壶口瀑布水色泛黄的原因。
课上学习任务二
课上学习任务二
地貌与外力作用
流水侵蚀
海水侵蚀
风力堆积
冰川侵蚀
流水堆积
流水侵蚀
壶口瀑布水色泛黄原因
黄河流经黄土高原,流水侵蚀作用将地表大量黄土带入河流,导致黄河中下游河段在流动过程中搬运着大量的泥沙。
内力作用
外力作用
总的趋势是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总的趋势是使地表起伏状况趋向于平缓
地质作用
内力作用 外力作用
能量来源 地球内部的热能 地球外部
主要表现形式 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风化,侵蚀,搬运,堆积
对地表影响 使地表高低不平 使地表趋于平缓
3 本节课主要内容总结
再 见!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地理 年级 高二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第一课时)
教科书 书 名:地理 选择性必修1-自然地理基础 教材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年6月
课标引领
结合实例,解释内力和外力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并说明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教学目标
1.能够观察、识别、描述与地貌有关的自然现象(地理实践力)。 2.能够运用地球科学的基础知识,说明地貌的变化过程(综合思维)。 3.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合理描述和解释特定区域的地貌类型,并说明其对人类的影响(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1.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和表现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和表现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教学难点: 1.地壳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风化作用的原理及其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同学们好!我是新乡市第一中学的地理教师李琳。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学习《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这节课,我们将分成两课时来完成相关内容的学习。在学习新知识前,请允许我先带大家欣赏一组我国美丽的自然风光。 (播放幻灯片) 教师讲授:美景我们先欣赏到这里。我们不但要能发现美,欣赏美,还要懂得他们的成因。比如最后一张美图,长白山天池,位于我国东北吉林省。它是怎样形成的呢?现在,我们一起通过一个视频了解一下长白山天池的形成过程。 (播放幻灯片) 教师讲授:通过视频,我们可以归纳出长白山天池的形成,大概经历了以下几步:由海洋变成陆地、火山喷发、火山口塌陷以及蓄水成湖。由海洋到陆地的变化,往往是因为地壳运动造成的,按照地壳运动的方向和性质,可以将其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当岩层受到水平的挤压或拉伸时,便会发生水平方向的位移,这就是水平运动,其结果使得地表形成褶皱山系和裂谷、海洋;垂直运动指的是岩层的抬升或者下沉,在地表随之形成陡峭的山地以及海陆的变迁。火山喷发,属于岩浆活动,指的是当岩石圈破裂时,深处岩浆沿破裂带上升,侵入岩石圈或喷出地表。岩浆侵入岩石圈内部时对地表形态没有太大的影响,但是当岩浆喷出地表,经冷却凝固会形成火山地貌以及熔岩高原。伴随着岩浆活动,会使得地下部分岩层处于高温高压环境,从而导致一些岩石的成分、结构发生改变,这叫做变质作用。因为变质作用发生于地壳内部,所以往往对地表形态不产生影响。 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其能量均来自于地球内部的热能,我们将这三种作用统称为内力作用。 课堂活动:现在,请同学们拿出学习任务单,思考并完成“课上学习任务一”。 教师小结:你们的任务完成得怎么样?我们通过这三个案例可以看到,有些内力作用进行得很快,如火山喷发或地震,可以瞬间改变地表形态;而有些内力作用则进行得极其缓慢,不易被人们察觉,但是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却会使地表形态发生显著的改变。 承转:了解过长白山,我们再把目光转向我国的另一座名山——庐山。庐山位于长江南岸、鄱阳湖之滨,山体拔地而起,四周陡立。我们能不能用刚学的知识来分析一下:是什么力量让庐山“飞峙”于江环湖绕的平原上?相信同学们能够快速答出是因为地壳运动,包括地壳的水平运动以及部分岩层的抬升。在庐山上大概海拔1100米处,有一个牯岭镇,建在一片平坦的开阔地上。那么,又是什么原因,使得在险峻的庐山上会有一片较为平坦的开阔地呢?这主要是受到外力作用的结果。 教师讲授:外力作用,能量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外力作用主要通过风化、侵蚀、搬运、堆积等方式对地表形态进行着塑造。我们先一起看一下什么叫风化作用。由于昼夜温度的变化,使得岩石表面与内部产生差异膨胀和收缩,从而使得大块岩石渐渐崩解破碎;另外,存在于岩石孔隙间的水,由于昼夜温度变化,会不断地冻结融化,从而使得孔隙不断变大,最终使岩石碎裂。这些过程叫做物理风化过程;化学风化是由于岩石发生化学反应成分改变,从而使岩石硬度减弱、密度变小或体积膨胀,使得岩石分解。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是风化作用的两种基本类型。另外,生物的生长等作用,也会对岩石产生破坏作用,这叫做生物风化。风化作用的结果,使地表坚硬的岩层变得脆弱,这为其他外力作用创造了条件。 课堂活动:现在,请同学们拿出学习任务单,思考并完成“课上学习任务二”。 教师小结:同学们可以对照着看一下自己任务的完成情况。另外,你们知道在哪能看到这些地貌吗?由于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环境特征,所以每个区域的地貌表现也具有较大的差异。比如同样是堆积地貌,在干旱区以风力堆积为主,而在较湿润区则以流水堆积为主。 教师总结:内力作用在地表形成大陆与洋底、山脉与盆地等,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总的趋势是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而外力作用通过风化、侵蚀不断地对地表进行破坏,并把破坏后的物质从高处搬运到低处堆积起来,总的趋势是使地表起伏状况趋于平缓。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通称为地质作用。地球表面就是在各种地质作用的共同影响下不断地形成和发展。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地表形态的塑造作用——地质作用。请同学们在复习本节课的基础上完成作业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