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第四十七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南省郑州市第四十七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24 06:40:34

文档简介

2023-2024 学年上期高二年级1 月月考试题
语文 学 科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小题,9分)
1. D
分析:A.文章的第一段和最后一段都提到了《红楼梦》继承和发展的现实主义文学传统,还有第二段
开头《水浒传》《三国演义》“增添”了理想主义色彩,并不是说完全不遵循现实主义传统。B.原文是“照
着现实生活实际的样子写出来的,在现实生活中完全可能存在的”,并不意味着就是现实生活世界中真
实的人。C.原文第二段“将艺术与生活等同了起来,而完全忽略了,或者有意不承认作家的艺术创造。”
2.B 分析:B.错,上层和下层人物形象中都能找出性格复杂的人物。
3.C 分析:A.对比描写于文无据。B.一部分重点人物性格是复杂的,不是每一个出场人物性格都很
复杂。D.是曹创作所遵循的现实主义传统,呈现出了新的艺术特色,并不是表现为新的艺术特色。
4.参考答案:
《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等塑造的众多人物形象,虽以实有的历史人物为基础,但在人民群众长期
的集体性的创造中,却增添了极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人物是具有超人的禀赋和力量的英雄。(1 分)《红
楼梦》照现实生活的实际的样子,以生活中真实普通人样子为蓝本,(1分)按照个别反映一般的艺术原
则,通过集中、概括、虚构和个性化等艺术创作手段创造出来的艺术形象(1 分),改变了它以前的小说
写人物的方法,其特点就是真实、复杂、深刻。(1分)
5.参考答案
王熙凤:她身上集中体现了这种贵族之家上层统治人物的贪婪、腐朽、残忍无情冷酷的一面,但同
时她身上又有堪比男子的能力和气魄,而且对待大观园的诸多姐妹以及宝玉又是态度极好的,热情真诚。
贾母:她是整个贵族之家的掌舵人,是上层统治阶级的集中代表,他对贾琏等干的龌龊事心知肚明,
并表现出极大的容忍性,这也体现了她对上层阶级的这种生活的丑恶面目的习以为常。
贾宝玉:宝玉身上有纨绔子弟的生活习气,性格叛逆、不读书、不求上进、厌恶儒家思想的种种要
求;尊重女性、热爱女性、崇拜女性、同情女性;具有初步民主思想。
林黛玉:黛玉性格十分丰富复杂,既自尊又自卑,既敏感又坦荡,既尖刻又宽厚,既孤傲又谦和,
既脆弱又坚强。譬如:傲岸不驯、敏感多疑、贵族情调、诗人气质等等。
薛宝钗:符合封建道德标准的女人,热衷于“仕途经济”,她恪守封建妇德、大方典雅、举止雍容、
温柔贤惠、精通人情世故,能笼络人心,得到贾府上下的夸赞。
(真实性:人物性格分析比较准确,能够基本符合原著得 2分;复杂性:人物性格分析能够体现人物
性格的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方面得 2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6.D “他死后有许多普鲁士人为他送葬,普鲁士‘铁血宰相’俾斯麦也亲自为他送葬”不合文意。小说
的结尾部分是多林格的梦境,属于他的幻觉。故选 D。
7.C “大家都用蔑视的目光看他”分析不当,原文中“他过去的老庭长”对多林格还是关心的,称他为
“我的朋友”,并劝他“一起走”。故选 C。
8.①多林格贪恋法官的权位,投靠普鲁士人,受到亲人、朋友的鄙视。(2 分)②梦中,多林格死后
竟没有一个亲人、朋友为他送葬,而俾斯麦的到来让他感到荣幸,这些都被普鲁士人耻笑。(2 分)③
多林格投靠普鲁士人换来的象征权力的“皮坐垫”,最终也被摆放在他的坟头,作为他永久耻辱的象
征,多林格被人嘲弄和憎恶。(2 分)
9.【甲组答案示例】
①多林格在背叛后做了一个梦,这个梦也是他的一个幻觉。
②梦中他众叛亲离,梦中普鲁士人鄙视地嘲笑他,梦中俾斯麦将皮坐垫放在他的坟头。
1
{#{QQABRYKUgggIQABAAAgCUwUyCAEQkACACAoOgAAMoAAAwQNABAA=}#}
③为何会有“这样的梦”呢?“这样的梦”是多林格法官背叛祖国后的心里折射,作者借
梦境描写塑造人物形象,委婉表达主题。
【乙组答案示例】
①皮坐垫是小说的重要物象(线索)。
②其表现就是,从背叛前多林格坐在皮坐垫上“美美地打盹儿”到梦境中摆放在他坟前
的正是他的皮坐垫,坐垫周围的鼠皮缎上写着铭文,多林格的审判官生涯始终与皮坐垫相
伴。
③那么皮坐垫究竟意味着什么?又凉快又柔软的皮坐垫既是多林格的坐具,也是多林格
权力的象征,多林格贪恋权力而不能自拔,最终葬送了自己,启迪着读者思索。(“皮坐
垫”串起小说的人物和情节,使内容集中,结构紧凑。)
(能从任意三个角度评述自圆其说即可。每个角度 2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10.A(3 分)
11.B(3 分)(社稷,土神和谷神的总称。分言之社为土神,稷为谷神。)
12.B(3 分)召见汲黯,皇上不戴帽子就不接见。是因来不及带朝冠而躲在帐中。
13.(1)然而说到他辅助少年的君主,即使自认为有孟贲、夏育那样勇力的人,也不能使他改变啊!
(“谓”“夺”各 1分,大意 2 分)
(2)即使用严酷的刑罚来督责(人们),用威风怒气来吓唬(人们)。(“董”“振”各 1 分,大意 2 分)
14.①不畏权贵,②刚正不屈,③敢于直言,④勤勉不倦。(每点 1 分,答出 3 点即可。)
【参考译文】
(甲)
汲黯,字长孺,是濮阳人。为人正直,因处事严格而被人敬畏,汉武帝征召他为中大夫。因为多次
直言极谏,不能长久地留在朝中做事,外调为东海郡的太守。汲黯曾学习黄帝、老子的学说,治理民众
喜欢清静无为的办法,只追求主要意旨,而不苛求细节。汲黯经常有病,躺在寝室里不出门。过了一年
多,东海郡非常安定太平。朝廷召他回朝任主爵都尉,他处理事务仍是重在无为罢了,处事援引治国原
则而不拘泥于法令条文。一次皇上问:“汲黯是怎样的一位人物呢?”严助回答说:“让汲黯做官办事,
没有用来超过别人的地方,然而说到他辅助少年的君主,即使自认为有孟贲、夏育那样勇力的人,也不
能使他改变啊!”武帝说:“对。古代有所谓的身负国家重任的大臣,像汲黯这样的人,也近似他们了。”
大将军卫青担任侍中,武帝靠在床边接待他。丞相公孙弘在皇帝闲暇时被召见,皇上有时不戴帽子。至
于召见汲黯,皇上不戴帽子就不接见。武帝曾经坐在武帐中,汲黯前来奏事,武帝未戴帽子,远远望见
了汲黯,就躲进帐中,让人传话说准许他奏请的事情。他如此受到皇上的尊敬和礼待。张汤因修改、制
定刑律法令做了廷尉,汲黯在皇上面前质问、指责张汤说:“您身为正卿,上不能褒扬先帝们的功业,下
不能转化天下人的邪心,而使国家安定、人民富足,使监狱里空无犯法之人,为什么空拿高皇帝所定的
律令乱改一通?您将要因此断子绝孙了!”汲黯经常与张汤进行争辩,张汤的论辩常在法律条文上加以
深化,在细节上苛求。汲黯气愤发怒,责骂他说:“天下的人常说不可让刀笔吏做公卿,果真如此。如果
让张汤做辅政的公卿,那将会使天下人特别恐惧,又恨又怕了!”
(乙)
2
{#{QQABRYKUgggIQABAAAgCUwUyCAEQkACACAoOgAAMoAAAwQNABAA=}#}
归有光:面对万钧力量,不被震慑,面对雷霆威势,而不恐惧。直言争辩,没有任何隐瞒;忠诚正
直,没有任何回避;理直气壮,没有任何屈服;勤勉不倦,一定能达到目的。帝王因为这些而动容,作
奸违法的人因此而停止,各方少数民族听了这些之后不敢窥探朝廷,具备这些品质的人都是正直的大臣。
这在古代,像排闼、折槛、引裾、坏麻这类行为,都可以说是正直的表现。那些重大人物,像汲黯、萧
望之、李固、宋璟、张九龄、陆贽、李沆、范仲淹、李纲这类人就是这样的。
(二)古代诗歌阅读
15. D (“年少时”错误,从“老尚把书卷”“眼力虽已疲”等诗句来看,应该是“年老时”;“教导后生”错误,
原文没有相关信息。)
16. ①活到老,读到老,即使年岁已长、老眼昏花,也要读书不倦。②多读经典作品,舍弃伪说。③对
书中一些自相矛盾的说法,要明辨是非,去伪存真,敢于取舍。④以读书为乐,勤于读书。
(三)名句名篇默写
17. [参考答案]
(1)樯橹灰飞烟灭 气吞万里如虎
(2)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塞源而欲流长也。
(3)示例一:昨夜闲潭梦落花 可怜春半不还家 示例二: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示例三:
林花谢了春红 太匆匆 示例四: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 示例五: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
惊心 示例六: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示例七:落花人独立 微雨燕双飞 示例八:
泪眼问花花不语 乱红飞过秋千去 示例九:流水落花春去也 天上人间
18. [参考答案]
①对口感的影响更加明显
②不会破坏食物的细胞结构
③则会产生大量的细菌
(每空 2分)
19. [参考答案]C
C 项与文中的“交叉”均指不同事物之间融汇在一起相互影响。A、B 项指两个或多个事物交会。D 项指
事物或事情间隔穿插交替。
20. [参考答案]
①速冷优于冷冻,能保持好的口感。
②不要反复冷冻、解冻,避免造成污染。
(每点 2分)
21. [参考答案]
①两处引号都表示所引词语具有特殊含义。(1分)
②“出墙”暗含“红杏出墙,不守正道”之意,“参天”意指“高踞在上,不理睬根”。(1分)
③借助引号不仅说花木长得高,还隐含了对它们向上发展却张扬忘本的批评嘲讽。(1分)
22. [参考答案]
①三个重叠词读起来朗朗上口,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使语言更富有音乐美。(2分)
②叠词具有强调作用,“条条、常常、时时”强调了枝条之多、频率之繁、时间之久,更突出了杨柳高而
能下,高而不忘本的可贵品质。(2分)
23. [参考答案]
审题:
“一滴水有其宝贵的特质,然而其想要永恒,最好的办法是融入大海”,这里就有个体与整体的二元
思维,包含两层意思。“一滴水有其宝贵的特质”,任何个体,即使再小,也有特质,也就是独特性,“宝
贵”强调了事物的价值。“想要永恒,最好的办法是融入大海”,大海是滴水永恒存在的集体环境,滴水
3
{#{QQABRYKUgggIQABAAAgCUwUyCAEQkACACAoOgAAMoAAAwQNABAA=}#}
组成了大海,大海能保护滴水永恒存在,更能促使滴水发展和成长。第二句是对第一句意思的递进补充。
滴水无色,浪花白色,大海蔚蓝,色彩的变化越来越丰富、越来越美丽,乃是因为水滴聚焦的群体越来
越大。这其中彰显了由个体到群体变化的重要意义。
考生审题立意先要由材料引发联想,悟出材料的引申义、比喻义或象征义。首先,每个个体都是独
特的存在,都有自身存在的价值;其次,个体只有融入集体才能实现更高的自身价值;再者,群体越大,
力量越大,价值越高。
高阶思维:个体和集体的关系。世间万事万物,作为个体的存在,都有相对的独立性和特殊性,个
体有其特殊的魅力。集体由个体组成,是个体的延伸和发展。二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个体只有融入
集体,才能发挥更大的价值,集体为个体发展提供外部环境。集体发展与壮大,需要每一个体发挥其独
特的价值。正如拼图一样,每一个单片都不可替代。个体的能量越大,集体的力量就越强。要充分认识
到集体的作用,也要充分认识到时个体的独创性对集体的贡献。
参与立意:
1.个体诚可贵,集体价更高
2.涓涓细流汇成大海,点点星光点亮银河
3.投身时代洪流,演绎多彩人生
4.没有集体的避风港,个体岂能独善其身
评分标准:参考 2023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4
{#{QQABRYKUgggIQABAAAgCUwUyCAEQkACACAoOgAAMoAAAwQNABAA=}#}2023-2024 学年上期高二年级1 月月考试题
语文 学 科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5小题,共 17 分)(命题人:鞠春岩)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人物形象的塑造是文学创作的中心课题。塑造人物形象的优劣直接决定着一部文学作品
的艺术生命。《红楼梦》在人物形象塑造上,有着极高的艺术成就。曹雪芹之所以能创造出如
此众多的性格鲜明、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形象,原因就在于他在人物形象创造上,发展了文
学创作的现实主义传统,表现了新的艺术特色。
《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等塑造的众多人物形象,虽以实有的历史人物为基础,但在
人民群众长期的集体性的创造中,却增添了极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人们喜欢并希望有张飞
那样粗豪憨厚、嫉恶如仇的英雄,于是便集中地赋予他那样的神勇,长坂桥上一声大喝,竟
吓得曹军“肝胆碎裂,倒撞于马下”。人们喜欢诸葛亮那样智慧绝顶的人物,便把许多机智无
比的事件都集中在他身上,使他做出了像“草船借箭”“空城计”那样一些令人惊异神往但在
现实生活中却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水浒传》众多人物身上,也程度不同地体现着广大群众的
愿望和理想,如鲁智深倒拔垂杨柳,武松打虎的神力,花荣百步穿杨的神箭,等等。而《红
楼梦》却不再去创造具有超人的禀赋和力量的英雄,而是完全面对着现实人生,以丰富复杂
的社会生活为创造人物形象的源泉和基础,如实地、艺术地再现自己时代的各种各样的人物。
因此,它里面出现的如此众多的人物,都是照现实生活的实际的样子写出来的,在现实生活
中完全可能存在的,有着十足的真实性的普通人。然而,《红楼梦》中的这许多有着十足的生
活真实性的普通人,又不是生活中的形形色色的普通人的直观再现;而是作者在丰富的生活知
识和深切的体验的基础上,依据着个别反映一般的艺术原则,通过集中、概括、虚构和个性
化等艺术创作手段创造出来的艺术形象。“新红学家”把《红楼梦》贬低为一部自然主义的作
品,就是由于他们只知烛幽索隐地乃至牵强附会地考究人物的原型,只抓到了曹雪芹创造人
物形象的生活素材,将艺术与生活等同了起来,而完全忽略了,或者有意不承认作家的艺术
创造。《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第二十八回有一则眉批,说:“若真有一事,则不成《石头记》文
字矣!”这虽然是就《红楼梦》第二十八回所描写的那一个具体情节而言,但实际上适用于全
部作品,是对于把《红楼梦》看成是一部写真人真事的书的人的一个有力反驳。
鲁迅先生曾论道:“至于说到《红楼梦》的价值,可是在中国底小说中实在不可多得的。
其要点在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和以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大不相
同,所以其中所叙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红楼梦》创造人物形象超出了它以前的小说,
改变了它以前的小说写人物的方法,其特点就是真实、复杂、深刻。
《红楼梦》中的人物都是十分真实的。它里面的人物都是作者从现实生活中撷取来的,
在他们身上都真实地反映着那一类人的生活、性格和精神面貌,很难看出有什么任意美化或
歪曲生活的虚伪成分。例如,曹雪芹真实地、全无讳饰地创造了贾敬、贾赦、贾政、贾珍、贾
琏、贾蓉那么一群封建贵族的形象,从他们不同的表现、不同的性格,多方面地反映了那个
阶级的贪婪、虚伪、腐朽、丑恶;而在一些下层人物身上,却表现若干积极、健康的素质。再
如,对于贾母和刘姥姥,通过真实的描写,有哪个读者会喜欢这个能够宽容贾琏的淫乱行为、
反而扼杀了宝、黛的纯洁爱情和林黛玉的生命的贵族老太太呢 有哪个读者会厌恶那个为获得
一些施舍而故意在贵族太太、小姐们面前出丑的乡下老妇人呢 善于窥测人心、投其所好、甘
高二语文 第一页共七页
{#{QQABRYKUgggIQABAAAgCUwUyCAEQkACACAoOgAAMoAAAwQNABAA=}#}
心受人戏弄的乖巧,固然不值得肯定,但是,她的忠厚、坦率,比起贵族老太太的伪善来,
还是高一筹的。
由于作者不任意美化或歪曲生活,因而,《红楼梦》中的人物不再像它以前的小说那样“好
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其中有不少的人物性格是复杂的。所谓复杂,绝不是说作者描
写人物无爱憎的态度,无倾向性,人物无正面、反面之分;也不仅仅是说,在许多人物性格中
往往混合着美与丑、积极与消极两种不同的内容,譬如说,在贾宝玉这个正面形象身上,还
带有他的阶级地位和生活环境所给予他的坏影响;林黛玉倔强孤傲,自尊心极强,对于她所生
活着的那个龌龊的环境说来,她是高洁的,正是“质本洁来还洁去,强如污淖陷渠沟”,但她
卑视刘姥姥,呼她为“母蝗虫”,就不成其为高洁了,等等;而更重要的是说,不能单从人物
的表现行为和性格的表面内容来判断其美丑,在评论中简单地给予肯定或否定,需要更深刻
地探究其更本质的意义。例如,赵姨娘和探春,一个是歇斯底里地仇视名分正、地位优越的
王夫人、王熙凤和贾宝玉,为了保存、发展自己,获得正经主子的地位和偌大的家私,不惜
使用最阴险卑鄙的手段,一个却力争摆脱庶出的名分、地位,拼命往王夫人那一方面贴,处
处显得识大体,正经大方,毫不徇私。这两种性格,表面上看,前者太丑恶了,令人厌恶,而
后者比较正派,令人敬爱,然而,实质上都是封建宗法制度下的嫡庶不平等的关系的产物,
反映了处于劣势地位上的人们对现实的两种态度,在前者的卑劣的性格中,含有令人可怜、
同情的因素,在后者的正经大方的表现中,含有令人反感、讨厌的成分。其他如鸳鸯、焦大、
尤二姐等人物形象,都程度不同的带有这种复杂性。《红楼梦》中的人物的深刻性,也往往是
建筑在这种复杂性的基础上。因为,这样的艺术形象,不仅是那一类人的代表,而且反映了
特定的社会内容,反映了造成那种性格的社会制度的某个本质方面。
可以这样说,在塑造人物形象上,《红楼梦》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现实主义的
方法,获得了很高的成就,并且显示了一些新的特点。这些新的特点,标志着中国古代的现
实主义文学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三国演义》《水浒传》的众多人物形象的塑造并不是遵循的现实主义原则,而更多的
是迎合人民群众心中的理想形象。
B.《红楼梦》中的诸多人物是以丰富现实的社会生活为基础,是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着的
普通人形象。
C.《红楼梦》的自然主义文学属性,在于能够在真实的历史中找到人物原型,作者敢于如
实描写,并无讳饰,虽有艺术加工,但完全基于真实人物的,超越了前人的创作格局。
D.《红楼梦》中众多人物性格的复杂性没有否定作者对人物爱憎、褒贬等不同情感,而是
指人物性格中往往混合着美与丑、积极与消极两种不同的内容,且包含深刻的本质意义。
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红楼梦》中贾琏、贾敬等封建贵族的形象反映了他们那个阶级的黑暗腐朽的一面,是
真实的封建时代这类人物的真实面貌。
B.《红楼梦》中的人物性格都带有复杂性,这种复杂性尤其体现在底层的焦大、尤二姐、
鸳鸯等这种仆人身上。
C.曹雪芹笔下人物的深刻性是建立在人物性格塑造的复杂的基础之上的,这样的艺术形象
既反映了当时特定的复杂的社会面貌,更为其揭露社会制度的本质服务。
D.红楼梦诸多经典形象的真实性来自于作者在生活的基础之上进行的集中、概括、虚构和
个性化艺术加工和创造。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通过对《红楼梦》中贾母和刘姥姥的对比描写,反映了统治阶级的腐朽的一面,也
反映了下层人民若干积极健康的素质。
高二语文 第二页共七页
{#{QQABRYKUgggIQABAAAgCUwUyCAEQkACACAoOgAAMoAAAwQNABAA=}#}
B.曹雪芹笔下的所有人物都是作者从现实生活中撷取的,不美化,不讳饰,塑造出人物性
格的真实性和复杂性。
C.《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第二十八回引言说明《红楼梦》创作的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
艺术性。
D.曹雪芹在人物塑造上继承和发展的现实主义传统表现为迥异于其他传统小说的新的艺
术特色。
4.结合全文简要概括《红楼梦》的现实主义文学特色与《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等作品
的不同之处。(4分)
5.从《红楼梦》中选取一个人物,结合文章谈谈你对其人物塑造的真实性、复杂性的理
解。(4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命题人:郭晓结)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科尔马①地方法官的幻觉
都 德
科尔马地方法院的小个子法官多林格在威廉皇帝②面前宣誓之前,世界上没有任何人比他
更幸福。那时,他戴着法官戴的无边高帽,挺着大肚子走进审判庭,嘴唇红润,三层下巴舒
服地叠在又薄又软的勋章绶带上。“噢!我又该美美地打个盹儿了。”他在坐下时似乎在对自己
这么说。看上去很好玩:他伸出胖乎乎的双腿,深深坐进他的大圈椅里,圈椅上圆圆的皮坐
垫坐上去又凉快又软。他当了三十年的审判官,之所以还能脸色明净,全仗着这又凉快又柔
软的皮坐垫。
不走运的多林格!
正是这块皮坐垫毁了他。他坐在那上面感觉那么舒适,他的位置设在这个鼠皮缎坐垫上是
那么合适,弄得他宁可变成普鲁士人也不愿离开那里。威廉皇帝对他说:“继续坐下去吧,多
林格先生!”于是,多林格便继续坐下去。如今,他已是科尔马法院的推事,代表在柏林的陛
下进行果断的审判。
在他周围,一切如常,永远是那同样毫无色彩、单调乏味的审判。在投靠普鲁士时,科尔
马法院并没有丢份:皇帝的半身像依然悬挂在法院最靠里的地方……然而,那又何妨!多林格
仍然感到很不自在。他在自己的圈椅里蜷缩起来,他狂怒地深深陷进圈椅里,全都枉费心机,
他在那里再也享受不到往日打盹儿的好滋味。每当他偶尔在审判时间睡了过去,那也是做做
噩梦而已。
多林格梦见自己在一座高高的山上,那山与奥奈克山或阿尔萨斯圆顶山有几分相似……
他孤单单一个人,穿着法官袍坐在大圈椅里,这里高得无边无际,不见一切。一轮巨大的红
日从莱茵河对岸黑森林的冷杉树后面冉冉升起。随着太阳升起,在下边,在坦恩和明斯特的
河谷,从阿尔萨斯这头到那头,响起一片混乱的隆隆声,有脚步声,有车辆行进声,声音越
来越大,越来越近,多林格感到揪心!紧接着,这位科尔马的法官看见一队行色忧伤、没完没
了的队伍沿着长长的在山腰延伸的弯路朝他走来,阿尔萨斯的全体居民都相约在孚日山脉的
这个关隘,准备庄严流亡。
走在登山前列的是些长长的四头牛拉的四轮运货大车,这类带栅栏的大车在收获季节都
载满了麦捆,如今则装着家具、衣物、劳动工具往前走。大车群后面紧跟着默不作声的人群,
身份不同,年龄各异。所有的人都在公路上自豪地鱼贯前行,公路边上则坐着科尔马的法官。
在走过他面前时,人们把脸转到一边,带着愤怒和憎恶的表情……
啊!倒霉的多林格!他很想藏起来,逃跑掉,但不可能。他的安乐椅稳稳地嵌在了高山上,
他那块圆圆的皮坐垫则嵌在安乐椅里,他自己也嵌在了皮坐垫里。于是,他明白了,他在那
里有如绑在了犯人的示众柱上,人们把示众柱放得越高,他的耻辱就可以从越远的地方被看
见……撤退队伍继续走着,此刻到来的是科尔马法庭,为首的是庭长。多林格羞愧难当,试
高二语文 第三页共七页
{#{QQABRYKUgggIQABAAAgCUwUyCAEQkACACAoOgAAMoAAAwQNABAA=}#}
图藏起自己的面孔,但他的双手已经瘫痪;他想设法闭上眼睛,他的眼皮却僵直不动。他应
该自己能看见,也能被人看见。他最好别漏掉他的同事路过时扔给他的每一个蔑视的目光……
绑在耻辱柱上的法官,这本来就十分恐怖!然而,更恐怖的是,他的所有亲人都在人群里
走着,但是没有一个亲人显出认识他的样子。他的妻子、他的几个孩子走过他面前时都埋下
了头。他们好像也非常羞愧!直到他最宠爱的小米歇尔,从他身边永远消失时,竟然不屑看他
一眼。只有他过去的老庭长在他面前停了一会儿,悄声对他说:“跟我们一起走吧,多林格。
别待在那里,我的朋友……”
然而多林格无法起身。他焦躁不安,他呼喊,队伍仍然络绎不绝,足足走了几个钟头。整
个阿尔萨斯都出走了,只有科尔马的法官留在那上面,钉在耻辱柱上,他坐在那里,终生不
得免职……
突然,情景骤变。出现了紫杉、黑色十字架、一排排坟茔和送葬的人群。
那是科尔马的墓地,那是举行盛大葬礼的日子。城里所有教堂的钟都敲响了。原来是多林
格推事刚刚去世。荣誉无法完成的一切,都由死亡承担下来了。死亡将那位终生不得免职的
法官从他的皮垫上拆卸下来,将这个坚持坐堂的人从头到脚平放在地上……
在梦里想象自己死了而且只有自己哭自己,再没有比这更可怕的感觉。多林格参加自己的
葬礼,满心哀伤。而比看见自己死亡更让他感到绝望的是,在这一大群围着他忙乎的人当中
竟没有一个朋友,也没有一个亲人,但他能感受到他们面部的鄙视的笑。没有一个科尔马人,
尽是些普鲁士人!
忽然,人群恭敬地散开了。一个穿一身白色军装英姿飒爽的铠甲骑兵朝这边走来,在他的
大氅里面藏着一个东西,看上去像是永垂不朽的大花圈。
周围的人们说道:“那是俾斯麦③! ……俾斯麦来了! …… ”
而科尔马的法官却伤心地想:“大驾光临,鄙人不胜荣幸,伯爵先生,然而,如在下的小
米歇尔来到这里……”
一片笑声阻止他说完自己的话,那是疯狂的笑、可耻的笑、野蛮的笑、难以控制的笑。
……俾斯麦先生适才慎重摆放在他坟前的,正是他的坐垫,他的皮坐垫,坐垫周围的鼠皮
缎上写着这样的铭文:
沉痛悼念
审判官之荣光
多林格法官
从墓地这头到那头,所有的人都在笑,所有的人都笑得前仰后合,直到墓室最深处,到处
回荡着这种粗鄙的普鲁士式的欢笑声。墓室里的死者却因羞愧而哭泣着,他被一种永恒的嘲
弄彻底压垮了。
(有删改)
[注]①科尔马,法国东北部阿尔萨斯的一个小镇,也是上莱茵省首府。②威廉皇帝,普
鲁士王国国王,后加冕为德意志帝国皇帝。③俾斯麦,普鲁士政治家,人称“铁血宰相”。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多林格是科尔马地方法院的一名法官,在普鲁士军队占领科尔马之前,他已经当了三
十年的审判官,心情十分舒畅。
B.普鲁士军队占领科尔马以后,多林格接受了威廉皇帝的委任,继续留任,担任科尔马
法院的推事,照常进行审判。
C.虽然工作照常进行,但是多林格的内心并不好受,有时陷入狂怒中,即使打盹,也找
不到往日的滋味,甚至做噩梦。
D.多林格背叛了祖国,投靠了普鲁士人。他死后有许多普鲁士人为他送葬,普鲁士“铁
血宰相”俾斯麦也亲自为他送葬。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高二语文 第四页共七页
{#{QQABRYKUgggIQABAAAgCUwUyCAEQkACACAoOgAAMoAAAwQNABAA=}#}
A.作者对多林格的外貌描写与《装在套子里的人》开篇对别里科夫的描写一样,都用了
讽刺手法。
B.“他在自己的圈椅里蜷缩起来”,这一细节描写很生动,表明多林格尚有羞愧之心。
C.小说描写了流亡人群中多林格的同事和亲人对他的态度,大家都用蔑视的目光看他。
D.小说描写队伍撤退时既有场面描写,也有身份交代,写出了多林格可悲的结局。
8.小说的结尾部分反复写到“笑”,“笑”包含哪些意蕴,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9.读书小组要为此文写一则文学短评。经讨论,甲组提出一个关键词:梦境;乙组提出一
个关键词:皮坐垫。请任选一个小组加入,围绕关键词写出你的短评思路。(6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命题人:李明君)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小题。
【甲】
汲黯,字长孺,濮阳人也。为人正直,以严见惮,武帝召为中大夫。以数切谏,不得久留
内,迁为东海太守。黯学黄.老.言,治民好清静,责大指而不细苛。黯多病,卧阁内不出。岁
余,东海大治。召为主爵都尉,治务在无为而已,引大体不拘文法。上曰:“汲黯何如人也?”
严助曰:“使黯任职居官,亡以愈人,然至其辅少主,虽自谓贲育①,弗能夺也。”上曰:“然。
古有社.稷.之臣,至如汲黯,近之矣。”大将军青侍中,上踞厕②视之。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
冠。至如见黯,不冠不见也。尝坐武帐,黯前奏事,上不冠,望见黯,避帐中,使人可其奏。
其见敬礼如此。张汤以更定律令为廷尉,黯质责汤于上前曰:“公为正卿,上不能褒先帝之功
业,下不能化天下之邪心,安国富民,使囹圄空虚,何空取高皇帝约束纷更之为?而公以此
无种矣!”黯时与汤论议,汤辩常在文深小苛,黯愤发骂曰天下谓刀.笔.吏.不可以为公卿果然必
汤也令天下重足而立侧目而视矣
(节选自《群书治要 汉书》)
【乙】
归有光:万钧之重不为慑,雷霆之威不为怵。谔谔乎无所隐也,蹇蹇乎无所避也,侃侃
乎无所挠也,亹亹乎必致之也。人主为之改容,奸萌为之弭息,四.夷.闻之而不敢窥伺,此正
直之臣也。其在于古,若排闼、折槛、引裾、坏麻之类,皆可以言正直也。其大者,如汲黯、
萧望之、李固、宋璟、张九龄、陆贽、李沆、范仲淹、李纲之徒是也。
(节选自《震川先生制科文》)
【注】①贲育:指战国人孟贲、夏育,有勇力。②踞厕:靠在床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黯愤发骂曰/天下谓刀笔吏不可以为公卿/果然/必汤也/令天下重足而立/侧目而视矣
B.黯愤发/骂曰/天下谓刀笔吏不可/以为公卿/果然必汤也/令天下/重足而立/侧目而视矣
C.黯愤发骂曰/天下谓刀笔吏不可/以为公卿/果然必汤也/令天下重足而立/侧目而视矣
D.黯愤发/骂曰/天下谓刀笔吏不可以为公卿/果然/必汤也/令天下/重足而立/侧目而视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黄老文中指黄帝之学和老子之学的合称,黄老学说是华夏道学的渊源,尚阳重刚。
B.社稷是土神和谷神的总称。社为谷神,稷为土地神,社稷常被用来代指国家。
C.古时读书人及政客常随身携带刀笔,以便随时修改错误。刀笔吏常指掌文案的官吏。
D.四夷是古代对中原周边东夷、南蛮、北狄和西戎各族的统称,亦泛指外族、外国。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甲文中评价汲黯治理民众喜欢用清静无为的办法,不苛求细枝末节。在做东海郡太守一
年多后,东海郡安定太平。
高二语文 第五页共七页
{#{QQABRYKUgggIQABAAAgCUwUyCAEQkACACAoOgAAMoAAAwQNABAA=}#}
B.甲文中通过皇上在内廷接见汲黯时有时不带朝冠,甚至躲在帐中就派人准许其上奏之
事,写出了汲黯受皇上的尊重和礼遇。
C.乙文归有光认为正直的大臣能让帝王动容,让图谋作奸违法的人因此而停止,各方外族
也不敢窥探朝廷。
D.甲乙两文的表达方式不同,甲文侧重叙事,乙文侧重议论,但是两段文字都体现了汲黯
作为社稷之臣的正直敢言。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然至其辅少主,虽自谓贲育,弗能夺也。(4分 )
(2)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4分)
14.归有光评价人物时,为什么把汲黯归入国之重臣之中?试结合文本乙概括说明。(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小题,9分)(命题人:李明君)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读书(节选)
欧阳修
吾生本寒儒,老尚把书卷。眼力虽已疲,心意殊未倦。
正经①首唐虞,伪说起秦汉。篇章异句读,解诂及笺传。
是非自相攻,去取在勇断。初如两军交,乘胜方酣战。
当其旗鼓催,不觉人马汗。至哉天下乐,终日在几案。
【注】①正经:指被儒家视为经典的“六经”。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史料记载,欧阳修未仕时家境贫寒,读书求学并非易事;诗中对此也略有涉及。
B. 有些经书,后人多有附会杜撰,不但篇章句读有所不同,解说注释也真伪难辨。
C. 两军交战时,双方摇旗呐喊,鼓角相催,人马出汗,诗歌以此为喻,形象生动。
D. 欧阳修在诗中娓娓道来,叙述了自己年少时的读书体会,教导后生,言之恳切。
16. 这首诗歌在读书方面对你有哪些启示?请简要说明。(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 (命题人:蒙业)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了周瑜在谈笑之间
使敌人“____________”;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用“____________”比
喻宋武帝刘裕挥师北伐的威猛气势。
(2)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说,国君如果不在安逸的环境中想着危难,戒奢侈行节
俭,道德不能保持敦厚,性情不能克制欲望,这就如同“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3)《红楼梦》里林黛玉在《葬花吟》里写到“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黛玉悲泣春花,悲哀命运,《葬花吟》也是她的墓志铭。而借花来表达悲凉的情感,在
诗词里多次出现,例如:“ , 。”
三、语言文字运用(命题人:蒙业)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 3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题。
冷冻一般指将食物放入冰箱冷冻区保存,而速冻则是指快速地把食品温度降低到远低于
水的冰点(通常在-18℃以下)。速冻和冷冻都会影响食物的口感吗?事实证明会影响,但是
冷冻相较于速冻, ① 。
如果速冻,食物中的水分则会进入一个“过冷”的状态。此时食物中形成的冰晶很小,
② ,因此食物细胞中的各种物质不会从细胞中流出。所以,速冻能够最大程度保证食物的
高二语文 第六页共七页
{#{QQABRYKUgggIQABAAAgCUwUyCAEQkACACAoOgAAMoAAAwQNABAA=}#}
营养及口感。但是对于冷冻来说,因为食物温度降温慢,即使能降到冰点以下,食物中的水
也会形成大块冰晶,从而破坏食物的细胞结构。
再者,因为家庭制作条件所限,会存在一定的微生物污染。而且,因为家用冰箱还装有
其他食物,可能存在交.叉.污染。相较而言,速冻食品在原料、加工、运输等步骤上都必须符
合卫生规范,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污染并减少营养成分的流失。
另外,我们还需要注意,冷冻食品如果经过反复解冻、冷冻, ③ ,危害人体健康。
比如研究人员曾经将同一块鲜肉反复解冻、冷冻了 4 次,并在每次解冻后进行采样,分别检
测样品中的菌落总数。结果发现,经过解冻、冷冻的鲜肉菌落总数竟然达到了最初的 15 倍。
18.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
处不超过 12个字。(6分)
19.下列句子中的“交叉”和文中加点处的“交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可以说,梁山港正是瓦日铁路与京杭大运河的黄金交叉点。
B.他穿着一身工装,正面坐着,双臂交叉,看上去神态疲倦。
C.此次降雨是南下的冷气流与北上的暖气流交叉碰撞的结果。
D.核酸、抗原检测交叉进行,可以发挥两种手段各自的优势。
20.请结合文本向大家科普家用冰箱冷冻食品的常识,要求表达简洁清晰,不超过 30个字。
(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 2小题,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1、22题。
我赞杨柳美丽,但其美与牡丹不同,与别的一切花木都不同。杨柳的主要的美点,是其下
垂。花木大都是向上发展的,红杏能长到“出墙”,古木能长到“参天”。向上原是好的,但我
往往看见枝叶花果蒸蒸日上,似乎忘记了下面的根,觉得可恶!你们是靠他养活的,怎么只管高
踞在上面,绝不理睬他呢 你们的生命建设在他上面,怎么只管贪图自己的光荣,而绝不回顾处
在泥土中的根本呢 花木大都如此。甚至下面的根已经被斫,而上面的花叶还是欣欣向荣,在那
里作最后一刻的威福,真是可恶而又可怜!杨柳没有这般可恶可怜的样子:它不是不会向上生
长。它长得很快,而且很高;但是越长得高,越垂得低。千万条陌头细柳,条条不忘记根本,常
常俯首顾着下面,时时借了春风之力而向处在泥土中的根本拜舞,或者和他亲吻,好像一群活
泼的孩子环绕着他们的慈母而游戏,而时时依傍到慈母的身旁去,或者扑进慈母的怀里去,使
人见了觉得非常可爱。杨柳树也有高出墙头的,但我不嫌它高,为了它高而能下,为了它高而
不忘本。
21.文学作品往往借助标点来增强表现力。请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中的引号所具有的表现
力。(3分)
2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中有三个重叠形式“条条、常常、时时”,说说它们和“每条、经
常、不时”相比,表达效果上有什么不同。(4 分)
四、写作(命题人:蒙业)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一滴水有其宝贵的特质,然而想要永恒,最好的办法是融入大海。滴水本无色,而浪花
多洁白,大海则更能呈现出迷人的蔚蓝。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高二语文 第七页共七页
{#{QQABRYKUgggIQABAAAgCUwUyCAEQkACACAoOgAAMoAAAwQNABAA=}#}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