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近代以来中国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课件(共23张PPT)-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 近代以来中国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课件(共23张PPT)-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0-24 10:05: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第7课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第二单元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学习目标】
1.通过了解晚清选官制度的变革,以及近现代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建立和发展的过程,认识其发展趋势和特点。
2.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干部制度和公务员制度,进一步认识中国国情和国家治理的特色。
国家公务员制
度正式形成
1840
1898
改革科举
废除科举
学堂选官制
留学生选官制
文官考试
制度确立
公务员制度
建立
公务员制度
开始推行
1905
1912
1913
1933
1949
1993
2005
民国时期
晚清时期
新中国时期
时空坐标
自主预习:阅读教材,梳理近代以来的官员选拔与管理的演变历程
1904
《奏定学堂章程》
1929
2006
核心素养·时空观念
本课主题
(主题一)破旧.立新——晚清选官制度的变革
(主题二)借鉴.探索——民国时期的官员选拔制度
(主题三)国情.特色——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干部制 度和公务员制度
(主题一)破旧.立新——晚清选官制度的变革
1898
1901
实行新政,通令各省书院一律改为大学堂,各府、州、县学改为中小学堂,并多设蒙养学堂。
1904
1905
1905年,光绪帝诏准袁世凯、张之洞等人的立停科举之奏,决定自 1906 年起,所有乡试、会试一律停止,将育人、取才合于学校一途。
①维新变法时期清政府增加经济特科,
②废八股,改试策论,以时务策命题。
一、破旧.立新——晚清选官制度的变革
(一)破旧:科举制度的废除
(二)立新:新式选官制度的建立
《奏定学堂章程》统一全国学制,确立学堂选官制度;
留学毕业生选官制度。
设立学部,统一管理全国教育
核心素养·时空观念
采用考试,将新式学堂教育与官员任用结合
教学内容设立西学、实用课程,打破儒家经典大一统的局面
探究一:废除科举选官制度、建立学堂选官制度的原因
史料阅读(P40):科举夙为外人诟病,学堂最为新政大端。一旦毅然决然舍其旧而新是谋,则风声所树,观听一倾,群且刮目相看,推诚相与;而中国士子之留学外洋者……归重学堂一途,益将励志潜修,不为邪说浮言所惑,显收有用之才,隐戢不虞之诡谋,所关甚宏,收效甚巨。且设立学堂者,并非专为储才,乃以开通民智为主,使人人获有普及之教育,且有普通之知能,上知效忠于国,下得自谋其生。——袁世凯等《立停科举推广学校折》(1905年)
①科举制积弊已久,难以适应新的时代发展(民族危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西学的传播)
②面对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废科举对外可以争取列强信任,对内可使留学生不受蛊惑,从而抵制革命运动,维护统治。
③学堂开启民智,培养新式人才。
唯物史观
科举制以儒家经典为主要内容的考试科目和学校教育与近代社会的发展需求脱节。
学堂选官制度、留学毕业生选官制度更加符合20世纪初中国的具体国情,更适应近代历史发展的需求。
(主题二)借鉴.探索——民国时期的官员选拔制度
南京临时政府(1912)
北洋政府
南京国民政府
以“孙中山文官考试思想”为基础出台了一系列法规草案
(主题二)借鉴.探索——民国时期的官员选拔制度
官员的选拔必须经过考试:考试权必须独立,设立单独机关。
基本停留在纸面上
奠定近代中国文官制度的理论基础。
(二)北洋政府时期(1912.4—1928)
(1)标志:1913年初,北洋政府颁布《文官考试法草案》
影响:
促进旧人事制度向现代文官制度转变,保持行政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民国男子年满21岁者,得应文官考试,即女子不得参加文官考试,文官考试由政事堂铨叙局负责
(2)补充方式:甄别制度
文官考试制度的正式建立
对已经在文官职位上工作的人,通过检验毕业文凭、调查经历、检查工作成绩、考查学识与工作经验等决定其能否留任。
(三)南京国民政府时期(1927——1949年)
公务员制度的建立
标志:1929年国民政府制定《公务员任用条例》,1933年颁布的《公务员任用法》标志着公务员制度建立。
1929年颁布第一部《考试法》
允许女子参加考试,具有更强的开放性和平等性。
主要特点:公务员必须经过考试选任,公务员的选任由最高考试机关考试院负责;
文官考试制度的新发展
二、采西——民国时期的官员选拔制度
【合作探究】
材料2:民国时期的文官制度总体上以西方文官制度为蓝本,带有中西合壁的味道。民国时期的文官制度在法制化道路上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的进程。有关文官考试、任用、薪俸、抚恤等相关法律体系从无到有,逐渐形成和完备。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党派性更加浓厚,一切文官均需为国民党的一党私利服务,成为实际上的“党务员”。军治色彩在北洋时期体现得最为明显,军阀之间相互割据,凭借自己军事势力,制造政潮,以军压政。
—摘编自陶继波、马卉《民国时期文官制度发展概述—兼论其对知识分子的影响》
(三)南京国民政府时期(1927——1949年)
核心素养·历史解释
根据材料,说明民国时期文官制度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国时期文官制度确立的背景。
特点:中西结合,法制化、逐渐体系化;党派性强、军治色彩浓厚
背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西方文官制度的传入;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的确立;北洋军阀的统治及国民党一党专政的建立
(主题三)国情.特色——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干部制度和公务员制度
P42历史纵横:
【干部】新中国成立后,主要指中国共产党组织、国家机关、群众团体的工作人员,以及国营企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和各类专业技术人员。
P43历史纵横
【公务员】指在各级政府机关中,行使国家行政职权,执行国家公务的人员。
三、国情·特色——新中国的干部制度与公务员制度
焦裕禄︵1922-1964︶
“党的好干部”
(一)干部制度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国家干部人事管理体制、原则、机构,以及干部选拔、任用、考核、监督、交流、培训等内容。
1.含义:
【思考】根据教材及所学知识,对比干部与公务员的区别?
新中国成立初期
改革开放后
十八大以来
奠定基础
初步建立
规范化、制度化
逐步建立在中共中央及各级党委组织部门统一领导、统一管理下的分类管理的干部制度
改革和进一步完善阶段,初步建立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干部管理制度
严格依法依规办事,特别是在干部的廉政建设方面不断完善各项制度和规定
原则:党管干部原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干部管理制度的根本。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干部制度
核心素养·时空观念
《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开始推行公务员制度
1993年
2005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公务员制度正式形成
2006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正式实施,全方位的推进和改善
(二)公务员制度
核心素养·时空观念
公务员制度一方面继承发扬了原干部制度的优良传统,另一方面建立考试选拔公务员的制度,结束了“统包统配”的用人方式,开启了“凡进必考”的人事录用时代。干部队伍呈现开放性、法制化,更有利于社会公平。
材料 当商品化的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实际改变了中国干部制度的生存土壤时,打破干部管理大一统的局面,探索建立公开、公平、科学的干部选用制度,成为改革进一步前进的必然要求。
——《30年人事制度改革:从干部到公务员的嬗变》
探究:为什么要在干部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公务员制度?
国情·特色——新中国的干部制度与公务员制度
核心素养·唯物史观
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探究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中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原因及意义
原因:与深化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国情相适应;我国民主法治、法制发展的需要
意义:为国家治理提供高素质的人才;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保障,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有续发展;促进民主法治发展。
中国公务员必须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坚决捍卫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中国共产党是领导各项事业的核心力量,公务员制度是党的干部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公务员的管理上,强调要坚持党的组织领导,保持党对政府重要领导人选的推荐权;我国公务员制度没有“政务官”与“事务官”的划分,这是由于我国是共产党执政的国家,不搞多党轮流执政,所以不存在政务官与事务官的截然分野,而西方文官制度则实行“两官分途”;做人民公仆,为人民办事,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这是中国公务员最根本的行为准则 ——摘编自俞悦《从英美文官制度看中国“公务员”热》
思考:现代中国公务员制度的独特性何在?
独特性:
①政治立场明确
②坚持党管干部
③不搞“两官分途”
④坚持服务人民的宗旨
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国情,为中国国家治理提供保障
核心素养·家国情怀
1840-1911
1912-1949
1949-至今
晚清时期
民国时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04
1905
1906
学堂选官制度
废除科举
留学生选官制
1913
1933
文官考试制度
《公务员任用法》
干部制度
公务员制度
请根据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中国官员选拔与管理制度发展过程的特点,并谈谈你的启示。
【感悟历史】
特点:在继承中不断发展创新;渐进性;通过立法形式确立,注重法制化;选拔程序愈加规范;因时而变,因势而变,伴随着中国国情的具体发展而不断变化等
启示:国家治理的发展立足于具体国情;制度的发展要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处理好新旧制度之间的关系;注重学习吸取其他民族的优秀成果,为我所用;注重法制化、民主化发展;推动改革开放深入发展,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坚持为人民服务等
小结
近代以来科举制度的废除、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出现和发展,是近代以来中国在世界形势发生急剧变化的形势下国家治理方式的一种调整,整体上都是反映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一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
只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建立符合本国国情的官员选拔与管理制度才能提高国家治理水平,促进国家的发展。
近代以来逐步形成适合国情的公务员制度
【巩固训练】
1.1904年清政府学部颁布《奏定学堂章程》,规定了中等学堂如下课程、课时。从中可以看出清末教育(  )
课程 修身 读经讲经 中学文学 外语 历史 地理
课时 5 45 19 36 11 11
课程 几何代数 植物动物 理化 图画 法制理财 体操
课时 20 8 8 4 3 10
A.旨在培养维新变法人才 B.新旧交替的发展特征
C.西学课程占据主导地位 D.中国近代化开始起步
2.南京国民政府1935年颁布的《公务员任用法》其中一条规定重要职位的“公务员应由该党长官;促研究党义,随时介绍入党”。这一规定的实质是(  )A.加强了国民党对政府的控制
B.有利于政府选拔人才参与政治C.调动了公务员的工作积极性
D.剥夺了共产党参政议政的权力
据调查,解放初的农村村干部多是贫下中农,人民公社时期多是劳模、劳动积极分子,新时期选拔大学生当村官成为一个新动向。这些变化说明(  )A.宗法世俗操控农村民主选举
B.社会需求影响农村干部任用C.经济地位决定农村干部身份
D.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日渐成熟
200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其第二十一条规定:“录用担任主任科员以下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公务员,采取公开考试、严格考察、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办法。”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在我国的全面推行和实施(  )A.从源头上确保了公务员队伍的高素质
B.避免了腐败现象的滋生和恶化C.对公务员队伍结构的变化影响不很大
D.极大地提高了女性的社会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