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 学年第二学期 9 月月考试卷 C.古代文人常用字、号(谥号) 、籍贯、官职等命名著作,如《范文正公集》《柳河东集》《王右丞集》分别
高一语文 用了谥号、籍贯、官职来命名。
(考试时间 150 分钟 满分 150 分) D.古代文章标题中“序”一般是用以陈述创作主旨及经过的一种文体,“说”是一种议论文体,“ 表”是臣
注意:1 答题前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场、座位号等信息。 子向帝王上书 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2 请按照要求将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卡内。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3 分)
3 试卷整洁,字迹清晰。 A.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随时发现并努力改正自己的缺点。
一、积累(共 28 分) B.这件事的具体详情,我以后再告诉你。
阅读下面三段文字,按要求完成 1-4 题。 C.在日常工作中,党员干部应该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传统。
阅读下面: D.经过共同努力,使我们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①雨果说:“吼叫是狼的安慰,羊毛是羊的安慰,白颊鸟是森林的安慰,爱情是女人的安慰,箴言是哲学家 7.古诗文名句默写。(共 10 分,每空 2 分)
的安慰。” (1)携来百侣曾游, 。
②找一个爱语文的借口,搭一架学语文的桥梁,日积月累,积沙成塔。积水成渊,假以时日,必有所获,这 (2) 《 沁 园 春 · 长 沙 》 中 用 动 物 来 表 现 生 机 勃 勃 的 秋 景 的
就是学习语文的秘决。“董永卖身葬父”、“黄香扇枕温衾”、“孟宗哭竹生笋”……二十四孝文化长廊, 是: , 。
游人不时驻足,细细端详品味栩栩如生的画雕和孝子故事。 (3)涉江采芙蓉, 。
③这幅作品融劲健的笔法于画中,书与画 ,给人以丰富的想象。 (4)问君能有几多愁, 。
1. 请用正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工整地书写在横线上。(3 分) 二、活动题(共 14 分)
【活动一】受新冠疫情影响,只能上网课的 15 岁女孩杨秀花,每天要爬一个小时陡峭的山路,来到距家
2.下列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3 分) 4 公里外的悬崖,窝在崖壁边上课。因为附近只有这里有信号。学校要求每天早上 7 点 45 分打卡,因此秀花
6 点就得起床,尽早出门,书包里装着馒头、包子当作干粮。直到下午 5 点,天差不多要黑了才回家。粗略计
A.箴(zhēng)言 B.端详(xiáng) C.温衾(qīn ) D.驻(zhù )足 算,秀花每天都要在悬崖边待上至少 10 个小时。
3.下列词语中字形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8.请为下则材料加一个合适的标题,字数控制在 15 字以内。(2 分)
【活动二】在我国古代历史长河中,曾经出现过无数风流人物。在语文教材中出现过的就有不少,如:
A.秘决 B.箴言 C.桥梁 D.栩栩如生 孔子、孟子、诸葛亮、刘备、曹操、辛弃疾、李白、范仲淹、曹雪芹、陈涉……现在请协助出一期以“话说
千古风流人物”为主题的黑板报,相信你一定表现很出色。
4.填入上文横线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各得其所 B.相得益彰 C.惟妙惟肖 D.交相辉映
9.黑板报共有三个版块,请仿照已拟好的栏目再拟出第三版栏目。要求结构、字数都相同。(1 分)
5.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3 分 ) 第一版:品读古名人名言 第二版:评述古名人功过
A.鲁迅先生的散文名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故乡》都忆及童年伙伴闰土教他冬天雪地捕鸟的趣事。 第三版:_____________
B.《我的叔叔于勒》中的克拉丽丝和《范进中举》中的胡屠户等都是极具讽刺性的人物。
高一语文 第 1页 共 8页 ◎ 第 2页 共 8页 高一语文
{#{QQABRYAUgggIQAIAAAgCQw1QCgEQkAEACCoOQAAAoAAAwBNABAA=}#}
… … … … ○ … … … … 外 … … … … ○ … … … … 装 … … … … ○ … … … … 订 … … … … ○ … … … … 线 … … … … ○ … … … …
班级: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考场号:___________座位号:___________
…………○…………内…………○…………装…………○…………订…………○…………线…………○……………………○…………内…………○…………装…………○…………
10.《我爱这土地》代表了艾青诗歌创作的一个高峰。他这一时期的诗多写国家民族的苦难、悲伤与反抗。下
三、古代诗歌及文言文阅读(共 21分)
列属于这类诗的是( )(3 分)
A.《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B.《光的赞歌》 C.《刈草的孩子》 D.《鱼化石》 次北固山下(王湾)
11.根据你的阅读体验,在空格处填上恰当的内容。(4 分)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鲁迅是直面人生的斗士,他的作品如匕首,如投刀。直刺社会的黑暗与人性的丑陋;但他的作品也有温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暖人心的一面,比如抒写童年生活,讴歌人性的美好。请阅读下表,完成表格。
13.下面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鲁迅作品 人物 人物描写 人物评点
A.首联点题,“青山”当指北固山。“客路”“行舟”暗含旅途奔波之意。颔联写船上所见景色,把人带到
她于是十分喜欢似的,笑将起来,同时将一点冰冷的
《阿长与<山
阿长 东西,塞在我的嘴里。我大吃一惊之后,也就忽而记得, (1) 一种大江直流、波平浪静、天宽地阔的境界。
海经>》
这就是所谓福橘……
B.颈联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表明诗人到江南正是冬末。诗人感到江南不光太阳来得早,好像春天也来得早。
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
《故乡》 (2) 勇敢无畏
叉,向一匹猹尽力刺去…… 尾联则表现了离家已久的诗人要学归雁回到家乡洛阳。
《社戏》 阿发 “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 (3) C.“乡愁”,对家乡、亲人的思念,这是全诗的主题。在“乡愁”这一主题的统领下,整首诗层层相因,浑
父亲喘气颇长久,连我也听得吃力,然而谁也不能帮 然一体。
(4) “我” 助他。我有时竟至于电光一闪似的想道:“还是快一点喘 很爱父亲
完了罢。……”立刻觉得这思想不该,就是犯了罪…… D.“乡书”“归雁”暗含着一个典故——鸿雁传书。过去我们书信交流就有“鸿雁传书”的情趣,但在短信、
(1) QQ、微信等盛行的今天,我们很多人就少了“鸿雁传书”特有的浪漫。这让人不免有些伤感和遗憾。
(2) 阅读【甲】【乙】两篇文章,完成 14-18题。
(3) 【甲】
(4)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
12.下边是某名著的插图,请认真观察,完成下面的填空。(4分)
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
人,吾谁与归?
(选自《岳阳楼记》)
14.下列下划线词含义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先天下之忧而忧 首先 B.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曾经
C.或异二者之为 或许,也许 D.然则何时而乐耶 既然这样
插图出自中国古代小说“四大名著”中的 (1) 。本书通过 (2) 、 ( 3 ) 等情节事件(不含插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共 6分)
图中表现的内容)塑造了画面中的主人公这一侠义英雄的形象。这部小说在语言上使用古代 ( 4 ) ,
(1)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质朴生动,洗练明快,富有表现力,深受读者喜欢。
高一语文 第 3页 共 8页 ◎ 第 4页 共 8 页 高一语文
{#{QQABRYAUgggIQAIAAAgCQw1QCgEQkAEACCoOQAAAoAAAwBNABAA=}#}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 … ○ … … … … 外 … … … … ○ … … … … 装 … … … … ○ … … … … 订 … … … … ○ … … … … 线 … … … … ○ … … … …
(2)微斯人,吾谁与归? 劳动教育完全可以由此做起,让他们在日常生活劳动中学会自立自强,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强化责任担
当。
16.甲文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分) 对于劳动教育的常态实施,比场所、设施设备、师资更重要的是劳动教育评价。教育部发布的《大中小
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把劳动教育评价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平时表现评价、二是学段综合评价、三
【乙】 是加强对学校劳动教育实施情况的督查。劳动教育的常态实施有赖于三个方面评价机制的建立健全。当前,
范仲淹三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既长,知其家世,感泣;辞母,而去之南郡学舍。昼夜苦学五 家长不肯让孩子体验劳动,学校劳动教育排不进课表,其实都与劳动教育评价机制不健全有关。但教育评价
年未曾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 不是万能的,不能缺乏应有的分寸和尺度。如果使用过头,还会带来负面效应。
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从根本上说,劳动教育真正实施到位,有赖于教育者在与学生的积极互动中,唤醒内在的劳动自觉。这
17.对文中画线句的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3分) 里的劳动自觉,不仅指学生,也包括教育者在内。教育者的劳动示范,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劳动热情,驱动其
A.昼夜/苦学五年/未曾解衣就寝。 随时随地、坚持不懈地进行劳动。劳动的内在觉醒过程需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耐心、细致、持久地下功夫。
B.昼夜苦学五年/未曾解衣就寝。 比如,要以自己的勤劳刻苦、认真细致在日常生活中提供示范;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他人或公共场所的需求,
C.昼夜苦学/五年未曾解衣就寝。 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在劳动中享受到助人乐趣。更进一步地讲,劳动内在自觉性的培育,还需要从感性走向
D.昼夜苦学/五年未曾解衣/就寝。 理性,树立“劳动创造世界”“劳动创造幸福”的观念,加深对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理解,并将
18.联系乙文,对今天同学们的学习有哪些启发?(3分) 之作为自身行动的指南。
社会主义教育原本就是为了造就高素质的劳动者,使劳动者成为国家的主人。不劳动成不了人、成不了
才,更谈不上成为自己的主人。没有劳动,所有的教育活动也就失去了意义,失去了存在的根基。
四、现代文阅读(27 分) (摘自柳夕浪《唤起劳动教育的内在自觉》,有删改)
阅读下文,完成 19-21 题。(每小题 3 分,共 9 分) 19.下列对本文的中心论点的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3 分)
A.当前劳动教育的开展,更需要唤起教育工作者和学生的内在自觉。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热爱劳动 B.劳动教育应着重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习惯,强化他们的责任担当。
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不少学校因场地有限、 C.“劳动创造世界”“劳动创造幸福”,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
师资不足,加上课程开发不够、家长支持力度不足等,在开展劳动教育时心有余而力不足。对此,该如何破 D.没有劳动,所有的教育活动也就失去了意义,失去了存在的根基。
解?劳动教育又该如何因地制宜? 20.下列关于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我们不能停留在课堂上讲劳动,而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实践劳动教育,当然离不开相应场所、设施设备、 A.文章开篇列出当前劳动教育面临的诸多问题,增强了本文的针对性和现实性。
师资等支撑,但这不应成为某些地区或学校不作为的理由。今天所言的劳动教育,已经不再局限于生产劳动, B.文中引用“夙兴夜寐,洒扫庭内”,证明中国古代就十分重视开展劳动教育。
还包括日常生活劳动。而日常生活劳动将伴随每个人的一生,它对场所、设施设备、师资等并无特殊要求, C.现实生活中,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与他们缺乏内在劳动自觉相关。
高一语文 第 5页 共 8页 ◎ 第 6页 共 8页 高一语文
{#{QQABRYAUgggIQAIAAAgCQw1QCgEQkAEACCoOQAAAoAAAwBNABAA=}#}
… … … … ○ … … … … 外 … … … … ○ … … … … 装 … … … … ○ … … … … 订 … … … … ○ … … … … 线 … … … … ○ … … … …
班级: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考场号:___________座位号:___________
…………○…………内…………○…………装…………○…………订…………○…………线…………○……………………○…………内…………○…………装…………○…………
D.中小学劳动教育需为培养高素质的、成为国家主人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奠定基础。 22.通读全文,根据提示,概况文章内容及作者的情感。(4分)
21.根据全文内容,下列做法与教育部“劳动教育评价”要求不相符合的一项是( )(3 分) 回乡看到母亲晒书(“我”感到吃惊)→ (1) ( (2) )→我与母亲读“小记”(“我”
A.关注学生日常生活劳动的表现,及时进行评价,且覆盖各类劳动教育活动。 感到温馨而祥和)→ (3) ( (4) )。
B.依据学段目标和内容,对学生劳动表现、劳动素养发展情况进行综合评定。 23. 结合语境,品读下面两个句子,分析下划线词语的表达效果。(4分)
C.依据学段开设相应劳动课程,开展劳动知识学习并通过检测及时进行评价。 (1)泡桐淡紫色的花悠然飘落,钻进翻动的书页里,成了书签。
D.开展区域督查及劳动素养监测,发挥监测结果的示范、反馈、改进等功能。
阅读下文,完成 22-25 题。(18 分) (2)那两大橱子书我经常抚摩、翻阅,心里时时升腾起无尽的思念。
晒书
①那年回到乡下老家,院子里的情景让我很是吃惊:满地都是书,一本本,一排排,一列列,摆满整个院子,
24. 从全文看第③段是什么叙述方式,有何作用?(4分)
只留出了窄窄的过道。风吹过来,书页波浪般哗哗翻动,阳光打下来,“波浪”有点炫目。泡桐淡紫色的花
悠然飘落,钻进翻动的书页里,成了书签。母亲从书堆里站起来,挪开小马扎,摘下老花镜,慈爱地笑着说:
“我给你晒晒书。”
25. 文章题为“晒书”,但被略写; “我”与母亲一起读“小记”的事却被详写了,这种详略布局有什么作
②进城之后,两大橱子书我都搁在了老家,没往城里运。母亲主动担起了保管的重任。兄弟姊妹来拿书看,
母亲都牢牢记在心里,催促他们按时归还。
用?(6分)
③母亲上过“文化大革命”前的扫盲识字班,认识 1000 字左右,已经够用了。舅舅是文盲,出门举步维艰,
由此母亲深知读书的重要性。家里用度再紧巴,只要我说买书,母亲总是东挪西凑及时给我钱。打小,农活
再忙,只要我在看书,母亲绝不会派活给我。母亲在和左邻右舍闲聊的时候,总是有意无意地说一句:“我
五、作文(共 60分)
儿子在看书呢!”母亲的付出终于有了回报,我是村里屈指可数的考上大学跃过“龙门”的农家子弟。在我
的内心深处充满了自豪和对母亲的无比感激。 26.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④午后,我和母亲把书一本一本翻过来,晒晒封底那一面。母亲笑道:“我看看我的宝贝儿子看什么宝贝书。”
生活常常因细节显得丰盈而又意味深长。但是,处于事情当中时,我们往往会忽略它们的存在,直到某个时
说着,她拿起一本荷尔德林的诗集,翻开扉页上我的淘书小记念起来:“在暮色苍茫里漫步辽宁师范大学校
园,于樱花树影里邂逅小书摊,一腼腆女生处理旧书,遇此书,半价购之乃去。1994 年 4 月 16 日晚于大连。” 候,回望过去,一些细节才会在我们记忆深处灿烂起来……
母亲翻了一下内文,说看不懂,就放下了。她又拿起一本薄薄的白色封皮的书《乡愁的理念》,是董桥的,
照例还是先念扉页上的购书小记:“逛大学扎堆的济南文化东路,往来皆年轻面孔,间或遇到面熟之老学生, 请以《那些灿烂的细节》为题写一篇记叙性文章。
颔首微笑。路东段三联书店济南分销店购董桥《这一代的事》及《乡愁的理念》,久慕董桥文名,今足愿矣。
1992 年 6 月 2日。”母亲慨然叹道:“儿子啊,原来你跑了好些地方呀,我都不知道。” 要求:
⑤母亲捧着书,小心地翻阅着,轻声读着书上的小记,嘴角上扬,咯咯笑着喊我过去看她手中拿着的一本《酒 (1)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徒》。多年前一帮书友聚饮后去庄君家小坐,趁庄君去沏茶的机会,我们几个书友纷纷去她的书橱前窃书。
我一眼看见《酒徒》,抽出来藏到了包里。回家后打开,见扉页上有庄君龙飞凤舞之小记:“老贺赠王书一 (2)不少于 800字;
捆,王大醉,半夜醒来,探手入包,书尚在,安心睡去。”一本我送出去的小书,在辗转了近十年后,居然
(3)字迹工整,书写规范,标点正确;
以“窃”的方式重回我的手上,真是奇妙。几乎每一本书都有来历,都有故事。整个下午,母亲一直笑个不
停。
(4)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⑥那是在初夏,栀子花氤(yīn)氲(yūn)的香气里,我和母亲坐在书堆里,一本一本翻晒我喜欢的书。
母亲用棉布仔细拂拭着,娘儿俩漫无目的地聊天,光阴在从书本上抬头、低头瞬间消失。栀子花开的时节,
已经有点热,母亲用手背拂了一下额前的头发,冲我一笑,她的白发从发间探出来,让我心惊。
⑦多年以后,母亲因心脏病突发溘然长逝。那两大橱子书我经常抚摩、翻阅,心里时时升腾起无尽的思念。
因为,每一本书上都留下了母亲的手印。(选自《中学生阅读》有删改)
高一语文 第 7页 共 8页 ◎ 第 8页 共 8 页 高一语文
{#{QQABRYAUgggIQAIAAAgCQw1QCgEQkAEACCoOQAAAoAAAwBNABAA=}#}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 … ○ … … … … 外 … … … … ○ … … … … 装 … … … … ○ … … … … 订 … … … … ○ … … … … 线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