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光的直线传播
年级
初二
学科
物理
备课
教师
刘恒桥
授课
时间
课 题
第一节 光的直线传播
教学目标
1、能识别光源,知道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2、通过探究,归纳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能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一些简单现象。
3、了解模型法。
4、通过探究性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学习物理,相信科学。
教学重点
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知道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教学难点
能用光的直线传播的知识,解释一些相关的现象。
教学方法和手段
实验法:通过设计光的直线传播,分析推理得出光是直线传播的;
学案教学;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准备
激光灯、蜡烛、集气瓶、、玻璃水槽、烟雾(蚊香)、石灰水、大果冻,火柴、自制教具小孔成像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一、情景导入:
小游戏:五名同学登台,要战成一列纵队,怎样做到站直?
五名很容易想到,后面跟的同学看前面同学的后脑勺,当他挡住了前面所有同学,队伍就站直了!
教师顺势提问:这应用到的物理知识是什么呢?引入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站纵队这一学生熟悉的活动,引入本节课的学习,激发同学们的探索热情!
二、光源
1、学生观看课件思考问题:
漆黑的夜晚,我们什么也看不见;站在太阳下,紧闭双眼,仍什么也看不见。这是什么原因呢?
人们要看见东西,必须要有光源,而且光必须进入人们的眼睛。正是有了光才使得我们的世界绚丽多彩,让我们的生活五彩缤纷。
2、学生观看课件总结:
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它可分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可以说光源的发明过程,就是一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
3、让学生再次列举身边的各种光源。
对学生的答案可让学生进行评价,如镜子是不是光源?
4、思考课件中的问题:
镜子、月亮是不是光源?为什么?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对这一问题的激烈争论,加深对光源的理解!
三、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1、学生看课件图片猜想:
光源发出的光是怎样传播的呢?光的传播需要介质吗?
设计意图:故意让学生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形成对比,加深印象!
2、利用下列器材:激光灯、集气瓶、玻璃水槽、烟雾、石灰水、大果冻探究光在同种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1)集气瓶内有收集的烟雾,用激光灯照射,观察光路。
(2)玻璃水槽内盛有浑浊的石灰水,用激光灯照射,观察光路。
(3)用激光灯照射透明的大果冻,观察光路。
教师演示:强调激光灯对眼睛有伤害,禁止用激光灯照眼睛!学生观察很认真!
设计意图:通过一些常见的物品进行实验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光在固体、液体、气体中的直线传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观看课件思考问题5:
教师补充:“海市蜃楼”现象也是如此,其实是光的折射现象!
教师指出:光在同一种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是有条件的,就是介质要均匀,才是沿直线传播的,如果介质不均匀光线也会发生弯曲。
总结归纳: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板书
4、列举自然界、生活中光沿直线传播的例子。
四、光线
由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我们就可以沿光的传播路线画一条直线,并在
直线上画上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这种表示光的传播方向的直线叫做光线。用这种研究问题方法叫模型法,板书。这样就可以把本来看不见的光线及光的传播路径用画图的方法表示出来,这种图叫光路图,如图。
注意:光线实际是不存在的。
五、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现象
通过课件突破这一教学难点
1、影子的形成、手影、皮影戏。
2、日食、月食的形成。
通过民间的 “天狗吃月”的说法,教育学生相信科学,破除迷信!
3、小孔成像。
教师展示:自制教具小孔成像。让学生意识到,利用身边的材料就可以设计实验器材,进行科学实验。根据时间情况决定是否让学生收看小孔成像装置的制作视频。
4、学生活动:利用一张白纸,扎一小孔,教室内的日光灯,桌面当光屏进行小孔成像实验!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探索热情很高,有的同学在桌面找到四个像,六个像;有的同学扎两个孔、四个孔呢?若在纸上掏一个大洞呢?
小孔成像早在公元前4世纪的《墨经》中就有记载,比西方要早得多,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5、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现象
射击三点一线,激光准直,站纵队(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与开课的学生游戏前后呼应,都是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
六、光速
1、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空气中近似认为3×108m/s),
与声音不同的是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而且在真空中的人传播速度最大,一人若以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绕地球飞行,他在1秒内可绕地球转7.5圈。
2、课件学习光在水中、玻璃中的速度依次减小,与声速相反。
3、光年是 的单位,1光年= m。
设计意图:通过对1光年的计算熟悉计算题的要求,感受光年的大小。
七、课堂小结
结合学习目标,说一下这节课我的收获以及还存在的疑惑。接着当堂检测。
八、布置作业
见课件
当堂检测
1、能自身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下列物体属于光源的是( )
A、眼睛 B、镜子 C、月亮 D、太阳
2、关于光的传播过程,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光的传播方向始终不变
B、光的传播速度是3×105千米/秒
C、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D、光在水中的速度小于在空气中的速度
3、排纵队时,如果看到自己前面的一位同学挡住了前面所有的人,队就排直
了,这可以用 来解释。
4、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 km/s,为实现我国的探月计划,向月
球发射的激光到达月球并返回地面约需2.6s,则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是
km.
板
书
设
计
条件:在同种均匀介质中
光的直线传播 现象:影子的形成、小孔成像、日食月食等
光的直线传播 应用:激光准直、排队、打枪等
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3×108m/s
参
考
资
料
《教师用书》
教材全解
物理21世纪教育网
新泰教研网
教学反思
本节课内容比较多,重点应放在对光的直线传播的研究和应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现象上,其他部分尽量节省时间,确保不拖堂。
结合初二学生的特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真正起到激发学生学习性趣的目的,可布置通过作业自制小孔成像装置,来进行。
?
课件25张PPT。 刘恒桥
楼德中学第一节 光的直线传播 学习目标
1、能识别光源,知道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2、通过探究,归纳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能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一些简单现象。
3、了解模型法。
4、通过探究性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学习物理,相信科学。白天,我们能看到周围的一切;夜晚漆黑的屋子里,我们什么也看不见,但在灯光下,我们又可以看书、写字、这又说明了什么?白天,我们睁开眼睛能看到周围的一切.但闭上眼什么也看不到.说明了什么?思 考1一、要看见物体,必须有光射入人的眼睛,当然要有光源。思 考2燃烧的篝火彝族火把节的火把太阳光烛光上海夜景——灯光二、光源 能够自身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光源发出的光具有能量。原始社会战国时代1878年,爱迪生发明了电灯月光皎洁,月亮是不是光源?光彩夺目的钻石是不是光源? 闪闪“发光”的镜子是不是光源?为何我们又能看到它们?都不是光源.因为它们反射光,光再进入我们的眼睛,所以就看到了它们。思 考3思 考4光源发出的光是怎传播的呢?光的传播需要介质吗?你还见过(知道)那些光源?水母 萤火虫 手电筒 所有的恒星等等 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光可在真空、空气等中沿直线传播那么光在水、玻璃(固体)中怎样传播呢?不均匀的大气光在同种介质中是否一定沿直线传播呢?思 考5三、光的传播规律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点光源发出的光线:平行光线:(太阳光)s如何描述光传播的路径和方向?四、光线: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描述光的直线传播注意:光线实际上是不存在的,是人们用来表示光的传播路线的,是一种理想模型。五、用光的直线传播的知识解释有关的现象 影子的形成:
影子的出现不恰恰证明了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吗?如果光能拐弯,它就能绕过物体跑到物体的背后去,物体背光的一方就会亮起来,那还会有影子吗? (光直线传播的事例)当人离开路灯时,由于光的直线传播,他的影子由短变长日偏食日环食日全食月食思考:日食和月食是怎样形成的?日食时,地、月、太阳处在同一直线上,月球在中间,月球的影子落到地球上,地球上阴影区域形成日食。月食时,地、月、太阳处在同一直线上,地球在中间,地球的影子落到月球上,地球上阴影区域形成月食。 观察演示实验描述小孔成像的特点。如果小孔成像中光源是太阳,小孔是方形的,则成的像又会怎样呢?
小 孔 成 像请你描述出日食和月食的成因日偏食时,太阳通过树叶间的小孔在墙上成像a.激光准直:
b.瞄准:看图说明打枪是如何利用光的直线传播的。
c.排队:10名同学排成一行(或列),说说怎样才能排直。六、解决实际问题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3×108米/秒稍小于真空中的速度约空气中的3/4约空气中的2/3七、光速光从光源发出,以较大的速度向外传播。(17世纪才发现)本节重点内容小结 条件:在同种均匀介质中
光的直线传播 现象:影子的形成、小孔
成像、日食月食等
应用:激光准直、排队、
打枪等
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3×108m/s光的传播八、当堂检测:3、排纵队时,如果看到自己前面的一位同学挡住了前面所有的人,队就排直了,这可以用 来解释。光沿直线传播1、能自身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下列物体属于光源的是( )
A、眼睛 B、镜子 C、月亮 D、太阳
2、关于光的传播过程,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光的传播方向始终不变;
B、光的传播速度是3×105千米/秒;
C、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D、光在水中的速度小于在空气中的速度。 D4、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 km/s,为实现我国的探月计划,向月球发射的激光到达月球并返回地面约需2.6s,则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是 km. 300000390000A布置作业 1、阅读教材第71页:《我们看到了古老的光》小组内讨论回答文章后面的三个问题。
2、自制小孔成像装置。光的传播
楼德中学 刘恒桥
学习目标:
1、能识别光源,知道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2、通过探究,归纳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能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一些简单现象。
3、了解模型法。
4、通过探究性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学习物理,相信科学。
学习过程:
一、情景导入,提出问题:
小游戏:五名同学登台,战成一列纵队,怎样做到站直?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认识光源
什么是光源?常见的光源有哪些?
2、光的直线传播
(1)利用下列器材:激光灯、集气瓶、玻璃水槽、烟雾(蚊香、火柴)、石灰水、大果冻探究光在同种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思考:为什么会有“海市蜃楼”现象?
结论:光在同种 介质沿直线传播。
(2)列举自然界、生活中光沿直线传播的例子。
3、认识光线
(1)如图所示物理学中用带 的直线来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光线不是真实存在的,是一种模型,这种方法叫模型法。
其画法是: 光线 别忘了带箭头!
(2)个人展示:小孔成像装置。
(3)学生活动:利用一张白纸,扎一小孔,教室内的日光灯,进行小孔
成像实验!
4、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现象
射击三点一线,激光准直,站纵队(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5、光速
(1)光能在真空中传播。光在真空或空气中的速度是 m/s,合 km/h。
光在水中、玻璃中的速度依次减小,与声速相反。
(2)光年是 的单位,1光年= m。
三、课堂小结,查缺补漏:
说一下这节课我的收获以及还存在的疑惑。
四、当堂检测,反馈矫正: 姓名:
1、能自身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下列物体属于光源的是( )
A、眼睛 B、镜子 C、月亮 D、太阳
2、关于光的传播过程,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光的传播方向始终不变;
B、光的传播速度是3×105千米/秒;
C、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D、光在水中的速度小于在空气中的速度。
3、排纵队时,如果看到自己前面的一位同学挡住了前面所有的人,队就排直
了,这可以用 来解释。
4、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 km/s,为实现我国的探月计划,向月
球发射的激光到达月球并返回地面约需2.6s,则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是
k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