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怀疑与学问 课件(共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9 怀疑与学问 课件(共3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24 08:35: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19
顾颉刚
部编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qlh283628
qlh283628
qlh283628
学习目标
重点
难点
素养
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把握严谨的论证结构
体会本文逻辑严密、语言准确的特点
理解怀疑精神的内涵,培养自己大胆质疑的精神
qlh283628
qlh283628
qlh283628
走进作者
顾颉刚(1893-1980),我国当代史学家,江苏苏州人。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和历史研究,于怀疑和辨伪,有不少创见。著有《汉代学术史略》、《史林杂识初编》等。
qlh283628
qlh283628
qlh283628
材料连接
关于文中提到的四位古代学者
程颐(1033-1107)北宋哲学家、教育家。曾和兄程颢学于周敦颐并同为北宋理学的奠基人,世称“二程”。二程的学说后来为朱熹所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学派。
圣人之仁,理学之祖


张载(10 33-1077)北宋哲学家。 曾任崇文院校书等职。讲学关中,故其学派被成“关学”。
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
qlh283628
qlh283628
qlh283628
材料连接
戴震(1723-1777)清代思想家学者。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 》。对天文数学历史地理均有深刻研究,对经学、语言学也有重要贡献,卓然为一代考据大师。在哲学上有力地批判了理学家。后人编有《戴氏遗书》。
朱熹(1130-1200)即文中的“朱子”。南宋哲学家教育家。广注典籍,对经学,史学,文学,乐律以至自然科学有不同程度的贡献。他的博览和精密分析的学风对后世学者有很大影响。“程朱理学”的创始人。
qlh283628
qlh283628
qlh283628
标题解读
怀疑与学问
心存疑惑
泛指知识
标题点明本文论题,论述“怀疑”与“学问”的关系
qlh283628
qlh283628
qlh283628
写作背景
顾颉刚以治学严谨著称,在北大读书时他曾校点清代姚际恒的《古今伪书考》。这本书很薄,他却花费大量时间查阅资料,几个月才校点完,由此,他知道了辨伪的必要性,发起编辑《辨伪丛刊》,同时决心要从“辨伪书”到“辨伪史”。顾颉刚对于中国古史,做了许多辨伪的文字,《怀疑与学问》是他对后人的真情告白。
qlh283628
qlh283628
qlh283628
积累词语
点击朗读课文
虚妄(wàng) 墨(mò )守 譬( pì )如
懒惰(duò) 塾( shú )师 停滞(zhì)
盲(máng)从 颉( jié )
腐草为萤( )
yíng
qlh283628
qlh283628
qlh283628
词语积累

解答( )
浑身解数( )
押解( )
jiě
jiè
锻炼 ( )
栋梁( )
冷冻 ( )
dòng
xiè
liàn
dòng
qlh283628
qlh283628
qlh283628
积累词语
辨伪去妄:辨别真假是非,丢弃荒谬不合理的东西。
停滞:因为受到阻碍,不能顺利地运动或发展。
不折不扣:不打折扣。
墨守:形容因循守旧,不求进取。
虚妄:没有事实根据的。
大儒:旧时指学问渊博的著名学者。
流俗:流行的俗见。
qlh283628
qlh283628
qlh283628
研读课文
朗读1——2段,思考,你读出了哪些的信息?
引用学者的名言充当道理论据,
增强了论点的说服力。
提出了中心论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作用
qlh283628
qlh283628
qlh283628
研读课文
默读课文2——6段,找出各段的中心句。
第2段:“学则须疑。”——张载
第3段: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证据。
qlh283628
qlh283628
qlh283628
研读课文
第4段:我们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
第5段:我们对于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
qlh283628
qlh283628
qlh283628
研读课文
第6段: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qlh283628
qlh283628
qlh283628
研读课文
第一部分(1—2)
中心论点
论证第一个分论点
怀疑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
第二部分(3—5)
论证第二个分论点
怀疑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第三部分(6)
“做学问要有怀疑精神”


qlh283628
qlh283628
qlh283628
研读课文
研读第3段
提出分论点
国难危急时各地出现的口头消息不一定可靠
做学问的事实和证据不一定可靠
对比
论证做学问要质疑
qlh283628
qlh283628
qlh283628
研读课文
研读第4段
提出分论点 从正方两方面阐明对于传说的话必须经过思考的观点 列举三皇五帝和腐草为萤的例子论述怎样以怀疑的精神做学问。
qlh283628
qlh283628
qlh283628
研读课文
研读第5段
道理论证。引用了孟子“尽信书不如无书”的 名言,论证了“我们对于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 己的怀疑”的论点。
阐释如何以“怀疑精神”读书和治学
正反对比论证,论述怎样正确对待书本、学问,阐释怀疑精神的重要性。
qlh283628
qlh283628
qlh283628
研读课文
研读第6段
默读课文,理清论证思路。(温馨提示:注意抓住观点句、阐释句、材料句、分析句、结论句)
观点句
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qlh283628
qlh283628
qlh283628
研读课文
从反、正两个方面说理,鲜明、突出地证明了怀 疑的危害和益处。
对比
论证
阐释句
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地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在不断的发问 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发展起来。
qlh283628
qlh283628
qlh283628
研读课文
观点句
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
材料句
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便问《大学》是何时的书,朱 子是何时的人。塾师告诉他《大学》是周代的书,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问宋代的人如何能 知道一千多年前的著者的意思。
举例论证
表明发文求解的重要性。
qlh283628
qlh283628
qlh283628
研读课文
他的哲学就建立在对于万事万物的怀疑和明辨上。
法国的大哲学家笛卡儿也说:“我怀疑,所以我存在。”
分析句
材料句
分析句
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要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 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
道理论证,从正面阐述学问家保持怀疑做学问的态度。
qlh283628
qlh283628
qlh283628
研读课文
“一切”包括古今中外的学问家,无一例外。四个常常体现出从怀疑到主动修正的治学过程,具有很强的逻辑性。
qlh283628
qlh283628
qlh283628
研读课文
结论句
古今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起来的。若使后之 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反面推理,阐明分论点。
qlh283628
qlh283628
qlh283628
小贴士
1、举例论证的作用
①通过列举xx,
②具体有力地论证了(段观点)的观点,进而论证了本文的中心论点。
③从而使作者的观点更具体、更真实、更有说服力。
论证方法的作用答题格式
qlh283628
qlh283628
qlh283628
小贴士
2、道理论证的作用
①引用xx的名言,
②论证了(段观点)的观点,进而论证了本文的中心论点。
③从而使作者的观点更有说服力。
3、(正反)对比论证的作用:
把……与……进行对比,
更加突出地论述了……的观点。是论证更加有力。
qlh283628
qlh283628
qlh283628
小贴士
4、比喻论证的作用
①把……比作……
②论证了……的观点,进而论证了本文的中心论点。
③从而使论证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qlh283628
qlh283628
qlh283628
主题归纳
本文论述了学者“先要会疑”“学则须疑”的观点,强调了怀疑精神在治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倡学者应有怀疑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
qlh283628
qlh283628
qlh283628
老师寄语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冬夜读书示子聿》
[宋]陆游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