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1同步教案:9.3 走向多极化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1同步教案:9.3 走向多极化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2-20 10:01: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走向多极化
【课标要求】
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级化趋势加强的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通过分析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原因,遵照全面把握事物内在联系的辩证法要求,培养学生运用必然与偶然、内因与外因、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辨证关系分析问题的基本能力。
(2)了解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后,世界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3)通过分析冷战后国际形势的变化特点,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要学生学会运用比较法说明导致中国和苏联改革出现不同结果的原因。
(2)要学生运用讨论法学习有关问题,深刻理解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苏联解体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东欧剧变的实质,体会到发展生产力和经济对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性,加深对中共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重大意义的理解。
(2)强调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是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的挫折,但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的失败。
(3)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树立开放的世界意识,确立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立志为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重点、难点】
一、重点:苏联解体的原因及影响。〔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政策上的错误长期得不到纠正所积累的许多社会问题和民族矛盾、戈尔巴乔夫背离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方向的政治体制改革以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
二、难点:怎样认识苏联解体与社会主义发展的关系。〔苏联的解体是斯大林模式的解体,不是社会主义制度层面的失败。它一方面反映了一种社会制度代替另一种社会制度的曲折。另外也给包括中国在内的社会主义国家提供了发展社会主义的经验教训。〕
【教学过程】
〖复习并导入〗
基辛格在1993年的谈话中指出:“世界新秩序之所以不同于旧秩序,就是因为它不由超级大国主宰,而是有很多权力中心,每一个都独立活动。?? 美国既是超级大国,也不是超级大国。美国是唯一的军事超级大国,但靠军事力量能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少。至于其他问题,如经济力量,美国仅仅是一个大国,还有可与美国匹敌的其他国家。” 基辛格的话说明了当今国际社会上的什么问题?它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讲授新课〗
一、别了,雅尔塔
(一)学生阅读第一目,思考:
1、分析苏联解体的原因,并简述其过程。
2、分析东欧剧变的原因,结合P147页地图,简述其大致过程。
3、分析苏东剧变的影响。
4、活动探究材料 (东欧剧变)……有多方面的深刻原因。这些国家没有找到一条适合本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更多地是照搬苏联的一套做法。……阻碍了这些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伤害了这些国家人民的民族感情,使得社会主义在这些国家不仅没有发挥和显示出应有的优越性,而且声誉受到很大影响。……苏联“新思维”的改革之风,西方“和平演变”的鼓励政策,都对东欧的变化有影响,起了推动作用。——中国外交部前部长钱其琛的讲话
读史感悟:⑴根据材料,你认为导致东欧剧变的原因有哪些?
⑵你怎样认识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与社会主义发展的关系?(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是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的挫折,是斯大林模式的失败,但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
的失败。)
(二)讲解
1、解体的原因:①主要原因是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和政策上的错误长期得不到纠正,积累了许多社会问题和民族问题。②直接原因是戈尔巴乔夫背离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方向的政治体制改革。③外部原因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的成功。
解体的标志:1991年12月22日,俄罗斯等11国领导人签署《阿拉木图宣言》。
2、东欧剧变,是二战后四十多年里这些国家各种矛盾长期积累的总爆发。
①欧洲各国照搬苏联模式,受制于苏联;②经济发展缓慢,导致经济危机;③政治上各国党和政府忽视民主和法制建设;④苏联戈尔巴乔夫改革思想的影响,西方“和平演变”政策等等。
苏联和西方的因素,是东欧剧变的重要原因,在危机面前,这些国家的执政党在国内国际压力下,宣布实施“政治多元化”和多党制,承认反对派的合法地位,从而最终丧失了国家政权。剧变的实质是各国放弃社会主义道路,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3、解体的影响:导致了战后存在40多年的两极格局最终崩溃,世界从此告别了雅尔塔体系,冷战结束。雅尔塔体制的结束,标志着现代国际关系史上一个时代的结束。它表明苏联大国地位的衰落和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雅尔塔体制以有利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开始,以不利于苏东国家而结束。它给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人们提供了极其重要的教训和启示。它的兴衰也告诉我们,国际力量对比的消长,归根到底取决于经济和科技力量的变化。
二、鼎足之势话西方
1、学生阅读第二目,完成下列表格:
目标
行动
影响
美国
建立单极世界
①1998年对伊拉克突然实施空中打击; ②1999年发动科索沃战争;③发动阿富汗; ④发动伊拉克战争。
美国在世界上为所欲为,给世界和平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加快一体化进程
①1991年签定《欧洲联盟条约》;②1993年欧洲联盟正式成立;③1999年欧洲单一货币欧元正式启用; ④积极努力建立欧洲独立的防务体系。
欧盟的综合实力大大增强,国际地位举足轻重。
日本
谋求政治大国
①与亚洲邻国建立起密切的经济分工与合作关系;② 1992年常在联合国的名义下向海外派出军事力量;③90年代初以来,日本的陆军海军空军全部实现了指挥控制自动化,信息化;④努力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
军事力量的日益膨胀引起亚洲各国对日本未来走向的担忧。
2、活动探究:?欧洲一体化大事记(1951—1995) ??? ?1951年,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和卢森堡建立煤钢共同体。 ?? ??1958年,上述六国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决定建立关税同盟,实施共同农业政策,组成农产品共同市场。 ?? ??1967年,上述三个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同体。 ? ???1973年,英国、爱尔兰和丹麦加入欧共体。其后,希腊、葡萄牙和西班牙相继加入。 ?? ??1975年,欧共体首脑会议正式定名为“欧洲理事会”。 ????1979年,欧共体各国成立欧洲议会,加强各国的政治联系,协调彼此的对外政策。 ????1991年,欧共体通过了欧洲联盟条约。两年后,欧洲联盟正式成立,成为一个具有经济和政治双重性质的组织。 ????1993年,欧洲统一大市场正式启动,实现了人员、货物、资本和服务的自由流动。 ? ???1995年,奥地利、芬兰和瑞典加入欧洲联盟。 回答:????(1)概括欧共体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规模的变化,指出其经济一体化的演进趋势。(①规模不断扩大,成员国增加;②从单一经济领域向多种经济领域扩展,程度不断加深。) ????(2)欧洲理事会和欧洲议会的成立,表明欧共体出现了什么新的发展趋向?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出现这一趋向的内部和外部原因。(从经济一体化向政治一体化发展。原因:①经济实力增强,要求政治上更好地维护欧共体成员国的利益;②超级大国加紧在欧洲的争夺,西欧各国要求更有效地维护自身安全。)
三、走出低谷的俄罗斯
(一)学生阅读第三目,思考:
1、苏联解体后,俄罗斯面临着哪些困难?
2、1993年俄罗斯调整对外政策的目的及表现。
3、普京上台后采取哪些措施,他的有利条件是什么?结果如何?
总结:随着俄罗斯国内经济形势的不断好转,国内政局得到稳定,国际地位也有了很大改善。在国际事务中,俄罗斯仍然是对美国的全球支配地位构成挑战的国家。
四、风云际会看东方
(一)学生阅读第四目,思考:
1、面对纷繁变幻的国际局势,广大发展中国家如何发展力量?
用团结的力量来对抗霸权主义,力争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的影响。
2、1990S第三世界的力量有了发展壮大,请说出具体实例。
3、中国在新国际格局建立中如何发挥其作用?
4、分析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影响: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有利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有利于充分发挥联合国的作用,有利于建立公平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
5、小结:活动探究:当我们展望今后五年、十年或许十五年的时候,我们会看到五个强大的超经济力量,它们是:美国、西欧、苏联、大陆中国,当然还有日本。
现在让我们看看对美国来说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不久所处的地位相比,美国遇到我们连做梦也没有想到的那种挑战。
——1971年7月6日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
请回答:(1)尼克松这次讲话的意图及背景何在?〔意图:改变肯尼迪时代美国的对外战略。主要背景:一是美国的相对实力下降,二是苏联军事和经济实力的增强以及欧共体和日本的挑战。〕
(2)他对未来的一些预见是否有道理?为什么?〔关于五个力量中心的预见是基本正确的。当今世界格局多极化的趋势可以证明。但多极格局的定型,将取决于综合国力的平衡,而不仅仅是经济。〕
〖小结〗
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期,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后世界两极格局随之瓦解,多极化趋势加强,并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但是,我们要认识到,雅尔塔体制的最终解体,是多种因素促成的,从根本上说是各种反霸力量合力的结果。时至今日,世界格局的多极化仍然只是一个发展趋势,它的最终形成将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
【作业】
《填充图册》及《课程探究》。
【课后反思】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