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市新泰人教版(八上)物理(课件+教学案)第一章机械运动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3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泰安市新泰人教版(八上)物理(课件+教学案)第一章机械运动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3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5-02-21 22:35:49

文档简介

1.4测平均速度
东都镇初级中学 聂根录
学习目标:
1.学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
2.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3. 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
学习重点: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测量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
学习难点:速度的测量方法
一.知识准备
速度的公式?
2.怎样正确使用刻度尺和停表?
二.实验目的
进一步学习停表、刻度尺的使用,学会测平均速度的方法,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三.实验原理
速度公式:
四.实验器材
停表,斜面(木板),小车,金属片,木块,刻度尺。
五.设问导读:
1.要测量一个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应该测量______和_____2个物理量,其中______用钟表测量,_______用
刻度尺测量。
2. 为测量运动员短跑时的平均速度.在室外测出40m的路程,让该运动员跑完40m路程即告实验完毕,用表可
测出这段时间,就可据公式———————计算运动员的速度。
3.在实验室要测一辆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怎样准确测出小车运动的时间呢?需要怎样设计实验?
六.实验步骤
检查实验器材
将木板用木块组装成斜面(倾脚控制在20以内),将 固定在斜面底端。
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 滑下,并开始计时,小车到达斜面底端停止计时。
记录小车运动的 ,测量小车运动的 。
将金属片固定在斜面的 ,重复步骤3, 4,进行第二次测量。
分别计算两次小车的 。 7.整理器材,摆放整齐。
七.数据整理与误差分析
1.数据处理
路 程
运动时间
平均速度
s1=
t1=
v1=
s2=
t2=
v2=
思考: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变化情况是怎样的?整个路程和上半段路程的速度相同吗?
2.误差分析
使用 测量小车通过的路程时,可能由于估计值不同而出现误差。
使用 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时,可能由于小车运动过快而导致记录 时刻
和 时刻出现误差。
巩固练习:1、一个物体沿平直路运动,由静止起在10s内加速到20m/s,共运动了80m,该物体在10s内平均速度是 [ ]
A.20m/s B.10m/s
C.8m/s D.都不对
2、某汽车沿直线运动时,前半段路程用20m/s速度行驶,后半段路程用30m/s速度行驶,在整个路程中,汽车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m/s
【自我检测】
1、完成下列速度单位变换:
15米/秒= 千米/时,72千米/时= _ 米/秒。
2、甲乙丙三个物体的瞬时速度分别为:v甲=3.6km/h、v乙=5m/s,v丙=120cm/s,其中运动速度最大的是____,最小的是____。
3、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是变化的,这种运动是_______运动,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关于平均速度,有以下几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
A. 平均速度就是速度的平均值
B. 平均速度是用来精确描述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快慢的
C. 平均速度等于物体通过一段路程跟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值
D. 平均速度是几个物体运动速度的平均值
5、某同学从甲地到乙地,前200m以4m/s的速度步行,后1000m以10m/s的速度乘车,则该同学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
A、7m/s B、5m/s C、8m/s D、9m/s
6、下列哪辆车的运动速度最大:( )
A、甲车在0.5h内行驶了28km B、乙车在15s内行驶了150m
C、丙车在10s内行驶了0.8km D、丁车在0.5min内行驶了450m
7、AB两地相距1500m,甲、乙两人从A、B两地同时相向出发,速度分别为5m/s和36km/h,则他们相遇的时间为:( )
A、300s B、150s C、100s D、50s
8、实验:测小车的平均速度。
如图所示,斜面长2.4米,测得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所用的时间是6秒。如果在斜面的中点装上金属片,测得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金属片的时间为4.8秒。请将测量数据填入表中,并计算出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1和通过上半段的平均速度v2。
路程(米)
运动时间(秒)
平均速度(米/秒)
s1=2.4
t1=
v1=
s2=1.2
t2=
v2=
①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过程中,小车做__运动。(填“匀速”或“变速”)
②根据上表的数据,小车通过斜面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 米/秒。
9. 汽车出厂前要进行测试.某次测试中,先让汽车在模拟山路上以8m/s的速度行驶500s,紧接着在模拟公路上以20m/s的速度行驶100s.求:
(1)该汽车在模拟山路上行驶的路程;
(2)汽车在这次整个测试中的平均速度.
课件15张PPT。1.4测量平均速度东都镇初级中学 聂根录 你怎么知道他们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呢?  2.如何使用刻度尺?如何使用停表?一、温故知新
1.速度的公式:
动动手:练习停表的使用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小车、斜面、停表、刻度尺二、新课教学(二)设问导读:1.要测量一个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应该测量______和_____2个物理量,其中______用钟表测量,_______用刻度尺测量。2. 为测量运动员短跑时的平均速度.在室外测出40m的路程,让该运动员跑完40m路程即告实验完毕,用表可测出这段时间,就可据公式———————计算运动员的速度。3.在实验室要测一辆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怎样准确测出小车运动的时间呢?需要怎样设计实验?
实验装置组装:如下图  注意:调整斜面呈较小的坡度,使小车从静止释放,可加速下滑即可,并且不会滑落斜面。(三)实验方法与步骤实验步骤:课本第23页。注意:1.小车运动距离为车头到车头的距离。
2.小车从斜面顶端要从静止释放。
3.测量过程中不要改变斜面的坡度。
(同组的两名同学分别完成一次,并对比。实验记录表格:(记录结果要有单位)实验进行中……实验结论与分析:讨论:  不相同。因为斜面的坡度、选取路程等不同。  2.如何得出小车在整段路程中,后半段的平均速度? 根据公式: 计算。【分析与论证】 V2 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越来越大,说明小车沿斜面下滑运动越来越快。整个路程比上半段路程的速度大

(3 )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变化情况是怎样的?整个路程和上半段路程的速度相同吗?
小结:1、一个物体沿平直路运动,由静止起在10s内加速到20m/s,共运动了80m,该物体在10s内平均速度是 [ ]2、某汽车沿直线运动时,前半段路程用20m/s速度行驶,后半段路程用30m/s速度行驶,在整个路程中,汽车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m/s巩固练习A.20m/s B.10m/s
C.8m/s D.都不对C24再见第四节 测量平均速度
东都镇初级中学 聂根录




知识

技能
1.学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
2.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过程

方法
1.掌握使用物理仪器——停表和刻度尺的基本技能。
2.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

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正确、实事求是测量和记录数据的良好作风。
2.逐步培养学生学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对平均速度有了一定的了解,对平均速度的计算也初步掌握,但对实验的过程和方法还有所欠缺。同时学生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和计算分析能力,这也给实验的完成带来了有利的影响。
教学分析
教学重点
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测量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
教学难点
难点
速度的测量方法
解决办法
实验法
教学资源
秒表、木块、小车、斜面、直尺、长卷尺等。
板书设计
第四节 测量平均速度
测量方法:
使用仪器:停表 直尺
教学过程设计(第 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媒体
预期效果
一、引入新课
二、教学新新课
钟表
(二)分组实验
(三)小结
(四)巩固练习
(五)自我检测
1、找一些跑步等裁判计时的照片或者描述一些比赛时计时的情况。同学们,想知道一个物体的平均速度,我们需要知道什么?需要什么工具来帮助我们?今天我们就用表和尺子来亲自动手测量平均速度。
2、温故知新
(1)速度的公式:
(2)如何使用刻度尺?如何使用停表?
(一)动动手:练习停表的使用
(一)设问导读:
1.要测量一个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应该测量______和_____2个物理量,其中______用钟表测量,_______用
刻度尺测量。
2. 为测量运动员短跑时的平均速度.在室外测出40m的路程,让该运动员跑完40m路程即告实验完毕,用表可
测出这段时间,就可据公式———————计算运动员的速度。
3.在实验室要测一辆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怎样准确测出小车运动的时间呢?需要怎样设计实验?
(二)分组实验
   1.明确实验内容和目的,知道自己的责任。
  2.严格按照教师安排的程序进行实验。
  3.实验中要严肃认真,操作仪器要准确,记录数据要讲究实事求是。
  4.要认真遵守实验纪律,注意爱护仪器。
  5.每组安排好先后顺序,有条理地进行,避免挣抢.动手能力强、细心、态度积极的学生和愿意被动接受的学生互相组合成组,合理搭配。
  教师巡视指导。
  指导学生设计数据表格,计算出平均速度。
路 程
运动时间
平均速度
s1=
t1=
v1=
s2=
t2=
v2=
6.对学生测量的结果师生共同评议。
点评一些同学或小组的表现,指出高效和低效的原因,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三)小结
(四)例题
(五)自我检测
回答
观察停表,了解停表的使用
做一做
讨论分析完成
明确实验目的
按要求分组进行实验。6人一组进行实验。
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实验,每组人员分工合作完成实验。
测量距离
进行实验
分工测量时间、计算平均速度
汇报结果
误差分析
归纳总结
小组合作完成
回忆平均速度的求法
进一步了解停表的使用方法,为实验做好准备
分组实验,感悟实验过程,体会物理实验所带来的乐趣。
学会处理实验数据,掌握分析数据的方法。
教 学 反 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