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洪市重点中学校2026 届高一上学期 10 月月考
化学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C A D C D D B C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B C A D B C D D D
二、非选择题
21. Ⅰ.(1)NaOH (2)NaOH
Ⅱ.(3)硝酸银(2分) (4)Ba2+ —+CO32 = BaCO3↓(2分),2Ag++CO —32 = Ag2CO3↓(2分)
(5)Na2CO3(2分) HNO3(2分)
(6)静置,向上层清液中继续滴加少量 BaCl2溶液,无明显现象(或取少许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
入 BaCl2溶液,无明显现象)(2分,答案合理即可)
22.(1)① ④ ③ ⑩ (2)①④⑨⑩ ①②⑨
(3) CuSO —4= Cu2++SO42 (4)NaHCO3 NaHSO4 Na 2SO4 CO2 H2O (5)H
OH H2O
(6)盐 ③ 氧化 ①
23.(1)K2MnO4、MnO2 0.4 (2)+4 (3)HCl Cl2
10e—
(4)Ⅰ. 2MnO —4 +10Cl—+16H+=2Mn2++ 5Cl2↑+8H2O Ⅱ. 71:126 Ⅲ. K2MnO4>MnO2>O2
解析
1.【详解】A.焰火燃烧过程中生成新物质,涉及化学反应,A错误;
B.“冷巷”降温系统零碳排放,不产生二氧化碳物质,体现了“碳中和”的思想,B正确;
C.铝材料制成的“蓉火”火炬可以循环使用,利于节约原料和能源,C正确;
D.使用可降解饭盒、使用氢燃料汽车等都会保护环境,不产生污染,举措是绿色化学的重要体现,D正确。
2.【详解】A.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为纯净物,也可能为混合物,如氧气中仅存在 O2一种微粒,属于纯净
物,而 O2和 O3组成的混合气体中也只含有 O元素,但由于有两种不同的微粒,因此属于混合物,A错误;
B.Fe2O3是碱性氧化物,但不能与水反应产生相应的碱 Fe(OH)3,故碱性氧化物不一定能和水反应生成碱,B错误;
C.金属阳离子被还原不一定得到金属单质,例如铁离子被铁单质还原为亚铁离子,C正确;
D.液氯为纯净物,不是分散系,D错误;故选 C。
3.A
4.【详解】A.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生成硫酸钡沉淀,不能大量共存,A不符合题意;
答案第 1页,共 5页
{#{QQABBYAUggiAAgBAAAhCQwmACkKQkAGACKoOREAIsAIAAQFABAA=}#}
B 3 .使紫色石蕊变红的溶液转化存在大量氢离子,氢离子、K 、Fe 、NO 3、Cl
相互之间不反应,能大量共存,B
符合题意;
C — —.常温下加入锌能快速产生大量氢气的溶液中存在大量氢离子,MnO4 和 S2 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
—
酸性条件下MnO4 的氧化性更强,C不符合题意;
D.强碱性溶液中存在大量氢氧根离子,氢氧根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生成水和碳酸根离子,碳酸根离子和镁离子生
成碳酸镁沉淀,不能大量共存,D不符合题意;故选 D。
5.【详解】A.P为 15号元素,P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A正确;
B.次磷酸根转化氧为-2、氢为+1,利用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 0,则 P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B正确;
C.次磷酸钠 NaH2PO2 属于正盐,则电离方程式为:NaH 2PO2 Na H PO 2 2 ,C错误;
D.红磷和白磷均为磷单质,O2和O3均为氧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D正确;故选 C。
6.【详解】A.b、c均为含碳的氧化物,b中碳元素显+2价,所以 b点表示的是一氧化碳,c中碳元素显+4价,
所以 c点所示的物质是二氧化碳,在点燃的条件下,一氧化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A正确;
B.c点所示的物质是二氧化碳,d点所示物质是一种酸,其中碳元素显+4价,所以该物质是碳酸,二氧化碳和水
反应生成碳酸,B正确;
C.e点所示物质是一种盐,其中碳元素显+4价,即是碳酸盐,碳酸盐中的碳酸钙、碳酸钡等难溶于水,C正确;
D.a是含碳元素的单质,e点所示物质是一种碳酸盐,从 a到 e两步即可实现,即碳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
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碱反应即可得到碳酸盐,C错误。答案选 D。
7.【详解】A.金刚石和石墨是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单质,二者互为同素异形体,故 A错误;
B b.粒子 a Xn-的质子数为 a,带有 n个单位的负电荷,所以含有的电子数为 a+n,故 B错误;
C.H216O和 D216O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相同分子,化学性质相同,故 C错误;
D.已知 S是 16号元素,其核内有 16个质子,K层有 2个电子和M层有 6个电子,电子数之和 8个是核内质子数
1
的 ;故选 D。
2
8.【详解】A.1个氧气和 2个 Na反应生成一个 Na2O2,2个 Na共失去 2个电子,O2得到两个电子,电子转移数
量错误,A错误;
B.2个 Cl2与 2个 Ca(OH)2反应,氯气既是氧化剂也是还原剂,2个 Cl各失去一个电子转化为 ClO-,2个 Cl各得
到一个电子转化为 Cl-,B正确;
C.KClO3与 6个 HCl反应,KClO3中的 Cl得到 5个电子,5个 HCl中的 Cl各失去一个电子,转化为 3个 Cl2,C
错误;
D.该反应中 3个 Cu各失去 2个电子转化为 Cu2+,2个 HNO3中的 N各得到 3个电子转化为 NO,电子转移方向错
误,D错误;故答案选 B。
9.【详解】A.通入二氧化碳不反应,且离子之间相互不反应,能大量共存,A符合题意;
B.氢氧化镁和氢离子生成水,不能大量共存,B不符合题意;
C.铁和铁离子生成亚铁离子,铁和氢离子、硝酸根离子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C不符合题意;
D.硫酸根离子和钙离子生成微溶物硫酸钙,不能大量共存,D不符合题意;故选 C。
10 — —.【详解】A.向 FeBr2溶液中通入过量 Cl2 :2Fe2++4Br +3Cl2= 2Fe3++2Br2+6Cl ,A错误;
B 2+.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钡沉淀:Ba +2OH-+Cu2++SO2-4 =BaSO4 +Cu OH 2 ,
B错误;
C.硫酸铜溶液与氨水反应:氨水中的溶质是 NH3 H2O,NH3 H2O是弱碱,不拆,故 C正确;
D.未配平、电荷不守恒,反应为 2Fe3++Cu=2Fe2++Cu2+,D错误;故选 C。
11.【分析】①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适量蒸馏水,固体完全溶解形成无色透明溶液,说明固体溶于水且能共存,
答案第 2页,共 5页
{#{QQABBYAUggiAAgBAAAhCQwmACkKQkAGACKoOREAIsAIAAQFABAA=}#}
由于硫酸铜溶液显蓝色,则原固体中一定不含有硫酸铜;
②在①所得溶液中,滴加足量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过滤后,在白色沉淀中加过量稀盐酸,沉淀部分溶解,
且有气泡产生。由于硫酸钠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了硫酸钡沉淀,硫酸钡沉淀不溶于稀盐酸;碳酸钠能与氯化钡反应
生成了碳酸钡沉淀,碳酸钡沉淀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说明了原固体中一定含有硫酸钠和碳酸钠;
由于碳酸钠能与氯化钙反应生成沉淀,则固体中一定不含有氯化钙。通过上述实验不能确定硝酸钾是否存在,是可
能存在的物质。由以上分析可知,原固体成分中一定有Na 2CO3和Na 2SO4,不含CuSO4和CaCl2,可能有KNO3。
【详解】A.由分析可知,原固体成分中一定没有CuSO4和CaCl2,可能有KNO3,A错误;
B.由分析可知,原固体成分中一定没有CuSO4,B错误;
C.由分析可知,原固体成分中一定没有CuSO4和CaCl2,可能有KNO3,C错误;
D.由分析可知,原固体成分中一定有Na 2CO3和Na 2SO4 ,一定没有CuSO4和CaCl2,可能有KNO3,D正确。
12.【解析】豆浆属于胶体,加入电解质会使胶体发生聚沉,A项正确;制作豆腐的过程中“水浸皑碎”,没有新
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项错误;文中“滤去滓”为过滤操作,C项正确;稀豆浆属于胶体,其能产生丁达尔
效应是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线的散射,D项正确。
13 —.【详解】根据电荷守恒可得:n=2,则在M2O7 2 离子中M的化合价为+6。
14.【详解】已知HNO3可以氧化Fe2 ,则不存在亚铁离子;氢离子会和碳酸根离子生成二氧化碳、水,不存在碳
酸根离子;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生成硫酸钡沉淀,则不存在钡离子;
设M所带电荷为 a,则 2×(-1)+3×(-2) +1×(+3) +3×(+1) +1×a=0,解得 a=+2,所以M为阳离子,可以为镁离子。
15.【详解】该反应的 O2中氧元素化合价降低,O2被还原,O2作氧化剂,A项正确;该反应中 Fe2+和 S O 2—2 3 中 Fe
元素和 S —元素化合价均升高,Fe+和 S2O32 均被氧化,作还原剂,B项正确;该反应中,每有 3个 Fe2+参加反应消
耗 1个 O2,但 3个 Fe2+中只有 2个被氧化,因此是 2个 Fe2+被氧化时有 1个 O2被还原,C项错误;由得失电子守
恒可知,x=1,D项正确。
16. 【详解】由题意知,氢氧化钙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钙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向溶液中逐渐滴加浓度相近的
Ca HCO3 2溶液,发生的化学反应为:Ca OH +Ca HCO2 3 =2CaCO3 +2H2 2O,生成碳酸钙是沉淀,水是弱电解
质,导致溶液中离子浓度逐渐减小,导电能力逐渐减弱,直至恰好反应导电性几乎为零;当继续通入Ca HCO3 2时,
Ca HCO3 2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溶液中离子浓度逐渐增大,导电能力逐渐增强,最终接近初始溶液的导电能力;
故选 B。
17.【分析】煅烧石灰石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氧化钙溶于水生成氢氧化钙,石灰乳加入卤水中沉淀镁离子生成
氢氧化镁沉淀,氢氧化镁经一系列处理得到纳米氧化镁,据此解答。
【详解】A.固体灼烧应该在坩埚中进行,因此步骤 I的煅烧不能在表面皿中直接进行,A错误;
B.纳米MgO 的微粒直径超过 100nm,溶于水后形成的分散系不是胶体,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B错误;
C 2+.步骤 II沉淀镁离子,其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a OH +Mg =Mg OH +Ca 2+2 2 ,C正确;
D.滤液中含有的微粒主要为Ca 2 和Cl ,还含有少量镁离子等,D错误;答案选 C。
18.【详解】A.反应①中确化合价升高,锰化合价降低,硫化合价未变,反应②中碘化合价降低,硫化合价升高,
故 A错误;
B.根据前面分析碘元素在反应②中化合价升高,被氧化,破元素在反应②中化合价降低,被还原,故 B正确;
C. —根据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因此由①②可得氧化性:IO3 >I2,MnO2>I2,故 C错误:
D.反应①中生成 1个 I2,转移 2个电子,反应②中生成 1个 I2,转移 10个电子,因此反应①②中生成等质量的 I2
时,转移电子数之比为 1:5,故 D错误。
答案第 3页,共 5页
{#{QQABBYAUggiAAgBAAAhCQwmACkKQkAGACKoOREAIsAIAAQFABAA=}#}
19.【分析】由图可知,过程Ⅰ:SO2+2NaOH=Na 2SO2+H2O ,过程Ⅱ:2Ca OH 2+2Na 2SO3+O 2=2CaSO 4+4Na OH。
【详解】A.双碱法脱硫过程中,起初消耗 NaOH,后来生成 NaOH,所以 NaOH 可以循环利用,A正确;
B.过程Ⅰ中,SO2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则表现出酸性氧化物的性质,B正确;
C.将过程Ⅰ、Ⅱ的反应加和,便可得到总反应为 2Ca(OH)2 2SO2 O2 2CaSO4 2H2O,C正确;
D.过程Ⅱ: 2Ca OH 2+2Na 2SO3+O 2=2CaSO 4+4Na OH,32gO2(为 1mol)参加反应时可氧化 2molNa 2SO3 ,为
252gNa 2SO3 ,D错误;故选 D。
20.【分析】根据同一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还原剂的还原性强于还原产物;反应①中
Z2为氧化剂、Z-为还原产物,B-为还原剂、B2为氧化产物,氧化性:Z2>B2,还原性:B->Z-;反应②中 B2为氧化
剂、B-为还原产物,A2+为还原剂、A3+为氧化产物,氧化性:B2>A3+,还原性:A2+>B-;反应③中XO-4为氧化剂、
X2+ -为还原产物,Z-为还原剂、Z2为氧化产物,氧化性:XO4>Z2,还原性:Z->X2+;则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XO- 3+4>Z2>B2>A ,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A2+>B->Z->X2+;据此作答。
-
【详解】A.根据分析,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XO >Z2>B2>A3+4 ,A项错误;
B -.氧化性XO4>A3+,还原性 A2+>X2+,根据“强制弱”的规律知,在溶液中可发生反应
XO-4 +5A2++8H+=X2++5A3++4H2O,B项错误;
C -.XO 中 X元素的化合价为+7价,X2+4 中 X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X2+
-
是XO4的还原产物,B2中 B元素的化合价
为 0价,B-中 B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B2是 B-的氧化产物,C项错误;
D -.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XO4>Z2>B2>A3+,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A2+>B->Z->X2+,要将含有 A2+、
Z-和 B-的混合溶液中 A2+氧化而不氧化 Z-和 B-,应加入 B2,D项正确;
答案选 D。
21.【详解】(1)氯化钡和硫酸钾生成硫酸钡沉淀,盐酸和氧化铁、镁分别生成氯化铁、氯化镁;故第Ⅱ组物质中
与第Ⅰ组任何物质都不发生反应的是NaOH;
(2)氢氧化钠和硝酸铜、硫酸、氯化镁分别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水、氢氧化镁沉淀,故第Ⅱ组物质中与第Ⅲ组任何
物质都能发生反应的是NaOH;
— —
(3)加入过量 BaCl2溶液,除去溶液中的 SO42 溶液中的 Cl ,需加入 AgNO3溶液除去,所以 X溶液为 AgNO3溶
液。
(4)实验流程中加入过量 Na2CO3溶液的目的是除去过量的 Ba2+和 Ag+;
(5)操作③中加入了过量的 Na2CO3溶液,所以溶液 3中还含有杂质 Na2CO3,为了除去该杂质,可以向溶液 3中
加入适量的 HNO3溶液。
(6)证明操作①中加的 BaCl2溶液已过量的操作是静置,向上层清液中继续滴加少量 BaCl2溶液,无明显现象(或
取少许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 BaCl2溶液,无明显现象)。
22.【分析】①铜是金属单质,含有自由移动的电子,因此能够导电;Cu是金属单质,不是化合物,因此不属于
电解质;
②熔融的 FeCl3中含有自由移动的 Fe3+、Cl-,因此能够导电;该物质是离子化合物,能够在水中和熔融状态下发生
电离而导电,因此 FeCl3为电解质;
③Ba(OH)2固体中含有不能自由移动的 Ba2+、OH-,因此不能够导电;Ba(OH)2溶液能导电,故Ba(OH)2固体属于电
答案第 4页,共 5页
{#{QQABBYAUggiAAgBAAAhCQwmACkKQkAGACKoOREAIsAIAAQFABAA=}#}
解质;
④CO2,该物质由分子构成,无自由移动的微粒,因此不能导电;CO2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因自身发生电
离而导电,因此属于非电解质;
⑤NaHCO3固体中含有的离子不能自由移动,因此不能导电;NaHCO3固体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发生电离
而导电,因此NaHCO3属于电解质;
⑥胆矾是 CuSO4·5H2O,其中含有的离子不能自由移动,因此不能导电;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能够发生电离而
导电,因此 CuSO4·5H2O属于电解质。
⑦碳酸钙固体中含有的离子不能自由移动,因此不能导电;碳酸钙熔融状态下能够发生电离而导电,因此碳酸钙属
于电解质;
⑧NaHSO4固体中含有的离子不能自由移动,因此不能导电;NaHSO4固体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发生电离
而导电,因此NaHSO4属于电解质;
⑨盐酸中含有自由移动的 H+、Cl-离子,因此能够导电;盐酸是 HCl的水溶液,是混合物,不是化合物,因此不属
于电解质;
⑩酒精是由有机化合物,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无自由移动的微粒,因此不能导电;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
因自身发生电离而导电,因此蔗糖属于非电解质;
【详解】(1)单质是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氧化物是含有两种元素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碱是电离出的阴离
子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结合分析可知,按单质、氧化物、碱、有机物分类顺序排列①、④、③、⑩;
(2)结合分析可知,上述物质中不属于电解质的有①④⑨⑩,能导电的有①②⑨;
(3)胆矾是 CuSO4 5H2O,其溶于水形成硫酸铜溶液,电离出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
(4)⑤⑧反应为碳酸氢钠和硫酸氢钠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硫酸钠,化学方程式为
NaHCO3 NaHSO4 Na 2SO4 CO2 H2O;
(5)向Ba(OH)2溶液逐滴加入NaHSO4溶液至Ba2 恰好完全沉淀,二者反应的物质的量的比是 1:1,二者反应生
BaSO NaOH H 2-成 4、 、 2O,该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Ba2++OH-+H++SO 2+4 =BaSO4↓+H2O;若 Ba 恰好沉淀后继续
滴加NaHSO4溶液时,溶液中的NaOH与NaHSO4发生反应产生Na2SO4、H2O,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OH-+H+=H2O。
(6)FeCl3由金属阳离子和酸根离子形成的,物质类别为:盐;能与 NaOH溶液反应生成 Fe(OH)3沉淀;从化合价
的角度分析,Fe3+为最高价态,具有氧化性,能与 Cu反应生成 Fe2+。
23.【详解】
(1)KMnO4中锰元素的化合价降低,生成 K2MnO4和MnO2,故还原产物是 K2MnO4、MnO2,且 KMnO4中氧元素由
-2 O O ~4e—价升高,生成 2与转移电子的关系 2 ,所以该反应每生成 0.1个 O2时转移 0.4个电子。
(2)设元素 X在还原产物中的化合价为 x,由得失电子守恒可得关系式:3×(6-4)=2×(7-x),解得 x=+4。
(4)Ⅰ. 反应 2KMnO4+16HCl(浓)=2KCl+2MnCl2+8H2O+5Cl2↑中,KMnO4、HCl、KCl和MnCl2均是易溶性的强电解
质,拆分为离子,其它写成分子;
Ⅱ. 4HCl(浓)+MnO2 MnCl2+Cl2↑+2H2O反应中,MnO2是氧化剂,HCl是还原剂,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系数比
为 1:1,所以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质量比为 71:126;
Ⅲ. 根据已知条件可得,③不需要条件,①的反应条件是加热,④的反应条件是加热和催化剂,反应条件越少的氧
化还原反应越容易发生,越容易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的氧化性越强,所以氧化性强弱为 KMnO4>MnO2>O2。
答案第 5页,共 5页
{#{QQABBYAUggiAAgBAAAhCQwmACkKQkAGACKoOREAIsAIAAQFABAA=}#}景洪市重点中学校 2026 届高一上学期 10 月月考 8.下列化学方程式中,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都正确的是
化学试卷
试卷满分:100 分 考试时间: 90 分钟 A. B.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S—32 Cl—35.5 Mn—55
第 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
C. D.
合题目要求的)
1.化学助力成都 2023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 —.开幕式现场让人印象深刻的低硫、无重金属的高科技焰火过程中未涉及化学反应 9.加入下列物质后,不.会.影响溶液中 Na
+、H+、Fe3+、Ca2+、NO3 、Cl 大量共存的是
B.大运村的“冷巷”降温系统零碳排放体现了“碳中和”的思想 A.通入 CO2 B.加入Mg(OH)2 C.加入铁粉 D.加入 KAl(SO4)2
C.由铝材料制成的“蓉火”火炬可以循环使用 10.能正确表示下列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D.成都大运会期间使用可降解饭盒、使用氢燃料汽车等举措是绿色化学的重要体现
A —.向 FeBr2溶液中通入过量 Cl2 :2Fe2++2Br +2Cl2= 2Fe3++Br2+4Cl—
2.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均为纯净物 B.碱性氧化物都能与水化合生成碱 B.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Ba
2++SO42 =BaSO4↓
C.金属阳离子被还原不一定得到金属单质 D.CuSO4溶液、液氯均属于分散系 C.硫酸铜溶液与氨水反应:Cu2++2NH3 H2O = Cu(OH)2↓+2NH4+
3.人们常用如图所示的方法表示不同反应类型之间的关系,如分解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可用图甲表示,图乙 D.用 FeCl3溶液腐蚀覆铜板制作电路板:Fe3++Cu = Fe2++Cu2+
表示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和置换反应三者之间的关系,则 C表示 11.某固体可能含有 CaCl2、Na2SO4、CuSO4、KNO3、Na2CO3中的一种或几种,现对其进行如下实验:
A.离子反应 ①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适量蒸馏水,固体完全溶解得无色透明溶液;
B.氧化还原反应 ②在①所得溶液中,滴加足量 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过滤后,在白色沉淀中加过量稀盐酸,沉淀部分溶解,
C.置换反应 且有气泡产生。
D.三者中的任一反应 下列对原固体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4.在指定条件的溶液中,下列各组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 A.一定有 Na2CO3和 Na2SO4,可能有 KNO3、CuSO4、CaCl2
A — —.KHSO4溶液中:Na+、Ba2+、Cl 、NO3
+ 3+ — — B.一定有 Na2CO3、Na2SO4和 CuSO4两种物质中至少有一种B.使紫色石蕊变红的溶液:K 、Fe 、NO3 、Cl
C — — —.常温下,加入锌能快速生成氢气的溶液:K+、MnO 、SO 2 、S2 C.一定有 Na2CO3和 Na2SO4,不含 CaCl2,可能有 KNO3、CuSO44 4
D Na+ Mg2+ HCO —.强碱性溶液中: 、 、 3 、NO —3 D.一定有 Na2CO3和 Na2SO4,不含 CuSO4和 CaCl2,可能有 KNO3
5 —.次磷酸钠(NaH2PO2)属于正盐,次磷酸根(H2PO2 )的球棍模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12.《本草纲目》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整套制作豆腐的流程:“豆腐之法,始于汉淮南王刘安,凡黑豆、黄豆及白豆、
泥豆、豌豆、绿豆之类,皆可为之。造法:水浸皑碎,滤去滓,煎成,以盐卤汁或山矾叶或酸浆、醋淀就釜收之。又
A.P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有入缸内,以石膏末收者……”。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豆浆中加入少量石膏(2CaSO4·H2O),能使其加速凝聚成豆腐
B.次磷酸根P的化合价为 1 B.制作豆腐的过程中“水浸皑碎”属于化学变化
C.次磷酸钠(NaH2PO —2)的电离方程式为:NaH2PO2=Na++2H++P23 C.制作豆腐的过程中涉及的操作有过滤
D.红磷和白磷,O2和 O3互为同素异形体 D.稀豆浆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是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线的散射
6.“价一类”二维图可以表示元素化合价与物质类别之间的关系,如图中的 a、b、c、d、e代表常见的含碳物质,下列 13 — — - —.在酸性条件下,可发生如下反应: ClO3 +2M3++4H2O= M2O7 n +Cl +8H+,M2O7 n 中M的化合价是
说法错误的是 A.+4 B.+5 C.+6 D.+7
A.b和氧气反应生成 c
14.已知 HNO Fe2+ — —3可以氧化 。某溶液中只存在以下五种离子:Fe3+、NO3 、SO42 、H+、M,它们的数量之比为
B.c和水反应生成 d
N(NO —) N(SO 2—3 : 4 ):N(Fe3+):N(H+):N(M)=2 : 3 : 1 : 3 : 1,则M可能为C.e可能难溶于水
A.Mg2+ B.Fe2+ C.CO 2—D D.Ba
2+
.由 a得到 e至少要经过三步反应 3
— — —
7.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15.水热法制备 Fe3O4纳米颗粒的反应(反应条件忽略):3Fe
2++2S2O32 +xO2+4OH =Fe3O4+S4O62 +2H2O。下列说法
错误的是
A b —.金刚石和石墨是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单质,二者互为同位素 B.粒子 Xna 中含有的电子数为 a-n A.该反应中 O —2作氧化剂 B.该反应中 Fe2+和 S2O32 都是还原剂
16 16 35 1 C.3个 Fe2+C.H O和 D O化学性质不同 D. S核外 K层和M层电子数之和是核内质子数的 被氧化时有 1个 O2被还原 D.离子方程式中 x=12 2 2
试卷第 1页,共 2页
{#{QQABBYAUggiAAgBAAAhCQwmACkKQkAGACKoOREAIsAIAAQFABAA=}#}
16.电解质溶液为 Ca(OH)2溶液,向溶液中逐渐滴加浓度相近的 Ca(HCO3)2溶液,能比较准确地反映出溶液的导电能 Ⅱ.某化工厂的废液中含有大量 NaNO3溶液,但当中掺杂有一些 NaCl、Na2SO4,为实现变废为宝,可以选择适当的
力和加入 Ca(HCO3)2溶液的量关系的(x轴表示 Ca(HCO3)2溶液的加入量, y轴表示导电能力)是 试剂设计实验除去杂质,从而得到纯净的 NaNO3晶体,相应的实验流程如图所示。根据实验流程回答下列问题:
A. B. C. D.
17.海洋中有丰富的水生生物和化学资源。海水晒盐后,以其母液(卤水)和贝壳为原料,还可以生产一种具有特殊用
途的材料—纳米氧化镁,其简要流程如下:
(3)实验流程中试剂 X为 (填试剂名称)(1分)。
(4)实验流程中加入过量 Na2CO3溶液后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
(5)按此实验方案得到的溶液 3中肯定含有 杂质(填化学式,下同)(1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向溶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液 3中加入适量的 (1分)。
A.步骤Ⅰ的煅烧可在表面皿中直接进行
B MgO (6)如何证明操作①中加的 BaCl 溶液已过量? 。.纳米 可产生丁达尔效应 2
C.步骤Ⅱ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Ca(OH)2+Mg2+ = Mg(OH)2+Ca2+
D.滤液中含有的微粒仅为Ca 2 和 Cl— 22.(16分)
18.反应①②分别是从海藻灰和某种矿石中提取碘的主要反应: 现有下列十种物质:①铜 ②熔融 FeCl3 ③Ba(OH)2固体 ④CO2 ⑤NaHCO3晶体 ⑥胆矾 ⑦碳酸钙
①2NaI + MnO2 + 3H2SO4 =2NaHSO4+MnSO4 + 2H2O + I2; ⑧NaHSO4固体 ⑨盐酸 ⑩酒精。
②2NaIO3 + 5NaHSO3 =2Na2SO4 + 3NaHSO4 + H2O + I2。 回答下列问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1)将上述物质按单质、氧化物、碱、有机物分类顺序排列 、 、 、 (填序号,下同)(各 1分)。
A.两个反应中硫元素均被氧化 B.碘元素在反应①中被还原,在反应②中被氧化 (2)上述物质中不属于电解质的有 (1分),能导电的有 (1分)。
C.氧化性: MnO2 > SO —42 > IO —3 > I2 D.反应①②中生成等量的 I2 时,转移电子数之比为 1:5 (3)写出⑥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 。
19.双碱法脱硫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4)写出⑤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A.双碱法脱硫过程中,NaOH可以循环利用
B Ⅰ SO (5)向 Ba(OH) 溶液逐滴加入 NaHSO 溶液至 Ba
2+ 恰好完全沉淀,然后继续滴加 NaHSO 溶液,后一步发生反应的离子
.过程 中, 2表现出酸性氧化物的性质
2 4 4
方程式为 。
C.总反应为 2Ca(OH)2 2SO2 O2 2CaSO4 2H2O (6)从物质类别上看,FeCl3属于__________(1分),可能与____________发生反应(填序号,下同)(1分);
D.过程Ⅱ中,32g O2参加反应时可氧化 126g Na2SO3 从化合价角度看,Fe3+具有___________性(1分),可能与____________发生反应(1分)。
20.现有下列 3个氧化还原反应:
①2B—+Z2 = B2+2Z—;②2A2++B2 = 2A3++2B—;③2XO —4 +10Z—+16H+ = 2X2++5Z2+8H2O, 23.(13分)回答下列问题:
根据上述反应,判断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1)实验室制备氧气可以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实现,其发生的反应为 2KMnO4 K2MnO4+MnO2+O2↑。
A —.氧化性强弱顺序为:XO4 >Z2>A3+> B2 其中还原产物是 (填化学式)(1分),该反应每生成 0.1个 O2时转移 个电子。
B.在溶液中不可能发生反应:XO —4 +5A2++8H+ = X2++5A3++4H2O (2) —溶液中 3个 Na2SO3,可以恰好将 2个 XO4 还原,则元素 X在还原产物中的化合价是 (1分)。
C.X2+ — —是 XO4 的氧化产物,B2是 B 的还原产物
2+ — — — — (3)反应方程式:K2Cr2O7+14HCl = 2KCl+2CrCl3+3Cl2↑+7H2O 中还原剂是 (1分),氧化产物是 (1分)。D.要除去含有 A 、Z 和 B 混合溶液中的 A2+,而不氧化 Z 和 B ,应加入 B2
(4)下面三个方法都可以用来制氯气:
①4HCl(浓)+MnO2 MnCl2+Cl2↑+2H2O
第 II卷(非选择题)
②KClO3+6HCl(浓)=3Cl2↑+KCl+3H2O
二、非选择题(本小题共 3 题,除特殊标注外,每空 2分,共 40 分) ③2KMnO4+16HCl(浓)=2KCl+2MnCl2+8H2O+5Cl2↑
21.(11分) 根据以上三个反应,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第Ⅰ组 第Ⅱ组 第Ⅲ组
Ⅰ.右表有三组物质,每组均有三种物质(酸、碱、盐均为溶液)。 I.写出反应③的离子方程式,并用单线桥法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BaCl2 HCl Cu(NO (3分)。3)2
根据该表回答问题: II.反应①中,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质量比为 。
(1) Ⅱ Ⅰ (1 ) Fe2O3 K2SO4 H2SO4
催化剂
第 组物质中与第 组任何物质都不发生反应的是 分 。 III.已知反应④:4HCl+O2 === 2Cl2+2H2O(g) ,该反应也能制得氯气。提示:反应条件越简单反应越容易发生,说明△
(2)第Ⅱ组物质中与第Ⅲ (1 ) Mg NaOH MgCl2 性质越强烈。则MnO2、O2 、KMnO4 三种物质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组任何物质都能发生反应的是 分 。
试卷第 2页,共 2页
{#{QQABBYAUggiAAgBAAAhCQwmACkKQkAGACKoOREAIsAIAAQFAB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