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三明市永安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物理班)(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福建省三明市永安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物理班)(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8.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0-24 16:23:34

文档简介

永安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第一次月考
物理班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B A B A D B A B A
题号 11 12 12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B D C D A A A C C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D C B D D B C A C D
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D A C B B B D B C A
二、非选择题
41.⑴制度:郡国并行制。(2分)
弊端:诸侯势力大,威胁中央权力。(2分)
⑵政治:颁布“推恩令”。(2分)
经济:盐铁官营;推行“五铢钱”;实行“均输”“平准”等。(2分,任答一点即可)
意义:加强中央集权或有利于“大一统”。(2分)
42.⑴重心:中原地区或北方地区。(2分)
事件:安史之乱。(2分)
⑵表现:粮食产量高;经济作物广泛种植;造船等行业发展;商品经济繁荣;镇市网络初步形成。
(6分,任答三点即可)
43.⑴创立者:孔子。(2分)
核心观点:仁。(2分)
⑵(示例)
论题:杰出历史人物的活动推动社会进步。(2分)
论述: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王朝——秦朝。通过创建皇帝制度、实行三公九卿制、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等措施,奠定了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还通过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等措施,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对中国和世界历史产生深远影响。(4分)
44.⑴领域:思想(儒学)、文学(诗歌)、绘画。(4分,任答两点即可)
⑵代表人物:朱熹。(2分)
宋词:豪放派、婉约派。
宋画:山水画、人物画、花鸟画。
(宋词、宋画任选一个写出两个派别得4分)永安三中高中校 2023—2024 学年高二(上)10 月月考物理班历史试卷
总分:100 分 考试时长:7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 40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60 分。
( )01.考古发现,旧石器时代中国境内已经形成若干文化体系。到新石器时代晚期,逐渐形成了以中
原为核心,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为主干,周围环绕多个文化圈的重瓣花朵式结构。这体现了中华文明起源
A.具有多元一体的特点 B.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下游
C.呈现南多北少的局面 D.受外来文明的影响较深
( )02.汉字姓氏以祖先封地,封国为姓氏的占很大比重。周武王灭商后,封舜的后代妫满于陈,划界
建国。妫满死后被谥为陈胡公,其后代便以陈为姓氏。这源于西周实行的
A.禅让制 B.分封制 C.礼乐制 D.郡县制
( )03.春秋战国时期,从“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到“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这一变化体现了
A.礼崩乐坏 B.百家争鸣 C.政治稳定 D.民族融合
( )04.春秋战国时期不仅是大一统国家建立的重要酝酿、准备阶段,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活水。
从思想文化角度看,“源头活水”在当时表现为
A.商鞅变法 B.百家争鸣 C.铁犁牛耕 D.诸侯纷争
( )05.战国时期,体现“官不私亲,法不遗爱;上下无事,唯法所在”思想的学派是
A.法家 B.墨家 C.道家 D.阴阳家
( )06.下面是某学生在学习《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一课后摘录的笔记。笔记内容反映的是
秦的统一,建立起“东至海,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幅员辽阔
的国家。空前统一的封建国家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A.秦统一的背景 B.秦统一的过程
C.秦统一的方式 D.秦统一的意义
( )07.文献史料主要包括史书、档案与文书、地方史志、报刊等。下列属于文献史料的是
A.女娲传说 B.《史记》 C.秦兵马俑 D.敦煌壁画
( )08.史籍评述汉末一人物:“资益州(今四川成都)之殷富,凭天府之险阻,以此成业。”“乘间
阻远,保据庸蜀,遂使西隅殊封,方外壅隔。”据此判断,这一人物是
A.刘备 B.孙权 C.曹操 D.刘秀
( )09.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大部分由内迁的少数民族建立的“十六国”,采用了中原模式的国号、
年号,学习汉族的典章制度。这反映了
A.民族差异的消失 B.民族交融的发展
C.民族习俗的趋同 D.民族布局的改变
( )10.魏晋至隋唐时期,出现了“诗圣”、“书圣”、“画圣”等杰出人物。被称为“书圣”的是
A.王羲之 B.吴道子 C.贾思勰 D.祖冲之
( )11.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是北魏贾思勰所著的
A.《氾胜之书》 B.《四民月令》 C.《齐民要术》 D.《农书》
第 1 页 共 6 页
{#{QQABBYCQogigABBAAAhCUwXgCkGQkBAACKoOAFAEoAIAwAFABAA=}#}
( )12.五世纪后期,北魏孝文帝拓跋宏采取了迁都洛阳、以汉族服饰取代鲜卑服饰、改鲜卑姓为汉姓
等一系列改革措施。由此可以推断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是
A.导致南朝政权的更迭 B.加强了民族交融
C.促进了江南经济开发 D.取消了士族特权
( )13.隋朝时期,通过大运河,南方地区所产橘子被运往北方,北方所产的梨送到南方销售。这说明
大运河有利于
A.经济作物普及 B.海外贸易发展
C.农业结构优化 D.南北经济交流
( )14.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戒奢从简、知人善任、虚怀纳谏,出现了政治
清明、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的治世局面。史称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康乾盛世
( )15.唐太宗在君臣论治过程中,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为君之道,必须首先安养百姓,如果为了一
己之私去损害百姓的利益,就像是割自己的肉来填饱肚子,肚子饱了,人也就死了。这表明,唐太宗
A.知人善任,虚怀纳谏 B.选贤任能,整顿吏治
C.发展生产,改革兵制 D.以民为本,政得其民
( )16.“雁塔题名”在唐朝成为进士及第的代称,与此相关的选官制度是
A.科举制度 B.三省六部制
C.租庸调制 D.九品中正制
( )17.某班同学以中国古代选官制度为主题,制作如下示意图。图中选官制度的标准依次是
时期 秦朝 西汉 魏晋南北朝 唐代
选官制度 军功爵制 察举制 九品中正制 科举制
李某 陈某 谢某 范某
相关史实 孔武有力,屡立军功 通晓儒经,正直孝悌 出身显赫,门第高贵 出身寒门,才学渊博
因此加官进爵 被举荐为官 任三品官 考中榜眼
A.军功、品行、门第、才能 B.血缘、品行、门第、军功
C.军功、血缘、才能、门第 D.品行、军功、才能、血缘
( )18.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其中尚书省的职权是
A.执行诏令 B.审核诏令 C.草拟诏令 D.监察百官
( )19.唐朝实行的“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的赋税制度是
A.租调制 B.租庸调制 C.两税法 D.摊丁入亩
( )20.唐朝时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鉴真东渡日本传授佛法。新罗、日本向唐朝派遣了许多使节和
留学生。以上史实描述的是
A.政治制度的创新 B.经济的迅速发展
C.中外文化的交流 D.文学艺术的繁荣
( )21.“州一级增设通判,与知州共同签署文书,彼此制约。”实施这一举措的朝代是
A.西汉 B.东晋 C.南唐 D.北宋
第 2 页 共 6 页
{#{QQABBYCQogigABBAAAhCUwXgCkGQkBAACKoOAFAEoAIAwAFABAA=}#}
( )22.隋唐五代时期,农副业产品、手工业产品,通过各种渠道,大规模地进入市场流通。长安城内,
富商云集。由此可知这一时期
A.经济重心南移 B.重农抑商废止
C.商品经济发展 D.坊市制度瓦解
( )23.北宋罢免宿将兵权,用文官担任枢密院长官;大力提倡文治,抬高文官和士人地位。这体现北
宋政治的特点是
A.因循守旧 B.崇文抑武 C.君权削弱 D.机构分散
( )24.《辽史》载:“辽国官制,分北、南院。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
赋、军马之事。”这一官制体现
A.行政区划的混乱 B.等级分化的严重
C.统治危机的加深 D.因俗而治的特点
( )25.下表是中国古代大事年表(局部)据此推断,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是
时间 事件
916 年 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
960 年 赵匡胤建立宋朝,史称北宋
1038 年 党项族首领元昊建立西夏
1115 年 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建立金朝
A.君主专制空前加强 B.传统农耕社会瓦解
C.变法改革成为潮流 D.多民族政权的并立
( )26.元朝在地方管理上实行行省制度,委派官员代表中书省处理地方事务,对于吐蕃地区,由直属
中央政府的宣政院进行管理;设北庭都元帅府、宣慰司等,加强了对西域的管辖;设置澎湖巡检司,经略
台湾。这些措施
A.推动了道家思想的传播 B.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
C.加速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D.杜绝了地方官员的腐败行为
( )27.金政权建立后逐步确立了为祖先上尊谥、上庙号以及建太庙崇祀祖先的制度,并大力倡导孝道,
视“忠臣犹孝子”,忠孝合一。这表明金
A.奉行以法立国 B.倡导封建专制
C.受汉文化影响 D.推行民族自治
( )28.南宋时期,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全国重要的粮仓,谚语称“苏湖熟,天下足”这表明
A.南方经济发展 B.中央集权加强
C.门第观念淡化 D.社会阶层流动
( )29.元人蒋祁在《陶纪略》中记述:“景德镇窑者三百余座。埏埴之器,洁白不疵,故鬻于他所,
皆有饶玉之称。”这可以用来佐证元代
A.外贸业繁荣 B.冶炼业兴盛 C.制瓷业发达 D.纺织业昌盛
( )30.下列都城中,常常有流动小贩于夜市中“遍路歌叫”“至三更绝”情景的是
A.秦朝的咸阳 B.东汉的洛阳 C.隋朝的长安 D.南宋的临安
第 3 页 共 6 页
{#{QQABBYCQogigABBAAAhCUwXgCkGQkBAACKoOAFAEoAIAwAFABAA=}#}
( )31.南宋朱熹主张“格物致知”,以明道德之善。明代王阳明主张“内心反省”,以“致良知”。
据此可知,两者都
A.否定封建专制制度 B.冲击了儒学正统地位
C.主张“工商皆本” D.重视道德修养的完善
( )32.明朝后期,一些新的农作物品种输入中国。其中,高产作物玉米、甘薯的推广种植直接推动了
A.粮食产量的提高 B.经济重心的南移
C.工商市镇的繁荣 D.雇佣关系的产生
( )33.清代有一中央机构,其办公的地方称“值房”,成员都是兼职,但又地处内廷,“掌书谕旨,
综军国之要”。这一机构是
A.中书省 B.理藩院 C.军机处 D.宣政院
( )34.从明朝后期起,商人、工匠、市井游民和普通妇女经常成为小说的主人公。这是由于
A.程朱理学衰弱 B.商品经济发展 C.农耕经济强化 D.西方学说传播
( )35.根据下表内容分析,明清之际三位思想家主张的共同点是
思想家 主张
黄宗羲 认为“君者,天下之大害也”,主张“君臣平等”
顾炎武 提出“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
王夫之 揭露历代帝王把天下作为私产的做法,主张“循天下之公”
A.提倡个性自由 B.批判君主专制
C.倡导兼爱非攻 D.主张工商皆本
( )36.有位思想家认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被后人概括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这一思想家是
A.王守仁 B.顾炎武 C.黄宗羲 D.王夫之
( )37.下表是中国古代对边疆某一地区进行管理的措施。据此可知,这一地区是
时期 措施
西汉 设置西域都护府
唐朝 设置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
元朝 设北庭都元帅府
清朝 设立伊犁将军
A.西藏 B.台湾 C.云南 D.新疆
( )38.中国戏曲中的某一剧种被誉为“国粹”,其角色分为生、旦、净、丑,表现形式包括唱、念、
做、打。该剧种是
A.昆曲 B.京剧 C.杂剧 D.传奇
( )39.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成就斐然。《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千金方》、《本草纲目》代表了
某一领域的成就。这一领域是
A.数学 B.农学 C.医学 D.文学
第 4 页 共 6 页
{#{QQABBYCQogigABBAAAhCUwXgCkGQkBAACKoOAFAEoAIAwAFABAA=}#}
( )40.某学生梳理清朝康雍乾时期的知识时,记录了“形成奏折制度” “设立军机处” “大兴文字
狱”三项内容,从中可以看出其梳理的知识主题是
A.君主专制加强 B.国家疆域奠定
C.商品经济发展 D.文学成就显著
二、材料解析题:本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40分。
4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 分)
材料一 在地方与中央的问题上,针对汉初“郡国并行”造成的诸侯尾大不掉的弊端,汉武帝颁布“推
恩令”,削弱藩国实力,使之无法与中央分庭抗礼。
——摘编自徐本华《汉武帝“大一统”的国家观及其当代价值》
材料二 汉武帝在宏观经济制度层面推行了一场整体配套制度改革,这具体表现:在将利益最为丰厚
的铸钱、煮盐、冶铁国营化;废除民间铸钱旧俗,规定由政府统一铸造五铢钱;实行“均输”“平准”等。
——摘编自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⑴根据材料一,指出汉初推行的地方管理制度及该制度的弊端。(4 分)
⑵根据上述材料,归纳汉武帝的政治、经济措施及意义。(6分)
4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 分)
材料一 从先秦到隋唐,中原地区一直是中国经济、政治重心所在。然而中唐安史之乱以后,这样的
情况发生了变化。北方经济区在战乱蹂躏等因素的影响下,发展速度明显放慢,而南方,人口激增,农业
生产效率高,经济实力开始赶上并日渐超过北方。
——摘编自游彪《宋史》
材料二 宋代,南方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已经高于北方地区。南方水稻田产大多高于北方麦豆一倍以
上,茶树、棉花等经济作物在南方许多地区都种植,南方成为造船、造纸、印刷、冶铸、织染等行业的重
心所在,商品经济的发展程度明显高于北方,镇市网络体系初步形成。
——摘编自蓝勇《中国历史地理学》
⑴根据材料一,指出先秦到隋唐时期中国的经济重心及其发生变化始于的事件。(4分)
⑵根据材料二,概括南方地区经济发展的表现。(6分)
第 5 页 共 6 页
{#{QQABBYCQogigABBAAAhCUwXgCkGQkBAACKoOAFAEoAIAwAFABAA=}#}
4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 分)
材料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杰出历史人物的创造性活动,对于人类科学文化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如孔子创立了儒家学派,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
收复了台湾,在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摘编自齐世荣《世界史》
⑴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儒家学派的创立者及核心观点。(4分)
⑵根据材料并结合桌古代史知识,围绕“历史人物与社会进步”主题,自拟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
论题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不得引用材料中的历史人物。)(6分)
44、目录是一本书的缩影,是全书内容的提纲挈领。阅读《中华文化史》的第七章部分目录,结合所
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0 分)
第七章 两宋:内省、精致趋向与市井文化的勃兴
节次(节选) 标题 子目(节选)
(一)岑寂后的复兴
第二节 从儒学复兴到理学构建
(二)两宋理学
(一)以婉约含蓄为主格调的宋词
第四节 文人天地
(二)品味高雅的宋画
⑴根据目录中的“标题”,宋朝在哪些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4 分)
⑵南宋“理学”的重要代表人物是谁?在“文人天地”的“宋词”或“宋画”中任选一个方面写出两个具
有不同风格的派别。(6分)
第 6 页 共 6 页
{#{QQABBYCQogigABBAAAhCUwXgCkGQkBAACKoOAFAEoAIAwAFABAA=}#}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