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8张PPT)
新
学
课
教
第一节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八上 物理
人教版
新
录
课
目
学习目标
新课引入
新知学习
课堂小结
1
2
3
4
新
入
课
引
●声音对我们来说再熟悉不过了,但是你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又是如何被我们听到的呢?
清脆悦耳的鸟鸣
瀑布的波涛声
雷声轰鸣
交响乐
●本节课,让我们一同走进声音的世界,共同探讨———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目
航
标
导
①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提高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并学习初步的研究方法
②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③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④通过学习人耳的结构和骨传导知识,引导学生注重保护自己的听力,具有帮助和关爱残疾人的优秀品质。
重点
互
享
动
分
一、声音的产生
观察发声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特点?
橡皮筋_______发出声音
振 动
琴弦_______发出声音
振 动
互
享
动
分
钢尺_______发出声音
振 动
●观察发声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特点?
互
享
动
分
●发出“啊——”的声音,同时用手摸喉头,有什么感觉?说明人是怎样发声的?
当我们发声的时候,会感到喉头在振动;说明当人通过声带振动发出声音
你知道人是怎样发声的吗?
思考
当我们呼吸的时候,声带是打开的,让空气畅通流动;但是当我们说话时,声带会闭合,留小缝隙,让气出去使声带振动。
互
享
动
分
●观察发声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特点?
橡皮筋
琴弦
钢板尺
声带
……
振
动
声音
互
享
动
分
2008年北京奥运击缶表演
资料
●运用“转换法”“放大法”可以将不明显的现象扩大.
用肉眼观察正在发声的鼓,能观察到鼓面的振动吗?
温
示
馨
提
●物理学中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或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通常用一些非常直观的现象去认识或用易测量的物理量间接测量,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转换法。这种方法在初中物理在研究概念规律和实验中应用广泛。
互
享
动
分
◇如何利用转换法观察发声音叉的振动呢?
互
享
动
分
音叉发声
◇利用转换法观察发声音叉的振动
音叉不发声
我们把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进行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方
法
一
互
享
动
分
用一个乒乓球去靠近正在发声的音叉进行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方法二
音叉不发声
音叉发声
◇利用转换法观察发声音叉的振动
用手握住正在发声的音叉,你又发现了什么?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互
享
动
分
●振动可以发声.如果将发声体的振动记录下来,需要时再让物体按照记录下来的振动规律去振动,就会产生与原来一样的声音,这样就可以将声音保存下来。
唱片上有一圈圈不规则的沟槽,当唱片转动时,唱针随着划过的沟槽振动,这样就把记录的声音重现出来。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还发明了用磁带和激光唱片记录声音的方法。
要
享
点
分
1、大量的实验表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3、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气体、液体、固体可以是声源。
常见动物的发声体
哺乳类动物——
蝉——
青蛙——
蜜蜂——
声带
腹部鸣膜
鸣囊
飞动的翅膀
鱼洗盆
针
练
对
训
【多选】下列关于声音的产生正确的说法是( )
A.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物体振动停止后还会发出微弱的声音
C.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D.向暖水瓶中灌水时,发声体是水面上方的空气柱
ACD
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不能说成“振动停止,声音停止”,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继续存在并传播,因此振动停止声音不一定消失;
振动不能写出“震动”
易错提醒
互
享
动
分
人们听到声音往往距发声的物体有一定的距离,那么声音是怎样从发声体传入我们耳朵的呢?
?
●二、声音的传播
真
铃
空
闹
真空铃实验
将正在发生的电铃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电铃的声音有什么变化?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声音又有什么变化?说明了什么?
玻璃罩内空气越稀薄,铃声越小;
如果玻璃罩为真空,我们将听不到声音;
当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又再次听到电铃的声音
现 象
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结 论
互
享
动
分
思考
我国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到中国空间站外进行太空行走时可以直接对话吗?
●不能听到,
真空不能传声
互
享
动
分
思考
●声音在空气中是怎样传播的呢?
鼓面的振动带动周围空气振动,形成了疏密相间的波动(波)向远处传播。
互
享
动
分
●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着,我们把它叫做声波
互
享
动
分
●波的示例:绳子抖动,在绳子的一端有一个上下振动的振源,振动沿绳子向前传播,如图所示
互
享
动
分
●我们知道了空气可以传声,那么固体和液体能否传播声音呢?你能设计实验检验你的猜想吗?
?
互
享
动
分
实 验 2
液体能否传声
液体可以传播声音
实验结论
互
享
动
分
实 验 3
固体能否传声
能够听到声音
同桌合作,一个同学轻敲桌面,另一个同学捂住一只耳朵,把另一只耳朵贴在桌面上听
实验设计
实验现象
固体可以传播声音
实验结论
互
享
动
分
归纳
1、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介质,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针
练
对
训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不敢应人的原因是 能够传声,把鱼吓跑。
水
互
享
动
分
雷雨天为什么总是先看到闪电,在听到雷声呢?
远处的声音传到我们的耳朵需要一段时间,即声音的传播有一定的速度
赛跑时,为什么计时员总是先看到发令枪冒出的白烟就开始计时,而不是听到声音就开始计时呢?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吗?
互
享
动
分
声音的传播需要时间。声传播的快慢用声速描述。
它的大小等于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
声速=
米(m)
秒(s)
米/秒(m/s)
路程
时间
v=
s
t
●三、声速
互
享
动
分
一些介质中的声速:
●请认真仔细阅读“小资料”的声速表,你能获得关于声速的哪些信息?
互
享
动
分
声速与温度有关系。同种介质温度越高,声音传播速度越____。
声速与介质种类有关。不同介质,声音传播速度____ ;
大
不同
声音在_____传播最快,在_____中次之,在______中传播最慢;
●声音在(15℃)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
固体
液体
气体
针
练
对
训
1、百米赛跑时,如果站在终点的计时员在听到发令枪声后才开始计时,那么他记录的成绩比真实成绩好还是差,与真实成绩相差几秒?
解:
答:他记录的成绩比真实成绩好,与真实成绩相差0.29秒。
针
练
对
训
2、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道: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够及早地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究其原因,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
A. 气体传声快
B. 液体传声快
C. 固体传声快
D. 原因不明,尚在探索中
C
互
享
动
分
●观看视频,并回答问题
视频中展示了什么现象?
互
享
动
分
●四、回声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如果遇到障碍物,就会被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
互
享
动
分
●要想把原声与回声区别开,从发出声音到再返回耳朵的时间大于0.1秒。当障碍物离声源太近时,声波很快被反射回来,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人们分辨不出原声和回声,但觉得声音更响亮,音乐厅就利用了这个原理
●利用回声可以加强原声
互
享
动
分
信息窗
天坛回音壁
回音壁模型
回音壁原理
●北京天坛的回音壁是一堵圆形的围墙,声波可沿墙面连续反射传播。
互
享
动
分
●利用回声可以测量距离
回音的传播速度不改变,所以声音从发声物体到障碍物所经历的时间,和回音返回的时间相同。
●若发出声音至接收到回声所用时间为t, 即声源到障碍物的距离为:
(v表示声速,即v=340 m/s)
针
练
对
训
●向前传播的声音遇到障碍物能反射回来.一个同学向着远处的山崖大喊一声,约1.5 s后听到回声,那么该同学距山崖大约是多少米?
已知:声音的传播速度为v=340m/s
山崖传到人耳的时间为t= ×1.5s=0.75s
求:该同学到山崖的距离s
解:s=vt=340m/s×0.75s=255m.
答:该同学到山崖的距离为255m.
互
享
动
分
●我们是怎么听到声音的
人耳的构造
●在声音传递给大脑的整个过程中,任何部分发生障碍(例如鼓膜、听小骨或听觉神经损坏),人都会失去听觉,导致耳聋.
耳聋是怎么回事?
思考
互
享
动
分
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年轻时听力突然衰退,晚年失聪。他就用牙咬住小木棍抵住钢琴听音, 坚持创作。他毕生完成了《英雄交响曲》《命运交响曲》《田园 交响曲》《第九交响曲》等伟大的作品
“体验骨传导”的实验:
●请同学们将一支铅笔放在耳边并用手敲,听铅笔的振动声音;再用牙齿轻咬住铅笔的一段,然后用大小相同的力敲铅笔,感受铅笔的振动声音,谈谈你的体会。
骨传导
课
结
堂
小
声
音
的
产
生
与
传
播
产生条件
传播
空气中15℃的声速为340m/s
声音在固体传播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传播最慢;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如果遇到障碍物,就会被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
声速
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回声
定义:
作用:
加强原声;
测量距离;
由物体的振动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随
习
堂
练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人说话发声是靠空气振动产生的
B.水中的鱼会被岸上的脚步声吓跑,说明液体也能传声
C.固体传声一般比气体慢
D.能区分自己讲话的回音和原声,人与障碍物的距离不得小于34m
B
随
习
堂
练
2.《解放军报》刊发题为《亚丁湾,记者体验护航“十八般兵器”》的报道称,中国海军第五批护航编队的护航舰艇上,出现了一种神秘的声波武器 —“金嗓子”对索马里海盗构成了有效威慑。若要阻挡这一武器的袭击,可以用薄薄的一层 ( )
A.半导体网 B.磁性物质网
C.真空网 D.金属物质网
C
互
享
动
分
3.(2022山西)如图所示,是博物馆珍藏的古代青铜“鱼洗”,注入半盆水后,用双手搓把手,会发出嗡嗡声,盆内水花四溅.传说,众多“鱼洗”声能汇集成千军万马之势,曾吓退数十里外的敌军.这反映了我国古代高超的科学制器技术.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水花四溅”说明发声的“鱼洗”正在振动
B. “鱼洗”发出嗡嗡声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 “鱼洗”发出的声音只能靠盆中水传入人耳
D. 众多“鱼洗”声汇集改变了声音的传播速度
A
随
习
堂
练
4.将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让另外一个人敲一下铁管的另一端,你会听到几次敲打的声音?试一试,并说出其中的道理。
会听到两次敲打的声音。
一次是从铁管中传来的,一次是从空气中传来的。
由于声音在铁管中传播的速度大于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所以我们听到的第一次声音是从铁管中传来的,而后一次声音是从空气中传来的。
实
展
践
拓
●查阅资料,自己制作一个土电话
课
习
外
练
●对应巩固练习见●
《基础题与中考新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