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5单元 定量研究化学反应 学业练习含答案
鲁教版第5单元 定量研究化学反应
一、选择题。(16题)
1、某种物质完全燃烧后,生成CO2和H2O,则该物质中( )
A. 只有碳、氢两种元素 B. 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C. 一定有碳、氢元素,可能有氧元素 D. 无法确定
2、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最基本的规律之一。下列实验装置(托盘天平省略)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
A B
C D
3、下列指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铁钉加入稀硫酸中:2Fe+3H2SO4=Fe2(SO4)3+3H2↑
B.铝片在空气中变暗:2Al+3O2=Al2O3
C.一氧化碳完全燃烧:2CO+O22CO2
D.实验室高锰酸钾制氧气:2KMnO4=K2MnO4+MnO2+O2↑
4、在2A+3B C+2D的反应中,36 g A与56 g 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8 g C和一定量的D。若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4,则C和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 )
A.7∶1 B.7∶8 C.7∶16 D.7∶32
5、向沸水中加入一块白磷,白磷不能燃烧的原因是( )
A.没有点燃 B.未与氧气接触
C.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 D.水的温度太低
6、氢气与四氯化硅反应制取硅的化学方程式为:,其中X的化学式是( )
A.Cl2 B.H2O C.HCl D.SiH4
7、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存在某个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g 20 m 20 20
反应后质量/g 2 待测 32 26
对该反应,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
A.参加反应的甲、丙、丁的质量比为1∶16∶13
B.待测质量一定为4 g
C.乙在该反应中一定是催化剂
D.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8、如图所示,镁条在二氧化碳气体中可以燃烧,镁条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一种白色物质和一种黑色物质。下列说法错误的的是( )
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B.可以利用镁条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C.金属镁燃烧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
D.集气瓶底部水的作用是防止高温生成物溅落炸裂集气瓶
9、18 g镁在15 g氧气中燃烧,完全反应后生成氧化镁的质量是 ( )
A.33 g B.30 g C.37.5 g D.无法确定
10、某同学为探究物质燃烧条件,设计并完成如图所示实验,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下列对此实验的判断与认识中不正确的是( )
A.物质燃烧必须要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B.物质燃烧温度必须要达到着火点
C.烧杯中热水的作用只起提高温度的作用
D.铜片上的白磷与红磷的着火点不同,则现象不同
11、“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县已经开始实行电动公交出行,推广太阳能路灯,升级改造燃煤锅炉。你认为下列做法与这一理念不相符的是( )
A.使用无磷洗衣粉预防水体富营养化
B.淘汰黄标车减少汽车尾气污染
C.深埋废旧电池减少重金属污染
D.使用低毒、低残留农药减轻环境污染运用图示法可以帮助我们巧学化学
12、(双选)一定质量的某化合物完全燃烧,需要3.2 g氧气,生成4.4 g二氧化碳和1.8 g水。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
A.该化合物的质量为3.0 g
B.该化合物一定不含氧元素
C.该化合物中碳、氢、氧的原子个数比为2∶4∶1
D.该化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40%
13、细铁丝在氧气中可剧烈燃烧。在这个反应中,铁、氧气和生成物的质量比是( )
A.56:32:72 B.56:32:232 C.168:64:232 D.224:96:320
14、过氧化氢溶液长期存放会因分解而使溶液质量减轻(忽略水分蒸发)。实验室有一瓶质量为100 g的过氧化氢溶液,长期放置至溶液中不再有气泡产生时,测得溶液质量共减少6.4 g,则100 g过氧化氢溶液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 )
A.8% B.10.2% C.6.4% D.10.4%
15、关于“能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煤块粉碎后燃烧会更加充分
B.提倡使用风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
C.“氢能”是利用了化学反应所伴随的能量变化
D.使用燃气热水器时应保持通风以避免天然气中毒
16、在反应 中,28gA与一定质量的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88gC。若C、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22:9,则A与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 )
A.7:8 B.8:7 C.7:24 D.24:7
二、填空题。
17、判断题。
(1)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
(2)1克糖溶于9克水形成10克糖水,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
(3)2份质量的水反应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和1份质量的氧气。( )
(4)红磷测定质量守恒定律实验中,在托盘天平上进行燃烧的实验,然后进行称量( )
(5)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 )
18、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镁在空气中燃烧: 。
(2)电解水: 。
(3)实验室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
19、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装置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a_______;b_______。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可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 (填字母),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 。
(3)若使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可选用的装置组合是_____(填字母)。
(4)选用D装置收集氧气的原因是_____ 。
(5)加热15.8g高锰酸钾,完全反应后,理论上可以得到____氧气?
20、利用和开发新能源可以解决化石能源耗尽和环境污染问题。
(1)目前,人类正在利用和开发的新能源有:氢能、生物质能、核能、 、等。
(2)氢气是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氢化锂在军事上常用于氢气的发生来源,它是无色晶体,熔点很高,导热性随温度升高而下降,与水剧烈反应生成氢氧化锂和氢气,常温下在干燥空气中能稳定存在,高温则分解为氢气和锂。其中属于氢化锂化学性质的是 (写出一条即可)。
21、某同学用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只考虑氧气参加反应)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前打磨镁条的目的是_________,镁条燃烧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
(2)反应时测得固体质量的变化如图所示,则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为________(用m1和m2表示),该反应_________(填“遵守”或“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三、实验题。
22、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欲通过化学实验证明“质量守恒定律”,确定以“稀盐酸与碳酸钙的反应”为研究对象,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图1 图2
(1)根据实验目的,小明应该测量的数据是 (填“只有反应前”“只有反应后”或“反应前、后”)整个反应装置的质量。
(2)实验步骤如下:
①按图1方式放好仪器,使天平平衡,记录称量数据。
②将小试管中的稀盐酸全部倒入烧杯中,观察到烧杯内物质剧烈反应,并有:
冒出。
③当反应结束时,同学们发现天平的指针偏向右边。同学们又重新称量,记录了数据。
他们感到困惑:其他操作均正常,实验现象与数据为何与预测结果不符 请你帮他们分析导致天平不平衡的原因: 。
(3)同学们经过讨论,意识到了自己所犯的错误,有 生成或参与的化学反应必须在 装置内进行,才能正确验证质量守恒定律。于是他们对实验装置进行了重新设计,如图2所示。
实验步骤如下:
①按图2方式放好仪器,使天平平衡,记录称量数据。
②将碳酸钙粉末全部倒入锥形瓶中,观察现象。
③当反应结束后,气球完全鼓起,他们发现天平的指针仍然偏向右边,你认为出现该实验现象的合理解释是 (填字母)。
A.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变少
B.该反应生成物的总质量小于反应物的总质量
C.空气的浮力作用干扰了实验结果
D.生成气体的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若不考虑该因素的影响,该反应是否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填“是”或“否”),请从微观方面说明原因: 。
23、利用对照实验进一步认识氧气和二氧化碳。
(1)图1为铁在不同情况下与氧气反应的实验。
①比较实验甲与乙,产生不同现象的原因是 。
②从燃烧条件分析。实验乙在铁丝上绑一根火柴的作用是 。
③实验丙的产物与乙相同,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④上述实验中,能说明“反应物与氧气接触的面积不同,现象不同”的是:
(填标号)。
(2)图2为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 。为了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可以先往烧杯内的水中滴加 (填物质名称)。
四、计算类题。
24、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要测定某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他们称取50.0 g过氧化氢溶液放入盛有2.0 g二氧化锰的烧杯(烧杯质量为76.0 g)中。待完全反应后,称量反应后物质连同烧杯的质量为126.4 g(氧气逸出带出的水分忽略不计)。请计算回答。
(1)反应后产生氧气的质量是 g。
(2)该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写出计算过程)
2023—2024学年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5单元 定量研究化学反应 学业练习含答案
鲁教版第5单元 定量研究化学反应
一、选择题。(16题)
1、某种物质完全燃烧后,生成CO2和H2O,则该物质中( )
A. 只有碳、氢两种元素 B. 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C. 一定有碳、氢元素,可能有氧元素 D. 无法确定
【答案】C
2、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最基本的规律之一。下列实验装置(托盘天平省略)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
A B
C D
【答案】C
3、下列指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铁钉加入稀硫酸中:2Fe+3H2SO4=Fe2(SO4)3+3H2↑
B.铝片在空气中变暗:2Al+3O2=Al2O3
C.一氧化碳完全燃烧:2CO+O22CO2
D.实验室高锰酸钾制氧气:2KMnO4=K2MnO4+MnO2+O2↑
【答案】C
4、在2A+3B C+2D的反应中,36 g A与56 g 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8 g C和一定量的D。若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4,则C和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 )
A.7∶1 B.7∶8 C.7∶16 D.7∶32
【答案】B
5、向沸水中加入一块白磷,白磷不能燃烧的原因是( )
A.没有点燃 B.未与氧气接触
C.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 D.水的温度太低
【答案】B
6、氢气与四氯化硅反应制取硅的化学方程式为:,其中X的化学式是( )
A.Cl2 B.H2O C.HCl D.SiH4
【答案】C
7、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存在某个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g 20 m 20 20
反应后质量/g 2 待测 32 26
对该反应,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
A.参加反应的甲、丙、丁的质量比为1∶16∶13
B.待测质量一定为4 g
C.乙在该反应中一定是催化剂
D.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答案】D
8、如图所示,镁条在二氧化碳气体中可以燃烧,镁条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一种白色物质和一种黑色物质。下列说法错误的的是( )
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B.可以利用镁条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C.金属镁燃烧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
D.集气瓶底部水的作用是防止高温生成物溅落炸裂集气瓶
【答案】B
9、18 g镁在15 g氧气中燃烧,完全反应后生成氧化镁的质量是 ( )
A.33 g B.30 g C.37.5 g D.无法确定
【答案】B
10、某同学为探究物质燃烧条件,设计并完成如图所示实验,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下列对此实验的判断与认识中不正确的是( )
A.物质燃烧必须要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B.物质燃烧温度必须要达到着火点
C.烧杯中热水的作用只起提高温度的作用
D.铜片上的白磷与红磷的着火点不同,则现象不同
【答案】C
11、“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县已经开始实行电动公交出行,推广太阳能路灯,升级改造燃煤锅炉。你认为下列做法与这一理念不相符的是( )
A.使用无磷洗衣粉预防水体富营养化
B.淘汰黄标车减少汽车尾气污染
C.深埋废旧电池减少重金属污染
D.使用低毒、低残留农药减轻环境污染运用图示法可以帮助我们巧学化学
【答案】C
12、(双选)一定质量的某化合物完全燃烧,需要3.2 g氧气,生成4.4 g二氧化碳和1.8 g水。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
A.该化合物的质量为3.0 g
B.该化合物一定不含氧元素
C.该化合物中碳、氢、氧的原子个数比为2∶4∶1
D.该化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40%
【答案】BC
13、细铁丝在氧气中可剧烈燃烧。在这个反应中,铁、氧气和生成物的质量比是( )
A.56:32:72 B.56:32:232 C.168:64:232 D.224:96:320
【答案】C
14、过氧化氢溶液长期存放会因分解而使溶液质量减轻(忽略水分蒸发)。实验室有一瓶质量为100 g的过氧化氢溶液,长期放置至溶液中不再有气泡产生时,测得溶液质量共减少6.4 g,则100 g过氧化氢溶液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 )
A.8% B.10.2% C.6.4% D.10.4%
【答案】D
15、关于“能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煤块粉碎后燃烧会更加充分
B.提倡使用风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
C.“氢能”是利用了化学反应所伴随的能量变化
D.使用燃气热水器时应保持通风以避免天然气中毒
【答案】D
16、在反应 中,28gA与一定质量的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88gC。若C、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22:9,则A与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 )
A.7:8 B.8:7 C.7:24 D.24:7
【答案】A
二、填空题。
17、判断题。
(1)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
(2)1克糖溶于9克水形成10克糖水,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
(3)2份质量的水反应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和1份质量的氧气。( )
(4)红磷测定质量守恒定律实验中,在托盘天平上进行燃烧的实验,然后进行称量( )
(5)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 )
【答案】(1)错误 (2)错误 (3)错误 (4)错误 (5)错误
18、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镁在空气中燃烧: 。
(2)电解水: 。
(3)实验室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
【答案】; ↑↑; ↑
19、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装置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a_______;b_______。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可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 (填字母),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 。
(3)若使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可选用的装置组合是_____(填字母)。
(4)选用D装置收集氧气的原因是_____ 。
(5)加热15.8g高锰酸钾,完全反应后,理论上可以得到____氧气?
【答案】(1)试管 集气瓶 B (2)
(3)AC或AD (4)氧气不易溶于水 (5)1.6g
20、利用和开发新能源可以解决化石能源耗尽和环境污染问题。
(1)目前,人类正在利用和开发的新能源有:氢能、生物质能、核能、 、等。
(2)氢气是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氢化锂在军事上常用于氢气的发生来源,它是无色晶体,熔点很高,导热性随温度升高而下降,与水剧烈反应生成氢氧化锂和氢气,常温下在干燥空气中能稳定存在,高温则分解为氢气和锂。其中属于氢化锂化学性质的是 (写出一条即可)。
【答案】风能(或太阳能、地热能、潮汐能等);与水反应(或常温下在干燥空气中稳定或高温分解)
21、某同学用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只考虑氧气参加反应)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前打磨镁条的目的是_________,镁条燃烧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
(2)反应时测得固体质量的变化如图所示,则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为________(用m1和m2表示),该反应_________(填“遵守”或“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答案】(1) 除去表面的氧化膜和污垢
(2) m2-m1 遵守
三、实验题。
22、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欲通过化学实验证明“质量守恒定律”,确定以“稀盐酸与碳酸钙的反应”为研究对象,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图1 图2
(1)根据实验目的,小明应该测量的数据是 (填“只有反应前”“只有反应后”或“反应前、后”)整个反应装置的质量。
(2)实验步骤如下:
①按图1方式放好仪器,使天平平衡,记录称量数据。
②将小试管中的稀盐酸全部倒入烧杯中,观察到烧杯内物质剧烈反应,并有:
冒出。
③当反应结束时,同学们发现天平的指针偏向右边。同学们又重新称量,记录了数据。
他们感到困惑:其他操作均正常,实验现象与数据为何与预测结果不符 请你帮他们分析导致天平不平衡的原因: 。
(3)同学们经过讨论,意识到了自己所犯的错误,有 生成或参与的化学反应必须在 装置内进行,才能正确验证质量守恒定律。于是他们对实验装置进行了重新设计,如图2所示。
实验步骤如下:
①按图2方式放好仪器,使天平平衡,记录称量数据。
②将碳酸钙粉末全部倒入锥形瓶中,观察现象。
③当反应结束后,气球完全鼓起,他们发现天平的指针仍然偏向右边,你认为出现该实验现象的合理解释是 (填字母)。
A.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变少
B.该反应生成物的总质量小于反应物的总质量
C.空气的浮力作用干扰了实验结果
D.生成气体的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若不考虑该因素的影响,该反应是否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填“是”或“否”),请从微观方面说明原因: 。
【答案】(1)反应前、后
(2)②气泡 ③稀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逸出,使反应后质量减少 (3)气体 密闭 ③C 是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没有改变
23、利用对照实验进一步认识氧气和二氧化碳。
(1)图1为铁在不同情况下与氧气反应的实验。
①比较实验甲与乙,产生不同现象的原因是 。
②从燃烧条件分析。实验乙在铁丝上绑一根火柴的作用是 。
③实验丙的产物与乙相同,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④上述实验中,能说明“反应物与氧气接触的面积不同,现象不同”的是:
(填标号)。
(2)图2为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 。为了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可以先往烧杯内的水中滴加 (填物质名称)。
【答案】 (1)氧气浓度不同 引燃铁丝 3Fe+2O2Fe3O4。 甲丙
(2)塑料瓶变瘪 石蕊试液
四、计算类题。
24、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要测定某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他们称取50.0 g过氧化氢溶液放入盛有2.0 g二氧化锰的烧杯(烧杯质量为76.0 g)中。待完全反应后,称量反应后物质连同烧杯的质量为126.4 g(氧气逸出带出的水分忽略不计)。请计算回答。
(1)反应后产生氧气的质量是 g。
(2)该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1.6
(2)解:设生成1.6 g氧气需要过氧化氢的质量为x。
2H2O2 2H2+O2↑
68 32
x 1.6 g
= 解得x=3.4 g
该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6.8%
答:该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