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2.3 快与慢》第二课时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2.3 快与慢》第二课时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8.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3-10-24 08:05: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节 快与慢
第2课时 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一)教学设计
课题 2.3.2 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课时 1课时
设计者 课型 新授课 设计时间
学习分析 1.课程要求 1.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征。 2.会用实验方法科学地判定一个直线运动的物体是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还是变速直线运动状态。 3.s-t和v-t图像的理解与运用。 4.学会计算平均速度。
2.教材解读 本节课所要讲授的运动的快慢是在学习了机械运动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运动的有关知识,既是对运动的描述的深化,又是以后学习牛顿第一定律的基础,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可以说是物理运动学中的基础;理解并掌握了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才可以利用所学的知识去处理简单的实际问题,因此这节课在本章中占有重要地位。
3.学情分析 本节中考考查的热点是物体运动的快慢以及速度的计算,在这个知识点上一定要明确:求哪段路程或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就用这段的总路程除以这段的总时间,即。而的计算方法是常犯的典型错误,需及时纠正。考查题型主要以选择题、填空题和计计算题的形式呈现。
学习目标 1、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征,并且会判断运动类型。 2、s-t和v-t图像的理解与运用。 3、学会计算平均速度。
达成评价 1、能在课上独立思考并回答老师的问题 2、能独立完成课后习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征。 难点: 学会计算平均速度。
教学准备 教师: 学生:预习学案
(二)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时间安排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 引入新课 活动一:运动的不同 【教师活动】展示图片,过山车沿曲线运动,火车沿直线运动。 【学生活动】观察图片,思考两个运动的不同之处。 【教师总结】根据运动路径不同,机械运动可分为曲线运动、直线运动。 【教师活动】展示视频,汽车启动、汽车刹车的速度变化。 【学生活动】观察视频,思考两个运动的不同之处。 【教师总结】根据运动状态的不同,可以将机械运动分为加速运动、减速运动。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主动思考,由机械运动的分类,引入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
新课教学 构建新知 进行新课 活动二:匀速直线运动 【教师活动】展示教材上汽车运动的图片。 【学生活动】观察图片能发现什么。 【教师提问】你能判断出汽车的运动有什么特点吗?做的是什么运动呢? 【教师活动】列出路程、时间和速度的表格,引导学生填写。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在任何一段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相等的。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运动速度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称为匀速直线运动。 【教师总结】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不变;②在任意两个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③速度大小与路程和时间无关。 【教师活动】展示s-t图像和v-t图像。 【学生活动】观察并总结规律。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匀速直线运动的s-t图像是一条倾斜的直线,观察图像①、②,发现,①的速度更大,说明图像越靠近 s 轴,速度越大。 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观察图像③、④,发现,④的速度更小,说明图像越靠近 t 轴,速度越小。 【例题】 关于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公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物体通过的路程s越大,运动的速度v越大 B.物体通过的时间t越大,运动的速度v越大 C.物体运动的速度v和路程s成正比,与时间t成反比 D.物体运动的速度可以利用计算,但与s、t的大小无关 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掌握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知识应用 巩固提升 活动三:变速直线运动 【教师活动】展示教材上天鹅运动的图片。 【学生活动】观察图片能发现什么。 【教师提问】你能判断出天鹅的运动有什么特点吗?做的是什么运动呢? 【教师活动】列出路程、时间和速度的表格,引导学生填写。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在各段路程中,它的运动速度是变化的。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运动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称为变速直线运动。 【教师总结】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速度的大小改变。 【例题】 我们常用“频闪照片”来研究物体的运动。如图所示,记录了甲、乙两个小球每隔0.02s所处的位置。根据底片可以判断, 甲 球运动时间长, 乙 球运动速度越来越大。 活动四:平均速度 【教师活动】生活中匀速直线运动不常见,物体一般都做变速运动,例如行驶的列车、上升的火箭,那么我们如何描述它们运动的快慢情况呢? 【学生回答】平均速度。 【教师总结】粗略研究变速运动,用平均速度来描述运动的快慢。 【教师活动】平均速度是物体在某一段路程内(或某一段时间内)运动的快慢程度。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平均速度是用总路程比总时间。平均速度的公式是。 【教师总结】平均速度等于总路程比上这段路程对应的总时间,物体中途停止的时间也要计算在总时间内。 【例题】 在学校冬运会中,小龙在百米赛跑中,他起跑的速度是9m/s,中途的速度是8m/s,最后冲刺的速度是12m/s。如果他的成绩是12s,则他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C) A.9.7m/s B.10.0m/s C.8.3m/s D.10.7m/s 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掌握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
小结 收获感悟 1、今天我学到了什么知识? 2、我掌握了直线运动的哪些特点? 3、我还存在的疑惑是什么? 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回顾本节课内容,对有疑惑的地方及时反馈。
课后作业 书面作业:完成教材课后习题 实践作业:测量自己跑完200米的速度。 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对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有更深刻的认识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难点在于对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判断和概念的理解,教学的难度在于能引导学生去思考看似简单的物理现象中所蕴涵的物理知识。教学设计遵从科学性、可行性、创新性三条基本原则。这节课在教学设计上我努力将学习的主动权归还给了学生,我在教学设计的实施中只起着监控和引导的作用。只是,要做到保证双向反馈的沟通,并能以较强的应变能力处理好突发性的问题,还要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总结和提高。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