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尚德实高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上海市尚德实高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4.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24 08:27: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上海市尚德实高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
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 分值:100分
一 积累应用 10分
1.按题目要求填空。(5分)
(1)羽扇纶巾,谈笑间,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2)______________________,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
(3)______________________,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4)熊咆龙吟殷岩泉,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要求选择。(5分)
(1)苦于频繁加班的小陈终于辞去了一线城市的高薪工作,回到家乡。他走出机场,看到
麦田的那一刻感叹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最合理的一项是()。(3分)
作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曲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自律的艺术”,始终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方言艺术和地方特色艺术
②有着整套自觉遵循的演观规则
③乡土中国口传文化的一个枝蔓
④在雅俗之间游弋
A.①③②④
B.③①②④
C.①③④②
D.③①④②
二 阅读 50分
知识的责任
要建立新人生观,除了养成道德的勇气而外,还要能负起知识的责任(Intillectual Responsibilty)本来责任是人人都有的,无论是耕田的、做工的、从军的,还是任政府官吏的,都各有各的责任。为什么我要特别提出“知识的责任”来讲 知识是人类最高智慧发展的结晶,是人类经验中最可珍贵的宝藏,不是人人都能取得、都能具备的;因此凡有求得知识机会的人,都可说是得天独厚,享受人间特惠的人,所以都应该负一种特殊的责任。而且知识是精神生活的要素,是指挥物质生活的原动力,是我们一切行为的最高标准。倘使有知识的人不能负起他特殊的责任,那他的知识就是无用的,不但无用,并且受了糟蹋。糟蹋知识是人间的罪恶,因为这是阻碍了人类文化的发达和进步。所以知识的责任问题,值得我们加以特别的注意。我们忝属于所谓知识分子,尤其觉得这是一个切身问题。
所谓知识的责任,包含三层意义:
第一是要有负责的思想。思想不是空想,不是幻想,不是梦想,而是搜集各种事实的根据,加以严格逻辑的审核,而后构成的一种有周密系统的精神结晶。所以一知半解,不足以称为成熟的思想,强不知以为知,更不能称为成熟的思想。思想是不容易成立的,必须要经过逻辑的陶熔,科学的锻炼。凡是思想家,都是从艰难困苦中奋斗出来的.他们为求真理而蒙受的牺牲,决不亚于在战场上鏖战的牺牲。譬如在实验室里试验炸 药的人,被炸伤或炸死者,不知多少;到荒僻的地方调查地质、生物、人种的人,或遇天灾而死,或染疾而死,或遭盗匪蛮族杀害而死的,也不知多少。他们对从这种艰苦危难之中得来的思想,自然更觉得亲切而可以负责。西洋学者发表一篇学术报告或论文,都要自己签字,这正是负责的表现。
其次是除有负责的思想而外,还要能对负责的思想去负责。思想既是不易得到的真理,则一旦得到以后,就应该负一种推进和扩充的责任。真理是不应埋没的,是要发表的。在发表以前,固应首先考虑它是不是真理,可不可以发表;但是既已考虑发表以后,苟无新事实、新理论的发现和修正,或是为他人更精辟的学说所折服,那就应当本着大无畏的精神把它更尖锐地推进,更广大地扩充。我们读西洋科学史,都知道科学家为真理的推进和扩充而奋斗牺牲的事迹,真是“史不绝书”。譬如哥白尼最先发现地动学说,他就因此受了教会许多的阻碍。后来布鲁诺出来,继续研究,承认了这个真理,极力传播,弄到教会大怒,不仅是被捕入狱,而且被判火刑而死。伽利略继起,更加以物理学的证明,去阐扬这种学说,到老年还铁锁琅珰,饱受铁窗的风味。他们虽受尽压迫和困辱,但始终都坚持原来的信仰。他们虽因此而牺牲,但是科学上的真理,却因为他们的牺牲而确定。像这种对于思想负责的精神,才正是推动人类文化的伟大动力.
再进一层说,知识分子既然得天独厚,受了人间的特惠,就应该对于国家民族社会人群,负起更重大的责任来。世间亦唯有知识分子才有机会去发掘人类文化的宝藏,才有特权去承受过去时代留下最好的精神遗产。知识分子是民族最优秀的分子,如果不比常人负更重更大的责任,如何对得起自己天然的禀赋 如何对得起国家民族的赐予 又如何对得起历代先哲的伟大遗留 知识分子在中国向称为“士”,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身为知识分子,就应该抱一种舍我其谁至死无悔的态度,去担当领导群伦继往开来的责任。当民族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知识分子的责任尤为重大。范仲淹主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必须有这种抱负,才配做知识分子。
(选自罗家伦《历史的先见》,学林出版社,有删改)
作者认为,知识分子“还要能对负责的思想去负责”。请指出两个“负责”的不同意思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4.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2分)
A.负起知识的责任,是为了建立一种新的人生观,养成道德的勇气。
B.有学者签字的学术报告或论文就是负责的思想。
C.历史上的一些知识分子在坚持真理时不惧牺牲,是出于对知识的责任感。
D.文中用布鲁诺、伽利略的例子,是为了说明科学真理的发现推动了人类文化的进步。
5.第4段举了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三个人的例子,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为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袁隆平经过长期试验与探索,培育出了高产杂交水稻稻种;并且克服重重困难,向全国大面积推广杂交稻。他不满足已有的成绩,面对世界范围的粮食短缺问题,又提出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的新课题。依据文意,分析袁隆平怎样负起了“知识的责任”。(4分)
分析示例:
袁隆平经过长期试验与探索,培育出了高产杂交水稻稻种,是因为作为知识分子的他有负责的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文,完成7-9题。(10分)
交际羊
阿瑟穆·小七
最初发现小羊驼糖糖喜欢参与牧场的各项社交活动,是在去年春季的某个下午。我从城里回家,妈妈正站在院门外,搓着手,脸色很难看。
“怎么了?身体不舒服?”我看着她的脸。
“是糖糖,跑丢了……我忘记关院门……”妈妈指着右面的小径,“它甩开蹄子,朝那个方向跑了。我越追,它越来劲,一眨眼就不见影了。”
我直瞪着她:“不会丢的,我知道它喜欢四处转转……那个,它跑多久了?”
“从早上,你去城里之后,我想去门口商店转转,出门一摸口袋,忘记带钱,转身回来,它就跑了。”
我抬头望了一眼快要落山的太阳:“一天了,它该找不到家了吧?”话音未落,便看到老努尔旦双腿纠缠着从院墙拐弯处慢腾腾地走过来。在他身后,是脸上看不出任何内疚表情的糖糖。老努尔旦张口说话时,随风飘过一股很浓的奶酒味儿。
他的脸上挂着谜一般的微笑,缓缓说道:“怎么样,把你的羊驼送回来了吧。”
“太感谢了!”我感激地握着他的手,“您在哪里发现它的?”
老努尔旦甩开我的手,低下头,打了一个长长的嗝:“我哪有时间发现它呀……事实上是它找到了我。”神秘的微笑重回老努尔旦脸上。
他闭起了眼睛,身子前后晃动着,过了好久才猛地睁开眼睛:“我们几个老伙计在山坡上放羊,口渴,聚在一起喝了点。”
“我的羊驼也参加了?”
“对!”老努尔旦嘿嘿笑着,“老天爷,它可真是一只快乐的小羊,热情地把脸凑到每个人身边,挨个打招呼……嗯……有那么一瞬间,我还真把它当人了,差点把酒壶塞进它嘴里,哇哈哈哈……”他把自己给逗乐了,弯下腰,拍着膝盖大笑起来。
为什么糖糖会跑去三公里以外的后山坡?
它的出走是一个谜。
快要进入秋季了,我和妈妈商量着维修一下屋顶,以免冬季积雪把屋顶压塌。
拉水泥的小货车卸完水泥,离开时没关院门。我和妈妈把防雨布盖到水泥上之后,发现糖糖又跑了。我和妈妈跑到后山坡和那附近的小径去找。可是几个钟头以后,我们还是沮丧地回家了。我们决定先吃点东西,抚慰一下疲惫的身体,再去寻找。就在这时,院门响了。
又是糖糖。
“这是你家糖糖,没错吧?”带它回来的布鲁汗姐姐说。
“是啊,布鲁汗姐姐,您在哪里发现它的?”
她笑了一下:“说也奇怪,我在集市上卖我的奶疙瘩,发现它凑在一堆人中,看热闹。”
“看热闹?”
“对,它就像人的模样,东张西望,观察着说话人的脸,竖起耳朵认真听,仿佛听懂了似的。有人给它一根胡萝卜时,它还露出了最迷人的微笑。事后,我觉得该亲自把它带回来。”
“太谢谢了,布鲁汗姐姐。”我看着糖糖,它依然是无所谓的态度,
“妈妈还在难过呢,她以为糖糖跑丢了。”夜里,我翻来覆去睡不着。这两次幸好被送了回来,万一……我不敢想了。
果然,糖糖没有给我更多的思考时间。很快——大概一周之后,一个清晨,它又跑了。这回,我和妈妈没有出去寻找我们各自忙着手中的活,竖起耳朵听院墙外的动静。这次它很快就回来了。12点左右,我们听到说话的声音。跑过去,打开院门。还是老努尔旦!他的身后站着表情有点儿得意的糖糖。
老努尔旦这次是清醒的。他用欣赏的眼光看着糖糖走进院子:“它太棒了,我很高兴看到它参加我们的活动。我知道它是一只羊驼,但我很好奇它怎么那么懂得交朋友。”
“请问,这次是在哪里?”
“哦,就在草场那边。我们几个老伙计聚到一起弹冬不拉,它就来了,直到刚才我们打算把羊群赶去后山坡。”
“老努尔旦爷爷,你们弹冬不拉时它在做什么?”老努尔旦笑了起来:“和我们打成一片,然后倾听音乐——就像听懂了那样。”说着,他活动起了脖子:“它还这么甩着脖子左跳一下,右跳一下,真是一个惹人爱的家伙。”紧接着,三天后,还是一个清晨,糖糖硬生生挤开院门,跑了。我们忙着自己的事,等它回家。中午,我去院子里提水,看到糖糖挤开院门回来了,就像放学回家的小男孩。看到我,它奔跑过来,把脸凑近我,用额头一点一点地
蹭我。后来,冬天到了,糖糖还是会时不时跑出去,参加牧场的各种小型或者大型聚会。在邻里交谈中,我得知糖糖还参加了牧场孩子们的打雪仗、雪中赛马……简直处处都能见到它的身影。
不过,大家非常欢迎它的参与。
(有删改)
结合划线句,赏析文中对小羊驼糖糖的描写。(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文章两次写到老努尔旦的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合“我”和妈妈对糖糖跑掉的态度变化,分析本文的主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0-12题。(6分)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桔柚香,江风引雨入船凉。
忆君遥在潇湘上,愁听清猿梦里长。
从体裁上看,这是一首( )。
A.古体诗 B.近体诗 C.曲子词 D.歌行体
11.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首句“醉”字,饱含深情,友人已离去,诗人只能借酒浇愁。
“桔柚香”写景并点明时令,表明送别的季节是在秋天。
潇潇的“江风”,凄迷的“雨”,冰凉的“船”,景语皆情语,用凄凄风雨来烘托送别时的悲凉心情。
“凉”字既是身体上的感触,更暗含诗人心中对友人的不舍和对离别的伤怀。
请选择一个角度,赏析划线诗句的表达技巧。(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3-17题。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嘉祐二年,试礼部。主司欧阳修惊喜,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洵卒,赠光禄丞。既除丧,还朝,以判官告院,安石创行新法,轼上书论其不便;新政日下,轼于其间,每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安。徙知密州。司农行手实法,不时施行者以违制论。轼谓提举官曰:“违制之坐,若自朝廷,谁敢不从?今出于司农,是擅造律也。”提举官惊曰:“公姑徐图之。”未几,朝廷知法害民,罢之。
元佑元年,轼以七品服入侍延和,即赐银绯,迁中书舍人,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暖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四年,积以论事,为当轴者所恨。轼恐不见容,请外,拜龙图阁学士、知杭州。既至杭,大旱,饥疫并作。轼请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复得赐度僧牒,易米以救饥者。明年春,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饘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轼曰:“杭,水陆之会,疫死比他处常多。”乃裒羡缗得二千,复发橐中黄金五十两,以作病坊,稍畜钱粮待之。徽宗立,更三大赦,遂提举玉局观,复朝奉郎。轼自元佑以来,未尝以岁课乞迁,故官止于此。
【注释】①司衣:官名,又称为大司农,主要掌管农桑、仓储、租税等相关事务。②手实法:亦称“首实法”,唐穆宗时官府令民户自报田地和财产作为征税依据的办法。③当轴:指官处在重要的位置。④粜(tiào):卖。⑤常平:古代一种筑仓储谷以调节米价的方法。
13.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1)是擅造律也( )(2)活者甚众( )
14.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2分)
(1)违制之坐( )
A.座位 B.原因 C.就任 D.定罪
(2)公姑徐图之( )
A.丈夫的母亲 B.父亲的姐妹 C.暂且 D.姑息
1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
B.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
C.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
D.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
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轼恐不见容,请外,拜龙图阁学士,知杭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传记常以典型事例塑造人物形象,欧阳修的话从侧面烘托出苏轼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苏轼在新法实行时和任杭州知县时的所作所为均可反映出他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4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8-21题。(9分)
楮亭记
明 袁中道
①金粟园后,有莲池二十余亩,临水有园,楮树①丛生焉。予欲置一亭纳凉,或劝予:“此不材木也,宜伐之,而种松柏。”予曰:“松柏成阴最迟,予安能待。”或曰:“种桃李。”予曰:“桃李成荫,亦须四五年,道人之迹如游云。安可枳之一处?予期目前可作庇阴者耳。楮虽不材,不同商丘之木,嗅之狂醒三日不已者,盖亦界于材与不材之间者 。以为材,则不中梁栋枅栌②之用;以为不材,则皮可为纸,子可为药,可以染绘,可以颒③面,其用亦甚夥。昔子瞻作《宥老楮诗》,盖亦有取于此。”
②今年夏,酷暑,前堂如炙,至此地则水风泠泠袭人,而楮叶皆如掌大,其阴甚浓,遮樾一台。植竹为亭,盖以箬,即曦色不至,并可避雨。日西,骄阳隐蔽层林,啼鸟沸叶中,沉沉有若深山。数日以来,此树遂如饮食衣服,不可暂废,深有当于予心。自念设有他树,犹当改植此,而况已森森如是,岂惟宥之哉?且将九锡④之矣,遂取之以名吾亭。
【注释】①楮(chǔ)树:落叶乔木。叶似桑,皮可制纸。②枅:柱上的方木。栌:大柱柱头承托栋梁的方木。③颒(huì):洗脸。④九锡:传说古代帝王尊礼大臣所给的九种器物。
18.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一项是( )(1分)
A.哉 B.也 C.尔 D.耶
19.对本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播树是生长在园林中的普通树木,枝叶繁茂,树荫浓密,既没有毒性,也没有凌霜傲雪
的高洁品性。
B作者陶醉于楮树的绿荫之中,对其钟爱有加,不愿另植他木,就算当初种了别的树,也
应改种楮树。
C.诗人细数楮树的五六种用途,每种用途都是普通又日常的,是为了突出楮树是“不材木”,
难堪大用。
D.诗人认可楮树的普通和平凡,以树喻人,指出并非人人都是经世治国的大才,普通人也
有用武之地。
20.分析《楮亭记》第①段画线句的用意。(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第②段画线部分。(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写作 40分
22.根据要求作文。
不可能人人都是船长,水手也有水手的精彩;
在这世界上,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天地。
有宏伟大业,也有琐碎小事,
无论大小,做最适合你的事吧。
以上诗句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以“找到自己的天地”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记叙文。
上海市尚德实高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
参考答案
一 积累应用 10分
1.按题目要求填空。(5分)
(1)樯橹灰飞烟灭
(2)风急天高猿啸哀
(3)怅寥廓
(4)栗深林兮惊层巅;梦游天姥吟留别
2.(1)C
(2)B
3.①第一个“负责”是形容词,在文中的意思是指 “有周密系统的精神结晶的”;② 第二个“负责”是动词,在文中的意思是指“推进和扩充”。
4.C
5.不能。第④段列举了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三个人的例子,它们之间有层进关系,与上文“去发表,去推进,去扩充”一一对应。所以顺序不能换。
6.②袁隆平不满足已有的成绩,不断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提出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的新课题,是因为作为知识分子的他有种对负责的思想去负责的精神;
③袁隆平不仅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还肩负着解决世界范围的粮食短缺问题的责任。是因为袁隆平不仅有负责的思想,有对负责的思想去负责的精神,作为知识分子的他还有一种负起更重大责任的抱负,所以袁隆平面对世界的粮食短缺,又提出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的新课题。
这些画线句运用正面、侧面描写结合的手法,通过描写糖糖的动作、神态等,刻画了一只调皮可爱、热情、善于交际、乖巧又讨人喜欢、依恋主人的小羊驼糖糖的形象。
①文章两次写到老努尔,通过他的描述刻画了小羊驼糖糖热情、爱凑热闹、喜欢音乐的可爱形象;②老努尔旦的介绍也向读者展示了一幅富有地方特色的风俗画卷;③同时为下文写我们不再担心糖糖跑掉做了铺垫。
①糖糖第一次跑掉,我们都很紧张、担心,糖第二次跑掉,我们依然很担心、着急,糖第三次跑掉,我们不再那么担心,只是盼着它赶快回来,糖塘第四次跑掉,我们再也不担心着急了,知道它一定会回来,②老努尔旦和布鲁汗姐姐等人知道糖糖是我家的,能够及时把糖糖送回来,表现了牧场邻里和睦,富有人情美。③文章主要围绕小羊驼的几次出走写区生活的祥和、安定,人与人的情感,以及人与动物的和谐统一,充满生活情趣。
B
A
该诗前两句写实,后两句从“忆”和“梦里”这些词可以看出是诗人的想象,运用了虚实结合、视听结合的手法,诗人从月光和猿声两个方面刻画出一个典型的旅夜孤寂的环境,传达出诗人给友人送别时孤寂与悲苦的心情,同时表达诗人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13.这、这是;使……活下来
14.(1)D (2)C
15.B
16.苏轼担心不被他们所包容,请求调到外地,担任龙图阁学士、杭州知州。
17.才华横溢;便民利民/以民为先/爱民如子
18.B
19.C
20.《楮亭记》引用苏轼的酬答楮树的诗,肯定了楮树用处很多,增强了说服力,以楮树象征平凡人,肯定了普通人的才能和价值。
21.多角度写景,从触觉角度写了酷暑与凉风,从听觉角度写了鸟鸣,视觉角度写了绿荫竹亭。长短句结合,语言节奏轻快。写出了楮树成荫后带来的风凉幽静,表达了作者对楮树的认可和喜爱。
22.写作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