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常德市重点中学2023-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学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南省常德市重点中学2023-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学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0.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10-24 10:27:05

文档简介

常德市重点中学2023-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参考答案(供参考)
1.A 2.C 3.A 4.C 5.D 6.B 7.C 8.A 9.C 10.C 11.C 12.C
13.AD 14.ABC 15.AB 16.C
17.(12分)
(1) 液泡 高温 高温使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有关酶的活性降低、气孔关闭影响了CO2的吸收
(2) 高温组与常温组都补充CO2后29天内番茄光合速率均有提升 高温组补充CO2后光合速率提升的幅度更大更持久(或高温组补充CO2后光合速率提高的效果更为显著)
(3) A 右上
18.(14分)
(1)翻译的过程中提前遇见终止密码子 CCG 密码子具有简并性
(2)促进DML2基因的转录过程 延迟表达 延迟
(3)将RrHH×Rrhh的番茄杂交,获得基因型为RRHh、RrHh、rrHh的F1代,然后让红果(RRHh、RrHh)分别自交,基因型RRHh自交,获得RRhh得到RRH_,从中选出RRhh,红果且成熟期晚的就是RRhh。
19.(10分)
(1)高于 无机盐和蛋白质
(2)丙 胰岛B细胞
(3)神经调节 抗利尿激素
(4)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下丘脑
(5)激素、神经递质、免疫活性物质
20.(12分)
(1)非特异性 特异性
(2)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3)是否接种疫苗、疫苗接种次数、两次接种间隔时间 8
(4)机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并分泌大量抗体
(5)间隔时间太短,导致第二次注射的疫苗被初次免疫反应后残留的抗体结合并清除
21.(12分)
(1)①不一定 ②B C
(2)横向放置的根尖部位向地侧绿色荧光强度大于背地侧,正常生长的根尖各部分荧光强度一致
(3)重力影响淀粉体的不均匀分布,进而影响IAA的分布
(4)Ca2+可促进根的向地弯曲常德市重点中学2023-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
生 物
时量:7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4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新冠疫情自暴发至今已近3年,这与新冠病毒的变异密切相关。从变异株α到β,再到γ和δ,现在全球对于Omicron这一变异毒株都非常忌惮。该病毒之所以容易突变,与其遗传物质是单链RNA有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含人血清的全营养培养基可用于培养Omicron
B.新冠病毒不同变异毒株的形成与染色体无关
C.新冠病毒各变异毒株的蛋白质都在核糖体上合成
D.就新冠病毒而言,其遗传信息储存在RNA中
2.“开花生热现象”指一些植物的花器官在开花期能够在短期内迅速产生并累积大量热能, 使花器官温度显著高于环境温度,促使花部气味挥发,吸引昆虫访花。研究表明该现象通过有氧呼吸的主呼吸链及交替氧化酶(AOX)参与的交替呼吸途径实现(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膜蛋白Ⅰ 、Ⅲ 、Ⅳ通过主动转运运输 H+而 ATP 合成酶通过协助扩散转运 H+
B.据图可知线粒体内膜上的交替呼吸途径不能形成驱动 ATP 合成的膜两侧 H+化学梯度
C.相同质量的葡萄糖通过交替呼吸途径比通过有氧呼吸的主呼吸链途径释放的热能少一些
D.寒冷早春,某些植物可以通过促进花细胞中 AOX 基因的表达以吸引昆虫传粉, 这体现了生物与环境相适应
3.生物兴趣小组将某绿色植物放在密闭透明的容器内,利用 CO2 传感器检测其浓度随时间的变化,结果如图 1 曲线表示, 图中 C 点为光合作用的开始点, 水平虚线为实验开始时密闭容器内的 CO2 浓度。图 2 为某时间段内的容器中 CO2 浓 度变化速率的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D 点、 H 点、 Q 点时,植物体的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
B.图 1 结果显示,经过 24h 后容器中植物体内有机物的含量减少
C.分析 CO2 浓度的变化,在图 1 中的 HI 段会出现图 2 的曲线
D .C 点、 E 点时, CO2 在植物叶肉细胞中的总体移动趋势相同
4.如图表示细胞凋亡过程, 其中酶Ⅰ为核酸内切酶, 能够切割核酸形成片段; 酶Ⅱ为一类蛋白水解酶, 能选择性地促进某 些蛋白质的水解,从而造成细胞凋亡。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凋亡诱导因子与膜受体结合,可反映细胞膜具有信息交流的功能
B.凋亡信号发挥作用后,细胞内将有新蛋白质的合成以及蛋白质的水解
C.巨噬细胞能吞噬分解凋亡细胞与细胞膜的功能特性有关
D.酶Ⅰ能切割核酸分子而酶Ⅱ不能,表明酶具有专一性
5.下列对如图所示的生物学现象或意义的描述,错误的是( )
A.若甲图源自二倍体植物, 则利用甲图植物自交可验证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
B.若乙图源自二倍体动物,则该动物在减数分裂时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数不会与乙图相同
C.丙图可表示雄果蝇的染色体组成,仅考虑图中基因,该果蝇可产生 4 种基因型的雄配子
D.丙图生物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基因 W 和基因a 可通过交叉互换实现基因重组
6.人染色体上降钙素基因编码区中有编码蛋白质序列(图中字母所示) 和非编码蛋白质序列(图中阴影所示)。如图为 降钙素基因在甲状腺与垂体中转录、 RNA 剪接和翻译过程简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降钙素基因两端分别含有起始密码子和终止密码子
B.降钙素基因转录需 RNA 聚合酶,转录产物经剪接可产生不同的 mRNA
C.降钙素和 CGRP 由同一个基因转录翻译而来, 所以功能相同
D.甲状腺和垂体功能差异与细胞核基因种类及 mRNA 种类差异均有关
7.如图表示小麦育种模式图, 图中相关序号表示育种方式,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育种方式①的原理是基因重组、育种方式②③④⑤均能产生新的性状
B.图中秋水仙素处理的甲乙都可以代表植株幼苗或萌发的种子
C.如果育种方式③④获得后代在性状上有所差异均可为小麦进化提供原材料
D.如果育种方式①④获得后代的性状上有所差异, 体现了物种多样性
8.RNA 干扰技术是指小分子双链 RNA (dsRNA) 可以特异性地降解或抑制同源 mRNA 表达, 从而抑制或关闭特定基因 表达的现象,如图是其作用机制,其中 Dicer 是具有特殊功能的物质,RISC 是一种复合体。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siRNA 和 dsRA 分子中的嘧啶数量和嘌呤数量不相等
B .Dicer 和 RISC 断裂的化学键相同, 都是磷酸二酯键
C .RNA 干扰技术是指在翻译水平上对特定基因表达的抑制
D .RISC 能够将 RNA 剪切,最可能依赖于 RISC 中的蛋白质
9.2022 冬奥会在北京举办,在冬奥会的很多比赛项目中, 冰雪运动员的身体协调能力令人叹为观止。如图是比赛中运动 员部分生理活动调节示意图, ①~③表示相关过程, X~Z 表示相关激素。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长时间滑雪过程中,运动员大量出汗,激素 Z 的分泌量增加
B.运动员在刚进行冰上比赛时, 机体通过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促进激素 Y 的分泌,来促进新陈代谢来增加产热量
C.随着比赛激烈的进行,运动员血浆中的 CO2 浓度也会升高, 进而使存在于下丘脑中的呼吸中枢兴奋
D.运动员因长时间比赛会导致机体血糖浓度降低, 为维持血糖含量的相对稳定, 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量会增加
10.下图为荷兰科学家温特用燕麦胚芽鞘在黑暗环境中进行的实验及其结果。某生物兴趣小组用玉米胚芽鞘模拟温特实验过程进行了下表中实验,表中弯曲角度大小代表生长素相对含量的多少,生长素不能透过云母片,a-f 表示琼脂块。 下列关于表中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
组别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处理措施
弯曲角度 a:25.8° b :25.6° c:11.7° d:11.6° e:8. 1° f:15.3°
A.实验①~⑥中只有一个自变量, 严格遵循单一变量原则
B.实验①~⑥中,只有⑤和⑥比较才可解释胚芽鞘弯曲生长的原因
C .①和②对比、③和④对比都可说明单侧光不影响生长素的含量
D.若将 e、f 分别放置于同一去尖端胚芽鞘的左、右侧,则胚芽鞘向右弯曲
11.下列两表为光与温度对某植物茎生长的影响的实验结果。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生长性状 红光 远红光
茎长度 60 .2cm 98 .1cm
茎节数 20 .5 节 21 .0 节
茎长度 夜温(15 小时)
7℃ 17℃ 26℃
日温 (9 小时) 30℃ 75 cm 52 cm 29 cm
23℃ 60 cm 50 cm 35 cm
17℃ 43 cm 38 cm 35 cm
A.茎的生长与温度有关,与光质(不同波长的光) 无关
B.可通过照红光或远红光来调控茎节数
C.理论上若要促进茎的生长,日温 30℃、夜温 7℃并搭配远红光是最佳的选择
D.日温 30℃夜温 17℃处理比日温 23℃、夜温 26℃处理有利于植物生长是因为前者呼吸作用强, 为生命活动提供了更多的能量
12.图 1 、2、3 是某森林中喜鹊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图 4 为该森林大山雀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图中λ 表示该种群数量 是前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A.图 1 中 A 点和图 3 中 E 点的增长速率与图 2 中的 C 点对应
B.图 1 、2 中的 B 、D 点都可以表示种群达到了环境容纳量
C.图 4 中第 4 年和第 8 年种群数量相等
D.森林中随着各个种群的变化,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也在变化
二、选择题: 本题共 4 小题, 每小题 4 分, 共 16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可能有一项或多项符合题意要求, 全 部选对的得 4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2 分,有选错的得 0 分。
13. 下列有关“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若探究 pH 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则 pH 是自变量,过氧化氢分解速率是因变量
B.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可选择新鲜肝脏研磨液和过氧化氢溶液进行反应
C.若探究 pH 对酶活性的影响,应将淀粉酶分别与盐酸或氢氧化钠混合后再与淀粉混合,并在适宜温度下保温
D.若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不可选择斐林试剂对实验结果进行检测
14. 下图中甲乙丙丁为人体内不同处的液体, ①②③表示某些化学物质。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有( )
A.图中红细胞通过协助扩散吸收葡萄糖,进行无氧呼吸产生 CO2
B.若②为葡萄糖,经吸收、运输进入肝脏细胞合成③肝糖原, 至少要穿过 3 层生物膜
C.某人长期营养不良, 可能导致人体组织中蛋白质大量分解, 使乙处渗透压上升
D.相对于内环境来说,相当于外界环境的是甲中的液体
15. 甲图为蛙坐骨神经的一段神经纤维,将电表的 a、b 两极置于膜外, 在 c 处给予适宜刺激, 用电表 1 记录电位变化如图乙所示;取蛙同样的另一段神经纤维,用电表 2 的两极分别接在 a 处膜的内、外两侧,在 c 处给予适宜刺激, 用电流表 2 记录电位变化如图丙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乙中的①点对应图丙中的③点
B.图丙中②点膜外 Na+内流速率比④点大
C.图乙中的 t4 时刻,兴奋传导至 b 电极处
D.未受刺激时,电表 1 能测出静息时的电位差
16. 植物激素的生物合成与信号转导之间存在错综复杂的相互作用, 以精细调控植物的发育和对环境的反应,如图是部分 植物激素的合成途径。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在夏季植物体内的①→②和①→③→④过程增强,以促进植物的生长,冬季则相反
B.由图中过程分析,秋末时植物光合速率降低的原因是⑤⑥过程增强, 更多的胡萝卜素用于合成脱落酸,导致植物 捕获的光能减少,光合速率下降
C .在病虫害等逆境条件下,脱落酸的含量升高, 植物生长缓慢, 当逆境消除时,植物又通过调节抑制脱落酸的作用, 生长加快。由此说明脱落酸的调节作用具有低浓度促进生长和高浓度抑制生长的特点
D.结合激素间的作用关系, 水平放置的植物根尖向重力生长不仅与生长素有关, 还与乙烯的作用有关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 5 小题,共 60 分。
17 .(12 分) 番茄含有丰富的营养,据营养学家研究测定:每人每天食用 50~100 克鲜番茄即可满足人体对几种维生素和 矿物质的需要。为了进一步了解番茄的生理特征,某兴趣小组在补充 CO2 和升高温度条件下,测定番茄在不同时间 的光合速率,结果如图 1 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 番茄果实有红色和黄色等,果实中的色素主要分布在细胞的_____________ (填结构名称)中。由图 1 可知,高温组 与常温组相比,随着时间延长,叶片净光合速率最先下降的是_____组,该组叶片净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出 2 点)。 (2)高温组和常温组都补充 CO2 后,两组叶片光合速率变化的相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不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 2 曲线表示 30℃条件下测得的结果, 对番茄 a 而言,假如白天和黑夜的时间各为 12h,平均光照强度在______klx 以上才能使该番茄处于生长状态。已知番茄b 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的最适温度分别是25℃和30℃,若将温度降低到25℃, 其他条件不变,则理论上图 2 中 N 点的位置变化是向_______移动。
18. (14 分) 科学家用基因编辑技术由野生型番茄(HH)获得突变体番茄(hh),发现突变体中 DML2 基因的表达发生 改变, 进而影响乙烯合成相关基因 ACS2 等的表达及果实中乙烯含量(如图 I、II),导致番茄果实成熟期改变。请回 答以下问题:
(1)图 I 中, 基因 h 是由基因 H 编码区第 146 位碱基后插入一个 C (虚线框所示) 后突变产生, 致使 h 蛋白比 H 蛋白少 93 个氨基酸, 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基因 h 转录形成的 mRNA 上第 49 个密码子 为________。另有研究发现, 基因 H 发生另一突变后,其转录形成的 mRNA 上有一密码子发生改变, 但翻译的多肽链 氨基酸序列和数量不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 II 中, t1~t2 时段,突变体番茄中 DML2 基因转录的 mRNA 相对量低于野生型,推测在该时间段, H 蛋白对 DML2 基因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突变体番茄果实成熟期改变的可能机制为: H 突变为 h 后,由于 DML2 基因的作用,果实中 ACS2 基因____________________ ,导致果实成熟期________ (填“提前”或“延迟”)。
(3)番茄果肉红色(R) 对黄色(r) 为显性。现用基因型为 RrHH 和 Rrhh 的番茄杂交, 获得果肉为红色、成熟期为突变体 性状的纯合体番茄, 请写出杂交选育过程(用基因型表示)。
19. (10 分) 如图 1 为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 a 、b 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 ①②③④代表不同的体 液;图 2 所示为人的激素分泌调节 3 种类型;图 3 表示神经、免疫、内分泌三大系统相互调节的部分示意图, 据图 分析回答问题
(1)图 1 中若②为脑细胞,则 a 处的 O2 浓度_____ (填“高于”“低于”或“等于”) b 处的 O2 浓度,④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_____ 有关。
(2)血糖升高, 一方面可以直接刺激胰岛 B 细胞,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加; 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图 2_____模式(填“甲”或“乙” 或“丙”)调节其分泌量,此时反射中的效应器是_________________。
(3)重感冒发热患者通常会在服药后因大量出汗散热而退烧,排汗的调节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 (填“神经调节”“体液 调节”或“神经—体液调节”)。排汗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引起垂体所释放的_________________增多, 导致尿量减少。
(4)________________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在内环境稳态的调节网络中,既参与神经调节又参与体 液调节的器官是_____________。
(5)通过图 3 分析,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信息分子参与免疫调节,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
20. (12 分) 新型冠状病毒可通过表面的刺突蛋白(S 蛋白)与人呼吸道粘膜上皮细胞的 ACE2 受体结合侵入人体引发 肺炎。请回答下列问题:
(1)新型冠状病毒通过飞沫等侵染人体时, 会依次受到依托人体三道防线发起的_______________免疫和_______________ 免疫的攻击。
(2)多数人不久前接种过新冠灭活疫苗,当接种该疫苗后,会引发相应的免疫反应, 此过程中,辅助性 T 细胞会参与 __________________ (填“体液免疫”或“细胞免疫”或“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3)我国研制出某种疫苗,初步实验得知该疫苗总剂量 8ug 为最佳剂量,为了探究不同接种方案对疫苗接种效果的影响, 进一步进行了临床实验研究,如下表所示。从表中可看出,该实验的自变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中 a 的剂量应该为__________μg。
组别 A1 A2 B1 B2 C1 C2 D1 D2
接种试剂剂量(μg/针) 疫苗 a / 4 / 4 / 4 /
X / a / 4 / 4 / 4
第一针接种时间 第 0 天
第二针接种时间 不接种 第 14 天 第 21 天 第 28 天
相应抗体相对含量 14.7 0 169.0 0 282.7 0 218.0 0
(注: A1 、B1 、C1 、D1 组分别接种该疫苗, A2 、B2 、C2 、D2 组分别接种 x 试剂)
(4)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分析:疫苗两次接种组的抗体含量均明显高于一次接种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疫苗两次接种时间间隔 21 天比间隔 14 天的效果好,间隔时间过短影响效果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12 分) 下图表示水平放置的幼苗, 数小时后就可以看到茎背地弯曲生长, 而根向地弯曲生长。为阐明其机理, 科学 家做了一系列实验。请分析回答问题:
(1)某研究小组探究生长素浓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结果如图所示:
①胚芽鞘去顶避光静置一段时间后,将含有不同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分别放置在不同的去顶胚芽鞘一侧, 一段时间后测 量并记录弯曲角度(α),图甲为实验示意图。在两组实验中,若 α 相同, 则琼脂块中含有生长素的浓度____________ (填“一定”或“不一定”)相同。
②图乙是根、茎对生长素作用的反应曲线,图示字母中表示水平放置幼苗根近地侧的是______,表示茎的远地侧的是_____。
(2)有人提出“根的向地性是重力作用使根部生长素分布不均引起的”。已知 DR5 是 IAA 敏感型启动子,活性会随 IAA 浓 度增加而增强。将 DR5 和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连接后导入植物细胞, 培育成转基因植物, 分别观察正常生长和横向放置 的根尖部位的荧光分布。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则能证明上述假设合理。
(3)重力如何引起 IAA 分布不均?有人发现根尖细胞中存在大量淀粉体, 在细胞中的位置会发生与IAA 相同的变化, 如下 图所示。据此提出的假设是: 。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