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57张PPT。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第八单元第二十四课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第八单元在一次盛大宴会上,来自中国、俄国、法国、意大利、德国、美国的贵宾聚集一堂,各国来宾纷纷夸耀自己国家的文化。他们拿出本国的国粹——酒,来彼此相敬,中国人拿出古色古香的茅台,瓶盖一开,沁人心脾,举座皆惊,俄国人拿出伏特加,法国人拿出大香槟,意大利人拿出葡萄酒,德国人拿出威士忌,只有美国人两手空空。只见他不慌不忙的走上前来,把各国的名酒兑在一起,举杯相敬,说:这就是我们美国的酒——鸡尾酒。看完以上的小故事,你或许会认为:美国是将拿来主义发挥到极致的国家。然而,它却在另一个层面启示着我们: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吸收世界经济的营养,为我所用,才能在经济全球化中更好地发展,真正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那你知道什么是全球化吗?它的影响是什么呢?
●课标要求
了解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由来和发展,认识它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了解中国参加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史实,认识其影响和作用。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探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时空坐标一、经济向全球化发展
1.进程
(1)新航路开辟,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增多。
(2)_____________,资本主义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迅速扩大。
(3)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真正进入全球化时代。工业革命后2.原因
(1)科技进步;交通运输和_____________的迅猛发展。
(2)跨国公司和____________的强有力推动。
(3) _____________的瓦解。
(4)绝大多数国家都实行了市场经济体制。信息技术国际组织两极格局3.影响: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1)加速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也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
(2)发达国家是最大受益者。
(3)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①原因:发展中国家经济基础差,技术水平低。
②地位:处于劣势与被动地位。
③对策:保持清醒的头脑,制定合理对策,在积极主动的参与中谋求发展。知识拓展:全球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1)贫富分化: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贫富差距扩大。
(2)经济危机:促使经济危机的传染性、破坏性加强。
(3)生态危机: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输入有害垃圾、掠夺性开采资源,破坏了当地的自然环境,引发全球性生态危机。
(4)文明冲突:增进不同文明与民族往来的同时,也加剧了全球范围内的文明和价值观的冲突。
二、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
1.必要性:_______________是一个临时适用的多边贸易协定,存在诸多弊端,缺乏解决争端的法律性强制措施。
2.成立:________年,世界贸易组织取代关贸总协定,规范化和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开始建立。关贸总协定19953.作用
(1)促进市场开放,调解贸易纠纷,实现全球范围内贸易自由化。
(2)促使成员方取消贸易壁垒,通过贸易获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的繁荣。
(3)努力减少其成员间的不平等,对发展中国家和贸易小国的利益给予足够重视。
三、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过程:中国是关贸总协定的创始成员之一,1986年中国正式提出恢复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的申请;________年12月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12.影响
(1)积极
①有利于参与国际分工、合作和竞争,促进经济发展。
②有利于扩大出口和引进外资。
③有利于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④有利于直接参与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维护合法权益。
⑤有利于促进世界经济增长。
(2)消极:国内一些企业、产品和产业面临更激烈的竞争。
3.对策:不断提高自身竞争力,以适应新的国际经济形势。
一、经济全球化在推动世界经济发展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作为一种经济发展的主流趋势是不可阻挡的;同时它存在的问题也是不可避免的,需要我们加强国际合作,共同解决这些问题
【探究问题】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影响【探究素材】
材料一 2004年全球贸易增长率(%)对各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
材料二 经济全球化使南北之间的贫富差距拉大,根据联合国去年的统计,在过去30年间,最不发达国家的数量从25个增加到49个;世界绝对贫困人口由5年前的10亿增加到现在的12亿;世界上3个最富有的人的财富,超过60个穷国国民生产总值之和……
材料三 日益蔓延的荒漠化,土地的侵蚀,气候的恶化,海洋与河流的污染……其中发达国家往往出于本国战略利益的考虑,为了保护本国的生态环境不受污染,而把大量的污染工业都建立在海外,既消耗了他国的资源,还污染了他国的环境。据有关资料统计,美国将60%以上的污染企业建立在海外。材料四 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很快波及世界,演变为全球金融危机。2003年“非典”、禽流感出现后很快扩散到世界众多国家……
【探究思路】由材料一中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率可得出结论(1);由材料二中“贫富差距拉大”得出结论(2);由材料三中“发达国家……把大量的污染工业都建立在海外……”得出结论(3);由材料四中“全球金融危机”“‘非典’、禽流感出现后很快扩散到世界众多国家”得出结论(4)。
【探究结论】
(1)加速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2)扩大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贫富差距。
(3)导致发展中国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4)导致风险全球化,加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威胁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和经济主权。二、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原因、本质
1.表现:国际贸易增加;世界市场扩大;国际分工日趋成熟;大型跨国公司数量增加。
2.原因
(1)从历史上看,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各个地区之间从隔绝走向交流,世界贸易体系也逐渐建立起来,开始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2)工业革命促使生产力迅速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物质条件。(3)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力量。
(4)交通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世界联系更加紧密,加速了生产要素的跨国界流动。
(5)经济区域集团化既是经济全球化的表现,也是促成其发展的有利因素。
(6)两极格局的结束也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消除了障碍。
3.本质:发达国家主导下的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
三、辩证认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中国的影响
1.机遇
(1)有利于我国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国际分工,促进经济发展。
(2)有利于我国扩大出口和利用外资,并在平等条件下参与国际竞争。(3)有利于促进我国的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有利于我国直接参与21世纪国际贸易规则的决策过程。
(5)有利于促进我国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2.挑战与应对
(1)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关税的大幅度减让,会使国内一些产品、企业和产业面临激烈的竞争,有些行业会受到冲击。
(2)中国的企业要不断提高自身竞争能力,以适应新的国际经济形势。
A.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竞争压力加大
B.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机遇与挑战并存
C.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应抛弃贸易保护主义
D.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经济迅速发展【解析】 本题考查图片信息的获取与分析解读能力。图片反映的是中国加入WTO的主题,从图中的“是时候把伞(保护)收起来了、竞争”的信息可知,加入WTO须降低关税,这对国内企业、经济来说,会失去关税这一项的保护,国内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说明加入WTO对中国是利弊同时存在的,B项正确;A、C、D三项说法不全面。
【答案】 B一、选择题
1.(2014·北京高一检测)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是( )
①国际贸易迅速发展 ②世界市场的扩大 ③美苏两极格局结束 ④跨国公司数量增加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③是世界格局剧变的表现,是加速经济全球化的原因,而不是经济全球化的表现。①②④都是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答案:C2.(2014·北京高一期中)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各国之间的距离被拉“近”,世界变得越来越“小”,这直接源自( )
A.交通和通信工具的不断革新
B.各国的生产和销售连为一体
C.世界市场的日益扩大
D.世界各种文明的交流更为密切
解析:现代交通和通讯技术的进步使世界各地之间的距离相对缩小,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手段。
答案:A3.针对全球化浪潮中的疑问:“全球化与美国化是相同的吗?在这个新的全球世界里为什么美国像是水中之鱼?”有学者这样回应:“美国是一条非常大的鱼,在全球化的水中轻松地游着,居于支配地位。”这表明( )
A.全球化就是美国化,美国在全球化浪潮中无所不能
B.在全球化浪潮中,美国在综合实力方面有明显的优势
C.在全球化浪潮中,世界其他国家没有任何利益可言
D.经济全球化,实际上是超级大国美国主导下的全球化
解析:本题考查当今世界的经济全球化。材料强调的是美国在经济全球化中的优势,A、C两项说法错误,D项经济全球化以发达国家为主导。
答案:B4.(2014·河北学业水平测试)被称为“经济联合国”的世界贸易组织(WTO),构建了当今世界的多边贸易体制。该体制的宗旨是( )
A.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B.促进知识经济发展
C.减轻发展中国家债务
D.促进贸易自由化
解析:世界贸易组织致力于促进各国市场的开放,调解贸易纠纷,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
答案:D5.2014年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3周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中国带来了许多发展机遇。主要表现在( )
①进一步推动了中国对外开放 ②为“中国制造”走向世界提供了平台 ③进一步保障了中国经济安全 ④促使中国不断提高并完善自身的竞争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解析:本题可以采用排除法,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既给中国带来很多机遇,也使中国面临诸多挑战,其中③的说法错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自身经济安全受到威胁。
答案:D二、非选择题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经济全球化是近年国际问题中的热门话题,专家认为:“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全球化之所以发生在这个时期,第一靠全球的信息网络化,第二靠全球向市场化的变革。前者为全球化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后者为全球化提供了体制上的保障。”
——陈宝森《经济全球化进程刚刚开始》材料二 技术是经济全球化的基础,“凭借全球性技术(如:无线电通讯技术、核武器、洲际运载火箭、计算机网络等)而形成的经济、军事力量,无疑会为掌握这些力量的国家带来巨大的利益。准确地说,全球化将处在掌握全球性技术力量的国家主导之下。”
——赵英《技术演进与全球化》材料三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较表
——世界银行《1994年世界发展报告》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经济全球化的推动因素及特点。
(2)材料三反映了什么问题?根源何在?
(3)我国应怎样面对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解析:本题以经济全球化为主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第(1)问要依据材料一中“信息网络化”“市场化”等信息来分析推动因素,依据材料二中“全球化将处在掌握全球性技术力量的国家主导之下”来归纳其特点。第(2)问要注意材料中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差距,在此基础上结合所学知识来分析其根源。第(3)问为开放性题目,言之成理即可。答案:(1)推动因素:①高科技的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突飞猛进,为经济全球化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②越来越多的国家实行对外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是经济全球化的政策保障。
特点: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起主导作用,是最大的受益者。(2)在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的20多年间,生产力迅速发展,社会财富激增;但世界上贫富分化、南北对立的问题也日趋严重。
根源:在全球化进程中,旧的世界经济秩序仍在起决定性作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占主导地位,从而导致社会财富分配不公。科学技术水平的差距,进一步扩大了发达国家同发展中国家间的经济差距。(3)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把握机遇,趋利避害。一方面努力争取建立世界经济新秩序;另一方面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以迎接挑战等。(言之成理即可)1.(2014·福建文综,4分)下表是1980年、1996年世界不同类型国家进出口依存度表。据此判断正确的是( )A.国际贸易总体发展缓慢
B.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C.区域经济集团化削弱
D.各类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差距缩小
解析:本题考查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意在考查学生分析表格数据信息的能力。分析表格可知,不同收入国家的进出口依存度都在变高,这说明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了,即说明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了。故选B项。
答案:B2.(2014·江苏,3分)有学者认为,迄今为止的经济全球化仅仅是资本运动的全球化,而非经济福音的全球化。西方资本的大规模跨国运动将世界的生产和交换活动连为一体,但是从世界性的生产和交换活动中产生的经济利益,却没有在全球合理分配。这一观点旨在强调经济全球化( )
A.表现为大规模的跨国运动
B.不利于世界经济均衡发展
C.使生产和交换活动更密切
D.给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机遇
解析:本题考查经济全球化,旨在考查学生解读史料并从中获得信息的能力。根据题干中的“非经济福音的全球化”“没有在全球合理分配”可知,材料强调的是当下的经济全球化不利于世界经济均衡发展,故本题选择B项。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