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市新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课件+教学案)第十七章欧姆定律第2节欧姆定律(3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泰安市新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课件+教学案)第十七章欧姆定律第2节欧姆定律(3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5-02-23 10:50:05

文档简介

课件27张PPT。第十七章 欧姆定律第一节 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第二节 欧姆定律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1、什么是电阻2、电阻的影响因素1、导体的横截面积2、导体的长度3、导体的材料3、滑动变阻器的接法----- 一上一下实验探究电流与哪些因素有关猜想与假设:
1、既然电压是产生电流的原因,那么升高电压,电流会不会也跟着增大呢?
2、既然导体对电流有阻碍作用,那么增大导体的电阻,通过导体的电流会不会减小呢?思考探


程电流同时受电压、电阻两个因素的影响,我们该用什么研究方法呢?1.确定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具体做法:2.再控制电压一定,看电流与电阻的关系。1. 控制电阻一定,看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探


程讨论实验时要测量哪些物理量,如何设计电路图和记录数据的表格。保持电阻不变保持电压不变按电路图连接电路。(注意:连接电路前先断开开关,并将滑动变阻器滑片移到最大值处,电流表和电压表要选择合适的量程和正确的接线柱)探


程实物图10.11.60.1620.2实验结论:保持电阻不变时,电流跟电压成正比关系。如何研究电流随电压的变化?电阻不变,改变电压,看电流的变化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控制电阻一定)
(注:利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压,记录电流表读数)探


程多次测量得到如下表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0.20.40.650.5100.25150.16实验结论:保持电压不变时,电流跟电阻成反比关系。如何研究电流随电阻的变化?电压不变,改变电阻,看电流的变化探


程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控制电压一定)
(注:利用滑动变阻器控制电压一定,记录电流表读数)多次测量得到如下表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0.60.30.2总


论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一、保持电阻不变时,电流与电压成正比。二、保持电压不变时,电流与电阻成反比。思考与拓展:如何用图像法来描述这个规律,请同学们课后用教材14-9图描述出来。欧姆定律:
通过导体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数学表达式: 变换式:符号的意义及单位:U-电压-伏特(V)
R——电阻——欧姆(Ω) I-电流-安培(A)欧


律欧姆定律:一段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欧姆定律的公式形式:I=U___R注意:1.公式中单位的统一性1A=1V___ 欧姆(G.S.Ohm,1787~1854)是德国物理学家。他在物理学中的主要贡献是发现了后来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欧姆定律。欧姆的研究,主要是在1817~1827年担任中学物理教师期间进行的。现在我们看到欧姆定律的公式那么简单,却不要忘记欧姆当时为了信息窗解决这一难题,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当时的实验条件很差,那些测量电流的仪器和电阻值不同的导体,都要自己设计制造。他能够完成这些精细的制作和精确的实验,主要得益于强烈的好奇心、执着的探究精神。
公式的对应性欧



U 、R、I必须对应的是同一段电路(同一个元件)同一状态的电压、电阻、电流。例如:RUIR灯U灯I灯欧



公式的扩展性U=IR主要用于已知电压和电流求电阻.__主要用于已知电流和电阻求电压.拓展:能否说电压与电流成正比呢?拓展:能否说电阻与电压成正比,与电流成反比呢?知识点一: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及其探 究方法知识点二:欧姆定律:一段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即:知识点三:欧姆定律的应用。课堂知识回顾例题:我们已经知道,试电笔内必须有一个很大的电阻,用来限制通过人体的电流。现有一支试电笔,其中的电阻为880kΩ,氖管的电阻和人体的电阻都比这个数值小得多,可以不计。使用时流过人体的电流是多少?解析:例1:某同学用一只电流表跟一只灯泡串联,灯泡正常发光时电流表示数为0.28A,再用电压表测量灯泡两端电压为220V,试计算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已知:U=220V,I=0.28A
求:R.解:根据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得答:灯丝正常发光时的电阻值是786欧姆1:一只阻值为 的电阻,接在15V的电源上时,流过的电流为_____A;若电源电压变为10V,电阻的阻值为______,流过电阻的电流为_____A.0.150.1I=U/R=15/100=0.15电阻是导体本身所具有的性质,与电压,电流无关I=U/R=10/100=0.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导体两端的电压越大,导体的电阻就越大。
B.导体中通过的电流越大,导体的电阻就越小
C.在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越小,导体的电阻就越大。
D.以上说法均不对。C反馈练习例2:电阻R1和R2的电流随其两端电压变化的I-U图线如下图所示,则依图可以判定( )R1>R2
R1R1=R2
无法比较0UR1R2IB1.由公式I=U/R导出R=U/I,以下说法正确的 是( ) A. 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越大,导体的电阻越大 B. 通过导体的电流越大,导体的电阻越小 C. 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跟电压电流无关 D. 导体的电阻在电流减小到零时非常大C3.某导体两端加上4.5V的电压时,通过它的电
流为0.3A,这个导体的电阻为_____欧。若导
体两端加上3V的电压时,通过它的电流为
______A,导体的电阻为_____欧。若导体两端
不加电压时,通过它的电流为_____A,导体的
电阻为_____欧。2.一个阻值为4欧的导体, 在其两端加上6V的电压后,通过它的电流为 A。1.5150.2151501.欧姆定律:通过导体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表达式:I=
3.变形公式:U=IR R=再见
课题
九年级物理十二章第二节欧姆定律
? 牛焕莉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设计本节课的指导思想:学生在理解欧姆定律时有很大的困难,尤其在理解欧姆定律的公示变形电阻等于电压除以电流时困难很大。
☆教材分析
《欧姆定律》是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二章第二节。是继上一章电流、电压、电阻之后的综合探究课。本节知识的探究要依据前面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定性关系,利用实验得到他们之间的定量关系,即欧姆定律。为下面伏安法测电阻及串并联电路电阻的特点学习奠定基础。欧姆定律是初中物理电学部分的重要一节。
☆学情分析
学生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存在的认知障碍是:第十一章的电压、电流、
电阻的基础很不扎实,旧的概念和
解题的能力和方法不够灵活,思维方式不敏捷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会同时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一段导体两端电压和其中的电流。
2.通过实验认识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3.会观察、收集实验中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
过程与方法:1.经历欧姆定律的发现过程并掌握实验的思路、方法。进一步体会控制变量法。
   2.能对自己的实验结果进行评估,找到成功和失败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动手和观察,提高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大胆猜想,小心求证,形成严谨的科学精神。
?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实验方法;理解欧姆定律。
教学难点:设计实验过程;实验数据的分析;实验结果的评估。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
设计意图
?
实验探究(二)
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设计实验制定计划
评估
进行试验收集证据
分析论证
课堂小结
课外探究
创设问题情境:同学们,老师有一个疑问,谁能帮我解决?(出示演示电路板,闭合开关,观察灯的亮度;改变电源电压,再次观察。)同一个灯泡亮度变了,说明电流变了,为什么电流会改变?
在电路中串联一个灯泡,再次观察提问:这次电流是因为什么而变化??
启发:实验说明电流、电压、电阻并不是孤立的,而是有一定的联系,即电压、电阻都可以影响电流。但我们的理解只是一种定性认识,它们之间有什么定量关系呢?
这节课我们就用实验的方法探究一下。当然,要分两步进行:一是电流与电压的关系,二是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我们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需注意什么?
实验中需要哪些器材
怎样才能改变电压呢?
引导学生分析总结,确定最佳方案
按照你的设想设计电路
利用实物展台,展示学生设计的电路
在实验之前,你还有那些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吗?
现在就动手做做吧!(并画出实验记录表格)
巡回指导学生实验
结束后,利用多媒体实物展台要求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实验结果进行评估
提问:刚才的电路还适用吗?我们要怎样改变电阻?实验中需要注意什么?
要求学生实验
巡回指导学生实验
结束后,利用多媒体实物展台要求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说明:把我们得到的两个结论综合在一起就是欧姆定律(用彩粉笔勾勒出欧姆定律内容)
介绍:这个问题早在1826年欧姆就进行了探究,现在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当时的情景。(播放视频资料)
引导:欧姆定律在现实生活中有什么意义呢?
出示问题:为什么电流表不允许直接接在电源两极上,而电压表却可以?
在解决各种电路的实际问题中,欧姆定律有广泛的应用。对于一段电路,只要知道电流、电压、电阻这三个量中的两个,就可以求得第三个量。
出示例题:某一电阻接在40伏的电路中,其上通过的电流为2安,问:该电阻为大?若电压增大到80伏时,其电阻为多大?电流是多大?
对学生的解题过程进行评价。针对例题提出欧姆定律的成立需要条件。
多媒体出示
让学生看书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说明:刚才这道题为我们提出了一种测定电阻的方法,你知道怎么办吗?
思考回答(电压变化导致电流变化)
思考回答(电阻变化导致电流变化)?
倾听理解
感受
回答:控制电阻不变
根据需要选择器材:电池盒、开关、定值电阻、电流表、电压表、导线若干。
思考:1.改变电源电压2.串联一个滑动变阻器
评价学生设计的电路
总结实验注意事项
实验记录表格
实验次序
电阻R=
电压U/V
电流I/A
1
2
3
根据实验数据总结得出:电阻一定时,导体中通过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找出实验误差产生的原因,讨论评价实验数据
思考分析交流
总结:仍用原来的电路,换用不同的定值电阻,实验中注意控制电压表示数不变。
实验记录表格
实验次序
电压U=
电阻R/Ω
电流I/A
1
2
3
总结: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体会理解欧姆定律内容及含义
观看欧姆的探究背景,体会科学家的艰辛和执着。
根据欧姆定律解释说明,体会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利用欧姆定律解题
(一个同学板演)
理解欧姆定律的成立条件:1.定律中的电压、电流、电阻必须是对同一导体。2.导体的电阻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流过导体的电流 无关。即:欧姆定律的变形:R=U/I只是电阻的计算式而不是决定式。
看书总结,对本节知识形成整体认识
?由实验现象引入新课。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探究欲望。
初步理解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进一步体会控制变量法。
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去解释某些具体问题
通过自己设计电路培养绘图能力
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培养动手操作能力,根据现象总结概括能力。
通过实验培养合作探究意识。
培养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能对实验进行正确评价。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
使学生养成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交流的愿望。
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
使学生感受成功背后的艰辛,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
培养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能把所学公式进行变形解题。
进一步理解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深化理解欧姆定律的内涵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使课堂留有余音,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板书
第六章 第一节 欧姆定律
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电阻一定) 表达式:I=U/R
电阻一定时,导体中通过的电流
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电压一定) (学生板演)
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
体的电阻成反比。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1、?? 出示大家共同制定的评价标准(课件)
评价内容
所占分值(50分)
电路
电路连接正确,各表指针有偏转
20
能用开关较好地控制电路
15
节约材料
5
装饰
整体效果简单、清爽
5
小组合作
小组分工合作好
5
2、指导学生了解评价标准内容及所占分值。
3、出示小组自我评价记录表,请各小组讨论后根据评价标准对自己的作品先作出客观的评价,填写记录表。
4、教师讲解评价活动开展的内容、要求、步骤。
(1)电路设计介绍(电路、材料、功能等)
(2))介绍小组分工及合作完成情况
(3)展示小组自我评价。
5、选择2——3个小组按活动要求在全班汇报,大家进行评价。
6、开展小组互评活动。
(1)???????? 展示小组互评表,强调要写出被评价小组的优点与不足。
小组之间展开相互评价。汇报小组互评情况。
☆教学反思
通过课堂教学,体现出本节的几个成功之处:1.引入中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本节课的顺利教学做好了精神准备。2.通过比较完整的实验探究过程,让学生体会科学的探究方法,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基础。3.充分利用多媒体实物展台,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这也是本节教学最大的亮点。
不足之处:由于本节教学任务比较重,致使在定律应用中一些问题处理简单,学生理解不到位,下节课应加强练习。
?
?
?
?
?
第二节 欧姆定律 导学案
金斗中学 牛焕丽
一、课前展示:
二、导课亮标:
1.理解欧姆定律,能运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2.能根据欧姆定律以及电路的特点,得出串、并联电路中电阻的关系。
3.学会解答电学计算题的一般方法。
三、自主学习与探究
知识链接
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导体的电阻之间有什么关系?

探究新知
(一)阅读教材P78页,思考下列问题:
1.欧姆定律的内容是什么?

2.欧姆定律的表达式怎样?各个物理量的单位是什么?


四、汇报展示与精讲点播:
利用欧姆定律解决问题要注意以下几点:
(1)欧姆定律中的 I、U、R 都是指同一导体或同一段电路上对应的物理量。同时欧姆定律中三个物理量具有同时性。
(2)由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为U = IR 、R = 。
(3)欧姆定律中各物理量的单位必须统一。
(二)完成下面例题:
五、拓展训练:
P79 1、2、3、4
电阻R1的阻值为10Ω,将它与R2并联后,总电阻为5Ω,若将R1与R2串联,则总阻值为( )
A.20Ω B.15Ω C.10Ω D.5Ω
3.有两个电阻,阻值分别为30和10Ω,把它们串联起来,其总电阻是( )
A.40Ω B.30Ω C.20Ω D.7.5Ω
4. 某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是4V时,通过导体的电流是1A,如果将该导体两端的电压减少到2V时,通过导体的电流是( )
A.0.25A B.0.5A C.2A D.3A
4.
六、叙谈收获
七、有效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