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湖心亭赏雪》课件(共31张PPT)+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13《湖心亭赏雪》课件(共31张PPT)+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24 10:23:36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是唐代诗人柳宗元的诗,诗中“寒江独钓”的清奇意境令人神往,孤高情怀叫人赞叹。而明末清初的文学家张岱的《湖心亭看雪》则营造了另一番意境,抒发了别样的情怀。
导入新课
张岱
dài
湖心亭看雪
张 岱
位于西湖中央,是“中国四大名亭”之一。据说是宋代整修西湖时,以湖泥堆成小山,成为一岛,是西湖三岛之一,后于山上建成亭阁,叫湖心亭。这是观赏西湖风景的好地方,因此常有文人墨客到此赏景。
在湖心亭极目四眺,湖光皆收眼底,群山如列翠屏,在西湖十八景中称为“湖心平眺”。清帝乾隆在亭上题过匾额“静观万类”,以及楹联“波涌湖光远,山催水色深”。岛南又有石碑,不伦不类地题着“虫二”,据说也是乾隆御笔,这是将“风月”二字的外边部分去掉,取“风月无边” 的意思,这种文字游戏是文人痼疾,看来连帝王也不能免俗。
浙江杭州西湖湖心亭
1、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及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2、了解文章大意,理解作者在文中所流露的故国之思。
3、学习白描、对比等写景和叙事的技巧。
4、学习将记叙、描写、抒情融为一体的写法。
学习目标
张岱,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明末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明清之际史学家、文学家。出身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子弟。明亡以后,消极避居浙江剡(shàn)溪山中,专心从事著述,穷困以终。约于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与世长辞,享年约九十三岁,逝后被安葬于山阴项里。
史学上,张岱与谈迁、万斯同、查继佐并称"浙东四大史家";文学创作上,张岱以小品文见长,以"小品圣手"名主要著作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是明亡后所作, 字里行间流露出明亡之后深沉的伤感情绪。
认识作者
对故国往事的怀恋都以浅淡的笔触融入了山水小品,看似不着痕迹,但作者的心态可从中窥知一二。本文写于明朝灭亡后,大约1645年,它是张岱小品的传世之作。作者追忆在西湖乘舟看雪的一次经历,写出了雪后西湖之景清新雅致的特点,表现了深挚的隐逸之思,寄寓了幽深的眷恋和感伤的情怀。
写作背景
听录音跟读,读准字音和节奏
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gēng )定矣,余/拏(ná)一小舟,拥/毳(cuì )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sōng)沆(hàng )砀(dàng),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 dī)一痕,湖心亭一点, 与/余舟一芥(jiè),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zhān )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gèng)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 qiǎng)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nán)曰:“莫说/相公痴,更(gèng)有/痴似相公者!”
听读课文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
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
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更,古代夜间计时单位。更定是一更开始,即晚上八时开始。
这一天
公元1632年
撑(船)
鸟兽的细毛
裹,围
白汽弥漫的样子
天气寒冷时,雾冻结在树叶形成的白色松散冰晶
全,都
西湖长堤在雪中隐隐露出一道痕迹
小草
大意: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大雪接连下了多天,湖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我撑着一叶小舟,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和云和山和水,天光湖色全是白皑皑的。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理解大意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
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
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旧时对士人的尊称
船夫
客居此地
古人罚酒用的酒杯,代指酒
这样的人,指作者

哪能
大意: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个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小孩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的人!”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后和他们道别。我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南京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啊!”
二、一词多义:
是日更定
是金陵人

判断动词,是
是日更定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古代计时单位

一、通假字:
余拏一小舟
上下一白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白色
酒杯,代指酒
见余大喜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非常

通“桡”,撑(船)
积累词语
三、词类活用:
1.大雪三日
2.是金陵人,客此
3.拥毳衣炉火
4.与余舟一芥
四、古今异义:
1.余住西湖
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名词作动词,下大雪
名词作动词,客居
名词作动词,带着炉火
名词作状语,像小草一样的微小
古义:古代罚酒用的酒杯
今义:白色
古义:我
今义:剩下
崇祯五年十二月,大雪三日之后的更定时分。
西湖湖心亭
作者;客二人(还有舟子,童子)
看雪
1、文章记了哪两件事?
2、请在文中找出记叙的要素。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
3、“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从哪种感觉
来写?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独往湖心亭看雪
湖心亭偶遇佳客
从听觉来写。突出大气的严寒也为下文更定到湖心亭看雪埋下伏笔,突出游兴强烈。
整体感知
4、寒冬凌晨时分,作者独自到湖心亭看雪,可见作者心境怎样?
5、作者前往看雪,意外遇到了什么? 看到了什么?和这些人有些什么交往?
6、文中哪个字最能体现作者个性?试着评价一下。
孤怀雅兴,孤高自赏。
已经有人在自己到之前到了。
有两人已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童子正把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高兴地拉我同饮。我痛饮三大杯后同他们道别。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

行为怪异
极度迷恋某种事物
“痴” 行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
独往湖心亭看雪。
个性:
清高、孤傲 ,不随世俗
“痴” 景
雾凇沆砀,天( )云( )山( )水,上下( )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 )、湖心亭一( )、与余舟一( )、舟中人两三( )而已。
与、一 :天地的苍茫浩大
痕、点、芥、粒:人、物的渺小
“痴” 情
a.文中为什么要特别提到“金陵人”?
b.用舟子的话结尾的真正用意是什么?
1、你从哪些地方能看出作者的“痴”?
“是金陵人客此” ——不忘故国。
舟子的话似贬实褒,是对张岱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的肯定与赞赏。同时以天涯遇知己的愉悦化解作者心中的愁绪。
深入探究
2、找出写景的句子并体味作者感情。作者写景有什么特点?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感情:作者是一个超凡脱俗、孤高自傲的文人雅士,课文表达了他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淡淡的愁绪。
文字简练朴素,不加渲染,这种写法就是——白描。
白描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是一种不加色彩或很少用色彩,而只用墨线在白底上勾勒物象的画法。作者写景使用了白描手法,抓住了景物的突出特征来写,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高度抽象概括,不渲染不雕饰,简洁朴素自然,如一幅写意山水画卷。
白描手法用于写人的范例: (抽象、概括)
1、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秋思》
2、 “他留着浓黑的胡须,目光明亮,满头是倔强的一簇簇直竖起来的头发……” ——唐韬《琐忆》中的鲁迅先生
渲染的例子:(形象、具体)
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标直漂亮的白桦林在原野上呻吟;我看见奔流似的马群,深夜嗥鸣的蒙古狗,我听见皮鞭滚落在山涧里的脆响;我想起绒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斑斓的山雕,奔驰的鹿群,带着松香气味的煤块,带着赤色的足金;我想起幽远的车铃,晴天里马儿戴着串铃在溜直的大道上跑着,狐仙姑深夜的谰语,原野上怪诞的风…… ——端木蕻良《土地的誓言》
白描与渲染
3、“独往湖心亭” 与“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前后内容表达很矛盾,如何理解?
(1)作者去赏雪,带着闲情雅致去了,在作者心里,这里只有他自己,他忘乎所以,忘记一切俗念,只想着赏雪,这是一种脱俗的想法,所以“独”字表现他的超凡脱俗。
(2)他认为舟子不可能跟他志趣相投,也进不了他的内心,舟子对“相公”的行为和心中所想是不理解的,也是不可能理解的,“独”字表现他的孤傲清高。
1.白描手法抓住景物的突出特征。
“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高度抽象、概括,宛如中国画中的写意山水,寥寥数笔,传达出景物的形与神。
2.笔法曲折多变,巧妙运用对比。
开头描写雪景,不从视觉着笔,却从听觉入手,更能画出大雪的威严;
描写湖中雪景,先以“上下一白”之“一”字,状其混茫难辨,使人唯觉其大,而下文“一痕”“一点”“一芥”之“一”字,则状其历历可数,使人唯觉其小,大与小形成一组鲜明的对比;
写亭中会友时,反客为主,以客之喜表现“余”之喜,以客之叹表现“余”之心声。最后又将客之“痴”同“相公”之“痴”进行对比,以舟子之“喃喃”不解与友人同“余”一见如故进行对比,突出知音难觅。
写法探究
3.描写细致入微,富有诗情画意。
文章第2段用15个字描写西湖雪景,渲染了一幅雪光水气浑然一体、天色湖光茫然一片的背景,然后又以“一痕”“一点”“一芥”等数量词把长堤、湖心亭、舟与舟中人写得既微乎其微又迷蒙不清。这既是一幅朦胧的水墨画,又是一首梦幻般的诗。
4.记叙、议论、抒情融于一体。
全文将记游与描写雪景以及抒发感情有机结合。如在描写“湖中人鸟声俱绝”后记“余拏一小舟……独往湖心亭看雪”的举动,从而抒发了独抱冰雪之操守和孤高自赏的情怀,也有避世的忧愤。
描写手法 表达感情
《湖心亭看雪》
《江雪》
白描
烘托
清高自赏
淡淡愁绪
怀才不遇的孤独感
江 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比较阅读
全文不足二百字,却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尤其令人惊叹的是作者对数量词的锤炼功夫,“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一组合,竟将天长永远的阔大境界,甚至万籁无声的寂静气氛,全都传达出来,令人拍案叫绝。作者善用对比,大与小、冷与热、孤独与知己,对比鲜明,有力地抒发了人生渺茫的深沉感慨和挥之不去的故国之思。还采用了白描手法,让人感到宇宙的辽阔和人的渺小,给人一种悠远脱俗的印象,表达了作者赏雪的惊喜,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淡淡的愁绪。
全文情景交融,自然成章,毫无雕琢之感,给人以愉悦的感受。“痴”字表达出作者不随流俗,遗世孤立的闲情雅致,也表现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美好的情趣。更重要的是形神兼备地写出了赏雪人的情态,将赏雪人融入了这迷人的雪景之中的痴迷之状描绘的生动逼真。
课堂小结
1、画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更(gēng )定 毳(cuì)衣 拏(ná)
崇祯(zhēn) 长堤(dī) 雾凇(shōng)
C.姓氏(xìng) 喃喃(nán) 一芥(jiè)
D.痴迷(chī) 沆砀(dàng) 铺毡(zhān )
2、下列句子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独往湖心亭/看雪 B.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C.湖中人/鸟声俱绝 D.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3、下列各组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上下一白/则一舸无迹
B.独往湖心亭看雪/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C.天与云与山与水/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D.湖中人鸟声俱绝/哀转久绝
当堂练习
B
C
D
4、 理解性默写:
点明时间地点及当时环境的句子:
运用白描手法,具体描写雪景的句子:
使用数量词表现出景物依稀可辨、使人唯觉其小的句子:
衬托出作者深夜偶遇知音的惊喜心情句子:
展示出作者不随俗流、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的句子: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独往湖心亭看雪。
5、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湖中人鸟声俱绝/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B.是日更定矣/斯是陋室
C.问其姓氏/其真无马邪 D.上下一白/而或长烟一空
6、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是日更定矣 B.上下一白/强饮三大白而别
C.余挐一小舟/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
D.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独”字充分表现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
 B.文章结尾引用舟子的话包含了对“痴”字的称赞,同时以天涯遇知音的愉悦化解了心中淡淡的愁绪。
 C.湖心亭巧遇虽是叙事,但重在议论。
 D.文章叙事时的情绪一波三折,但都与“看雪”有关,是“看雪”行动的延伸。
D
D
C
8、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作者写作时是清初,但仍沿用“崇祯”年号,含蓄地表达了对故国的怀念。
B. “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写出宇宙的空阔与人的渺小,表现了悠远脱俗的精神。
C. 两个赏雪人见到志趣相投的作者,惊喜劝酒,作者被迫喝下三大杯酒后赶紧离去。
D. 作者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来收束全文,深化意境,反衬作者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雅致。
9、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中“绝”字妙在从听觉写出大雪后一片寂静,湖山封冻,人、鸟都不敢外出,连空气仿佛也冻结了的情景。
B.“痴”与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
 C.作者写作本文时,明朝已经灭亡,可是他仍然用明朝的年号,含蓄的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怀念。
 D.作者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来收束全文,画龙点睛,深化意境。对此迷人雪境,“痴”情人不止“我”一个,这也是一种巧妙的正面描写。
D
C
10、“独往湖心亭看雪”中 “独”字如何理解
11、词语“与云与山与水、一白、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有何作用?
12、哪些动词表现作者的“痴”? “痴”与课文第一段哪句话相呼应?写出作者什么心情?
13、作者引用舟子的话有何用意?作者为何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来收束全文?
“独”字充分体现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表现他孤高自赏、洁身自好,不与俗人为伍的孤独。
副词、数量词的使用,于微观中显出宏观,把铺天盖地的雪景烘托而出,写出了视觉的移动,使人感叹人在天地间,不过是沧海一粟。
拿、拥、往、看;
与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
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
作者引用舟子的话包含了对“痴”字的赞赏,作者的确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衬托作者深夜偶遇知音的惊喜心情,表明作者不虚此行,深夜赏雪,收获颇大,印象极深;
画龙点睛,深化意境。对此雪境,“痴”人不止“我”一个,这也是一种巧妙的侧面烘托。
湖心亭看雪
记叙
议论
抒情
板书设计
独往湖心亭看雪
湖心亭偶遇佳客
白描

1、背诵课文。
2、查找资料,分析“痴”的多种含义,并找出带“痴”的成语,越多越好。
布置作业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