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地理第一次限时练习
下图为我国局部省区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图中①②③④省区的名称、简称、行政中心对应正确的是( )
A.①四川省—川或蜀—成都
B.②贵州省—贵或黔—贵阳
C.③重庆市—渝—重庆
D.④云南省—云或滇—昆明
2.图中③省区夏季较凉爽,其原因是该省区位于( )
A.四川盆地B.云贵高原
C.东南丘陵D.长江中下游平原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也是红军长征胜利85周年,各地掀起了重走长征路的热潮,在行走中回顾那段惊心动魄、气壮山河的光辉史诗,感悟长征精神。下图为中央红军从江西省瑞金市到陕西省延安市吴起县的“长征路线简要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红军长征的起止点所在省份的简称分别是( )
A.皖、滇 B.川、贵
C.赣、晋 D.赣、陕
4.图中长征路线经过的地形区是( )
A.内蒙古高原 B.东北平原
C.黄土高原 D.华北平原
5.根据长征路线图,结合所学地理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瑞金的年降水量大于800 mm B.吴起县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C.瑞金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D.吴起县1月均温低于0℃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6.图示少数民族与其主要分布地区搭配正确的是( )
A.①——内蒙古自治区 B.②——云南省
C.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D.④——黑龙江省
7.图中各族同胞的下列说法,与实际相符的是( )
A.①——我们住竹楼,过泼水节 B.②——我们在草原赛马、摔跤
C.③——我们在高原河谷放牧牦牛 D.④——我们与汉族交错杂居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近十年来我国人口保持低速增长态势,为此国家先后出台“二孩”“三孩”人口政策。表为2000年以来我国三次人口普查各年龄段比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项目次 各年龄段人口比重(%)
0-14岁 15-64岁 65岁及以上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 22.8 70.2 7.0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 16.6 74.5 8.9
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 17.9 68.6 13.5
8.2000年以来,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特点是( )
A.0-14岁人口比重持续上升 B.0-14岁人口比重先升后降
C.15-64岁人口比重持续下降 D.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持续上升
9.我国出台“二孩”“三孩”人口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
A.降低人口死亡数量 B.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C.降低人口密度 D.鼓励生育,优化人口年龄结构
下图为成都周边区域图及成都气候资料图,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10.图1所示地区地势特点是( )
A.南高北低 B.东北高西南低 C.西高东低 D.四周高中间低
11.据图分析岷江的水文特征,不正确的是( )
A.流量大 B.水位季节变化大,有夏汛C.无结冰期 D.水位季节变化小,流量稳定
我国是世界上河流众多的国家之一,有许多源远流长的大江巨川。下图为我国分河流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图中河流及在中国的地位,错误是( )
A.①—黑龙江—结冰期最长
B.②—塔里木河—最大的内流河
C.③—黄河—含沙量最大
D.④—长江—汛期最长
13.河流④的开发和治理,正确的是( )
A.上游大力发展种植业 B.上游退耕还湖
C.中下游大力发展航运 D.下游开发水能
下图为中国沿32°N地形剖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4.下面关于图中的地形区说法正确的是( )
A.①是黄土高原,千沟万壑 B.②是四川盆地,天府之国
C.③是华北平原,地势平坦 D.④是东海,属于我国内海
15.我国地形地势特点是( )
A.地势东高西低 B.地形以平原为主 C.地势西高东低 D.山区面积广大
秦岭-淮河是我国重要的一条地理分界线。a、b两地位于秦岭山脉南北两侧附近。回答下列小题。
16.下列数据,可能为正常年份b地年降水量的是( )
A.1000mm B.200mm C.680mm D.2880mm
17.a地所属的温度带是( )A.热带 B.亚热带 C.暖温带 D.中温带
18.秦岭-淮河一线大致同哪些界线相一致( )
①1月0℃等温线②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③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④热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⑤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⑥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A.①②③ B.②④⑥ C.①③⑥ D.①④⑤
19.长江是中国母亲河,流域内人口和经济比重占到了全国的40%。下面图表中序号;①②③④对应的是长江各段生态环境的典型问题,下列最恰当的选项是( )
A.①水土流失、②泥沙淤积、③洪涝灾害、④水污染
B.①水污染、②水土流失、③泥沙淤积、④洪涝灾害
C.①荒漠化、②凌汛、③泥沙淤积、④洪涝灾害
D.①泥沙淤积、②水土流失、③洪涝灾害、④水污染
20.读秦岭南北两侧①②两地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月份②地比①地气温高,主要原因是②地纬度低
B.②地受寒潮影响较小,原因是秦岭等山脉的阻挡作用
C.②地多为旱地,①地多为水田
D.②地比①地降水多,原因是②地海拔较低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诗仙”李白不仅是浪漫主义诗人,也是个“旅行者”,在旅行过栏中写下了许多美丽的诗篇。下图为李白行走足迹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1.李白的足迹多在我国( )
A.地势的第一级阶梯 B.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区
C.秦岭—淮河以北地区D.少数民族集中分布区
22.诗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描绘的景观位于( )
A.长江中上游 B.长江下游 C.淮河下游 D.黄河中下游
读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的轮廓及山脉分布示意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23.关于图中省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省的简称是陕或者秦 B.②省隔着台湾海峡与台湾省相望
C.③省人口稠密、是我国壮族的集中分布地 D.④省西侧与四川省相邻,东临东海
24.图中山脉均是我国重要地形区的分界线,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a山脉西侧是黄土高原 B.b山脉东侧是云贵高原
C.c山脉北侧是准噶尔盆地 D.d山脉南侧是四川盆地
读我国季风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5.当我国东部正盛行①所示风向时,我国处于( )
A.春季B.夏季 C.秋季D.冬季
26.受季风气候影响,我国降水在地区分布上表现为( )
A.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B.从西北内陆向东南沿海递减
C.夏秋多,冬春少
D.夏秋少,冬春多
27.读甲、乙两省轮廓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甲是河南省,乙的行政中心是西安②a的东侧是华北平原③b是秦岭,其南侧是半湿润地区④水土流失严重是甲、乙两省共同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
①②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8.湖南,地形山川合围,以水为脉,既相对封闭独立,又有渠道,形成独特的江南文化。如图为湖南省示意图。关于湖南描述正确的是( )
地势西高东低,全部位于第二阶梯
B.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湿热
C.东、西、北三面环山,相对闭塞
D.图中河流注入洞庭湖,是内流河
读我国东部地区轮廓图和四地气候统计图,完成下面小题.
29.甲、乙、丙、丁四地与其气候统计图搭配正确的是( )
A.①——甲 B.②——丙 C.③——丁 D.④——乙
30.从四地气候统计图可以看出,我国东部地区7月气温分布特点是( )
A.南北普遍低温 B.南北温差大 C.南北普遍高温 D.南低北高
31.读中国略图,回答下列问题 (5分)
写出图中数码所表示的地理事物的名称。陆上邻国:①_________ 隔海相望的国家:③____________
(2)岛屿⑤是____________ ,它是我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西隔海峡与祖国大陆________________省相望。
(3)图中⑥⑦⑧⑨⑩五省都是我国旅游大省,想要感受椰风海韵应去_________;
32.根据我国部分省级行政中心城市的位置及其气候资料图,回答下列问题。(9分)
(1)图中A是银川市,其所在省级行政区的全称是____ ;B是辽宁省的行政中心____.市;C是广州市,其所在省级行政区的简称是____。
(2)从三个城市的降水状况看,反映了我国各地区年降水量的多少差异很大,总体分布规律是____ 。
(3)A、B、C三城市中气温年较差最小的是____市,气候类型是____气候。B、C两城市气候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4)在我国各干湿地区中,A市地处干旱地区,C市地处____地区;在我国各温度带中B市地处____带。
33.被称作陕西省小南水北调工程的“引汉济渭”工程,是从陕西南部的汉江取水,向北调入渭河,隧洞总长98.3公里。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4分)
材料一 长江、黄河水系图(左下图)及引汉济渭工程示意图(右下图)
长江和黄河都发源于_________(地形区)。
(2)“引汉济渭”工程沟通了长江和黄河两大水系,该工程穿过的山脉A是__________,它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请列举该山脉是哪些地理现象的地理分界线(至少两条)。
( 3)“引汉济渭”工程是将汉江水引入渭河,从气候角度说明汉江水量比渭河大的原因。
;除了水量外,请你再列举汉江、渭河在水文特征方面的两条差异。 。
(4)长江上游存在的环境问题是 ,中下游中存在的环境问题有 、 和水污染。
(5)长江水能资源集中分布在 (河段),该河段水能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
34.中国诗词文化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读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2分)
(1)“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这句诗反映了我国的地势特点是________。
(2)“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对应的图中山脉序号是________,“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对应的图中山脉序号是________。
(3)图1中的②处所在的地形区是 ,该处油菜花开放时间比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平原
(早,晚),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原因。
(4)山脉③是 ,该山脉北侧的地形区是 ,该地形区内的河流丰水期出现在 (季节),请说明原因。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地理参考答案:
1.A 2.B 3.D 4.C 5.B 6.B 7.D 8.D 9.D
10.C 11.D 12.D 13.C 14.B 15.C 16.A 17.C 18.C
19.A 20.B 21.B 22.A 23.B 24.A 25.B 26.A
27.D 28.B 29.A 30.C
31;印度 韩国 台湾岛 福建 ⑥
32:宁夏回族自治区 沈阳 粤
C 亚热带季风气候 纬度因素 湿润区 中温带
青藏高原 秦岭 1月0℃等温线大致经过 800毫米等降水量线(8条中任意两条)
汉江流经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渭河流经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少。
汉江无结冰期,渭河有结冰期;渭河含沙量比汉江含沙量大
水土流失 泥沙淤积 洪涝灾害
上游 长江水能资源集中在上游河段,主要原因是:上游流经地势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水流急,水能资源丰富。
西高东低
④
四川盆地 四川盆地北部有秦岭等高大山地阻挡,冬季风影响较小,气温较高。
昆仑山 塔里木盆地 夏季 夏季气温高,高山冰雪融水多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2023-2024 学年第一学期地理第一次限时练习 A.瑞金的年降水量大于 800 mm B.吴起县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C.瑞金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D.吴起县 1月均温低于 0℃
下图为我国局部省区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关于图中①②③④省区的名称、简称、行政中心
对应正确的是( )
A.①四川省—川或蜀—成都
B.②贵州省—贵或黔—贵阳
C.③重庆市—渝—重庆
6.图示少数民族与其主要分布地区搭配正确的是( )
D.④云南省—云或滇—昆明
A.①——内蒙古自治区 B.②——云南省
2.图中③省区夏季较凉爽,其原因是该省区位于( )
C.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D.④——黑龙江省
A.四川盆地 B.云贵高原
7.图中各族同胞的下列说法,与实际相符的是( )
C.东南丘陵 D.长江中下游平原
A.①——我们住竹楼,过泼水节 B.②——我们在草原赛马、摔跤
2021 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 100 周年,也是红军长征胜利 85 周年,各地掀起了重走长征路的热潮,在行
C.③——我们在高原河谷放牧牦牛 D.④——我们与汉族交错杂居
走中回顾那段惊心动魄、气壮山河的光辉史诗,感悟长征精神。下图为中央红军从江西省瑞金市到陕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近十年来我国人口保持低速增长态势,为此国家先后出台“二
西省延安市吴起县的“长征路线简要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孩”“三孩”人口政策。表为 2000 年以来我国三次人口普查各年龄段比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红军长征的起止点所在省份的简称分别是( ) 各年龄段人口比重(%)
项目次
A.皖、滇 B.川、贵
0-14 岁 15-64 岁 65 岁及以上
C.赣、晋 D.赣、陕
4 2000 年第五次人口普查 22.8 70.2 7.0.图中长征路线经过的地形区是( )
A.内蒙古高原 B.东北平原 2010 年第六次人口普查 16.6 74.5 8.9
C.黄土高原 D.华北平原
2020 年第七次人口普查 17.9 68.6 13.5
5.根据长征路线图,结合所学地理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8.2000年以来,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特点是( )
试卷第 1页,共 6页
A.0-14 岁人口比重持续上升 B.0-14 岁人口比重先升后降 13.河流④的开发和治理,正确的是( )
C.15-64岁人口比重持续下降 D.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持续上升 A.上游大力发展种植业 B.上游退耕还湖
9.我国出台“二孩”“三孩”人口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 C.中下游大力发展航运 D.下游开发水能
A.降低人口死亡数量 B.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下图为中国沿 32°N地形剖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C.降低人口密度 D.鼓励生育,优化人口年龄结构
下图为成都周边区域图及成都气候资料图,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14.下面关于图中的地形区说法正确的是( )
A.①是黄土高原,千沟万壑 B.②是四川盆地,天府之国
C.③是华北平原,地势平坦 D.④是东海,属于我国内海
15.我国地形地势特点是( )
A.地势东高西低 B.地形以平原为主 C.地势西高东低 D.山区面积广大
秦岭-淮河是我国重要的一条地理分界线。a、b两地位于秦岭山脉南北两侧附近。回答下列小题。
10.图 1所示地区地势特点是( )
A.南高北低 B.东北高西南低 C.西高东低 D.四周高中间低
11.据图分析岷江的水文特征,不正确的是( )
A.流量大 B.水位季节变化大,有夏汛 C.无结冰期 D.水位季节变化小,流量稳定
16.下列数据,可能为正常年份 b地年降水量的是( )
我国是世界上河流众多的国家之一,有许多源远流长的大
江巨川。下图为我国分河流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A.1000mm B.200mm C.680mm D.2880mm
12.图中河流及在中国的地位,错误是( ) 17.a地所属的温度带是( )A.热带 B.亚热带 C.暖温带 D.中温带
A.①—黑龙江—结冰期最长 18.秦岭-淮河一线大致同哪些界线相一致( )
B.②—塔里木河—最大的内流河
①1月 0℃等温线②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③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④热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⑤季风区
C.③—黄河—含沙量最大
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⑥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D.④—长江—汛期最长
A.①②③ B.②④⑥ C.①③⑥ D.①④⑤
试卷第 2页,共 6页
19.长江是中国母亲河,流域内人口和经济比重占到了全国的 40%。下面图表中序号;①②③④对应 22.诗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描绘的景观位于( )
的是长江各段生态环境的典型问题,下列最恰当的选项是( ) A.长江中上游 B.长江下游 C.淮河下游 D.黄河中下游
读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的轮廓及山脉分布示意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A.①水土流失、②泥沙淤积、③洪涝灾害、④水污染
B.①水污染、②水土流失、③泥沙淤积、④洪涝灾害
C.①荒漠化、②凌汛、③泥沙淤积、④洪涝灾害 23.关于图中省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D.①泥沙淤积、②水土流失、③洪涝灾害、④水污染 A.①省的简称是陕或者秦 B.②省隔着台湾海峡与台湾省相望
20.读秦岭南北两侧①②两地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C.③省人口稠密、是我国壮族的集中分布地 D.④省西侧与四川省相邻,东临东海
24.图中山脉均是我国重要地形区的分界线,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a山脉西侧是黄土高原 B.b山脉东侧是云贵高原
C.c山脉北侧是准噶尔盆地 D.d山脉南侧是四川盆地
读我国季风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A.1月份②地比①地气温高,主要原因是②地纬度低
B.②地受寒潮影响较小,原因是秦岭等山脉的阻挡作用 25.当我国东部正盛行①所示风向时,我国处于( )
C.②地多为旱地,①地多为水田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D.②地比①地降水多,原因是②地海拔较低
26.受季风气候影响,我国降水在地区分布上表现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诗仙”李白不仅是浪漫主义诗人,也
为( )
是个“旅行者”,在旅行过栏中写下了许多美丽的诗篇。下图为李
A.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白行走足迹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B.从西北内陆向东南沿海递减
21.李白的足迹多在我国( )
C.夏秋多,冬春少
A.地势的第一级阶梯 B.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区
D.夏秋少,冬春多
C.秦岭—淮河以北地区 D.少数民族集中分布区
试卷第 3页,共 6页
27.读甲、乙两省轮廓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30.从四地气候统计图可以看出,我国东部地区 7月气温分布特点是( )
①甲是河南省,乙的行政中心是西安②a的东侧是华北平原 A.南北普遍低温 B.南北温差大 C.南北普遍高温 D.南低北高
③b是秦岭,其南侧是半湿润地区④水土流失严重是甲、乙 31.读中国略图,回答下列问题 (5分)
两省共同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
A.①②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8.湖南,地形山川合围,以水为脉,既相对封闭独立,
又有渠道,形成独特的江南文化。如图为湖南省示意图。
关于湖南描述正确的是( )
A.地势西高东低,全部位于第二阶梯
B.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湿热
C.东、西、北三面环山,相对闭塞
D.图中河流注入洞庭湖,是内流河
读我国东部地区轮廓图和四地气候统计图,完成下面小题.
(1)写出图中数码所表示的地理事物的名称。陆上邻国:①_________隔海相望的国家:
③____________
(2)岛屿⑤是____________ ,它是我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西隔海峡与祖国大陆
________________省相望。
(3)图中⑥⑦⑧⑨⑩五省都是我国旅游大省,想要感受椰风海韵应去_________;
32.根据我国部分省级行政中心城市的位置及其气候资料图,回答下列问题。(9分)
29.甲、乙、丙、丁四地与其气候统计图搭配正确的是( )
A.①——甲 B.②——丙 C.③——丁 D.④——乙
试卷第 4页,共 6页
(1)长江和黄河都发源于_________(地形区)。
(1)图中 A 是银川市,其所在省级行政区的全称是____ ;B是辽宁省的行政中心____.市;C 是广州市,
(2)“引汉济渭”工程沟通了长江和黄河两大水系,该工程穿过的山脉 A是__________,它是我国
其所在省级行政区的简称是____。
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请列举该山脉是哪些地理现象的地理分界线(至少两条)。
(2)从三个城市的降水状况看,反映了我国各地区年降水量的多少差异很大,总体分布规律是____ 。
(3)A、B、C 三城市中气温年较差最小的是____市,气候类型是____气候。B、C两城市气候差异的主
( 3)“引汉济渭”工程是将汉江水引入渭河,从气候角度说明汉江水量比渭河大的原因。
要影响因素是 。
;除了水量外,请你再列举汉江、渭河在水文特征方面的
(4)在我国各干湿地区中,A市地处干旱地区,C 市地处____地区;在我国各温度带中 B市地处____
两条差异。 。
带。
(4)长江上游存在的环境问题是 ,中下游中存在的环境问题有 、 和水污
33.被称作陕西省小南水北调工程的“引汉济渭”工程,是从陕西南部的汉江取水,向北调入渭河,隧洞
染。
总长 98.3公里。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4分)
(5)长江水能资源集中分布在 (河段),该河段水能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
材料一 长江、黄河水系图(左下图)及引汉济渭工程示意图(右下图)
34.中国诗词文化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读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2分)
试卷第 5页,共 6页
图 1 图 2 我国某区域油菜花开放时间
(1)“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这句诗反映了我国的地势特点是________。
(2)“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对应的图中山脉序号是________,“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
雪满山”对应的图中山脉序号是________。
(3)图 1 中的②处所在的地形区是 ,该处油菜花开放时间比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平原
(早,晚),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原因。
(4)山脉③是 ,该山脉北侧的地形区是 ,该地形区内的河流丰水期
出现在 (季节),请说明原因。
试卷第 6页,共 6页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地理第一次限时练习答题卡
33. (1)
(2)
姓名: 班级:
准考证号
考场/座位号:
[0] [0] [0] [0] [0] [0] [0] [0]
注意事项 (3)
1.答题前请将姓名、班级、考场、准考证号填写清楚。 [1] [1] [1] [1] [1] [1] [1] [1]
2.客观题答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修改时用橡皮擦干净。 [2] [2] [2] [2] [2] [2] [2] [2]
3.主观题答题,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 [3] [3] [3] [3] [3] [3] [3] [3]
4.必须在题号对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无效。 [4] [4] [4] [4] [4] [4] [4] [4] (4)
5.保持答卷清洁、完整。 [5] [5] [5] [5] [5] [5] [5] [5]
[6] [6] [6] [6] [6] [6] [6] [6]
(5)
正确填涂 缺考标记 [7] [7] [7] [7] [7] [7] [7] [7]
[8] [8] [8] [8] [8] [8] [8] [8]
[9] [9] [9] [9] [9] [9] [9] [9]
单选题
1 [A] [B] [C] [D] 6 [A] [B] [C] [D] 11 [A] [B] [C] [D] 16 [A] [B] [C] [D] 21 [A] [B] [C] [D]
2 [A] [B] [C] [D] 7 [A] [B] [C] [D] 12 [A] [B] [C] [D] 17 [A] [B] [C] [D] 22 [A] [B] [C] [D]
34. (1)
3 [A] [B] [C] [D] 8 [A] [B] [C] [D] 13 [A] [B] [C] [D] 18 [A] [B] [C] [D] 23 [A] [B] [C] [D]
4 [A] [B] [C] [D] 9 [A] [B] [C] [D] 14 [A] [B] [C] [D] 19 [A] [B] [C] [D] 24 [A] [B] [C] [D] (2)
5 [A] [B] [C] [D] 10 [A] [B] [C] [D] 15 [A] [B] [C] [D] 20 [A] [B] [C] [D] 25 [A] [B] [C] [D]
(3)
26 [A] [B] [C] [D]
27 [A] [B] [C] [D]
28 [A] [B] [C] [D]
29 [A] [B] [C] [D] (4)
30 [A] [B] [C] [D]
解答题
31. (1)
(2)
(3)
32.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