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课件+教案+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课件+教案+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0.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0-24 14:27:45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陈庄镇中学 马兴霞
学习目标
1、了解推恩令,罢黜(chu)百家、尊崇儒术,盐铁专卖,北击匈奴等巩固大一统的措施。
2、从《西汉形势图》,感受汉武帝开疆拓土的成就。
3、认识维护和巩固国家的统一是中华民族长期的任务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
中央加强对国家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等各方面的统一领导,形成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局面。
所以大一统者,六合同风,九州共贯也。
——《汉书·王吉传》
大,重视、尊重;一统,指天下诸侯皆统系于天子。后世因此称封建王朝统治全国为大一统。
汉武帝面临哪些待解决的难题呢?
但是情况却不容乐观...富庶安宁背后,暗潮涌动。
16岁的刘彻登基后,雄心勃勃,准备一展雄才大略。
经济难题
思想难题
政治难题
军事难题
1藩王割据,豪强横行
2百家纷争,思想不一
3私铸钱币,盐铁私营
4匈奴袭扰,忍辱和亲
海内安宁,家给人足。
--《资治通鉴》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
汉高祖刘邦为了让汉室江山永固,采取了什么措施?这些措施带来了什么影响?
利:建国初期稳定局势
  刘邦共封了七个异姓王和九个同姓王他们在王国内可以:
任免官吏,
自征租赋,
自铸钱币,
自集军队。
01 诸侯列强,皆夺其魄
问题由来
西汉初期中央与封国力量对比图
材料二(豪强地主)“役财骄益,或至兼并豪党之徒,以武断于乡曲 。 ” —《史记·平准书》 (占有财产的人骄奢放纵,有的豪强地主,靠着势力横行于乡里。)
①王国问题:
诸侯王势力强大威胁中央
②豪强势力:
豪强地主与官府分庭抗礼
以上材料说明什么问题?
01 诸侯列强,皆夺其魄
楚汉之争
封异姓王(功臣7个)
贾谊:“众建诸侯而少其力”
文帝
景帝
“出入拟与天子”
“不听天子诏书”
武帝
前202年始
铲除异姓王,封同姓王9个
高祖
诸侯国地盘占西汉统治地区的一半
晁错:《削藩策》
七国之乱
平定
七国之乱
主父偃: “推恩”
汉武帝采纳了谁的意见?
“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
—《史记 平津侯主父列传》
01 诸侯列强,皆夺其魄
诸侯王
诸侯王
诸侯王
诸侯王
















推恩令前后诸侯领地变化
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加强中央集权。
作用
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
推恩令的“恩”体现在哪里?
01 诸侯列强,皆夺其魄
“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十余里”
推恩令的实施
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汉武帝以诸侯王所献助祭的“酎金”成色不好或斤两不足为借口而夺爵。被夺爵者达106人,占当时列列侯的半数诸侯王从此一蹶不振。
你送來的贺礼太薄,
对朕不敬,削你的爵位!
酎(zhou)金削爵
01 诸侯列强,皆夺其魄
作用:监视地方,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政治大一统
察举征辟,选拔人才
汉文帝时已有“贤良”、“孝廉”之选,但未形成正式制度,汉武帝时始以明文规定下来,凡丞相、列侯、刺史、守、相等推举,经过考核,任以官职。
——《中国古代史》 朱绍侯 齐涛 王育济主编
推举标准:有才能、有道德
作用:有利于选拔人才,奠定了汉朝强盛的基础
为了加强中央集权
道家
法家
儒家
你是皇帝,你会选择哪一家的学说来治国?理由?
02 思想百流,终归入海
材料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
——董仲舒<举贤良对策>
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问题探究2】汉武帝在诸子百家中选择了儒家思想的原因?
【问题探究3】秦始皇和汉武帝实行文化专制,在思想上分别实行了什么措施?谁更智慧?
历史小剧场,了解罢黜百家尊崇儒术的史实,并思考以下问题。
汉初百家,思想混乱
文化认同
02 思想百流,终归入海
思想大一统
材料二汉宣帝曾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法家)王(儒家)道(道家)杂之
材料一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班固《汉书 董仲舒传》
兴办太学,以儒家的《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作为教材,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儒学人才。
措施:
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罢黜百家:限制自由发展但不是“禁绝”
作用:
汉武帝在诸子百家中选择了儒家思想的原因?
董仲舒改造后的新儒学所宣扬的大一统,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等思想巩固了汉王朝的政治大一统,迎合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以儒家学说为主体,吸收法、道、阴阳等学派的一些思想,杂糅而成的新儒学思想。
02 思想百流,终归入海
“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思想大一统
类别 秦始皇 汉武帝
措施
目的
焚书坑儒
尊崇儒术,推行儒学教育
加强思想控制、加强中央集权
【问题探究3】秦始皇和汉武帝,在思想上分别实行了什么措施?谁更智慧
私人铸币
盐铁经营权私有
富商大贾,控制了国家的经济命脉。
商人唯利是图,不关心国事
阅读教材59页第一段指出,当时在经济上面临哪些问题?
03 盐铁铸币,政府专营
【问题探究4】面对富商大贾控制国家经济命脉,统治者是如何解决的?
经济认同
03 盐铁铸币,政府专营
盐铁铸币、经济命脉
观看视频,了解汉武帝盐铁专营制度,并思考他又为何收回铸币权?
齐铁官印
①铸币权收归中央,铸五铢钱
②设盐官,盐铁官营、专卖
③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使国家的财政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经济大一统
3.意义:
【问题探究4】面对富商大贾控制国家经济命脉,统治者是如何解决的?
民不益(增加)赋而天下用饶。—《史记·平准书》
五铢钱
03 盐铁铸币,政府专营
当时农民见经商容易致富,纷纷弃农经商,“夫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
—《史记·货殖列传》
①如果农民弃农经商,会阻碍农业发展,影响社会稳定。
②统治者采取了重农抑商政策,保护农业,压制工商业的发展。
这种情况对国家的经济发展会造成什么影响?政府又是如何应对的?
耧车
知识拓展·开阔视野
汉高祖
汉景帝
汉文帝
汉武帝
刘彻
西汉建立
公元前202年
公元前141年
公元前87年
.....
.....
和亲
战争
匈 奴 袭 扰
匈奴连岁入边,烽火逼于长安……杀掠人口,动以万计—《史记·匈奴列传》
04 大破匈奴,拓土开疆
条件?
【问题探究5】对比西汉与以前的疆域图,看看有什么变化?
了解汉武帝是如何征服匈奴的,并思考以下问题。
勇于亮剑、四方平安
地域认同
04 大破匈奴,拓土开疆
饮马瀚海,封狼居胥
结合下列材料思考汉武帝是如何解决边疆之困的?其结果如何?
公元前138张骞出使西域联络大月氏
公元前127年(汉武帝的元朔二年)卫青第一次北击匈奴(河南之战)
公元前121年(元狩二年)霍去病第二次北击匈奴(河西之战)
公元前119年(元狩四年)卫青、霍去病第三次北击匈奴
漠北战役,匈奴无力与西汉对抗
《史记》记载:天子为治第(建造住宅。第,大宅子),令 骠(piào)骑(qí)视之,对曰: “
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
卫青长平侯
霍去病冠军侯
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繁息,
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
——《匈奴歌》
五环志行课堂——“结”
北击匈奴,
南平岭南,
西扩西域,
东拓辽东。
军事大一统
拓宽了大汉版图
04 大破匈奴,拓土开疆


西周
春秋
战国
战国
秦朝
战国
西 汉


西汉武帝统治时期国力最为强盛
四海之内,莫不为郡县;四夷八蛮,咸来贡职,在国力强盛的基础上,汉王朝的影响力远达边远地区,以中原汉文化为核心的版图得以拓展。
汉朝
国家
民族
汉族
汉武帝
疆域危机
经济危机
政治危机
匈奴入侵
边疆不稳
私人铸币
地方豪强掌握盐铁经营权
富豪唯利是图
诸侯王势力强大
地方官员、豪强地主势力膨胀
思想危机
无为而治
诸子百家
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办太学、设五经博士
北击匈奴,南平岭南,
西扩西域,东拓辽东
收回铸币权,统一铸造五铢钱
盐铁专卖、官营
均输平准
“推恩令”
削爵、夺地、除国
建立刺史制度
思想一统
文化认同
军事一统
地域认同
经济一统
经济认同
政治一统
国家认同
中央加强对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方面的统一领导,形成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局面。
大一统
人 物 措 施
政治 经济 思想 军事 主要贡献
秦始皇
汉武帝
创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
“推恩令”
刺史制度
统一货币
统一度量衡
铸造五铢钱,盐铁专卖,平抑物价
“焚书
坑儒”
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北击匈奴;修长城
反击匈奴
(漠北战役)
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巩固了大一统,使西汉进入鼎盛时期
比较秦始皇和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
实质
实质
加强中央集权
加强中央集权
统一经济
统一经济
加强思想控制
加强思想控制
开疆拓土
开疆拓土
建立大一统
巩固大一统
说一说:你眼中的汉武帝是怎样的?
《资治通鉴》中的评价:
 (汉武帝)穷奢极欲,繁刑重敛,内侈宫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游无度。使百姓疲敝起为盗贼,其所以异于秦始皇者无几矣。
《汉书》中的评价:
“(汉武帝)初立,卓然罢黜百家,……如武帝之雄才大略,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斯民,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
评价历史
人物:
汉朝的鼎盛和大一统的空前巩固都是在汉武帝时期出现的,那么这一系列的功绩都是汉武帝一个人的功劳吗? 从中我们获得哪些启示?
3、大力发展教育,尊重传统文化。
2、勇于承担历史的使命,变革与创新。
1、重用人材,知人善任。
汉武帝
以史为鉴
家国情怀
4、顺应历史的潮流……
“大一统”的观念逐渐已深入到中华民族的血液之中,大一统逐渐成为中华文明的核心思想,维护和巩固国家的统一是中华民族长期永恒的任务。我们的时代还远没有结束,还有大好的未来等着我们去创造。少年负壮气,奋烈自有时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陈庄镇中学 马兴霞
内容要点:通过了解汉武帝大一统,知道西汉从建立之初的社会残破发展到国力强盛的变化及原因
认知提示:1、学什么:这里的“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是指列举出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理解这些措施在当时所起的作用。巩固大一统的措施包括“推恩令”、强化监察制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知道这些措施的作用。要学会正确评价汉武帝这一历史人物。
2、学到什么程度:这里的“知道”是指能够列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如“推恩令”、强化监察制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并根据教材和材料分析总结这些措施的作用。
3、怎么学:本课主要采取情景教学法、问题教学法、材料分析法。创设历史情境,并通过提出问题,探讨问题,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阅读材料、分析材料,得出结论,从材料中获得信息。
教学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情景—探究—感悟”教学模式是一种感受性学习方式。这一模式的基本思路是教师在教学中以教材为基础,以课程标准为导向,把所讲教材的内容编制成有序的知识信息,辅助多种手段,如语言文字、图片、等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走进历史,综合自己已有的知识观点、看法、认识和态度、情感,最后得出结论,获取历史的启迪,这样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本课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宏观来看,本书讲述了从史前时期到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社会变革以及民族关系的发展,本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所讲的内容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汉武帝统治时期是中华民族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的重要时期。
中观来看,本单元的主线为“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秦朝建立其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汉朝建立后,推行的一系列措施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局面的形成和发展,而汉武帝的执政发挥了重要作用。
微观来看,本课共四个子目,是基本平行的并列关系,共同表现了汉武帝为巩固大一统在思想、政治、经济和军事四个方面采取的措施及其效果。
本课授课对象为初一上学期的学生,尚未系统地学习历史,对于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不熟悉,且还处于初步理解和识记阶段;且本课中涉及的时间、地点与中学生的现实生活具有一定距离,所以需要尽量化抽象为具体,借助多媒体提供图片、文字等资料,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本科内容。
心理学研究表明,初中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形成期,感性认识比较丰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多采用直观的教具和材料,方便学生理解和识记。
1.通过本课学习,了解汉武帝的措施对巩固大一统王朝发挥的作用;(史料实证)
2.通过观看《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图》等图片,结合教师的引导,学生能够从中获取有效信息,增强学生材料分析能力。(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3.理解“推恩令”、罢黜百家,尊崇儒术、盐铁专卖、匈奴单于这些历史名词,培养历史解释素养。(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3.通过学习本课,学生能够体会和感受汉武帝对大一统王朝的贡献,同时结合史料,学生能够对任务进行评价。(家国情怀)
重点:“推恩令”的实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盐铁官营。
难点:汉朝强盛和大一统局面之间的关系。
重难点突破方法设计:本课将采取读图法、提问法、讲解法、比较法进行讲授。
读图法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在课本所展示的图片中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提问法则能有效检测课前的预习效果;讲解法有利于学生将课本内容连贯地结合起来,形成清晰的逻辑思维;将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与作用和汉武帝巩固大一统局面的措施与作用相比较,有利于学生能更好地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
【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来探究其原因。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图片,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自然切入课题。)
【讲授新课】自主学习·问题引领
(设计意图:整合教材,捋清思路,问题引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诸侯列强,皆夺其魄--“推恩令”的实施 【整体感知,规律探究】 什么是大一统 目标导学一:政治篇·推恩令削弱诸侯。 1.“推恩令”的实施 观看材料,了解推恩令实施的背景、内容及作用,并思考以下问题。 结合课本,公元前141年,汉武帝即位、执掌政权。在武帝即位之初,他面临着怎样的局面呢? 根据下面两幅图,结合材料说一说汉武帝即位初面临哪些政治问题?他采取了哪些措施化解了危机? 材料一:汉初分封的诸侯国,还有相当势力,诸侯王拥有重兵,在管辖的地盘内自行任免官吏、征收赋税、铸造钱币等。汉武帝的叔叔梁王出行,千乘万骑,和天子一样威风。他还自造弓箭数十万,府库的“珠玉宝器,多于京师”。 材料二:(豪强地主) “役财骄溢,或至兼并豪党之徒,以武断于乡曲”。 ——《史记·平准书》 (快速准确记忆重点问题(5分钟)要求:迅速准确记忆、同桌互相提问,合作探究全班交流) 【问题探究1】:推恩令的“恩”体现在哪里? 2.“推恩令”的实施 3.削爵、夺地、除国 4.建立刺史制度 【教学过渡】:推行“推恩令”与建立刺史制度后,中央集权大大加强了。但是这时候汉武帝还是有烦恼,因为这一时期人们的思想活跃,总是给皇帝出难题。为了利于统治,汉武帝又采取什么措施呢。 小组合作,总结概括汉武帝时期所面临的的危机。 (一)政治:诸侯势力过大豪强地主骄横 (二)经济:地方豪强财力雄厚国库空虚 (三)思想:社会思想混杂动摇社会安定 (四)军事:匈奴不断袭扰侵犯西汉国威 提示: 1.面临的问题:西汉初,诸侯王势力强大,各自独霸一方;地方上豪强地主发展起来,与官府分庭抗礼。导致社会秩序混乱。 2.采取措施: ①诸侯势大:汉景帝时期-晁错—削藩-引发七国之乱; 汉武帝时期-主父偃—推恩令、借口削爵、夺地、甚至除国-诸侯王一蹶不振,中央大大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②豪强横行:建立刺史制度-监视地方,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 通过图片、史料呈现使学生明白汉初王国问题的严重性,使学生明确王国问题解决的必要性,进而对推恩令和刺史制度继续详细阐述,配合相关视频、史料和图片,加深学生对本目的理解。 通过图片、史料呈现使学生明白汉初王国问题的严重性,使学生明确王国问题解决的必要性,进而对推恩令和刺史制度继续详细阐述,配合相关视频、史料和图片,加深学生对本目的理解。
二、百家思想,终归入海--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目标导学二:思想篇·罢黜百家尊儒术 观看视频,了解罢黜百家尊崇儒术的史实,并思考以下问题。 1.背景: 材料:汉初百家之学,除名、墨未见代表思想的人物以外,各家还有相对的势力,尤其是道、法、阴阳、纵横家言,尚相对的显于汉廷与郡国之间。——《中国思想通史》第二卷 假如你是皇帝,你会选择哪一家的学说来治国?理由? 【问题探究2】汉武帝在诸子百家中选择了儒家思想的原因? 2.措施: 过渡:最难控制的就是人的思想,面对诸子百家思想混杂的社会局面,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提出的建议“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可见此时的儒家思想融合了各流派理论,符合君主集权的需要,受到汉武帝的赞赏,也成为历朝历代统治者巩固大一统的精神支柱。 【问题探究3】秦始皇和汉武帝在思想方面的措施有哪些相同点与不同点? 出示材料: 师:秦朝为统一思想,实行了焚书坑儒,汉武帝运用了另一种方式——办学(太学等机构)讲经,“经”主要指哪家学派的经典?(儒家的《诗》《书》《礼《易》《春秋》)。秦汉都是在统一思想,哪种方式更有智慧呢?为什么? 过渡:汉武帝通过政治、经济、思想方面的措施,西汉国力相比西汉初年来说得到了提升,面对边疆匈奴的侵扰,汉武帝又将如何应对呢? 提示:汉武帝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阶层,加强中央对思想的控制。并且西汉时期入仕从政必须要通晓儒学,这就意味着西汉的统治阶层皆是儒士,进一步加强了中央对各个阶层思想方面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秦汉对比,分析秦汉统一思想的不同方式,感受汉武帝的雄才大略。 通过设计表格,让学生初步有建构表格的思维。使学生掌握汉武帝加强思想大一统的背景、措施及其影响。最后再以合作探究的形式,比较“焚书坑儒”和“罢黜百家,尊崇儒术”,加深学生对秦汉时期思想文化方面的理解。
三、盐铁铸币,政府专营 过渡:汉武帝解决了政治、思想方面的烦恼,国库里的钱也被他花掉了,没钱又给他带来了新的烦恼,他又是怎么解决的呢? 目标导学一:经济篇·盐铁铸币归中央。 观看视频,了解汉武帝盐铁专营制度,并思考他又为何收回铸币权? 1.背景: 读材料,结合课本说一说汉武帝又面临什么问题? 材料一:文帝之时,纵(使)民得铸钱、冶铁、煮盐。吴王擅鄣海泽,邓通专西山,山东奸猾咸聚吴国,秦、雍、汉、蜀因邓氏。吴、邓钱布天下,故有铸钱之禁。禁御之法立,而奸伪息。奸伪息则民不期于妄得而各务其职,不反本为何?故统一,则民不二也;币由上,则下不疑也。 ——《盐铁论·错币》 材料二富商大贾,冶铸鬻(yù)盐,财或累万金,而不佐公家之急,黎民重困。 ——《史记·平准书》 2.措施。 【问题探究4】面对富商大贾控制国家经济命脉,统治者是如何解决的? 说一说汉武帝又是通过什么方法解决的? (快速准确记忆重点问题(5分钟)要求:迅速准确记忆、同桌互相提问) 教师补充:统一调配物资即为均输法,平抑物价即为平准法。通过实施这些措施,使得汉朝的财政状况大大改善,为汉武帝推行其他政策奠定了经济基础。 【知识拓展】 【教学过渡】:汉武帝这些措施,使国家的财政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汉初面对匈奴的侵略采取“和亲”政策但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汉武帝在这个问题上发出了“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历史最强音。 汉武帝面临的解决问题:西汉初年,私人铸币还没有完全禁绝,盐铁经营权也大都掌握在豪强手里,因此,社会上出现了许多富商大贾,控制了国家的经济命脉。 措施:收铸币权于中央;各地设盐铁官,把盐铁经营权收归国有,实行专营、专卖; 统一调配物资; 平抑物价。 通过史料展示富商大贾控制了国家经济命脉的状况,再从背景和措施两方面来讲解汉武帝在经济上采取的措施。
四、大破匈奴,拓土开疆 目标导学四、军事篇·大破匈奴保边疆 观看视频,了解汉武帝是如何征服匈奴的,并思考以下问题。 【师】以上三个问题均属于汉武帝时期的“内忧”,汉武帝还面临着一个外患。并且这一外患由来已久,早在秦末汉初…… 1.面临的问题——北方匈奴威胁未除 (1)秦末汉初,冒(mò)顿(dú)单于统一了蒙古草原,不断南下袭扰。 (2)汉高祖时期:白登之围,汉朝大败,不得不向匈奴实行和亲政策。 (3)文帝、景帝时期,延续了和亲政策。 补充:和亲政策:将宗室女子嫁给匈奴首领单于,每年还要送给匈奴大量粮食和布匹。 【师】虽然和亲换来了半个多世纪汉匈之间大体的和平,但是这一政策对于汉朝以及和亲女子而言却是屈辱的。所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对于当时的汉朝统治者微言,匈奴是不得不出去的祸患。 2.解决的措施——北击匈奴 条件:经过“文景之治”,西汉强盛起来,汉武帝组建起强大的骑兵队伍,开始反击匈奴。 重要战役:漠北战役(BC119),给了匈奴以沉重的打击。 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繁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 ——《匈奴歌》 【师】经此战役,匈奴开始西迁,而幕南再无王庭。此后部分疆域纳入西汉版图,随着汉武帝进一步对外征战,使得西汉版图进一步扩大。 【问题探究5】对比西汉与秦朝的疆域图,看看有什么变化? 【知识整合】 在国力强盛的基础上,汉王朝的影响力远达边远地区,以中原汉文化为核心的版图得以拓展。 本目主要讲解了汉武帝时期北击匈奴的情况。从汉初的“和亲”到汉武帝的北击匈奴,反映出了汉朝国力的强盛。最后再从政治、思想文化、经济和军事上总结了汉武帝时期的大一统局面,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这节课的内容。 运用图片、文字、情境创设等方法让同学们逐一了解武帝如何解决威胁统治的麻烦,并站在当时特定的历史环境中解决问题。提供大量史料,由易到难层层设问,帮助同学们剖开难点,理解汉武帝的具体措施及其体现的智慧。
课堂小结 汉初的休养生息,奠定了西汉鼎盛的经济基础;汉武帝时期,思想文化方面实行“罢黜百家,尊崇儒术”;政治方面颁布“推恩令”和建立刺史制度;经济方面统一铸造五铢钱,实行盐铁官营、专卖;军事方面,打击匈奴,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汉武帝在位的 50 多年里,西汉国力最为强盛。汉武帝时期大一统局面的形成,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它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让学生对今天的学习进行总结,把所学的内容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思维。
素养提升问题 :人们为什么总把“秦皇汉武”并举?
(设计意图:汉武帝是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他在位50多年,西汉的中央集权得到加强,社会经济、文化得到发展,边疆稳定,多民族、大一统的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通过秦皇汉武的并列让学生了解两人都是我国封建时代的重要君主,是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的象征。)
教学反思本课内容非常有条理,授课的时候我仿照了第9课“秦统一中国”的模式,从政治、思想文化、经济、军事等方面逐一讲解。在课堂进行过程中,尽量以学生为主体,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在课本中搜寻所需要的答案。这既能提高学生获取历史知识的能力,也能增强他们的成就感。本课中也出现了一些生字,如偃、黜,比较难写、难记,需要提醒学生在课后反复练习。
总体来说,这节课进行得比较顺利,学生也基本掌握了课堂内容,但还是要多加练习才能巩固学习效果。在以后的教学中,这节课所用的方法值得借鉴。
家国情怀一段历史记载着一个时代的故事。汉武帝从政治、思想、经济、军事上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是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给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凝聚力、向心力提供了内在力量。正如习总书记所说,一个国家只有政治稳定,才能不断发展经济,才能提高创造力,才能创造丰厚的文化,才能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作为青少年学生应当坚守民族气象,弘扬中华力量。
(设计意图: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突出家国情怀的培养。学史明德,学史力行。)大事年表
1、公元前140年或公元前134年,大一统思想提出
2、公元前127年,颁布推恩令
3、公元前127年、反击匈奴,收复河南
4、公元前124年,兴办太学
5、公元前121年、大败匈奴,收复河西走廊
6、公元前120年,盐铁官营
7、公元前119年,漠北战役,彻底大败匈奴
8、公元前117年,盐铁官营
9、公元前113年,收回郡国铸币权
10、公元前112年,酎金夺爵,废列侯106
11、公元前106年,建立刺史制度
政治危机 藩王割据,豪强横行 政治方略 罢驰百家,尊崇儒术
思想危机 2百家纷争,思想不一 思想方略 颁布“推恩令,设刺史
经济危机 3私铸钱币,盐铁私营 经济方略 盐铁官营,货币专铸,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军事危机 4匈奴袭扰,忍辱和亲 政治方略 反击匈奴
类别 秦始皇 汉武帝
内容 焚书坑儒 尊崇儒术,推行儒学教育
方式 对思想文化进行粗暴的破坏 采用缓和的方式
结果 加速了秦朝灭亡 巩固了大一统局面
目的同 加强思想控制、加强中央集权 同
实质同 文化专制 同
感悟思考 以史今:汉武帝时巩固了大一统的封建王朝,西汉王朝进入鼎盛时期。
1、汉初以德化民,休养生息等思想的影响下,积累出了一个大一统的鼎盛局面。所以,历史的魅力在于积累,在于勇于担当历史使命
2、汉武帝面对危机,采取了巩固大一统的措施,他摒弃前人的削藩策推行推恩令:摒弃前人的焚书坑儒开创独尊儒术··从而开创了一个大一统的鼎盛局面。
所以,历史的魅力又在于什么呢 :变革与创新,重用人材。。。
历史小剧场:
汉武帝:朕想要让祖宗的基业永久传下去。为什么前面的朝代会兴盛 最后又会灭亡
董仲舒:“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旁白:汉武帝如果想要使汉王朝“传之万世”,就必须顺应天意
汉武帝:如何才能顺应天意,使国家政治开明、天下祥和,让天下百姓都受到恩泽
董仲舒:为人君者,正心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万民正万民以正四方。
旁白:汉武帝如果想要顺应天意,就应该为天下百姓树立一个正确的价值取向
汉武帝:如何才能“正心”
董仲舒: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旁白:董仲舒给汉武帝树立正确价值取向的建议就是“罢黜chu百家,尊崇chong儒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