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一阶段考试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每题 2分,共 50 分
1-5DCDBC 6-10DABDC 11-15BDBDB 16-20AACBD 21-25ABAAD
二、双选题:每题 3分,共 18 分
每小题选两个且选对得 3 分,每小题选一个且选对得 2 分,不选、多选、错选
均不得分
26AB 27BC 28BC 29BD 30AB 31AD
三、非选择题 共两题,共 32 分
32.(16 分)
(1)V形 下蚀(下切侵蚀) 溯源侵蚀(每点 1分,共 3 分)
(2)三角洲(1 分) 入海口(1分) A (1分)
(3)山前或山麓或出山口 (1分) 流水堆积或流水沉积 (1 分)
(新月形)沙丘 (1 分) 干旱或沙漠(1 分)
(4) 地形:平坦; 土壤:土层深厚、肥沃; 水源:沿河水源充足;灾害:
地势高不会被洪水淹没(四选三,每点 2 分,共 6分)
33.(16 分)
(1)地壳 (2分) 滑坡 泥石流 崩塌 (三选二,每点 2 分,
共 4分)
(2)冰川 海浪或海水 (前后位置可以互换,每点 2分,共 4 分)
(3)乙(2分) 盛行(西)风受山脉阻挡,乙地处于背风坡,( 2分)
降水少或多晴天,光照强(2分) ,年太阳辐射多。 (共 6分)
{#{QQABIYaQgggIQAAAAQhCQwUCCAGQkBEACAoGQAAIMAAAAAFABAA=}#}海盐第二高级中学 2023/2024 学年上一阶段测试
高一地理学科试卷
一、选择题Ⅰ(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分,共 50 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
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2023 年 5 月 30 日,“神州十六号”3 名航天员进驻中国空间站。图为“天体系统层级结构示意图”。完
成 1-2 题。
1.图中序号所示的天体系统不包含“神州十六号”的是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天体系统③中,最高等级的天体属于
A.彗星 B.卫星 C.恒星 D.行星
下图为某学校学生制作的简易太阳活动观测装置示意图。读图完成 3-4 题。
3.用该装置可观测到的太阳活动类型是
A.日珥
B.太阳风
C.太阳耀斑
D.太阳黑子
4.正确使用该装置观测太阳活动
A.只能正午时刻观测
B.可直接用肉眼观测
C.必须戴护目镜观测
D.可在阴天天气观测
当地时间 2022年 9月 19日 13时 05分,墨西哥西部发生 7.7级地震,震中位于米却肯州科阿尔科曼
市以南 63公里处,墨西哥多个城市震感明显。完成 5-6题。
5.发生地震时,墨西哥城的市民在下列场景采取措施正确的是
A.大楼中,迅速跑到楼顶避险
B.大厦中,立刻乘坐电梯下楼
C.剧院中,快速跑到外面空地
D.大街上,赶紧跑到楼中躲避
6.正确反映震中距与地震震级及烈度关系的是
第 9、10 题图
A B C D
近年来,位于新疆沙雅县的塔里木油田,突破国外垄断,采用系列新技术、新装备、新工具进行油气
1
{#{QQABIYaQgggIQAAAAQhCQwUCCAGQkBEACAoGQAAIMAAAAAFABAA=}#}
生产。2023 年 2 月,果勒 3C 钻井钻至 9360 米,为该油田目前
最深钻井。图为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 7-8 题。
7.果勒 3C 钻井最深处,位于
A.地壳
B.上地幔
C.下地幔
D.地核
8.该地油气资源丰富,据此可推断其地质历史时期气候
曾经
A.高温少雨 B.温暖湿润
C.寒冷干燥 D.多沙尘暴
右图为地球圈层局部示意图。完成 9-10题。
9.图中①-④对应正确的是
A.①-硅镁层 B.②-硅铝层
C.③-下地幔 D.④-软流层
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在地球上连续分布
B.②-元素以铁、镍为主
C.③-岩石圈的组成部分
D.④-横波无法通过该层
右图为地球、月球公转轨道示意图,图中箭头为公转方向。完成第 11 题。
11.当月球位于图中四地时,出现的月相及观察时段,
正确的是
A. ①——满月,整夜可见
B. ②——上弦月,上半夜可见
C. ③——新月,彻夜不见
D. ④——娥眉月,清晨可见
右图为某同学在浙江某地研学时拍摄的湖泊照片。
据此完成 12题。
12.要获取该湖的三维坐标(经度、纬度和海拔),
需借助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遥感技术 B.人工智能
C.地理信息系统 D.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2023年 5月,浙江渔民在杭州湾滩涂发现中华鲎(hòu)(图 1)。鲎有“生物活化石”之称,早在距今 4
亿年左右就生活在地球上。图 2为地质年代示意图。据此完成 13-14题。
图 1
图
2 图 2
{#{QQABIYaQgggIQAAAAQhCQwUCCAGQkBEACAoGQAAIMAAAAAFABAA=}#}
13.鲎出现的地质年代是
A.前寒武纪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
14.下列地球演化历史特点,发生在甲地质时期的是
A.蕨类植物繁盛 B.出现三叶虫 C.哺乳动物繁生 D.恐龙大繁生
下图为某地区河流流速与颗粒物直径之间的外力作用类型关系图。完成 15-16题。
15.直径为 0.1mm 处于沉积状态的颗粒物开始被流水搬运的
最低流速大约为
A.0.1cm/s B.0.9cm/s
C.9cm/s D.13cm/s
16.受点 a所代表的流水作用形成的地貌是
A.峡谷 B.河漫滩
C.戈壁 D.江心洲
雅丹地貌是河湖相土状沉积物所形成的地面,经长期风
蚀作用形成与盛行风向平行、相间排列的风蚀土墩和风蚀沟
槽地貌组合,往往迎风面受侵蚀强度更严重。下图为我国西
北地区鲸背状雅丹地貌示意图。完成 17-18题。
17.该雅丹地貌中,推测其土墩的物质形成于
A.流水沉积作用 B.风力堆积作用
C.海浪堆积作用 D.冰川侵蚀作用
18.鲸背状雅丹地貌多出现在常年高速大风的地方,若图乙
是拍摄者面朝西南方向拍摄的照片,则该地的主导风向是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在澳大利亚南部海岸,有十二块神奇的崖壁矗立海边,
当地人形象地称之为“十二门徒石”,其中最亮眼的为“鸡形礁
石”。完成 19-20题。
19.“鸡形礁石”的形成过程是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②④③① D.①④③②
20.虚线内的“鸡形礁石”
A.将逐渐变“胖”,离海岸线渐远 B.将逐渐变“胖”,离海岸线渐近
C.将逐渐变“瘦”,离海岸线渐近 D.将逐渐变“瘦”,离海岸线渐远
3
{#{QQABIYaQgggIQAAAAQhCQwUCCAGQkBEACAoGQAAIMAAAAAFABAA=}#}
读新月形沙丘等高线地形图,完成 21-22 题。
21.和新月形沙丘形成的主要外力相同的是
A.雅丹地貌 B.喀斯特地貌 C.沙坝 D.海滩
22.读图判断该地的主导风向
A.西北风 B.西南风 C.东北风 D.东南风
下图示意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该河段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 T0、T1、T2、
T3,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砾石的平均砾径 T3>T0>T2>T1。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 T0。据此完成
21—22 题。
23.面积仍在扩大的平坦面是
A.T0 B.T1
C.T2 D.T3
24.该断面河流流速最大的时期为
A.T3 形成时期 B.T2 形成时期
C.T1 形成时期 D.T0 形成时期
25.推测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
A.持续性下降 B.持续性抬升
C.间歇性下降 D.间歇性抬升
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6小题,每小题 3分,共 18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两.个.是符合
题目要求的。每小题选.两.个.且.选.对.得 3分,每小题选.一.个.且.选.对.得 2分,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新疆东部某雅丹地貌区,环境恶劣,被视为“畏途”。某同学随科考人员在该地研学旅行时,拍
摄了布满“小蘑菇”的残丘岩壁照片(如图所示)。完成 26-27 题。
26.岩壁上“小蘑菇”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为
A.风化 B.侵蚀
C.搬运 D.沉积
27.该雅丹地貌区被视为“畏途”的主要原因是
A.空气稀薄 B.风沙强劲
C.气候极度干旱 D.滑坡分布广
4
{#{QQABIYaQgggIQAAAAQhCQwUCCAGQkBEACAoGQAAIMAAAAAFABAA=}#}
读下列材料,完成 28-29 题。
下图为某同学设计的地貌模拟实验设备示意图,实验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在斜坡上铺一层较厚的土壤(颗粒粗细不一),打开水管,使水流呈线状,待乙处出现明显堆
积体后,关闭水管。
第二步:乙处晾干后,打开电吹风并控制风速,待部分堆积物被吹离乙处后,关闭电吹风。完成下面
小题。
28.第一步实验分别在甲、乙两处模拟了
A.甲 U 形谷 B.甲-V 形谷 C.乙-洪积扇 D.乙-三角洲
29.第二步实验中,乙处模拟的地貌
A.经风力磨蚀作用形成 B.形成过程与戈壁相似
C.经风力沉积作用形成 D.多在干旱、半干旱区
“中国天眼(FAST)”坐落于贵州省边远山区的一个喀斯特洼地“大窝凼”上。据此,完成 30-31 题。
30.与“大窝凼”地貌发育密切相关的自然因素是
A.岩石 B.水文 C.土壤 D.光照
31.“FAST”选址大窝凼的原因有
A.喀斯特洼地,工程开挖量小 B.地处偏僻,劳动力价格低
C.大气水汽含量少,空气洁净 D.岩石透水性强,利于排水
5
{#{QQABIYaQgggIQAAAAQhCQwUCCAGQkBEACAoGQAAIMAAAAAFABAA=}#}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32 分)
32.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 分)
材料一:我国黄土高原某流域图。
材料二:三种地貌示意图。
(1)材料一中 a 处河谷的特点是呈 ▲ (填形态),河流在此处以 ▲ 和 ▲ (填侵蚀类
型)为主,使河谷不断加深、延长。(3分)
(2)材料一中的 d、e 处河流附近往往形成 ▲ 地貌,该地貌主要分布在河流的 ▲ , 其示意
图为材料二中的图 ▲ (填材料二中的字母)所示。(3 分)
(3)材料二中图 B 所示的地貌一般出现在 ▲ 地区,形成的地质作用主要为 ▲ ;图
C 所表示的地貌名称为 ▲ ,其是 ▲ 地区的基本地表形态。(4 分)
(4)材料一流域图中,某乡镇位于河流阶地上,居民为什么选择在此处居住和耕作?(6 分)
33.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16 分)
材料一:图 1 为南美洲局部地区图。
丙
乙
材料二:当地时间 2022 年 11 月 12 日 21 时 25 分在南美洲西部丙地附近发生 6.2 级地震,震源深度
10 千米。
(1)此次地震震源最可能位于地球内部三个主要圈层中的 ▲ , 地震最易引发的地质灾害主要有
▲ 、 ▲ 。(6 分)
(2)丙地南侧区域海岸较曲折破碎,主要受 ▲ 、 ▲ 等外力侵蚀作用的影响明显。(4 分)
(3)图中甲、乙两地年太阳辐射量较多的是 ▲ 地,简析其原因。(6 分)
6
{#{QQABIYaQgggIQAAAAQhCQwUCCAGQkBEACAoGQAAIMAAAAAFAB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