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8张PPT)
狼牙山五壮士
助读资料
狼牙山坐落在河北省保定市易县西部的太行山东麓,属太行山脉,距县城45公里,因其奇峰林立,峥嵘险峻,状若狼牙而得名。
狼牙山是河北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又是一座国家级森林公园。因“狼牙山五壮士”的事迹而闻名。
日本侵略军为了扑灭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力量,对抗日根据地进行了疯狂的扫荡。对根据地人民的屠杀非常凶残。例如,1943年9月,日军对晋察冀边区北县区进行了三个月的“秋季大扫荡”,仅三个月的时间,日军残杀人民6674人, 烧房54779间,抢掠与焚毁粮食2934万斤,抢走耕畜19300余头,毁农具172600余件,使根据地人民受到了严重损失。
历史背景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描写五壮士英勇跳崖的部分。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痛歼敌寇、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感受五壮士爱护群众、仇视侵略者、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受到思想教育。
3.领悟课文写人记事的方法,提高表达能力。
日寇
悬崖
山涧
冰雹
大批
斩钉截铁
沸腾
●
●
●
●
●
●
●
●
痛击日本鬼子
识字游戏
词语解释
居高临下:
昂首挺胸:
斩钉截铁:
抬起头,挺起胸膛。形容斗志高,士气旺。
占据高处,面向低处。形容所居位置可以控制全局、极为有利。
形容说话或行动坚决果断,毫不含糊。
气壮山河:
形容气概像高山大河那样雄伟豪迈。
险要---
险峻
进犯---
侵犯
沉着---
镇静
掩护---
保护
撤退---
前进
屹立---
矗立
崎岖---
平坦
坠落---
升起
近、反义词
反义词:
近义词:
作者分别抓住了人物的哪些特点来写的?
使用了什么描写方法?画出关键词并理解。
人物 描写方法 看出或感受到了什么?
马宝玉 沉着(神态) 班长的冷静
葛振林 大吼一声(动作) 副班长对敌人的憎恨
宋学义 抡一个圈(动作) 宋学义把对敌人的憎恨全部化为力量扔向敌人
胡德林 胡福才 “绷、全神贯注”(神态);“瞄准、射击” (动作) 他们战斗时专注的样子。
同学们边朗读课文边思考下面的问题:
整体感知
这篇文章总共分成了几部分?
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阅读课文,划分段落
第一部分(1): 接受任务
第二部分(2): 痛击敌人
第三部分(3): 引上绝路
第四部分(4-5):英勇歼敌
第五部分(6-9):壮烈跳崖
朗读课文,说说这篇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主要写了哪几部分内容。
这篇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依次描写了五壮士接受任务、痛击敌人、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下悬崖的过程。
快速浏览课文,想想课文中哪几个部分能感受到他们是“壮士”?
诱敌上山
引上绝路
顶峰歼敌
英勇跳崖
接受任务
1941年秋,日寇集中兵力,向我晋察冀根据地大举进犯。当时,七连奉命在狼牙山一带坚持游击战争。经过一个多月英勇奋战,七连决定向龙王庙转移,把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交给了六班。
时间
地点
敌人的兵力很强
敌人的进攻非常猛烈
与下文我军只有“五个战士”形成鲜明对比,敌众我寡,可见五个战士接受的任务十分艰巨。体现出“壮士”的壮志——敌众我寡,敢于受任。
通过阅读文章的第一句话,你知道了些什么内容?
这句话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当时的形势。“集中兵力” “大举进犯”表明敌人兵力强大,来势凶猛,与后文六班只有五位战士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突出了五壮士的勇敢无畏。
这样写能让我们感受到整个英雄团体坚不可摧的力量。
第2自然段既关注了人物群体,也写了每一位战士,想一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面前有两条路:一条通往主力转移的方向,走这条路可以很快追上连队,可是敌人紧跟在身后;另一条是通向狼牙山的顶峰棋盘陀,那儿三面都是悬崖绝壁。走哪一条路呢?
生路
暴露主力部队
绝路
牺牲自己
怎么选?
为了保护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他们知道班长要把敌人引上绝路。
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战士们崇高的牺牲精神
(课后第2题)
反义词辨析
斩钉截铁
犹豫不决
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迟疑。拿不定主意。
战士们崇高的牺牲精神
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
不是,为了群众和部队的安全,他们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死亡,表现了不畏牺牲的英雄气概。
为什么要选择这条路?这仅仅是把敌人引上绝路吗?
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
“走”一个字表达了坚决、果断、毫不犹豫;做好了自我牺牲的准备。
表现了英雄置个人生死度外的崇高思想境界。
战士们知道班长要把敌人引上绝路,为什么他们还紧跟着?
他们为了保证群众和部队主力安全转移,宁可牺牲自己也要把敌人一网打尽。
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
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
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
对日寇的痛恨和完成任务的决心。
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
动作
神态
五壮士把敌人引上顶峰后,是怎么做的?小组合作朗读4、5自然段,找出描写五壮士英勇杀敌的词语。
顶峰歼敌—看壮举
又一群敌人扑上来了。马宝玉嗖的一声拔出手榴弹,拧开盖子,用尽全身气力扔向敌人。随着一声巨响,手榴弹在敌群中开了花。
作者做到点面结合,描写生动,让场景具体可感。
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山坡上传来一阵叽里呱啦的叫声,敌人纷纷滚落深谷。
整个战斗场面的描写
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石头比作雹子,生动形象地体现出石头的有力、迅猛,同时这两句话也饱含着五壮士杀敌的英勇决心和血战到底的气概。
为什么用石头砸?
五壮士已经激战数小时,弹药都打完了,他们要与敌人血战到底。
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
面对绝境,面对即将到来的死亡,战士们没有丝毫犹豫。他们态度从容,脚步坚定,大义凛然,好像不是走向死亡,而是投身于一场新的战斗。
英勇无畏的精神
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微笑。
突出了五位战士顶天立地的高大形象。
表现出五位战士完成任务时的喜悦心情。
五壮士胜利完成任务后,是怎样高喊着口号英勇跳崖的?这表现了什么?找出五壮士跳崖的语句。
英勇跳崖—感壮言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中国共产党万岁!”
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体现了五壮士对祖国、人民的无比热爱和不怕牺牲、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五壮士为什么跳崖?”带着对“五壮士”的崇敬和赞美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体会英雄们当时的心情?
任务胜利地完成了,此时此刻他们感到无比的轻松。他们不想做日本鬼子的俘虏,毅然选择跳崖。
视死如归 不畏牺牲 气壮山河
顶天立地 昂首挺胸 义无反顾
词语积累(表现五壮士英雄气概的词语)
这篇课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记叙了“五壮士” 为了人民群众和连主队力转移,和敌人英勇作战,最后跳崖的事。说一说这是一群什么样的战士?
这是一群视死如归、不畏牺牲的战士。
句段感知
本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队七连六班的五位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主力部队的转移,诱敌上山,顽强歼敌,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最后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现了五位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
主题思想
狼牙山五壮士
诱敌上山
引上绝路
顶峰歼敌
英勇跳崖
见壮行
见壮志
见壮举
见壮言
视死如归
不畏牺牲
结构梳理
接受任务
见壮心
按要求写句子。
1. 五位壮士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缩句)
壮士眺望着方向。
2. 五壮士向顶峰攀登。五位壮士依托大树和岩石向敌人
射击。(用关联词语合为一句话)
五位壮士一面向顶峰攀登,一面依托大树和岩石向敌人射击。
课堂演练
五位壮士英勇跳崖后,爬上崖头的日军,面对五壮士跳崖处,随着指挥官的口令整整齐齐地排成几列,恭恭敬敬地三鞠躬。这群“皇军武士”,终于发现和他们3000多人激战一天的八路军,仅仅只有五人,他们震惊之余,完全被我中华勇士捐
躯殉国的牺牲精神折服了……
拓展延伸
同学们,我们今天能在和平的环境下,健康快乐地成长,都是烈士们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此时此刻你想对这些革命烈士说些什么?
全班互动交流
敬爱的叔叔阿姨 ,你们放心。我们会好好学习,长大为祖国建设尽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