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安县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地理》试卷
时长:100分钟 总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每题3分,共60分)
2017年4月20日19时41分,中国第一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从我国海南文昌发射基地成功发射,稳定运行5个月后,于9月22日18时左右,完成空间实验室阶段任务及后续拓展试验后,受控离轨,再入大气层。
结合图完成下面小题。
1. 在轨飞行的天舟一号属于 ( )
A. 恒星 B. 行星 C. 卫星 D. 星云
2. 在轨飞行的天舟一号绕_____运行
A. 太阳 B. 地球 C. 月球 D. 金星
3. 最有可能干扰天舟一号与地面指挥系统通信联系的是
A. 太阳辐射 B. 太阳活动 C. 月球引力 D. 流星现象
在德国和日本,随处可见厂房和大楼屋顶的黑色“硅板”,这就是太阳能屋顶。风和日丽的白天,“屋顶”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把富余的电能送入电网。我国有关专家指出:上海没有油田和煤矿,但有两亿平方米的屋顶,不能辜负了屋顶上这片免费的阳光。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关于太阳辐射对地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只有二十二亿分之一到达地球 ②产生“磁暴”现象的原动力
③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能量来源 ④太阳内部核反应的能量来源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5. 上海的年平均太阳辐射量高于德国和日本,是因为
A. 地势高,空气稀薄 B. 河湖纵横,太阳有效辐射强
C. 地面裸露,比热容大 D. 纬度较低,晴天多
6. 上海积极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是因为
A. 太阳能资源清洁、可再生,能量集中 B. 上海人口稠密,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
C. 常规能源短缺,能源需求量大 D. 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7. 与太阳辐射关系较密切的有
①大气的运动 ②产生极光现象 ③火山的爆发 ④煤、石油的形成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地球有悠久的过去,还有漫长的未来。生物的出现和进化只是其中的一小段,而人类的历史更是短暂的一瞬。下图为部分地质年代表。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8. 原始鱼类出现在( )
A. 元古代地层 B. 古生代中期地层
C. 古生代后期地层 D. 中生代中期地层
9. 古生代末期灭绝的代表性生物是( )
A. 恐龙 B. 爬行类 C. 被子植物 D. 三叶虫
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0. 上图为地球圈层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图中①、②、③、④序号所代表的地球圈层依次是( )
A. 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 B. 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
C. 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 D. 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水圈
11. ①圈层的特点是( )
A. 由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组成 B. 连续不规则圈层
C. 生物及其生存环境 D. 气体和悬浮物质
12. ①、②、③、④四圈层中不断转化和循环运动最明显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下图“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3. 关于对流层大气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低纬地区厚度小于高纬地区 B. 主要直接热源是太阳辐射
C. 可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 D. 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14. 关于地球大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气温随海拔高度升高不断降低 B. 平流层适合高空飞行
C. 水汽主要集中在对流层顶部 D. 太阳辐射是大气热量的直接来源
15.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低层大气主要是由干洁空气、水汽和固体杂质组成
B. 云、雨、雪、雷电等天气现象,主要发生在平流层
C. 大气中臭氧的主要作用是减少红外线对生物的伤害
D. 大气组成成分的比例不会因人类活动的影响而改变
下表是我国华北某地天气状况数据。读下图“地球表面受热过程示意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6. 图中①~④序号含义正确的是( )
A. ①-大气逆辐射 B. ②-大气辐射
C. ③-太阳辐射 D. ④-地面辐射
17. 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①—③—④ B. ①—②—④ C. ③—④—② D. ④—②—③
18. 与前两日相比,11月4日白天最高气温较低的原因是( )
A. 辐射①减弱 B. 辐射④增强 C. 作用⑤增强 D. 作用③减弱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9. 图中甲、乙、丙、丁所代表的地球圈层依次是( )
A. 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
B. 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
C. 生物圈、水圈、岩石圈、大气圈
D. 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水圈
20. 乙圈层的主要特点是( )
A. 连续而不规则 B. 主要由岩石组成
C. 无固定空间位置 D. 主要由气体组成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21.(12分)下面左图为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局部)示意图,右图为地震波的传播速度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左图中表示地壳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表示地幔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2)一般认为,软流层可能是火山活动中____________的发源地。
(3)圈层①厚薄不一,一般____________(大陆/大洋)部分较厚、____________(大陆/大洋)部分较薄。
(4)古登堡界面以下横波波速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这说明古登堡界面以下物质状态可能为____________态。
(5)③表示______(填圈层名称),其由_____(填地球内部圈层名称)的全部和_____(填地球内部圈层名称)的部分构成。
22(12分)图1为地震波的传播速度示意图,图2为地球圈层结构(局部)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依据图1,莫霍界面以下地震波波速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古登堡界面以下横波波速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这说明古登堡界面以下物质状态可能为________态。
(2)一般认为,软流层可能是火山活动中的________发源地,软流层以上是岩石圈,其由图2中的________和________构成(填字母)。
(3)图2中 的地球外部圈层中,________占有________的底部,________的全部与岩石圈的上部(填字母或名称)。
(4)关于地球圈层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球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生物圈和岩石圈
B.外部圈层与内部圈层之间各自独立发展变化的
C.自然地理环境各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
D.地球的内、外部圈层一起构成自然地理环境
23.(16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7年2月18日《解放军报》报道西藏军区海拔4500米以上哨所全部建成“阳光保暖房”。住上这种新式营房,官兵再不用“四季穿棉袄”了。
(1)填写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内容。
A ,B 。
C ,D 。
(2)下列地理现象和“阳光保暖房”保温作用一致的是
A.日出前的黎明和日落后的黄昏天空仍然明亮 B.早春和晚秋多云的夜晚不会有霜冻
C.夏季天空多云时,白天不会太热 D.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
(3)说明以前官兵“四季穿棉袄”的原因。
(4)说明在我国青藏高原太阳辐射最强的原因。秦安县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地理》试卷答案
时长:100分钟 总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每题3分,共60分)
2017年4月20日19时41分,中国第一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从我国海南文昌发射基地成功发射,稳定运行5个月后,于9月22日18时左右,完成空间实验室阶段任务及后续拓展试验后,受控离轨,再入大气层。
结合图完成下面小题。
1. 在轨飞行的天舟一号属于 ( )
A. 恒星 B. 行星 C. 卫星 D. 星云
2. 在轨飞行的天舟一号绕_____运行
A. 太阳 B. 地球 C. 月球 D. 金星
3. 最有可能干扰天舟一号与地面指挥系统通信联系的是
A. 太阳辐射 B. 太阳活动 C. 月球引力 D. 流星现象
【答案】1. C 2. B 3. B
在德国和日本,随处可见厂房和大楼屋顶的黑色“硅板”,这就是太阳能屋顶。风和日丽的白天,“屋顶”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把富余的电能送入电网。我国有关专家指出:上海没有油田和煤矿,但有两亿平方米的屋顶,不能辜负了屋顶上这片免费的阳光。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关于太阳辐射对地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只有二十二亿分之一到达地球 ②产生“磁暴”现象的原动力
③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能量来源 ④太阳内部核反应的能量来源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5. 上海的年平均太阳辐射量高于德国和日本,是因为
A. 地势高,空气稀薄 B. 河湖纵横,太阳有效辐射强
C. 地面裸露,比热容大 D. 纬度较低,晴天多
6. 上海积极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是因为
A. 太阳能资源清洁、可再生,能量集中 B. 上海人口稠密,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
C. 常规能源短缺,能源需求量大 D. 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7. 与太阳辐射关系较密切的有
①大气的运动 ②产生极光现象 ③火山的爆发 ④煤、石油的形成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4. C 5. D 6. C 7. B
地球有悠久的过去,还有漫长的未来。生物的出现和进化只是其中的一小段,而人类的历史更是短暂的一瞬。下图为部分地质年代表。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8. 原始鱼类出现在( )
A. 元古代地层 B. 古生代中期地层
C. 古生代后期地层 D. 中生代中期地层
9. 古生代末期灭绝的代表性生物是( )
A. 恐龙 B. 爬行类 C. 被子植物 D. 三叶虫
【答案】8. B 9. D
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0. 上图为地球圈层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图中①、②、③、④序号所代表的地球圈层依次是( )
A. 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 B. 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
C. 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 D. 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水圈
11. ①圈层的特点是( )
A. 由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组成 B. 连续不规则圈层
C. 生物及其生存环境 D. 气体和悬浮物质
12. ①、②、③、④四圈层中不断转化和循环运动最明显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10. A 11. B 12. A
下图“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3. 关于对流层大气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低纬地区厚度小于高纬地区 B. 主要直接热源是太阳辐射
C. 可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 D. 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14. 关于地球大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气温随海拔高度升高不断降低 B. 平流层适合高空飞行
C. 水汽主要集中在对流层顶部 D. 太阳辐射是大气热量的直接来源
15.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低层大气主要是由干洁空气、水汽和固体杂质组成
B. 云、雨、雪、雷电等天气现象,主要发生在平流层
C. 大气中臭氧的主要作用是减少红外线对生物的伤害
D. 大气组成成分的比例不会因人类活动的影响而改变
【答案】13. D 14. B 15. A
下表是我国华北某地天气状况数据。读下图“地球表面受热过程示意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6. 图中①~④序号含义正确的是( )
A. ①-大气逆辐射 B. ②-大气辐射
C. ③-太阳辐射 D. ④-地面辐射
17. 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①—③—④ B. ①—②—④ C. ③—④—② D. ④—②—③
18. 与前两日相比,11月4日白天最高气温较低的原因是( )
A. 辐射①减弱 B. 辐射④增强 C. 作用⑤增强 D. 作用③减弱
【答案】16. D 17. B 18. C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9. 图中甲、乙、丙、丁所代表的地球圈层依次是( )
A. 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
B. 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
C. 生物圈、水圈、岩石圈、大气圈
D. 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水圈
20. 乙圈层的主要特点是( )
A. 连续而不规则 B. 主要由岩石组成
C. 无固定空间位置 D. 主要由气体组成
【答案】19. B 20. A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21.(12分)下面左图为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局部)示意图,右图为地震波的传播速度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左图中表示地壳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表示地幔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2)一般认为,软流层可能是火山活动中____________的发源地。
(3)圈层①厚薄不一,一般____________(大陆/大洋)部分较厚、____________(大陆/大洋)部分较薄。
(4)古登堡界面以下横波波速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这说明古登堡界面以下物质状态可能为____________态。
(5)③表示______(填圈层名称),其由_____(填地球内部圈层名称)的全部和_____(填地球内部圈层名称)的部分构成。
【答案】 (1). ① (2). ② (3). 岩浆 (4). 大陆 (5). 大洋 (6). 横波消失 (7). 液或气 (8). 岩石圈 (9). 地壳 (10). 地幔
22(12分)图1为地震波的传播速度示意图,图2为地球圈层结构(局部)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依据图1,莫霍界面以下地震波波速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古登堡界面以下横波波速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这说明古登堡界面以下物质状态可能为________态。
(2)一般认为,软流层可能是火山活动中的________发源地,软流层以上是岩石圈,其由图2中的________和________构成(填字母)。
(3)图2中 的地球外部圈层中,________占有________的底部,________的全部与岩石圈的上部(填字母或名称)。
(4)关于地球圈层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球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生物圈和岩石圈
B.外部圈层与内部圈层之间各自独立发展变化的
C.自然地理环境各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
D.地球的内、外部圈层一起构成自然地理环境
【答案】 (1). 波速明显加快 (2). 突然消失 (3). 液或气 (4). 岩浆 (5). D (6). E (7). B或生物圈 (8). A或大气圈 (9). C或水圈 (10). C
23.(16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7年2月18日《解放军报》报道西藏军区海拔4500米以上哨所全部建成“阳光保暖房”。住上这种新式营房,官兵再不用“四季穿棉袄”了。
(1)填写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内容。
A ,B 。
C ,D 。
(2)下列地理现象和“阳光保暖房”保温作用一致的是
A.日出前的黎明和日落后的黄昏天空仍然明亮 B.早春和晚秋多云的夜晚不会有霜冻
C.夏季天空多云时,白天不会太热 D.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
(3)说明以前官兵“四季穿棉袄”的原因。
(4)说明在我国青藏高原太阳辐射最强的原因。
【答案】(1)A.太阳辐射;B.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C.地面辐射;;D.大气逆辐射。
(2)B
(3)青藏高原海拔高,大气稀薄,多晴朗天气;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少,大气逆辐射弱,对地面保温作用差,气温低。(海拔高,风力大,散热快)
(4)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晴天多,云量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纬度较低,太阳辐射较强;空气质量较好,尘埃少,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