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9.3《声声慢(寻寻觅觅)》课件(共21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9.3《声声慢(寻寻觅觅)》课件(共21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24 11:15: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一般愁字别样情
——《声声慢》李清照



品“愁绪”

析“愁因”

品“愁景”

拓展比较

品“愁绪”
01 欣赏配乐朗诵
“愁”
02 用一个字概括词人所抒发的情感
初 读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01 找出奠定词人“愁”的感情基调的句子
02 学生自读,体会词人的愁情
原句运用叠字,读起来朗朗上口,且韵律感强。同时营造了一种悲凉、冷清的气氛,犹如听到了一个伤心至极的人在低声倾诉。
03 将此句改为“寻觅,冷清,凄惨戚”可好?
品“愁绪”

品“愁景”
1.词人选择了哪些意象来表现她的愁?你认为哪个意象写得最好?
品“愁景”

并非酒太淡,而是愁太浓,酒力压不住心愁,只能是举杯浇愁愁更愁。
淡酒

秋天大雁南飞,词人南下避难,与大雁曾经结伴而行,觉得大雁是旧时相识。但大雁尚可自由南飞,自己却困顿他乡。况且以前尚能鸿雁传书,与远在异乡的丈夫书信往来,如今丈夫已死,家人离散,纵有千言万语,也无人可托,内心沉痛绝望。
过雁

“满地”言花之多,暗示愁多;“堆积”说落花之厚,暗示词人愁浓;“黄”指落花色调黄,暗示词人容颜憔悴。黄花凋零满地,象征自己飘零无依的身世。
黄花

梧桐有秋天的凄凉感。而这里的梧桐还是被细雨打湿的梧桐,“雨水”本来就会让人联想到“泪水”,谁知道是梧桐上流着雨水,还是词人流着泪水?
梧桐细雨
品“愁景”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雨一滴滴地打在梧桐叶上,更能体现出词人悲伤的情感难以自抑。“点点滴滴”又是声音描写,给人感觉特别的凄凉,这种环境描写和声音描写更能体现这首词的主题思想是特别愁苦的。
品“愁景”
2
组合这些意象,运用第三人称写一段品析文字,体味词人的愁情。
品“愁景”
通过对意象的分析,以及同学们写出的文字,确实是“怎一个愁字了得!”仿佛感到李清照那沉甸甸的愁像千斤巨石压在我们心头。
小结
品“愁景”

析“愁因”
1.词人为何而愁?
析“愁因”



1103年:新婚燕尔幸福日,金石书画共倾心。
1127年:金人入侵灭北宋,金石书画化尘灰。
1132年:不幸再嫁张汝舟,仓促离婚被判刑。
1155年:孑然一身无子嗣,悲苦离世人不知。
1129年:丈夫赴任染病去,时值中年有遗孀。
1131年:卜居会稽逢盗贼,重病缠身欲丧命
李清照大事记
小 结
由亡国到丧夫,由再嫁到离异,由入狱到悲死,一连串的厄运发生在李清照身上。无儿无女,晚景凄凉,孤独落寞,李清照就这么走了,悄无声息,竟不知她死于何时,葬于何所!

拓展比较

比较《声声慢》与《醉花阴》中的愁情。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拓展比较
两词虽所写的时令、意象相同,但意境不同、愁因不同、愁的程度不同。
如果说《醉花阴》表明了词人的独居之愁、闺怨之愁,那么《声声慢》所表现的就是亡国之愁、丧夫之愁、沦落之愁。
点 拨

想一想,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愁”的诗句?
拓展比较
仿照示例,任选诗句,再续写三个句子。
——愁是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悲凉。
仿写“愁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