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荣兴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卷(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荣兴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卷(含答案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10-24 11:16:05

文档简介

参考答案:
1.D
【详解】根据高度位置和气温变化规律判断,图中A、B、C层分别表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A层为对流层,大气对流运动显著,并不以水平运动为主,选项A错误;B层为平流层,水汽和尘埃含量少,且以水平运动为主,大气稳定,不是众多天气现象的发生地,选项B错误;C层为高层大气,高度很高,空气极稀薄,不利于航空飞行,选项C错误;C层为高层大气,大气中存在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选项D正确。故选D。
【点睛】
2.C 3.B 4.A
【分析】本题考查影响交通建设的区位因素以及交通建设的影响。
2.本题考查影响交通建设的区位因素,结合材料进行分析即可,由材料,清王朝开始正式勘测早已议定的津浦铁路(现京沪铁路)线,规划中根据津浦铁路南北径直走向的原则,铁路线将直接穿过曲阜城的西部。而曲阜作为孔子的故乡,有孔林所在,当地士绅阶层联名上书朝廷要求改线的原因主要是担心铁路修建经过孔林,破坏文脉,据此判断C正确,故选C。
3.本题考查交通建设的影响,城市等级的高低与城市人口的规模有关,A错误;津浦铁路在曲阜附近改线,而经过兖州,会增加兖州的交通通达性,进而扩大兖州的服务范围,B正确;火车行驶速度是根据自然条件和技术水平等确定的,C错误;曲阜城区北部有河流阻挡,会阻碍城市向北发展,D错误,故选B。
4.本题考查交通建设的影响,京沪高铁曲阜东站的设立增加了曲阜与外界的联系,使得交通便利, 能够带动曲阜旅游业的发展,A正确;兖州站同样作为京沪铁路的另一条线上的站点,不会被废弃,B错误;京沪高铁曲阜东站的设立,应该直接推动曲阜向东发展,而离兖州较远,作用较小,C错误;曲阜部位与交通枢纽上,不会成为物流中心,D错误,故选A。
5.B 6.D
【解析】5.材料知甲地一年中最大正午太阳高度为46°52′,最小正午太阳高度为0°,可知当地会出现极昼极夜现象,纬度应为极圈,AC错误。甲地达到一年中最大正午太阳高度时正值北京时间20时,当地时为12时,相差八个时区,按照时差东加西减原则,故经度为0度,B正确,故选B。
6.由上题可知,甲地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小值,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为北半球冬至日,12月22日,甲地0度地方时为12时,北京时间与甲相隔8个时区,按照时差东加西减原则,加8小时,为12月22日20时。D正确,故选D。
【点睛】在进行地方时、区时的计算时,尽量要按照东(经度或时区)早、西(经度或时区)晚的原则,尽可能不跨越国际日界线;在跨越国际日界线时,一定要注意日期的变化。
7.D
【详解】结合经纬网信息,马塞卢在东经27.5°附近,而安道尔在东经1.5°附近,马塞卢位于安道尔东边;再结合纬度信息,马塞卢在南半球,而安道尔在北半球,故马塞卢位于安道尔的东南方向,D正确、ABC错误。故选D。
8.C 9.A
【解析】8.5月29日为北半球的夏半年,太阳日出东北,日落西北。若出现“曼哈顿悬日”景观,则街道走向应于日落方向平行,故街道为西北—东南走向,故本题选C。
9.该景观一年有两次,且关于6月22日对称, 7月13日距6月22日约有25天,则另一次出现该景象日期在6月22日之前,5月29日与6月22日相差25天,所以一年中另一次的时间应该是5月29日,故本题选A。
【点睛】
10.D
【详解】根据材料,制作冰壶的岩石来自一个花岗岩采石场,岩石所属类型是花岗岩,花岗岩属于侵入型岩浆岩。结合所学可知,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冷却凝结而成,排除AC项;根据右中箭头方向,岩浆形成的A岩石未到达地表,是侵入型岩浆岩,而B岩石喷出地表,是喷出型岩浆岩,形成制作制作冰壶的岩石所属类型为A岩石,形成的地质作用是①,D项正确,B项错误。故选D项。
【点睛】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的判读技巧:1.巧用岩浆:岩浆是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出发点和归宿。2.巧用箭头:岩浆三进一出、岩浆岩一进三出、变质岩和沉积岩二进二出。3.巧用辅助性信息:沉积物、化石和岩层。
11.C 12.A
【解析】11.从材料分析,该地岩石为花岗岩,而花岗岩是岩浆活动时侵入岩层形成的侵入型岩浆岩。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丙为岩浆,丁为岩浆岩,甲为沉积岩,乙为变质岩,故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选C。
12.右图为某区域背斜谷地层分布示意图,而背斜岩层的新老关系为,中心岩层老,两翼岩层新,河流应发育在背斜顶部,即在背斜中心附近,所以岩层最老,其次为岩层,岩层最新,故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选A。
【点睛】背斜岩层新老关系:中心岩层老,两翼岩层新;向斜岩层新老关系:中心岩层新,两翼岩层老。
13.B 14.D 15.D
【解析】13.读图甲可知,图中①④河段河道平直,受地偏力影响,流水冲刷右岸,右岸较陡,左岸以淤积为主,河岸较缓,②位于河流曲流处,左岸受流水惯性作用,冲刷为主,河岸较陡,③位于河流曲流处,右岸受冲刷,左岸淤积,图乙中左岸较陡,为冲刷岸,右岸较缓,为淤积岸,剖面线②符合图乙剖面,B符合题意。故选B。
14.读图可知,图甲中河道多曲折,以沉积作用为主,A错、D对;凸岸为淤积岸,不利于建设河港,B错;水流平缓,以侧蚀为主,C错。故选D。
15.河流凸岸三面环水,易守难攻,有利于军事防御,①对;凸岸以沉积作用为主,有利于泥沙沉积、土壤形成,②对;凸岸靠近河道,有利于取水,③对;凸岸泥沙淤积,河水较浅,不利于航运,④错。故选D。
16.(1)山地众多,地形起伏大;夏季温和多雨,且多夜雨;昼夜温差大;原始森林面积大;生态环境好,无污染。
(2)地形崎岖,地质不稳,建设难度低。经济水平低,普通公路建设成本较低。聚落和城市规模小,分布分散,适合发展普通公路。
(3)赞成:松茸价值高,国际市场需求量大;采摘、加工、运输等产业随之兴起,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就业岗位,提高当地居民收入。
不赞成:因为对生长环境要求很高,增加产量会对松茸的生长环境造成破坏;增加产量会导致松茸资源枯竭。
【分析】本题以林芝地区松茸种植为材料,涉及农业区位因素、交通布局的一般原则、农业可持续发展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地理信息、调动地理知识的能力,培养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1)
此题可联系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分析。从气候条件条件分析,该山地多,气候温凉多地形雨,为松茸的生长提供水源条件;地势高,气温相对较低,病虫害较少,有利于松茸的生长。从光照条件分析,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的透明度高,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该地松树、栎树多可提供营养支持。
(2)
西藏地区多山地高原,起伏大。地质条件又非常复杂,建设难度大;该地经济水平低,普通公路的建设成本较低;而且该地城市密度较小,且分布分散,公路修建能够加大各区域的联系
(3)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选择观点,并言之有理即可。支持增加松茸产量,多从经济角度加以分析,限制松茸产量多,从环境方面加以分析。增加产量理由:据材料可知,松茸是世界上珍稀名贵的天然药用菌,松茸经济价值高,国际市场需求量大,增加产量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增加产量可进一步带动松茸采摘、加工、运输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增加产量,可进一步提供就业岗位,提高居民的收入。限制产量理由:据材料可知,松茸生长对环境要求很高,需要在没有任何污染和人为干预的的原始森林中生长,增加产量会导致人类活动增加,可能会对松茸生长环境造成破坏;松茸是一种生物资源,增加产量可能会导致松茸资源的枯竭,不利于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7. 夏至 (23°26′N,60°E) 8小时 12小时 B 相等 B A 78°26′ 15时
【分析】本题考查太阳光照图的判读能力,考查节气判断、地方时计算、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判断、太阳高度计算等,综合考查地理知识的运用。
【详解】(1)根据图片,此时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北半球的夏至,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图中平分昼半球的经线为A点所在经线,经度为60°E,因此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23°26′N,60°E)。
(2)图中C点所在的纬线昼弧占2/3,即昼长为16小时,夜长为8小时,B点位于赤道,昼夜平分,昼长为12小时。
(3)BC两地的昼长是C长于B,因此日落较早的是B点,AB角速度都是每小时15度,大小相等。
(4)三点中,B点在赤道上,纬度最低,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线速度随纬度增大而减小,故最小的线速度是A。
(5)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某县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为16°34′,因此某县的正午太阳高度=90°-16°34′=73°26′,直射的纬线是60°E,即60°E为正午12时,某县为105°E,相差45度,相差3小时,因此,该时刻某县的地方时为15时。
【点睛】
18.(1) 中间老两翼新 背斜顶部受张力易被侵蚀成谷地
(2) 谷地 断层
(3)BC
(4) ① ⑥ 消亡
(5)美国西部位于美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碰撞挤压地带(消亡地带),地壳运动活跃,多火山、地震。
【分析】本大题以“地质剖面图”和“六大板块示意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地质构造、板块构造运动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应用地理基本知识分析图文材料的能力。
【详解】(1)结合所学知识,A图中岩层向上弯曲,地质构造为背斜,岩层中间老两翼新,图中为背斜谷,背斜顶部岩层受张力,裂隙发育,易被外力侵蚀形成谷地。
(2)B图中地表中间低,两边高,表示的地表形态为谷地。 C图中岩层发生断裂并沿断裂发生位移,地质构造为断层。
(3)向斜为天然的储水构造,B图为向斜。同时,地下水易沿断层渗出,所以BC两图易找到地下水。
(4)根据所学地理知识可知,喜马拉雅山脉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附近,图中①表示亚欧板块,⑥表示印度洋板块。
(5)根据所学地理知识可知,美国西部位于美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附近,受板块相互挤压,地壳运动活跃,多火山、地震等地质灾害。
答案第1页,共2页桐梓县荣兴中学第二次月考高二地理
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单选题(3分一题,共45分)
1.读大气垂直分层图,完成下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层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
B层是众多天气现象的发生地
C层对航空飞行非常有利
D.C层大气中存在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
1904年,清王朝开始正式勘测早已议定的津浦铁路(现京沪铁路)线,规划中根据津浦铁路南北径直走向的原则,铁路线将直接穿过曲阜城的西部。曲阜当地士绅阶层联名上书朝廷要求改线,此后津浦铁路改线,自泰安南下后绕至兖州,然后折向东南(见下图)。20世纪90年代后,京沪高铁选线时,当地强烈要求在曲阜站。最终,京沪高铁从曲阜城东经过,并在孔子作《春秋》处的息陬镇设立曲阜东站。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904年,曲阜当地士绅阶层要求津浦铁路改线,主要考虑的是原规划的铁路线( )
A.跨越河流,建设成本高 B.穿越山地,地质条件复杂
C.经过孔林,破坏“文脉” D.穿城而过,带来噪声污染
3.1904年,津浦铁路在曲阜附近改线,使( )
A.曲阜城市等级降低 B.兖州服务范围扩大
C.火车行驶速度明显降低 D.曲阜城区向北发展
4.京沪高铁曲阜东站的设立,会( )
A.促进曲阜旅游业发展 B.使兖州站将逐渐废弃
C.推动兖州向东发展 D.使曲阜成为物流中心
图为世界局部经纬网图,图中甲地一年中最大正午太阳高度为46°52′,最小正午太阳高度为0°。当甲地达到一年中最大正午太阳高度时正值北京时间20时。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甲地的地理坐标最可能为( )
A.(23°26′S,0°) B.(66°34′N,0°)
C.(23°26′S,180°) D.(66°34′N,180°)
6.当甲地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小值时,北京时间最可能为( )
A.3月21日4时 B.6月22日4时
C.9月23日20时 D.12月22日20时
7.读下列两图(莱索托为甲图、安道尔为乙图),回答。
马塞卢位于安道尔的( )
A.西南方向 B.东北方向 C.西北方向 D.东南方向
如图为2013年7月13日,美国纽约曼哈顿第42街出现“曼哈顿悬日”美景。该景观一年出现两次,日落时阳光将洒满曼哈顿走向的街道,呈现一幅壮观的景象,时间长达15分钟。完成下面小题。
8.根据材料判断街道走向可能是 ( )
A.东西 B.南北
C.西北—东南 D.东北—西南
9.一年中另一次的时间应该是 ( )
A.5月29日 B.6月22日
C.11月29日 D.1月13日
10.冰壶运动起源于苏格兰,冰壶石来自苏格兰南海岸AitsaCraig岛的一个花岗岩采石场。左图为冰壶,右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字母表示各类岩石,数字符号表示各种地质作用。读图,在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中,制作冰壶的岩石所属类型及其形成的地质作用是( )
A.D,④ B.B,② C.C,③ D.A,①
黄山是地下花岗岩在地壳变动过程中露出地表后形成的。当花岗岩出露地表并处于强烈上升时,流水沿垂直节理裂隙下切,形成石柱或孤峰,石柱、孤峰丛集成为峰林,如黄山的“妙笔生花”景观。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左图中岩石形成过程对应右图中的环节( )
A.① B.② C.③ D.④
12.右图为某区域背斜谷地层分布示意图,图中岩层新老关系正确的是( )
A. B. C. D.
图甲为长江中游某河段平面图,图乙为图甲中一个过水断面的剖面图。回答下列各题。
13.图甲中的四条剖面线符合图乙剖面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14.关于图甲河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流水侵蚀作用强烈,多急流险滩 B.凸岸有利于建河港
C.水流平缓,下蚀作用强 D.河道曲折多河漫滩平原
15.古代聚落通常选择在“汭位(凸岸)”布局的原因有(   )
①凸岸有利于军事防御 ②凸岸有利于泥沙沉积、土壤形成 ③凸岸有利于取水④凸岸有利于航运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二、综合题
16.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松茸是世界上珍稀名贵的天然药用菌,分布于海拔1600——3200米没有任何污染和人为干预的原始森林中,要依赖柏树、栎树等阔叶林提供营养支持才能形成健康的子实体。最适宜出土温度为12—20℃,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刺激出土,湿润的土壤里一场夜雨过后的充足光照意味着松茸正在快速出土,每年7月中旬至9月末是松茸的采摘期。藏东南高山峡谷地区,山腰森林茂密,采集林下资源已经成为林芝地区农牧民最重要的收入来源之一,但目前面临产品单一、品质良莠不齐、外销困难、资源枯竭等问题。
(1)说明林芝地区大量出产松茸的自然条件。(4分)
(2)目前西藏主要建设公路,分析当地优先发展公路的原因。(5分)
(3)有人认为应增加林芝地区松茸采摘量,也有人认为应该限制当地松茸采摘量,针对以上两种观点你赞成哪种并说明原因?(6分)
17.读下图,分析回答问题。(每空2分)
(1)图中所示的节气为 ,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 。
(2)图中C点当地夜长为 小时,B点的昼长为 小时。
(3)B、C两地日落时间比较早的是 ,A、B角速度大小关系是 。
(4)A、B、C三点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 ,最小的是 。
(5)该日,某县(35°N,105°E)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 ,该时刻某县的地方时为 。
18.下图为“地质剖面图”和“六大板块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每空2分)
(1)A图所示的地质构造的中心和两翼岩层的新老关系是 ;A图所示地形的成因是 。
(2)B图所示的地表形态是 ,C图所示地质构造是 。
(3)A、B、C三类地质构造中,易于找到地下水的是 。(填字母)
(4)喜马拉雅山脉位于 板块(填序号)与 板块(填序号)的 (生长/消亡)边界。
(5)美国西部位于世界著名的火山地震带上,试用板块构造学理论解释其成因。(4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