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8.《大卫·科波菲尔(节选)》课件(共39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8.《大卫·科波菲尔(节选)》课件(共39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24 11:23: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9张PPT)
大卫 科波菲尔
DAVID COPPERFIELD
【英】狄更斯
学习目标
2
1.紧扣“成长”线索,梳理“我”的成长历程。
2.知道第一人称叙述的作用,体会“儿童”与“成人”两种不同视角在语言表达上的不同效果。
3.把握米考伯夫妇的形象特征,体会作者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等方面的细节及夸张手法塑造人物形象的精湛技巧。
4.结合时代背景及作者自传,理解作者对人世间善良、宽厚、仁爱等美德的赞美,以及对当时社会的批判。
19世纪
现实主义
时代背景:西欧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发展时期的产物,资本主义社会种种弊病的暴露促使文学作者关注社会
基本特征:
①反映生活的真实性。
②强烈的暴露性和批判性。
③人道主义思想。
④描写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托尔斯泰
《战争与和平》
司汤达
《红与黑》
巴尔扎克《高老头》
夏洛蒂
勃朗特
《简爱》
查尔斯·狄更斯
《大卫·科波菲尔》
查尔斯·狄更斯(1812-1870)
4
出生
生于海军小职员家庭,家中八个孩子中的第二个。因家中贫困,只断断续续地上过几年学。
代表作
《双城记》
《雾都孤儿》
《大卫·科波菲尔》
《远大前程》
《匹克威克外传》
《老古玩店》
《董贝父子》
《荒凉山庄》
……
因欠债,全家除狄更斯外都搬入债务人监狱居住。狄更斯很早出来打工,做过黑鞋油作坊的童工,在律师事务所当过学徒。
进入伦敦民事律师法庭担任速记员。
担任报社记者,以笔名“博兹” 向报刊杂志投稿。1836年,出版第一部长篇小说《匹克威克外传》,开启长篇小说创作生涯。
12岁
19岁
17岁
作品解读
大卫的沦落与成长
活动一:紧扣“成长”线索,梳理“我”的成长历程
1.《大卫·科波菲尔》第一至十二章
第一章 来到人间 第七章 第一学期
第二章 初识世事 第八章 我的假期
第三章 生活有了变化 第九章 难忘的生日
第四章 蒙羞受辱 第十章 遭受遗弃
第五章 遣送离家 第十一章 独自谋生
第六章 相识增多 第十二章 决计出逃
6
活动一:紧扣“成长”线索,梳理“我”的成长历程
2.自拟小标题,概括谋生经历。
段落 事件
第1-5段 “我”沦为童工
第6-22段
第23-45段
第46-50段
第51-54段
“我”初识米考伯先生
“我”入住米考伯家
“我”去狱中探望米考伯先生
“我”另寻住处,收获成长感悟
7
活动一:紧扣“成长”线索,梳理“我”的成长历程
8
3.如何理解“我”的沦落?小说如何表现“我”的沦落?
活动一:紧扣“成长”线索,梳理“我”的成长历程
9
(1)结合注释①,你能得到什么信息?
大卫虽是遗腹子,但家境殷实,他在家备受母亲和女仆的宠爱,在学校接受教育,结识志趣相投的伙伴,过得无忧无虑。
直到继父谋得斯通出现,再加上母亲早逝,年仅十岁的他生活突然出现了断崖,从人人口中的“少爷”变成了自生自灭的弃儿,失去受教育的条件,与货行底层童工为伍,做着瓶子贴标签,塞木塞,封火漆,再装箱这样重复的体力活。
地位从高处跌至低处
人生从有望变为无望
活动一:紧扣“成长”线索,梳理“我”的成长历程
10
(2)如何表现“我”的沦落?
第2段:……货行的房子又破又旧,有个自用的小码头和码头相连,涨潮时是一片水,退潮时是一片泥。这座房子真正是老鼠横行的地方。它哪些镶有护墙板的房间,我敢说,经过上百年的晨雾烟熏,已经分辨不出是什么颜色了;它的地板和楼梯都已腐烂;地下室里,成群的灰色大老鼠东奔西窜,吱吱乱叫;这儿到处是污垢和腐臭……
环境描写:反映谋生环境的不堪,烘托“我”的绝望心情
活动一:紧扣“成长”线索,梳理“我”的成长历程
11
(2)如何表现“我”的沦落?
第5段:我竟沦落到跟这样一班人为伍,内心隐藏的痛苦,真是无法用言语表达。我把这些天天在一起的伙伴跟我幸福的还提时代的那些伙伴作了比较—更不要说跟斯蒂福思、特雷德尔那班人比较了——我觉得,想成为一个有学问、有名望的人的希望,已在我胸中破灭了。当时我感到绝望极了,对自己所处的地位深深地感到羞辱。我年轻的心里痛苦地认定,我过去所学的、所想的、所喜爱的,以及激发我想象力和上进心的一切,都将一天天地渐渐离我而去,永远不再回来了,凡此种种,全都深深印在我的记忆之中,绝非笔墨所能诉说……
心理描写:人生的巨变,地位的落差,孤独的境遇,都让“我”痛苦绝望,心如刀绞
活动一:紧扣“成长”线索,梳理“我”的成长历程
12
4.磨难,对于弱者是走向死亡的坟墓,而对于强者则是生发壮志的泥土。小大卫是如何从沦落中成长起来的?
活动一:紧扣“成长”线索,梳理“我”的成长历程
13
1 英镑 = 20 先令
1 先令 = 12 便士
1 便士 = 0.085938人民币
小说多次写到“我”算账或金钱的内容,一共有几次?为什么要写这些?
14
段落 内容 作用
22
33
34
40
47
昆宁先生正式雇用“我”,工资是每星期六七先令
“我”花自己的钱买早餐,买早餐时不忘给自己留晚餐
每周六晚上“我”因为口袋里有了新发的微薄的工资而开心
“我”拿出两三先令,真心实意想让米考伯太太收下
一个人要是每年收入二十镑,花掉十九镑十九先令六便士,那他会过得很快活,但要是他花掉二十镑一先令,那他就惨了
经济状况拮据、独自谋生艰难
虽然拮据,但开销有计划,生活经验在丰富
可见“我”当时得到满足,十分简单
“我”的慷慨、成长、担当,与米考伯一家建立的真情
一句无奈且带有自嘲的感慨,却也是发自肺腑的忠告,是“我”人生路上的一个提醒、警示
活动一:紧扣“成长”线索,梳理“我”的成长历程
15
小结
“我”变得愈发独立自强,“我”对货行的恶劣环境以及所带来的绝望痛苦心情逐渐适应,开始靠自己的收入自给自足,从不为米考伯家添麻烦或负担,乃至后来不仅为米考伯家当家产,甚至还主动提出要贡献出自己微薄的收入为他们家买吃的,并来到监狱中为米考伯先生分担忧愁、痛苦。
活动二:体会小说的叙述视角及其艺术效果
比较小说中同为第一人称的三种不同视角在语言表达上的不同特点。
第1段:“如今,我对世事已有足够了解,因而几乎对任何事物都不再引以为怪了。不过像我这样小小年纪就如此轻易地遭人遗弃……可居然没有人出来为他说一句话。”
成年后的“我”→成人视角
童年时的“我”→儿童视角
16
见证人的“我”→旁观视角
活动二:体会小说的叙述视角及其艺术效果
17
第一人称
限制视角
叙述者=人物
所知与人物一样多
“我”回顾性视角
与体验性视角的“我”形成对比,体现出“我”在不同时期对事件的不同看法,形成成熟与幼稚、了解事情真相与被蒙在鼓里之间的对比。
“我”主人公体验视角
抒彩浓郁;使小说具有亲切感和真实感;便于揭示主人公深层心理;难以用来叙述背景事件复杂的重大题材;不利于描写主人公外部形象。(优&缺)
“我”见证人旁观视角
一般由次要线索人物充当见证人视角
真实客观地描述主人公;便于观察、评论;容易形成留白,给读者想象空间;衬托主要人物;通过与主要人物的互动对话推动情节发展,或揭示主题,深化主旨。
活动二:体会小说的叙述视角及其艺术效果
第6段改写
大卫进去了,发现那儿还有一个中年男子。这位男子身穿褐色外套、黑色马裤、黑色皮鞋,脑袋没有头发,有一张大脸盘。男子的衣服破旧,但装了一条衬衣硬领,手里拿着一根很有气派的手杖,手杖上系有一对已褪色的大穗子,外套的前襟还挂着一副有柄的单片眼镜——这只是用作装饰的。
18
活动二:体会小说的叙述视角及其艺术效果
第6段原文
我进去了,发现那儿还有一个胖墩墩的中年男子,他身穿褐色外套、黑色马裤、黑色皮鞋,脑袋又大又亮,没有头发,光秃得像个鸡蛋,他的大脸盘完全对着我。他的衣服破旧,但装了一条颇为神气的衬衣硬领。他手里拿着一根很有气派的手杖,手杖上系有一对已褪色的大穗子,他外套的前襟还挂着一副有柄的单片眼镜——我后来发现,这只是用作装饰的,因为他难得用来看东西,即使他用来看了,也是什么都看不见的。
19
活动二:体会小说的叙述视角及其艺术效果
20
儿童视角:有些小说借助于儿童的眼光或口吻来讲述故事,故事的呈现过程具有鲜明的儿童思维的特征。
作用:
(1)儿童纯洁的心灵和简单的阅历使得叙事内容更加客观真实;(2)儿童贫乏的词汇和特有的语句使得叙事语言更加平易亲切;(3)儿童丰富的想象和无知的状态使得叙事效果更加“陌生化”;
(4)儿童的好奇心推动情节的发展;
(5)儿童视听下来塑造人物形象,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饱满;(6)用儿童天真善良的天性对比成人世界的丑恶,审视人性,凸显主题,直扣人心。
作者自传
我的整个身心所忍受的悲痛和屈辱是如此之大,即使到了现在,我已经出了名,受到别人的爱抚,生活愉快,在睡梦中我还常常忘掉自己有着爱妻和孩子,甚至忘掉自己已经长大成人,好像又孤苦伶仃地回到那一段岁月里去了。
——约翰·福特《查尔斯·狄更斯传》
自传性质
21
活动三:米考伯夫妇的形象特征及艺术手法
1.米考伯先生和米考伯太太是很有意思的一对夫妻,他们有着怎样的性格特点?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哪一点?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
22
活动三:米考伯夫妇的形象特征及艺术手法
(1)米考伯先生
23
米考伯先生对“我”热情、亲密和关心,真诚为“我”处处考虑,并对我进行善意地劝告。
善良慈爱
同情弱者
活动三:米考伯夫妇的形象特征及艺术手法
(1)米考伯先生
24
·第6段:他的衣服破旧,但装了一条颇为神气的衬衣硬领……
·第16段:你在这个大都市的游历还不够广……
·第21段:他便戴上帽子,腋下夹着手杖,腰杆儿笔挺地走出来。离开账房后,他还哼起了一支曲子。
·第24段:这住宅像他一样破破烂烂,但也跟他一样一切都尽可能装出体面的样子……
语言话风
衣着打扮
行为举止
住宅
爱慕虚荣
爱讲排场
活动三:米考伯夫妇的形象特征及艺术手法
(1)米考伯先生
25
·第32段:真是又伤心,又羞愧……可是在这过后还不到半个小时……摆出比平时更加高贵的架势……
·第47段:我们大哭了一场……随后他就收起手帕,变得高兴起来了。
·第34段:泣不成声,可是到了快结束时,他竟又唱起……再也没有别的路了;可是到了上床睡觉时,他又计算起来,有朝一日,时来运转……
擅于排解,迅速开心,瞬间自愈
盲目乐观,耽于幻想,得过且过
喜欢享受
债多不愁
活动三:米考伯夫妇的形象特征及艺术手法
(2)米考伯太太
26
·家庭生活窘迫,但仍然对米考伯先生忠诚。
·米考伯太太时常提起自己过去与爸爸妈妈在一起的生活,可见她对曾经的家庭生活的热爱与怀念。
女儿、妻子、母亲
忠诚丈夫
热爱生活
活动三:米考伯夫妇的形象特征及艺术手法
(2)米考伯太太
27
第32段:米考伯太太开“青年女子寄宿学舍”
第43段:米考伯太太无奈之下典当银餐具
曾有梦想
尽力改变
活动三:米考伯夫妇的形象特征及艺术手法
(2)米考伯太太
28
第32段:同样能屈能伸……她在3点钟时为缴税的事急得死去活来,可是到了4点钟,她就吃起炸羊排,喝起热麦酒来了……头发散乱,披在脸上,可是就在这天晚上……我从未见过她的兴致有比那天晚上更好的了。
能屈能伸
乐知天命
活动三:米考伯夫妇的形象特征及艺术手法
2.米考伯夫妇的形象令人过目难忘。请以米考伯先生为例,结合课文具体描写,赏析狄更斯塑造人物的艺术手法。
29
描写方法(外貌、语言、动作等) 反复强化的段落
外貌描写
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
……
活动三:米考伯夫妇的形象特征及艺术手法
30
描写方法(外貌、语言、动作等) 反复强化的段落
外貌描写
2.米考伯夫妇的形象令人过目难忘。请以米考伯先生为例,结合课文具体描写,赏析狄更斯塑造人物的艺术手法。
第8段:装成文雅的气派
第14段:他又带着先前那种文雅的气派
……
第6段:“衣服破旧,但装了一条颇为神气的衬衣硬领”“拿着一根很有气派的手杖”“外套的前襟上还挂着一副有柄的单片眼镜”
活动三:米考伯夫妇的形象特征及艺术手法
31
描写方法(外貌、语言、动作等) 反复强化的段落
语言描写 ·“简而言之” ·“我的地址是” “就住在那儿”
2.米考伯夫妇的形象令人过目难忘。请以米考伯先生为例,结合课文具体描写,赏析狄更斯塑造人物的艺术手法。
第10、14、16段:简而言之
第16、23段:强调地址
活动三:米考伯夫妇的形象特征及艺术手法
32
描写方法(外貌、语言、动作等) 反复强化的段落
动作描写 第32段:用一把剃刀做出抹脖子的动作来→特别用心地擦亮自己的皮鞋,然后哼着一支曲子,摆出比平时更加高贵的架势,走出门去了
2.米考伯夫妇的形象令人过目难忘。请以米考伯先生为例,结合课文具体描写,赏析狄更斯塑造人物的艺术手法。
第34、47段:
米考伯式乐观
悲喜迅速转换
活动三:米考伯夫妇的形象特征及艺术手法
33
茨威格《三大师传》
“狄更斯总是强调他的人物的特征,他从物镜里把特征转变成增强的特征、漫画的特征。”
夸张增强 漫画特征
米考伯主义(Micawberism):没有远虑,幻想走运的乐天派。
活动四:合作探究——“扁平人物”
34
有人认为,狄更斯运用夸张手法塑造人物是一种“创造”,英国诗人艾略特认为狄更斯所塑造的人物“比人们本身更为深刻”。而有的则认为,狄更斯抓住人物身上的某一特点加以夸张,使人物失去了真实感。英国小说家福斯特在《小说面面观》中将这类人物称作“扁平人物”,认为“扁平人物”可以用一句话来概述人物特征,具有十分明显的类型化特点。
课文中运用夸张手法塑造了米考伯夫妇,你认为米考伯夫妇是“比人们本身更为深刻”的人物,还是失去了真实感的“扁平人物”?简要说说理由。(小组或同桌讨论)
时代背景
首都的人均寿命是二十七岁,而工人阶级的平均寿命为二十二岁,1839年伦敦举行的一半葬礼都是年龄不到十岁的孩童。狄更斯总是因为其小说中出现许多孩子夭折的情节而遭到批判,但他只不过是真实地反映现实罢了。每天,他周围都是已经死去或奄奄一息的人。这是维多利亚时期的伦敦为人们忽略的一面。 ——《狄更斯传》
35
时代背景
十九世纪三十年代至四十年代是资本主义在英国迅速发展的时期,英国成为当时的“世界工厂”。在资本主义新制度建立过程中给社会各阶层尤其是劳动群众带来剧烈的阵痛,失业人群增多,社会贫富差距加大。一些五六岁的小孩在工厂里摇着纺车,每天干十二三小时。
36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双城记》
“在我所有的著作中,我最喜爱的是这一部。像许多偏爱的父母一样,在我内心的最深处,我有一个最宠爱的孩子。他的名字就叫《大卫·科波菲尔》。”
——《大卫·科波菲尔》序言(1850)
37
启示
大卫·科波菲尔的故事给你带来了哪些成长启示?
“永不卑贱,永不虚伪,永不残忍。免除这三种罪恶,我可以永远对你怀抱希望。”
38
结语
课后作业
1.推荐阅读《大卫·科波菲尔》。
2.预习《复活》(节选)。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