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三角函数
5.3.1 诱导公式二~四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诱导公式二~四的推导过程,识记诱导公式.
2.理解和掌握公式的内涵及结构特征,会初步运用诱导公式求三角函数的值,并进行简单三角函数式的化简.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用联系的观点,发现并证明诱导公式,体会把未知问题化归为已知问题的思想方法.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从单位圆的对称性与任意性中发现问题,提出研究方法.
三、教学过程
(一)探索新知
探究一:诱导公式二的推导
如图,在直角坐标系内,设任意角的终边与单位圆交于点P1.
(1)作P1,关于原点的对称点P2,以OP2为终边的角与角有什么关系
角,的三角函数值之间有什么关系
(2)如果作P1,关于x轴(或y轴)的对称点P3,(或P4.),那么又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设,则,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可知:,
,,从而得到公式二.
,
公式二:
探究二:诱导公式三的推导.
公式三:
证明:如图,作P1关于x轴的对称点P3,则以为终边的角为,设,则,
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可知:
,
从而得到公式三.
探究三:诱导公式四的推导
教师:公式四:
证明:如图,作P1关于y轴的对称点P4,则以为终边的角为,设,则.
根据三角函数的定 义可知:,
,,. 从而得到公式四.
总结:公式一,二,三,四的共同特征,的三角函数值,等于的同名函数值,前面加上一个把看成锐角时原函数值的符号.
(三)课堂练习
1.的值为( )
A. B. C. D.
答案:A
解析:,故选A.
2.若,则的值为( )
A. B. C. D.
答案:A
解析:,故选A.
3.的值为( )
A. B. C. D.
答案:D
解析:由题意知,.故选D.
4.已知,则( )
A. B. C. D.
答案:D
解析:,.故选D.
(三)小结作业
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内容?
1.知识:诱导公式二,三,四.
2.思想方法:引导学生从单位圆的对称性与任意性中发现问题,提出研究方法.
四、板书设计
5.3.1 诱导公式二~四
1.知识:诱导公式二,三,四.
2.思想方法:引导学生从单位圆的对称性与任意性中发现问题,提出研究方法.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