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5张PPT)
走进小说世界
感悟多彩人生
——茹志鹃《百合花》
回顾小说基础知识
1.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2.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和环境
3.人物描写方法:正面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侧面描写
4.情节: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5.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整体感知、梗概情节
2
分析特定情节作用
梳理情节,整体把握
速读全文,标好段序,找出全文线索,梳理故事情节,概括文章大意。
全文以时间为顺序,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展开情节。
开端:带路(通讯员送我去前沿包扎所)
发展:借被(通讯员和我一起向新媳妇
借被子)
高潮:牺牲/缝衣(通讯员为救人牺牲,
新媳妇为他缝补衣服破洞)
结局:献被/盖被(新媳妇献出新被子并
执意盖在通讯员身上入殓)
数学是人类对事物的抽象结构与模式进行严格描述的一种通用手段可以应用于现实世界的任何结构与模
教学意义
二、
任务二:情节作用
分析情节的作用
①环境:交代事情发生的背景(时间、地点、环境等);渲染气氛。
②人物:塑造了......的人物形象,表现了人物的......性格或精神,刻画了人物.......的心理,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③主题:揭示(表达、寄托、暗示)了......的主题,深化主题,突出主题,丰富主题等。
④情节:引起上下文,为下文做铺垫、埋伏笔,承上启下,照应前文,总结全文等。
⑤读者感受: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注意力,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读者思考。
数学是人类对事物的抽象结构与模式进行严格描述的一种通用手段可以应用于现实世界的任何结构与模
教学意义
开头段常见的作用
1.总领全文,引出下文,为下文某一情节做铺垫或者与下文构成对比衬托;
2.点明人物的身份、特征(引出某个人物的出场);
3.引出话题,开门见山,点明主题;
4.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写景式开头作用:
1.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时间、地点、环境等);
2.渲染气氛;
3.烘托人物性格。
数学是人类对事物的抽象结构与模式进行严格描述的一种通用手段可以应用于现实世界的任何结构与模
教学意义
中间段常见的作用
1.承上启下,总结全文,领起后文,照应前后文,铺垫或埋下伏笔,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2.侧面烘托人物形象。
结尾段常见作用
1.总结全文,照应前文,呼应主题;
2.卒章显志,概括并深化主题;
3.耐人寻味,令人深思;
4.暗示人物命运等。
数学是人类对事物的抽象结构与模式进行严格描述的一种通用手段可以应用于现实世界的任何结构与模
教学意义
1.分析本文开头叙述我和通讯员一起去包扎所这一情节的作用。
①在情节上:交代故事发生的年代与背景,为后面借被子这一情节做铺垫,并与后文为战友英勇牺牲形成对比;
②在人物上:通过这一情节表现了通讯员的憨厚朴实,拘谨腼腆的性格;
③在主题上:通过我和通讯员的交往,表现了纯洁的战友之情。
数学是人类对事物的抽象结构与模式进行严格描述的一种通用手段可以应用于现实世界的任何结构与模
教学意义
2.结尾处写新媳妇把印有百合花的被子盖在通讯员身上,这一情节有什么作用?
①在情节上:与前文形成照应,使故事情节更加完整;
②在人物上:进一步凸显了新媳妇内心像百合花一样纯洁,高尚的心灵以及对战士的真挚感情;
③在主题上:凸显战争年代军民之间纯洁的鱼水之情这一主题;
④在读者感受上:意味深长、引人深思。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
概括新媳妇、通讯员、“我”的性格特征
2
重点把描写握人物形象的方法
五、研读文本,分析人物
1.小通讯员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作者是如何塑造的?
情节 描写手法
形象特点
去包扎所的路上故意停下来等我见我挨他坐下,局促不安
我从背后看到他“高高的个子,……穿一身洗淡的黄军装”
“大军北撤时我自己跟来的” “我们不了解情况,把人家结婚被子也借来了,多不合适呀!”
步枪筒里的树枝和野菊花,给我开饭的两个馒头
担架员负罪地说小通讯员是为救他们而死
去包扎所的路上故意停下来等我见我挨他坐下,局促不安 动作、神态描写 善解人意,腼腆害羞
我从背后看到他“高高的个子,……穿一身洗淡的黄军装” 肖像描写 淳朴
“大军北撤时我自己跟来的” “我们不了解情况,把人家结婚被子也借来了,多不合适呀!” 语言描写 勇敢、善良
步枪筒里的树枝和野菊花,给我开饭的两个馒头 细节描写 热爱生活,细心体贴
担架员负罪地说小通讯员是为救他们而死 侧面描写 不畏牺牲,舍己为人
通讯员
①充满朝气,热爱生活
②拘谨腼腆,不善言辞
③憨厚朴实,纯洁善良
④关心同志,体贴别人
⑤不畏牺牲,舍己为人
2.作者在借被和献被这两个情节中是如何塑造新媳妇的形象的,塑造新媳妇怎样的形象特点?
情节 描写手法
形象特点
“长得很好看,高高的鼻梁,弯弯的眉……头上已硬挠挠地挽了髻” 肖像描写 美丽质朴
“脸扭向里面,尽咬着嘴唇笑” 细节描写 娴静淳朴,腼腆羞涩
“好像在掂量我刚才那些话的斤两。半晌,她转身进去抱被子了” 动作、心理描写 善良,深明大义
“她刚才那种忸怩羞涩已经完全消失,只是庄严而虔诚地给他拭着身子”“低下头,还是一针一针地缝” 神态、动作、细节描写 敬重军人,痛惜、悼念、歉疚
有人告诉我们,刚才那位年轻媳妇,是刚过门三天的新娘子,这条被子就是她唯一的嫁妆。 侧面描写 淳朴善良, 深明大义
3.在全文找到关于新媳妇六次“笑”,两次“啊”的描写,分析其内心的情感变化。
六次“笑” 描写手法 内心情感
前三次 (1)见“我”道歉 ,“脸扭向里面,尽咬着嘴唇笑”。30 (2)“低头咬着嘴唇,好像忍了一肚子的笑料没笑完”。30 (3)通讯员衣服破了口子,她“一面笑着,一面赶忙找针拿线”34 神态描写 细节描写 动作描写 娇羞
矛盾
内疚
关心
后三次 (1)“笑眯眯地抿着嘴”,东张西望要找那位“同志弟”44 (2)得知“通知弟”已去前沿就“不好意思地笑了一下”44 (3)说完”他可受我的气了“,又”抿着嘴笑着“44 神态描写 动作描写 语言描写
牵挂
歉疚
害羞
新媳妇形象总结
①矜持羞涩,淳朴善良。
② 深明大义,果敢坚决。
④是一个如百合花一样纯洁高尚的劳动妇女。
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法 作用阐释
直接描写 (正面描写) 动作、肖像、神态描写 细节 描写 更好的展现人物的特点及性格
语言描写 言为心声,人物的语言也体现人物的思想性格:
(1)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推动故事情节发展;(2)描写人物语态,使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心理描写 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和内在情感。
间接描写 (侧面描写) 借助他人、物象衬托
引发读者联想和想象,含蓄曲折地变现人物形象和精神。
典型事件突出
借助典型烘托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分析细节描写的作用
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3.探究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的作用,进一步赏析人物形象
(1)小通讯员步枪筒里的树枝和野菊花
表现了通讯员对生活、自然的热爱,天真质朴的心灵 ,面临战斗而毫不畏惧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
(2)小通讯员给我开饭的两个馒头
表现了小通讯员对我的关心,体现了同志间真挚的革命友情 。也表现了“我”的悲痛和对通讯员的怀念。
4.衣服上的破洞(四次)
第一次是抱被子时因慌张挂破了上衣,出现了破洞。
第二次是通讯员在叫“我”开饭时“我”看见那个破洞。
第三次是当受重伤的通讯员被抬回包扎所,“我”看见他军装的肩头上露着那个大洞,一片布还挂在那里。
第四次是通讯员牺牲后新媳妇缝那破洞。
通过这前后呼应的细节描写,一方面表现通讯员朴实腼腆乐观的性格,勇于牺牲的高贵品质。另一方面表现新媳妇善良、热情、大方,还有新媳妇把通讯员当作亲人,对他无比崇敬、痛惜的感情。“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是要把这和通过那细密的针脚注入英雄穿的衣服里,使新媳妇的感情得到一次升华。
4.探究“我”在文中的作用
①情节方面:“我”是小说的线索人物,贯穿整个故事。“我”是小通讯员和新媳妇之间不可或缺的穿针引线的人物,也是故事情节的推动者。
②人物方面:通过“我”带有女性特征的细致观察,有助于人物形象的塑造,使小通讯员和新媳妇的形象跃然纸上。衬托了通讯员的腼腆羞涩、善解人意等,衬托了新媳妇对牺牲战士的虔诚和崇敬等。
③主题方面:“我”是小说中塑造的一个人物形象,通过和通讯员、新媳妇的交往故事表现了军民鱼水之情,人与人之间纯洁的关系,歌颂了人性美、人情美。
④效果方面:“我”是故事的叙述者、见证者,增强了小说的真实可信性。
任务三:“我”的作用
次要人物(即陪衬人物、线索人物),其作用一般有:
1.对主要人物起陪衬作用。
2.贯穿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的发展。
3.同主要人物一同揭示或凸显主题。
4.特别是以第一叙述人称的“我”,多起到描述者和见证人的作用,增加小说真实性。
讨论“我”在文中的作用
1.“我”是小说的线索人物,贯穿整个故事。“我”是小通讯员与新媳妇之间不可或缺的穿针引线的人物,也是故事情节的推动者。
2.“我”是故事的见证者,小说以“我”的所见所闻展开的。作品通过“我”带有女性特征的细致观察,有助于人物形象的塑造,使小通讯员和新媳妇的形象跃然纸上。
3.“我”是小说中塑造的一个人物形象,通过和通讯员、新媳妇的交往故事表现了军民鱼水之情,人与人之间的纯洁关系,歌颂了人性美、人情美。
4.“我”是故事的叙述者、见证者,增加了故事的真实性。
5.通过“我”赋予浪漫的想象,使作品充满抒彩。
情节
主要人物
主题
第一人称
特有的
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是小说艺术的一个重要内容,小说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描对揭示小说的中心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同样不可忽视。
请找出文中的环境描写
六、探究小说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1.早上下过一阵小雨……空气里也带有一股新鲜温润的香味。
描绘了一派生机勃勃、清新干净的景象。在残酷的战争之前,眼中却是这样一派和平的景象,体现出革命战士临危不惧、积极乐观的性格特点。
2.天黑了,天边涌现一轮满月……那一轮皎洁的月亮,我也憎恶起来了。
对发展故事情节,烘托人物心情,起着重要作用。本该家家团圆的日子,却弥漫着战争硝烟。由于整个战场被皎洁的月光朗照着,所以战斗才会那样激烈,那样残酷,付出的代价才会那样大,凸显了战争环境的恶劣,为下文通讯员在战斗中壮烈牺牲埋下伏笔。
第四课时 学习目标
1
理解标题“百合花”的意蕴和作用
2
学会解答小说中标题的意蕴及作用的题型
2.以“百合花”为标题,有何作用?
(1)高考链接 标题的作用
人物方面 交代或突出主要人物形象,如《孔乙己》《装在套子里的人》
情节方面 起线索作用,贯穿全文,如《项链》《祝福》
概括小说主要事件,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鲁滨逊漂流记》
环境方面 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奠定文章感情基调,交代故事发生的社会环境,如《在烈日和暴雨下》《三国演义》《茶馆》
主题方面 暗含小说主旨,揭示小说主旨,深化主题,如《祝福》《战争与和平》
手法方面 运用双关、比喻、象征等手法,生动形象,意蕴丰富,如《变色龙》
效果方面 设置悬念,激发读者兴趣, 引发读者思考。如问题式标题《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理解标题的意蕴
答题思路:
1.表层义(字面义,最浅层的含义)
2.深层义(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
结合标题所表达的技巧;常用的有双关、比喻、象征等
联系小说情节、人物、环境和主题进行挖掘
请同学们结合原文分析小说以“百合花”为题,有什么意蕴?
1.小说以“百合花”为标题,有什么寓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表层含义
“百合花”是以借代手法指印有百合花的被子(新媳妇唯一的嫁妆)。
深层含义
作者赋予了“百合花”丰富的象征意义:即小通讯员和新媳妇他们都有百合花一样高尚纯洁美好的心灵,军民之间的感情也像百合花一样纯洁高尚美好,战士和战士之间的情感也像百合花一样纯洁高尚美好,总而言之,百合花象征着纯洁、高尚的人性美和人情美。
有关百合花被子的三个情节
这原来是一条里外全新的新花被子,披面是假洋缎的,枣红底,上面洒满白色百合花。33 我看见她把自己那条白百合花是新被,铺在外面屋檐下的一块门板上。44 卫生员......动手揭掉他身上的被子。新媳妇......劈手夺过被子,自己动手把半条被子平展展的铺在棺材底,半条盖在他身上。那条枣红底色上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象征着纯洁与感情的花,盖上了这位平常的、托毛竹的青年人的脸。59
(2)小说以“百合花”为题,有何用意?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探究。
人物方面
情节方面
主题方面
手法方面
效果方面
人物方面 衬托出通讯员和新媳妇高尚、纯洁、美好的心灵。
情节方面 借百合花被子、献百合花被子是小说重要的情节,也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主题方面 暗含、深化了文章主题,突出了小说人性美、人情美的主题。
手法方面 运用象征手法,意蕴丰富。象征了新媳妇和通讯员纯真美丽的心灵,象征人性美、人情美。
效果方面 新颖别致,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八、总结升华
百合花是纯洁美好的,象征着小通讯员的质朴与勇敢,新媳妇的善良和纯洁。青春是美好的,小通讯员把美好的青春献给了革命事业,义无反顾。战争是残酷的, 我们要向那些在战争中献出宝贵生命的英雄们致敬!今天我们更应该珍惜这像百合花一样美好幸福的生活,我们要在心中盛开一朵美丽的百合花,不负韶华,让青春绽放光彩!